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转折1927 >

第29部分

转折1927-第29部分

小说: 转折192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接受外来人员的领导,把自己置于可能的危险之下,那就怪了。可以想见的,那些同志过来了会遇到一个怎么尴尬的局面——没有一个人他能够命令得动的,他会发现,除了他自己和他养的小猫小狗三两只,他会一个人都指挥不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十八
喜事还不止一桩,27日,早上李锦江才出操回来,战士带进来了一个商人。这个商人李锦江恰好就认识,姓田,名伯光。以前李锦江搞过一次失败的“微服私访”,就在一边偷听过他和其他几个商人的谈话。后来,签订合同时,看到这个“田伯光”,李锦江不禁盯着他看了许久,看到他以为身上有东西,浑身上下到处乱摸了,李锦江才打了个哈哈,说了几声好名字,有前途!
  在那次合同签订之后,不少商人都发现,凡是先期与根据地政府开展合作的,签订合同的时候,无论股份比例、实际出资情况的等方面,都能够获得较大的“优惠”(实际上,是因为这些人徐炳权和李炳已经知根知底,知道他们会按照根据地制定的规则,不会有讨价还价现象,因此制订合同时没有预留余地。),因此,不少商人都挖空了心思,想方设法与部队搭上关系。
  田伯光就是抱着这种心情来找的李锦江。他与根据地政府签订了合作生产水泥的合同。对于这个东西,已经见识过好处的他认为是一个好东西,非常看好销路,加上讨好根据地政府,以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心态。他不惜血本的砸钱投入到水泥窖的建设中,通过短短十多天的努力,他的水泥窖是根据地政府开工建设的,首批工程当中第一个完工的。
  今天他就是带着一种炫耀兼报功的心情,过来邀请李锦江参加水泥窖的点火仪式。李锦江没想到,才短短的十多天时间,居然一个水泥生产车间就能够完工了,问讯之下,大喜。水泥可是好东西,如果能够大量生产,下一部的各种建设就能够大大缩短工期,加快工业发展进度。甚至,建设水库都成为了可能。
  现在根据地的电力供应几乎没有,县城根本就没有电灯和发电设备,工厂那里也就靠部队原来拉过去的一台野战发电机,每天烧起油来,简直就是油老虎!油可是宝贵的,现在军营里还不能少了那些个电子设备,军营里发电也需要油,车辆、坦克、装甲车、工程车辆、直升机都需要用油,油料现在简直就是价比黄金。
  如果这边水泥可以大批量生产了,即使部队的防御工事不建设,李锦江也会立即下令修建水库。他可是每天都要瞄一遍部队的燃油储备情况的,看着那些每天都要少一点的数字,心疼的不是一般的厉害!
  李锦江当即答应了田伯光的要求,跟着屁颠屁颠的田伯光,前去进行这个所谓的点火仪式。
  现场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李锦江远远的就看到了,里面的那个高大的所谓水泥窖,看起来倒是有模有样的。走近之后,李锦江不由的皱起了眉头。从自己正在行走的土地的土质上,可以看出,这是一块还算不错的旱地,可是,由于这块地既接近石山又接近路边,就被当作了水泥厂来建设。
  这个时候,或许还没有耕地保护的概念,但是,随着部队的扩大,粮食的需要会越来越突出。前期李锦江打算用上一年左右大力发展工业。在一年之后,通过工业生产,已经储备了一个师半年的作战弹药,并且工业潜力能够足够保证,在获得原料后可以满足一个师的作战消耗。
  那么,李锦江就打算趁着冯、阎、桂、蒋四大军阀内斗的时候,一面与冯阎桂三系打好关系,提供一些武器支援,一面在蒋的后院点上一把火,扩大根据地,占据江汉平原大力发展自己。
  现阶段,要保证红安、麻城两县的粮食能够满足部队一切所需,并稍微有一点量的储备,那么,耕地保护势在必行!另外,自己还要想一些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后世的杂交水稻是指望不上了,那么肥料倒是可以搞一搞,是该安排一些家在农村的战士,进行后世的土化肥堆积的推广了。
  李锦江正在脑中构思着,怎么安排战士进行土化肥的推广,此时,一阵掌声打断了他的思路。他抬头一看,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引到了一个台上,下面的一大群人正在鼓掌,旁边还有一个人正在说:“请大家以更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军长给我们讲话。”
  李锦江当即明白,自己被摆了一道了。他瞪了一眼旁边这个明显就是原来第九数字化师的战士,但此时就如弓在弦上,不得不发。李锦江伸出双手向下虚按了按,台下的掌声提了下来。李锦江扫描了周围一眼,下面黑压压的一片,应该有近千人,其中多数是农民,应该是来看热闹的。
  李锦江构思了一下,提了提嗓子:“乡亲们,今天就是我们根据地的水泥厂正式开工的日子。水泥是什么呢?或许很多乡亲们都还不知道。但大家知道洋灰吧!就是那种灰灰的,建东西很好用的洋石灰。这种东西,不但建房子好用,而且还可以建高楼、建水库、建水渠——不漏水的那种。不过,从今天开始,这种洋石灰,我们也能够生产了,就不叫洋灰,叫水泥!象水一样的泥!”
