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江、张石铭家族-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钱币收藏的冠军
中国现代钱币收藏界向以“南张北方”为巨擘。“北方”是指天津的方药雨(即方若),其藏品以刀布为最好;“南张”就是张叔驯了,藏品以圆泉著名。3
张叔驯二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走南闯北,为钱币而奔忙了。他除了要料理家族企业中的一部分盐业,常去镇江等地查账外,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的钱币收藏上。他有眼光,有魄力,又有经济实力,在泉币界久负盛名。
著名泉学家张絅伯先生曾记下了他们的交往:“……牙制样钱,以象牙雕成,形较常品为大,厚约三分,工精制美,致可宝爱。民国十四年,张叔驯得于故都宣内晓市冷摊,举以相赠,友朋厚意,藉表谢忱。此种牙钱最不易得。”
这种用象牙雕成的样钱,历来被视为极难得之珍品,因为那是朝廷在开铸一种新年号的制钱时,铸钱局把钱币样式设计出来之后呈请皇帝过目的样品,不可能多有,一般只雕一枚或几枚,以供选用,所以大凡牙样全是孤品,何况还是皇上的御览之物,就更值钱了。张叔驯财大气粗,年富力盛,在1925年就举牙样送人,可见其眼界和为人。“故都宣内晓市”是指北京宣武门内大街上的鬼市,每天凌晨时分,各地“古董鬼子”怀揣秘宝从四面八方聚拢来,黑灯瞎火,影影绰绰,真真假假,运气好的时候,往往能撞到不常见的宝贝,是行家里手走动的地方,天一亮就散了。张叔驯起码在1925年就北上逛鬼市了,可知他的功夫。
1930年代中期,“北方”的方药雨把泉币藏品卖给上海陈仁涛时,正是张叔驯获得了二百万遗产,在收藏上大举“扩张”之时。
他的古钱收藏,历来受到行家们的高度评价。20世纪40年代的泉界泰斗丁福保先生,在他主编的《古钱大辞典·总论》中介绍说:“张乃骥字叔驯,号齐斋,浙江吴兴人,石铭孝廉三子,家藏金石碑版及宋元明书画甚富。君以家学渊源,耳濡目染,见多识广,精于鉴别,性又好古玉古泉,而嗜古泉为尤酷,大力搜求,不惜巨资,各地奇珍,多为所获。藏泉之富,甲于东南,与寓居津门之方劬园,并驾驰驱,时人号曰‘北方南张’,盖今世之南北两大家也。北方以刀布胜,南张以圆泉胜。所藏有刘守光之应天元宝背万,及应圣元宝背十,皆为海内孤品。又得南唐前朝之大齐通宝,因自号齐斋。民国十五年,君创古泉社于沪上,邀金山程吴泉氏董其事,尝发行古泉杂志一期。二十五年,上海各古泉家创古泉学会,邀君任副会长,发行古泉学五期。翌年改选,君任会长……”可知他当时的老大地位,已无可置疑。
。 想看书来
9。中国古钱币大王张叔驯(3)
丁福保先生在他的《古泉杂记》中还具体介绍张叔驯的珍藏说:“向谓新莽六泉十布极难得,近则南林张君叔驯已得全数,且有复品。”“今张叔驯又得天德重宝钱,形制略小,背上有殷字,洵皆稀世之珍。”“南林(南浔的古称)张君叔驯,携示古泉一囊,以分两言之,即与黄金等贵,亦不过千余金而已,乃张君以二万余金得之!噫!非有大力,何能购此?”“张叔驯,家学渊源,精于鉴别,大力收古泉,所藏富甲全国,古泉家咸尊之曰古泉大王云。”
“古泉大王”的头衔是以绝对实力来说话的。张叔驯手里那一批令人艳羡的、世上独一无二的孤品珍钱,就是他的“品牌”,人们只要一提起这些古钱,就知道是他张叔驯的藏品。如南唐早期铸造的“大齐通宝”、后梁刘守光所铸的“应天元宝背万”、“乹圣元宝背百”、“应圣元宝背拾”、五代十国时期的“当钱壹伯”、王莽时期的“国宝金贵直万”、元代篆楷“中统元宝”、钦察汗国的“窻国通宝”等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珍品。世上罕见的战国齐六字刀币,他竟然收藏了16枚之多。4
张叔驯对古钱的痴迷,远非今日人所能想象。有一段时间他极嗜明洪武年间的钱币,遇有洪武大中背“京”、“济”、“鄂”的版式,动辄掏金子买下。有时为了一枚钱币,他志在必得,不惜花双倍甚至更高的价钱购下。罗致心切,可以想见。他那传世真品“国宝金贵直万”,就是花两千银元从余艇生旧藏中“挖”来的。还从蒋伯埙先生处“挖”来了“应运元宝”折二弘光背凤;从周仲芬处“挖”来了“子侨”货泉;从高焕文处“挖”得顺治通宝背龙纹大钱;从海宁张渭渔处得行书小平大观通宝铁母钱;从他的好朋友戴葆庭处得到的就更多了,如著名的“四眼大齐”等。5
