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锁定红海 >

第6部分

锁定红海-第6部分

小说: 锁定红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古代的埃塞俄比亚地区来叙述的,所以在下面我们将尽量不提其他几个国家的名字,但在这里可以对他们先做一个简要了解。
  今日红海沿岸国家地图。红海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它的特殊之处是这是个世界上盐度最高的一个海,原因是周围缺乏河流将淡水注入其中稀释。从而也能看出两岸属于相对干旱地区。
  历史上埃塞俄比亚以北的国家,连同它自己的一部分,都曾经是古埃及的领土,分分合合,一直到今天。
  以上几个国家中索马里(Somalia)比较大。它的古国名曾经叫“邦特”(Punt),其实也是“朋特”,它同样以香料闻名天下,盛产乳香和没药①。据说“邦特国”建立于公元前1700多年前,与中国夏朝同期。索马里属于农牧并重国家。这里的宗教与埃塞俄比亚很相似,现在国民主要为穆斯林,但也有少数天主教徒。这个国家由于在也门的对面,实际上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地区,但本书会集中于它的临国,让埃塞俄比亚做它的代表。
  1993年厄里特里亚独立,历史上该国曾经长期受埃塞俄比亚统治。吉布提和索马里也长期以其他形式与埃塞俄比亚发生联系。这几个国家在人种、语言、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方面都很接近,他们与红海对岸也门相似的地方是也生产香料,并且在一些特殊时期双方一起成为跨海王国的一部分。
  今天人口只有30万左右的吉布提(Djibouti)历史上一直属于苏丹治下。1977年6月27日宣告独立,定国名为吉布提共和国。
  苏丹是非洲面积第一大国,它与各方的文明牵连必然也比较多。位于非洲东北部,濒临红海,由于地处热带,苏丹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国家之一。地理上苏丹介于埃及与埃塞俄比亚之间,是个文明古国。尼罗河的上游蜿蜒在苏丹国,也有分支发源自埃塞俄比亚。事实上苏丹以“努比亚”著称,“上埃及”的称呼应该与苏丹联系最大。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苏丹境内就已经有原始部落定居,当时他们从事简单的农耕和狩猎。
  苏丹有600多个部族,是非洲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国家,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北部和中部的阿拉伯人、南部的非洲土著黑人。多数居民信奉###教,部分人信奉基督教和拜物教。
  当你在苏丹看到一些人与中国人相像千万别惊讶,本来古埃及(包括苏丹)许多雕像完全就是蒙古人种的模样。几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苏丹的一位领袖出现在电视上时,我差点喊出声来:“这不是个标准的中国大爷嘛,什么时候跑非洲当国家领袖了。”当时的惊讶转换为今天的认真探察,其中有太多类似的感性经验在支持着我。
  假如你深入查看以上几个国家的文化与历史时,你会发现他们如此接近。何只是它们几个,我在查整个非洲北部沿海国家概况时,从索马里到大西洋岸边几乎都大同小异。其实不用奇怪,它们不仅今天同属于阿拉伯或###文化区,在大约4000年前他们在文化与种族上的密切联系就已经开始了,比较确切的证据是,他们大多使用同一种语言文字:原始迦南语或腓尼基语。
  整个非洲北部沿海国家
  从地中海到红海的西岸地区,在人种上也不属于非洲尼格罗人种,而是属于带有阿拉伯色彩的欧罗巴人,他们似乎是被海风吹过来的薄薄一层云雾,覆盖了地中海南岸与相连的红海西岸。这是长期的历史作用结果。这个区域的共同特征是临水。假如我们说阿拉伯半岛生活的是比较纯粹的闪族人的话,那么北非包括红海西岸的人们多是闪含结合的阿拉伯人,再往南就是比较纯粹的非洲黑人了。
  在这个简短巡视结束的时候,我想从另外一方面提出中国与红海南端这一地区的文化联系问题。不知道中国人的“五角星”崇拜是否有一定的民俗根据,但“五角星”绣上中国的国旗应当不是偶然。红海西岸的几个国家,吉布提、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他们的国旗也都由“五角星”组成,尤其是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国旗上的五角星与中国同样:黄色、五角。并且吉布提、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三国在国徽上也放置了“五角星”。不知道这是不是这一地区古代“星宿”迷信的延伸。当然了,世界上用“五角星”做国旗装饰的还有很多,比如美国,不能都看做是一种民俗或文化延伸,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在大卫盾以“六角星”以及犹太文化的象征闻名天下的同时,“五角星”曾经以“所罗门星”而著称。不过,在今天的犹太文化或者西方文化中,“六角星”被认为是神圣的,而“五角星”却因具有异教的性质而偶尔被视为邪恶的象征,实际上被六角星群体视为异端。《圣经》中的所罗门确实也有与异教徒妥协的严重嫌疑。
  