  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李锦江结束了他的讲话。没有多少掌声那是在预料当中的,毕竟现在的农村人,能够知道水泥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水库是什么,估计也没几个人懂;高楼!或者他们会想,房子建这么高有什么用……唉!美女秀给瞎子看了……
  接下来的点火、水泥配方等等,李锦江再也没有心情去详细了解,这些东西,就让战士和商人去慢慢尝试吧。他的心已经飞到了农业生产上了。
  李锦江忽然发现,自己似乎一直忽视了农业。虽然自己也要求开展减租减息,也搞起了农会、互助合作社这些有益农业生产的组织,但自己却从未关注过。既不知道现在农村的生产力情况,也不知道这些组织的运作情况,对整个根据地的粮食产量这些与部队建设息息相关的东西也知之甚少。
  李锦江赶回营区,召来了现在的部队后勤部长廖育章,再让徐炳权和李炳找来了根据地的农业负责人。廖育章是原来得后勤大队长,本身也有些才干,等后勤大队改为了后勤部,他自然也就成了两个根据地之一的部长。
  根据地的农业负责人之一是一位农业大学出身的战士,叫粱华,本来他没有什么职务,但现在战士当中就他一个是农业大学的,本着量才施用的原则,在徐炳权提议下,他负责起了根据地的农业管理;另一位负责农业事务的,则是部队中学过统计学的两三名战士中之一,叫岑剑锋,他正在对根据地的农业状况进行统计。
  从后勤部的材料看,部队现在的粮食还是充足的。红麻两地偏近武汉,地主、富商之类的多,前段时间的抄家让部队的存粮,足够一万人编制的部队消耗上半年以上。而且,部队还可以通过市面上采购,在当前农民手中粮食充足,根据地政府又下过命令不许粮食外流的情况下,粮价几乎是整个湖北最低,后勤部专门储备的粮食基金足够使用;
  蔬菜方面,后勤部已经用手上的塑料薄膜搞起了大棚,粱华也过去作了指导,不过产量是远远不够的。李锦江想起这段时间蔬菜倒的确是少了,不过他对蔬菜倒不是很在意,这东西只要三五天有得一次吃,基本上都不会产生维生素缺乏的问题。
  但是翻到部队肉食这些方面,李锦江就皱起了眉头。这个时候,根据地的农民才刚刚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养什么家畜,维持他们也就是刚刚够。这导致了市面上肉食产品奇缺,价格极高,抄家的时候,肉食是有不少,但就这么消耗下去,也就够维持两三个月所需。
  没有肉食,那就意味着部队的高强度训练会难以持续下去。而且,李锦江还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士的军纪问题。过去,部队就没少发生战士到军营附近老百姓家偷鸡摸狗的事,自己在基层带兵的时候,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后来成立了数字化师,由于改成了职业制,没有了老兵退伍前的混乱,除了举行一些演习,那些侦察兵们总有点不守规矩,偷鸡摸狗的现象就几乎没有了。
  如果现在部队断了肉食,那么这些营养不良的战士会不会重操旧业,那就难说了。山地团那些精挑出来的战士,李锦江不敢保证,而那些现在还在俘虏营中,将来会成为自己的甲种部队的GM党兵,李锦江就更加不敢说!
  违反军纪之后,带来恶果就是军民关系紧张,会极大的损害部队在根据地人民心中的形象,最终失去人民的支持。“一定不能让部队断了肉食!”李锦江在心中想着那些危机,给当前的三位作出了强制性的命令。
  他眼前这三位不禁面面相觑,这似乎也太难办了吧!天寒地冻的,上哪儿找肉去?
  廖育章反应较快,当即建议道:“那我们是不是能和根据地老百姓合作开办养殖场?”