那时的张叔驯,已经结交了全国各地最有名的钱币收藏家,又有一帮要好的古董业内的朋友,他们中有的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如方若、宝熙、罗振玉、周仲芬、董康、袁寒云、李国松、刘体智、龚心钊、邓秋枚、王荫嘉、张絅伯、郑家相、张丹斧等等,都是名重一时的钱币学家和收藏家,有的还是他父亲一辈的朋友。大家常在一起切磋学问,交流心得,交换古钱,还借助张丹斧主持《晶报》的机会,发表文章,各抒己见,发古阐幽,相互辩驳,从《晶报》一创刊就渐渐形成了气候,一时非常热闹。
他们这一帮人相互之间整天不是你来我家看藏品,就是我到你家看藏品,谁一旦收集到了什么稀罕的珍品,那就更忙碌了,必须大加研讨,有时即便是在南京、天津或是在北京,他们也不肯放过,非得赶去一睹为快。他们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为钱币而奔忙,当时知识分子中的嗜古风气,就是如此地入筋入骨。
张叔驯最要好的好朋友之一王荫嘉先生,在他的钱币拓本的空当里,记下了他们那段忙碌而精彩的生活。王荫嘉先生住在苏州,常常要到上海钱币朋友的家里看藏品,买钱币,张叔驯家是必到之处。有一则他记道:“元贞至泰定,驯之复品。杨廷康(张叔驯的钱币拓工)来访,携以借摹。言拟寄往日本。二十九日晨,予到沪访驯未遇,晤廷康,赠我结圣圣宋,旋遗失。十月初三,与驯在程云硶寓中长谈,夜饭于一枝香,遂同到驯家观其藏品,至二句钟(深夜两点),倦极,思归。以素泰同三试范小平钱,易此铙兼新坑,黑色古腐处红绿,惜键字不清。近日予价约百二十元。”又有一则记道:“保大以叔驯所得为最早亦最精,此乃第二品。象几、西罗、伯昭又得其第三品。足斋(戴葆庭)宝爱甚切,二千金尚不甘让云。”6……可知他们常常是一钱如命,一定要仔细审定,近乎锱铢必较的。
著名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在1936年的一篇文章中,对南张北方也推崇备至,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吾国藏泉最富者,首推天津方药雨、上海张叔驯。方张两氏,俱竭毕生精力,为之耗费巨万,宜乎名闻中外。”
9。中国古钱币大王张叔驯(4)
著名泉学家张絅伯先生介绍得更具体了,他说:“自光绪中叶至近今约四五十年,为古泉集大成时期,当以方药雨、张叔驯为中心人物。方氏好泉之始,在戊戌庚子之交,时老辈凋谢,鲍李云亡,乘泉界中衰之余,居北方冲要之地,嗜好既笃,经济又裕,大力搜求,嘉道以来数十钱币精英,萃于一筪,益以出土之品,洋洋大观,蔚成当代巨室,著有《古化集咏》、《言钱别录》、《言钱补录》诸书,古化全稿犹未杀青。差足与之匹敌者,张叔驯耳,时有北方南张之称。张氏年最幼,好泉最晚,然嗜深力强,近自江浙,远及蛮荒,东南旧藏,西北新出,匪不罗而致之。若百川汇海,万流朝宗,不及二十年,竟与方氏分庭抗礼,同辈敛手叹服。二氏所藏奇珍异品,繁复伙颐,不胜枚举,向使鲍李诸公见之,将舌矫不下,谓为空前可,谓为绝后亦无不可。洵集古化之大成矣。晚近古物外流,每深慨叹,独古泉犹克保存,斯则方张二氏中流砥柱之功,不可没也。斯项泉币,稀世之珍,可不视同国宝乎哉!张氏年富力强,异日成就,未可限量。”又云:“民国以来,钱家辈出,钱学风行。言乎收藏,首推方张。南北对峙,互争雄长,百十年来各家菁英,尽量搜括,益以出土之品,往往朝发墟垅,夕登几案,空前绝后,集其大成。”7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公允的评断。
马定祥先生在1946年于天平路40号(现为文艺医院),曾经参观过张叔驯的全部藏品。据马定祥说可谓洋洋大观,总数大约有3万枚,内中孤品、珍稀之品枚不胜举。关于“铁母”钱,一般藏家能拿出几枚就算是了不起了,而张叔驯随手就可拿出好几串给你看,令人惊讶不已。
马定祥在1980年代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张叔驯收藏靖康钱的情况作了一些描绘:“余见齐斋(张叔驯)藏靖康钱独富,举凡靖康之小平、折二、折三、元宝、通宝,篆、隶、楷(真)书,铜、钱铁,以及铁母,几乎赅备。”泉界极稀罕这种北宋最后一年铸的靖康钱。因这种钱仅铸造一年,铸量极少而成了珍贵品种,版式却又非常繁杂,有元宝与通宝两种,而元宝又以篆、隶二书为钱文;通宝以篆、真二书为钱文,其中通宝小平又有真、隶二书合书于一钱者。除了铜、铁鼓铸外,还有银质通宝钱;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式,很能反映北宋末年“乱世年年改号,穷士日日更名”的窘况。而张叔驯正是这种珍贵古钱的收藏大家,是民国间集藏靖康钱的冠军。