到非洲去(2)
埃及与也门今天国旗则不约而同地选择另外的图案:红、黑、白三色横条旗,两国的国徽也同时都选择了“鹰”。从这些共同点可以看出红海两岸密切的文化联系。埃及与也门之间的文化渊源由此可见一斑。周围地区或者历史上有紧密联系地区之间的国旗要么在色彩上接近要么挑选相仿的图案,都展示了文化的联系。
   。。

从《圣经》说起(1)
挪亚三个儿子之一“闪”的后代就是今天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以及周围地区包括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内的族群。
  “含”是挪亚的另外一个儿子。含族多被认为生活在今天的非洲,准确地说是北非。
  位于北非的埃塞俄比亚居民历来自认是“含”的后人“古实”这支的后代,他们今天还说一种“古实语” ( Cushtic language ) 。
  较近的古代埃塞俄比亚是以“阿比西尼亚”的历史名称与也门发生联系的,他们入侵了也门。但实际上北部埃塞俄比亚人就是从也门迁徙过来的阿拉伯人。一般认为“萨巴文化”在红海两岸都有深远的影响,甚至他们就是一个跨海国家。一些正史说,也门居民在公元6世纪移居来到“库施”或者“古实”。
  《历代志上》 1:8 含的儿子①是:古实、麦西②、弗、迦南。古实的儿子是: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玛、撒弗提迦。拉玛的儿子是:示巴、底但。古实生宁录;他为世上英雄之首。麦西生路低人、亚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迦斐托人(从迦斐托人出来的有非利士人)。③
  以上提及的人、民族和邦国多数出现在北非和地中海东岸地区。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含族后裔。上面《圣经》引文中的最后一个“示巴”才是我们熟悉的“示巴”(Sheba)。大致可以推测,这个“示巴”祖先距今应该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许多人推测《圣经》里的“伊甸园”的位置似乎与“含”后裔的居住地有些关系:
  《创世纪》 2:10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
  2:11 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实全地的。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结,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看到 “哈腓拉”与“古实”时我很兴奋。并且结合出产我认为它们与红海西岸相符。但我也看到了一个否定: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解释说,这里的“哈腓拉”与“古实”都不是我们上一段所指的名字,两者应该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只有“伯拉河”还是我们熟悉的“幼发拉底河”,甚至“珍珠和红玛瑙”居然也可以被译作“发香的树脂”。说实在的,我很是怀疑红海与“伊甸园”有些什么联系,因为红海的入海口“亚丁湾”就叫“Gulf of Aden”;另外,“Saba(sheba)”一词也可以指“通往天堂的大门”①。虽然我们不知道“天堂”(伊甸园)在哪里,但起码我们已经知道了“天堂的大门”就在红海南端。
  我对“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的这一解释持保留意见,《圣经》考古本身因为证据不足充满了争论,当然也包括《圣经》考古。对待史前我们确实应该一直报持怀疑态度。我实在还有其他的一些推测与此联系在一起,到底何种推测更有道理可以展示给世人分辨。
  寻找伊甸园不仅是个宗教目标,而且是许多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的任务。由于牵涉到印证我们对于这一地区的许多结论,寻找伊甸园也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解决掉这个问题,会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假如给我一个胡乱猜测的机会,我愿意把波斯湾、红海都看做“大河”凑进伊甸园必须的“四条大河”,因而“伊甸园”也就在阿拉伯半岛及其以北附近地区。这是一条思路。
  当我们视线南移,尼罗河当然也是条“大河”。红海与波斯湾退出来,“四条大河”包括“两河流域”的两河、尼罗河,还有一条隐河——它消失了,但是今天还能看出一些痕迹,它是从西奈半岛的阿巴湾一直延伸到叙利亚境内的一条大河,其间遗留了几个大湖如基尼烈湖、盐海等,还有断断续续的河流连接着这条“河”。这条“隐河”仅从地图上粗看也应该有近2000公里长。我很愿意放弃目前的中国史前史的推理工作去实地验证这条“隐河”。表面看这与我的工作无关;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的研究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圣经》。验证《圣经》的历史可靠性就是在验证我的研究的可靠性,这样的工作我很乐意做。
  “隐河”  地形显示从叙里亚一直到红海曾经有一条河流,现在只有几个湖泊在原来的河床附近。
  《圣经》考古中对于伊甸园比较著名的一个推测是,伊甸园已经被海水彻底淹没,具体位置在今天的波斯湾。园中的四条河流分别是大家熟知的“两河”;另外两条河基训河和比逊河,前者是注入波斯湾的库伦河,后者是已经干涸的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一条河。这一猜想的提出者为密苏里大学的尤里斯·扎林斯。伊甸园被淹没的时间为大约7000年前。我觉得这个说法也有可信之处,并且同时为相邻不远的也门附近为什么也叫“乐土”并不十分矛盾,而且假如由于海平面抬升而导致淹没这里,那么两河流域就成了一条直通土耳其的航道,所以挪亚方舟漂落于那里的高山并非没有可能。
  假如说基督教中的伊甸园是不清晰的,那么###教则给出了相对清晰的伊甸园范围:麦加东南25公里处的阿拉法特山。阿拉法特山就是“相会山”,阿丹(亚当)与哈娃(夏娃)的相会处。此处海拔米。来朝圣的人们必须到此停留一天才算圆满,此举称“站阿拉法特山”。此处距离今天的也门国大约500公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从《圣经》说起(2)
关于伊甸园的另外一个比较著名的设想是,核心就在今天土耳其的阿拉腊亚山一带。
  

