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西域密码·失落的文明 >

第1部分

西域密码·失落的文明-第1部分

小说: 西域密码·失落的文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录
自  序 1
  一、寻访古道雄关 1
  1。张骞之前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 3
  2。丝绸之路的三条古道 5
  3。历史凝结下来的见证:玉门关 8
  4。不为时间所衰减的历史光彩:阳关 10
  5。嘉峪关上的明代壁画不可不看 12
  6。东西文明的碰撞 15
  二、丝路花语 19
  1。远古的记录:《穆天子传》 21
  2。寓意深奥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25
  3。千年干尸之谜 27
  4。华光四射的战旗使罗马军团溃不成军 31
  5。诗人岑参竟然在古墓中留下一纸账单 34
  6。一个女人和丝绸的美丽传说 36
  三、凝固的历史 39
  1。踏在高昌故城的千年墟土上 41
  2。从大地上直接雕刻出来的交河故城 47
  3。火焰山中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寺 54
  4。把红色张扬到极致的天山大峡谷 59
  四、沙漠中的“庞贝城”楼兰 65
  1。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把铁锨更值得寻找 68
  2。神秘的楼兰古城 73
  3。我不太赞同“水断城空”之说 76
  4。楼兰地区带来的困惑 79
  5。古老的罗布泊文化 83
  五、小河墓地:红色的死亡殿堂 89
  1。罗布荒原中的小河墓地忽隐忽现 91
  2。沃尔克·贝格曼的猜想 94
  3。男根与女阴:死对生的崇拜 97
  4。没有底的船样的棺木 100
  5。草编的文明 102
  6。小河墓地终于再现 104
  六、在喀什的土地上 109
  1。班超“回马定疏勒” 111
  2。艾提尕尔清真寺是喀什的中心 113
  3。喀什在充满宗教力量的呼唤声中醒来 116
  4。最真诚质朴的激情 117
  5。一定要在喀什的老街中走一走 118
  6。戴着长长面纱的维吾尔族妇女 121
  7。不肯让我照相的维吾尔族老人和向我要香妃蝴蝶花的女孩 121
  8。造访高台民居 123
  9。到喀什就不能不去逛大巴扎 126
  10。拜谒香妃墓 128
  七、劫难敦煌 135
  1。前秦建元二年的发端 137
  2。石破天惊:藏经洞的发现 139
  3。千秋功罪:王圆其人其事 143
  4。浩劫起于斯坦因 147
  5。只有一件文物精品逃过法国人伯希和的眼睛 150
  6。浩劫愈演愈烈 152
  7。伯希和展览引起的震惊 154
  8。前无古人的文化壮举 155
  9。当文明受到践踏 158
  八、寻觅龟兹故国 161
  1。费力地寻找到龟兹故城遗址 163
  2。龟兹国的两个历史细节 170
  3。龟兹乐舞的华彩乐章 172
  4。智慧之子鸠摩罗什 175
  九、尼雅河唤醒的记忆 181
  1。尼雅遗址就是古精绝国所在地 183
  2。《仓颉篇》汉简惊现尼雅 185
  3。卢文记录的爱情故事 187
  4。尼雅果真出土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锦吗 190
  十、穿越塔克拉玛干 195
  1。初识塔克拉玛干沙漠 197
  2。沙漠公路宛如一条无限延伸的美丽飘带 202
  3。塔克拉玛干的沙子是金黄色的 204
  4。神话般的“五彩山” 207
  5。遭遇沙尘暴 210
  6。终于看到了沙漠中的胡杨 211
  附  录:主要参考书目 214
  