难怪著名钱币收藏家、20世纪40年代的钱币学会的发起人罗伯昭先生曾感慨地说:“民国十七年及二十五年,吾先后访之于上海,观其(张叔驯)珍藏,孤品异品,层见叠出,令人望洋兴叹,宜其有大王之称也!”8
神秘的“大齐通宝”
张叔驯有几个重要的钱币商朋友,如绍兴的戴葆庭、戴葆湘昆仲,宁波的董彛В贾莸闹毂η臁⒅毂Χɡブ俚鹊龋嵌际钦攀逖钡闹饕徘┯ι蹋渲写鬏嵬ザ运毕鬃畲蟆D敲毒偈牢琶摹按笃胪ūΑ保ㄊ莱啤八难鄞笃搿保┚褪谴鬏嵬ノ峁┑摹
戴葆庭年轻时就非常刻苦勤奋,打着旗号周游列国,在江南各个大小城市和村镇收集古钱,甚至到穷乡僻壤闯荡。有一天他走到江西鄱阳乡下,看到几个小姑娘在踢毽子,他反正无事就在一边看,他知道农村小孩子们踢的毽子的底座都是用铜钱做的。那天他正在看着,突然一只毽子飞到了他的身边。他捡起毽子,不经意地瞧了一眼,竟让他吓了一跳,原来那毽子的底座竟钉着一枚“大齐通宝”铜钱!他高兴得跳了起来,最后花了不多的钱就弄到手了。这就是后来被泉币界称之为“四眼大齐”的稀世珍宝。戴葆庭回沪后以500大洋之价卖给了张叔驯。500块大洋,在那年头是一个中等水准的小康之家一年多的生活开支,张叔驯一挥手就出去了。那“大齐通宝”因曾被拿去制作毽子的缘故,四周被钻了四个小洞,因而有“四眼”之称。张叔驯得之视为铭心之品,奉若拱璧,秘不示人,因而取斋名曰“齐斋”。9
。 想看书来
9。中国古钱币大王张叔驯(5)
关于“大齐通宝”钱币,古钱界历来极为重视。该钱币的拓图最早见于清朝道光朝代的名士戴醇士的《古泉丛话》,后又被转载于清同治时李竹朋的《古泉汇》,又见于唐与毗《泉币汇考》等。近代著名泉家的著述中如方药雨(若)的《言钱别录》、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及丁福保的《古钱大辞典》、《古钱学纲要》诸书,都有该钱的图拓和介绍。10但是近代以来除了戴醇士以外,大家看的都是拓片,真钱谁也没见过,而且,原先大家都认为,该钱是黄巢所铸,因为黄巢建立的农民政权号为大齐。
20世纪30年代有人提出过怀疑,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经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考证后,才以有力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翻前说,证明“大齐通宝”的确是南唐前期的铸钱。
物以稀为贵,这种“大齐通宝”历史上有记载的只有两枚。道光年间戴醇士所藏的那枚因残缺左角,故世称“缺角大齐”,那是他家中的祖传之物。但是后来就失踪了,据说在太平军攻破杭州城的时候,戴氏怀揣这枚宝贝古钱举身跳钱塘江而死,从此世间再也不见“缺角大齐”踪影。
时至七十多年后1925年,却被戴葆庭偶然从江西乡下又逮着一枚。由于“缺角大齐”不复存在,“四眼大齐”就成了世间孤品,顿时身价百倍。又有前述藏泉前辈的人文掌故,张叔驯得之后呵护之殷可以想见,故长期秘不示人。他为防别人根据拓片翻制,就连拓片也控制甚严。甚至在1927年印行的那期《古泉杂志》上,也没有透出消息。古钱的魅力,真能“横扫”一代人。
但是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久了,亲朋至好总想一睹该钱的风采。张叔驯想了一个办法,请翻铸高手仿制了一枚,以代真品,偶尔示人,足炫法眼,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个秘密。这就是张叔驯后来带到美国去的珍钱中,为什么会有两枚“大齐通宝”的原因。这个谜底直到1980年代,才被马定祥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揭开。11
第一个古泉学社的创办人
张叔驯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不是那种只知道把藏品深藏秘锁的传统藏家。他性格活泼,喜欢与外界交往,除了极个别藏品外,他并不保守。他不仅朋友多,还是泉币组织的发起人和积极组织者。
早在1926年9月,张叔驯就邀请泉币收藏爱好者程文龙等人,创办过一个古泉学社,这是中国第一个钱币学研究团体,同时还创办了《古泉杂志》(1927年),是我国正式出版的最早的钱币专业杂志。
这个古泉学社以阐明古泉学识,订正旧说,鉴定真赝,辨别时代,参考制作,启人好尚之心为宗旨,凡有志古泉学者,不分国界,经社员二人以上介绍均可入会。
这个学社拥有绝对强大的阵容,囊括了当时中国泉学研究的所有权威人士,其中有不少都是名重一时的大收藏家和大学问家,他们是:龚心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