埃塞俄比亚简介(1)
尼罗河发源地之一是“古实”。一般人认为就是《圣经》里说的那个“古实”。“古实”就在今天的埃塞俄比亚。
  今天的“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土地面积大约110万平方公里。人口6千万左右,有80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由此可以推断历史上该地区人口流动性很强;因为它处在世界的交通要道上;北连文明核心埃及;南部扼红海出印度洋与太平洋咽喉航道。尽管阿姆哈拉语为国语,但这个国家通用英语。
  这个国家的文明一般认为起源于北方,许多移民来自红海对岸。不过他们的国家中心却越来越向南移,这是由于首都不断南迁导致的奇特现象。其中一个迁都原因是,他们一旦建都,不久就会把附近森林草木毁坏一光,草木皆无了再继续搬迁,直到最近兴起植树造林才停止了迁都倾向。中国商朝频繁迁都是不是也有类似原因?在原始农业社会;草木植被就是能源;一旦能源枯竭就只能继续迁徙。不过,假如商朝频繁迁都,为什么周朝就没有发生同样问题呢?我给一个比较牵强的答案,因为他们受不同的文化影响而对于植树绿化有较为不同的概念。比如维吾尔族同胞据说就很注重绿化,而某些民族又没有这些传统,所以当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般历史资料认为埃塞俄比亚是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人肯定认为这没有中国的文明长。这是错觉。中国的“5000年文明”是文学性语言;一般在“外边”被历史学家严肃介绍时中国也是“3000多年历史”。
  经常看到的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0世纪左右埃塞俄比亚出现了“强大的孟尼里克王国”。一直到上个世纪他们国王的名字还有叫“孟尼里克二世”的 (1889~1913年在位)。一个王朝世系保持这么长久真是传奇。
  非常奇怪的是,这里竟然是世界上最早接受基督教的国家。有人说大约公元42年基督教就已传入。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国教。由于地理隔绝,埃塞俄比亚以及周围邻国的基督教与西方的基督教有相当的差异,简单地说这里的基督教更原始一些。我们一般人所了解的基督教都是欧洲经过改革的基督教,假如想了解最初的原教旨基督教,或许选择埃塞俄比亚是个好主意。我曾经看到过这里的一些视频资料,发现难以区分这里的基督教与佛教甚至###教的文化元素,假如没有解说,一个陌生人很有可能猜不出来那里的神职人员到底是属于那个类别的宗教。这个现象非常有趣。
  说到埃塞俄比亚与基督教的特殊联系,有一个故事举世皆知,那就是牵涉到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约柜丢失事件,这也是为什么埃塞俄比亚又被称作“新锡安”(The New Zion)的原因之一。据说这个约柜至今保留在埃塞俄比亚的一处神秘教堂,并且有专人把守,游客根本见不到,甚至连点风声都听不到,那些守卫绝对虔诚而严守秘密。
  有人说约柜是偷来的,也有人说这是件礼物赠品。《圣经》中示巴女王曾经拜访所罗门,日后她生下一个儿子。他成人后到耶路撒冷拜访父亲所罗门,约柜作为父亲的礼物而来。回国之后,这位先是名叫“Bayna…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