自序(1)
无意间写了一本《大漠畅想》,不经意间又有了这本《失落的文明》,这种无意与不经意看似偶然,其实是一种缘分,一种我的西部情结。
  这种情结应该是始于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得到了一枚有敦煌飞天图案的精致书签,上面用金色印着两个仙女,长袖飘逸,自由地飞翔在宇宙,虽然当时还不知道飞天是怎么回事,却直觉地喜欢之极。于是,懵懂中的我充满了一种美好的遐想。
  还记得初次参加“黄河系列丛书”的选题策划会,我最后一个到场。主编谢先生谨慎地问我,可不可以承担西北这本书,我毫不犹豫的一口答应下来。当时我奇怪地感觉到,老谢和其它在场的编辑、作者们都明显地松了一口气。
  事后我才知道,之前的几位作者,都没有选西北,换句话说,就是西北没有人愿意写。我却不然,要是让我第一个挑选题,肯定是选择西北。对于祖国的大西北,我心仪久矣。我从内心深处对西北大地有一种梦想和祈望,有着想要了解认识的愿望。于是就有了第一本关于西北的历史文化散文《大漠畅想》。
  我曾经几次到祖国的西北大地做我的心愿之旅。第一次是从甘肃的敦煌开始,沿黄河一直游历到嘉峪关、日月山、塔尔寺、炳灵寺、青海湖;之后,我两次走进新疆,饱览了那拉提草原的风光,欣赏了赛里木湖的美景,领略了喀什的风情、龟兹的歌舞,横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当我意识到自己正行走在汉唐丝绸古道上,那些至今还守望着西北大地的烽燧关隘、故城遗址、佛寺石窟、高山湖泊、冰川河流、千年古树、万里沙漠……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内心充满了虔诚的敬意,这一切永远地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着太多太厚重的文明遗迹,无论是沙漠中的“庞贝城”楼兰、神秘的小河墓地、辉煌的敦煌莫高窟,还是阿斯塔那古墓中的吐鲁番文书、尼雅出土的汉锦、罗布泊的太阳墓、高昌的废墟、博斯腾湖的芦苇……一切都是那么的古老壮观,神秘浪漫,等待着我一路走来,细细地品味。
  西北大地,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山川壮丽,物产丰富,这绝不是溢美之词。早在西周时,英俊潇洒的周穆王与美丽温柔的西王母在天山的瑶池,举觞奏乐,饮酒对歌,演绎了一场旷无古人的爱情故事;而我们人类的始祖神伏羲女娲交尾图被完整地保存在新疆的古墓遗址中,伏羲女娲图寓意深奥,构图奇特,极富艺术的魅力;阿拉泰草原上屹立的石人,凝固在岩石上的原始岩画,又是被谁安放在那里,至今找不到答案;散落在新疆各地的千年古尸,何以能够保存完好,到现在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还有美妙独特的西部音乐舞蹈、浓郁深厚的佛教文化……西北是一片充满了神奇与浪漫的土地。
  自古以来,在西部的土地上演绎了太多的悲壮的历史,流传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故事。那里有秦将蒙恬留下的万里长城遗迹;有令匈奴望风而逃的飞将军李广的身影;有大败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拜的青年将领霍去病的英魂;有历尽千难万险毅然东归的土尔扈特英雄们;有坐镇西北,让士兵抬着他的棺材上战场,誓死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左宗棠;有被发配到新疆,空怀壮志,满腹忧愤的林则徐……众多的英雄志士在西北大地上洒下了他们的汗水和鲜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祖国的大西北在我的心目中,那是一片闪耀着崇高之美的辉煌与悲壮的土地。
  在西北的土地上,留下了数不清的历代名人志士的足迹。两汉时出使西域的张骞、班超,毅然西行取经终成一代高僧的法显、玄奘,骁勇善战的名将李广、霍去病,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汉唐时代的人,为什么要舍弃锦绣中原的舒适生活,奔赴西北的大漠戈壁,冰川古道?因为,西北是英雄用武之地。西北能够实现他们的理想抱负,能够成就他们的功名事业,能够施展他们的智慧才华,西北有他们封侯万里、壮怀不已的浩气豪情。西北是一片实现激情与梦想的土地。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自序(2)
这些繁复的印象,多重的体验交替融合在一起,就有了这本《失落的文明》。为了好看,我将沿途拍摄的近百幅照片附于书中。对于辽阔的西北大地,虽然不能尽述其妙,细说其美,但确是我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权当给大家说说故事吧。
  本书中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于西域的点滴认识和感受,从地理上讲,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是指古代的新疆和中亚,狭义的西域就是历史上的新疆。而西北这个概念则包括我国的内蒙古、宁夏、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当然也包括新疆在内。
  在此我要感谢刘小晖,她策划了这个选题,安排了出版的诸多工作,过程中变生不测,枝节横生,全亏小晖的把握与坚持;感谢《文明》杂志的娄晓琪先生,他慨然允诺我使用《文明》的照片,为本书增色;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同事,承蒙他们多年来阅读和喜爱我的文章,给了我写作的勇气和自信。限于学力,本书的疏漏谬误之处,恐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指正,在此先行感谢。
  舒 敏
  二○○七年五月
  ●沙漠驼队,选自《文明》2005。 1
   。。