  粱华也反应了过来:“我们可以开办养猪场,生猪一般3个多月出栏。就是这生猪目前不好找。可能时间上也晚了点,怕供应不上。”
  廖育章一拍大腿,道:“这倒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向老百姓收购猪花。时间上,我们可以暂时减少供应量,尤其是对俘虏的肉食供应上。根据那些已经转化过来GM党兵反映,他们原来在GM党的部队中,肉食完全没有这么多。我们可以暂时减少俘虏的肉食供应,这样可以将部队的肉食储备延长至少一个月以上。同时……”廖育章知道,俘虏的转化一直是李锦江关心的事,他顿了顿,道:“这样,我们还可以促使更多的俘虏尽快转化过来。”
  岑剑锋在一边欲言又止,李锦江看到了,鼓励道:“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大胆的提出来。你可以放心,不管有没有用,都不会有谁会说你。如果有用的话,对根据地有贡献了,还会给你记功。”
  看了看一脸鼓励的李锦江,岑剑锋大着胆子,道:“我是学统计学的,以前学校布置作业时……做过一个统计,统计是……发现,凡是政府或者国家参与经营的企业,如果不能依靠国家力量形成垄断,往往一旦有民营企业参与竞争,那么都会显露出经营管理滞后等毛病。企业死气沉沉,没有活力不算,还浪费、占用了政府的大量资金。因此,我想建议,能不能我们部队不要参与这些经营。我们可以采用政策扶持的方法,在政策上护持老百姓去进行这些生产经营,我们仅仅进行采购,那样可以减少很多弊端,也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
  岑剑锋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怯场,说话不怎么流利,词句表达上有点语不达意,说到后来,就越说越流畅,后面简直就是一口气说了出来。说完后,他不禁有些气喘,脸都微微有些红。
  李锦江看着这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战士,他是那么的年轻,但在专业知识上,却是一把好手!可是,问题又来了,象他这么一名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为什么不在地方从事专门工作,反而跑到部队来吃苦呢?想到这里,李锦江不禁把自己的问题提了出来。
  一说道这个问题,岑剑锋就显得有些气愤:“我怎么不想回家乡去工作,可是,我家里没有关系,快毕业了其他同学早就有了安排,我家里都还在为我的问题发愁!”他咽了一口口水,“本来我想干脆到外地的合资企业,或者外商独资企业打工的,后来看到了部队的海报,想到在部队干个###年,就可以转业回县城了,那时也才三十出头,正好。就报了名参军,后来就到了这个年代来了。”
  李锦江也有些默然,岑剑锋说的也正是那个年代的现状。只要有关系,即使再没有能力的人,也能够混到政府去捧个公务员的铁饭碗。而有能力、有专业知识的,却往往不能获得这个机会,最后只能无奈的流向那些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流失去了。
  李锦江也有一个同学,是学电脑专业的,在那时政府大力普及电脑管理、自动化办公,正缺这方面的人才的时候,应该是很容易进入政府部门的。可是,由于没有关系,虽然公务员考试名列县城第三,1米80的个头身强力壮谈吐合宜,面试的时候却被评为不合格,最后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完全门外汉的某县局领导公子,坐上了那个岗位。
  这还不算离谱的。更离谱的,那些正规警察院校里毕业的学生,居然也在面试时被卡了下来。最后,那些坐上他们的岗位,负责人民安全的人,居然是师范非体育专业的、什么电子工业大学的、什么XX省大学的,最离谱的,甚至还有XX艺术学院的嘀嘀娇女。
  在06年就有这么一个事件,几个警察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做了几年的治安巡防员连老婆都娶不起之后,狠下心来,自己走上了黑道,去做案子。由于他们系统的学过一整套的邢侦技术,作案的时候根本就不留下有价值的线索,即使现场留下痕迹,往往也是将侦破引到歧路上去。
  最后,还是由于其中一人不忍心伤害人命,才使得一系列案子大白于天下。而不等公安机关动手,这些人就利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东西逃之大吉,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其中一人还使坏,将他们的遭遇以及怎么走上这条黑路的历程,寄到了中央电视台、该省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周末报等媒体,大大方方公之于众,引起公众一片哗然。
  当然,最后此案成了公安部督办的,唯一一起没有人命的、案件本身影响不大的案件,也是唯一一起在IC身份证普及之后,几个犯案人员连一个都逮不到的案件。
  看着这位在原来那个时代受不到重视与重用的人才,李锦江陷入了沉思。很明显的,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官僚操作,以及制度上的不健全,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出现。官僚腐败,李锦江没有信心能够彻底杜绝,要保证人尽其用,就必须让人才从学校一毕业,就到他该到的岗位上去。
  而这样,又有可能出现以前八、九十年代出现的那种毕业包分配,考进大学混完几年混工作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