1张骞之前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
丝绸之路到底是什么时候开通的呢?是否在张骞之前就已经存在?
  就丝绸之路的存在,史学界有不少看法。
  有学者提出,人们最熟悉的丝绸之路南、北、中三条道路,实际上并非是汉唐开辟的新线,而是自古以来一直就存在的天然通途,以“丝绸之路”命名只是一种借用或泛指。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各主要生活地区的交流始终存在。如果这种观点成立的话,那么,2003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的石云涛的《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一书中的描写就应该看作是正确的。作者认为 :“自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条道路上已经有中国的丝绸、铜器大量地运往中亚,传去的还有中国的天文、历法。丝绸更通过那些游牧民族间接地传到更加远的地方,甚至欧洲。” 按照这种说法,中国与西欧文化交流开始的时间,或曰丝绸之路启用的时间,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
  与这种观点不谋而合,考古学家王炳华先生,在对新疆吐鲁番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古勘查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在《访古吐鲁番》一书中指出:“包括吐鲁番在内的新疆大地,作为欧亚大陆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远远要早于公元前2世纪。”其结论来自于他对生活在两千二百多年以前的吐鲁番居民车师人的考古发现。在车师人安息的墓地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海贝、带柄的铜镜、漆盘、平纹绢、凤纹刺绣等,这些物品显然都是来自于遥远的外部世界。海贝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它们出自深海大洋;带柄的铜镜,其造型与希腊铜镜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不论是漆器还是丝绣,只能来自于祖国的中原大地,因为在汉使通西域以前,丝织业不过陕西。这些实例有力地证明了西域和中原地区乃至广大的世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着文化、技术上的不断交流,而这种交流似乎可以作为“丝绸之路”早已存在的有力佐证。
  后来有学者又作了更加大胆的推测:“既然中国的考古说明,至少在商朝已经有丝绸出现,因为在甲骨文中已经有帛、蚕、桑、丝等字的出现。中国人有什么原因不在一开始就把丝绸贩运出去呢?”“在商朝丝绸就是重要的中西方之间的商品,丝绸之路至少在商朝已经成型。”
  其结论可谓非同凡响。
  关于桑蚕的考古记录,目前所见最早的文物之一,是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的象牙盅形杖饰,器表刻有蠕动的蚕纹和编织纹。由于河姆渡遗址的年代距今7000年左右,因此,专家认为,我国至迟在7000年前就发明了桑蚕。如此说来,我国桑蚕起源的历史岂非还应该提前?因为在此之前,必定还会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那么,丝绸之路的产生是否还有可能更早?
  看来,要确定丝绸之路的开通年代,尚难定于一说。
  此外,关于新石器时期的“草原之路”、传统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推测也见诸文字。
  不管有多少种说法,对丝绸之路最具开拓意义的,应属西汉时期张骞的“凿空”壮举。张骞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为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打开了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加强了东西方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可以这样认为,张骞通西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美洲之发现在欧洲史上的重要。然而,十分遗憾的是,丝绸之路的名称来自于一个西方学者。
  19世纪末,曾经多次来中国旅行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认真地研究了这条横亘欧亚大陆的商道时,惊讶地发现,是一种重要的贸易商品使这条路支撑了1000年,这种商品就是中国的丝绸。因此,在他撰写的三卷本《中国》一书中,给这条路起了一个令后世学者叹服的名字:丝绸之路。从此,这个名字响遍全世界。
   。 想看书来

2丝绸之路的三条古道
有幸能够到祖国的大西北走一趟,沿着这条梦想中的丝绸之路逶迤行来,真是一种人生的莫大享受。如果你不到西北,恐怕永远也不能理解什么是天宽地阔,什么是大漠孤烟,什么是边塞古道,什么是气势磅礴,什么是粗犷豪迈……
  原以为丝绸之路只是一条路而已,其实,据史书记载,从西汉开始的千余年间,西去的道路有两条:出玉门关的北道和出阳关的南道。南北朝后期又开辟了一条新道,遂成为后来的南、北、中三条路线。
  无论走哪一条路,都要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之后,或从玉门关,或从阳关出关,都能够进入西域。
  《汉书?西域传》云:“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
  北道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经楼兰、车师、焉耆、乌垒、龟兹、姑墨,与南道在疏勒会合,直到罗马和西欧各国。周穆王和汉代的张骞基本上是走的北道,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我国唐代高僧玄奘,西去印度取经,来去的时候都是沿着北道而行。在安西榆林千佛洞的一个洞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