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枪杆子1949 >

第49部分

枪杆子1949-第49部分

小说: 枪杆子194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产党吗?
中国民间有句话,叫做“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更何况老美的东西是随便白给的吗?
他必须用胜利证明自己。他要在湘南或是湘桂边界的山地战中,再一次给林彪点颜色,同时也让美国人看看他“小诸葛”的成色。那样,美援就会源源而来,即便不能扭转战局,或许也能熬撑到时局变化那一天。
 
要把“美国直接出兵占领中国沿海若干城市并和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计算在我们的作战计划之内”;“以免在万一事变到来时,我们处于手足无措的境地”。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的这段话,美国人不一定知道。可对朝鲜战争爆发后,北京发出的那些明明白白的警告,美国的当家人掂出了分量吗?结果就是眼下在衡宝战役中浴血厮杀的“东北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从蒋介石到“美帝”、“苏修”,这世界上,毛泽东怕过谁?
1946年7月,美军在平津公路的安平附近,与解放军交火,伤亡多人。第二年10月,北宁路新河站美军陆战队军火库被袭,亡5人,伤16人。那时,没有比美国更不想看到一个赤色中国的了,可他怎样了?它想动武,首先得想想自己的利益,还得掂量掂量对手,能不能占到便宜。
有美国这样的靠山,美援吃了不少,确有甜头。桂系主力7军、48军,几乎全是美械装备。只是总把希望寄托在美国人身上,而举棋不定,终致失败。共产党人全靠自己的力量,自然也就没有犹豫、幻想,一切都是那么积极、果断,出手总是那么快捷、狠实。

10月5日晚,白崇禧又在衡阳召开高级将领会议。
照例先由林一枝指着墙上的军用地图介绍敌我态势,然后大家发言。
“永丰大捷”后颇得意的3兵团司令张淦,说:要守住衡阳嘛,必须采取攻势,以攻为守,否则等着挨打,想守也守不住。
他主张以7军加入宝庆方面战斗,从右翼出击,一鼓作气,打到湘潭、株洲一带,迫使正面共军后撤,再用火车将出击部队运回衡阳,衡阳便可守住,起码也能多守一段时间。
他的参谋长霍冠南却唱起反调:我认为共军是在齐头并进,没有地障隔离,我们无机可乘而各个击破之。内线作战必须有良好的交通网,而我们只有一条衡宝公路,部队运动和辎重运输都感不便。更重要的是时间和空间,都不能造成对共军任何一方的绝对劣势,而给予我们以各个击破的机会,任何一个方向的共军,都随时可以参加另一个方向的作战。目前衡阳在战略上已处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陷入了共军的钳形攻势的内端,唯一可行的只有撤退,退回广西,固守黄沙河至龙虎关一线,或者退到广东,固守韶关一线。
白崇禧有些恼火:不久前我们还打了胜仗,各方面对我们寄以很大的希望,现在不战而退,如何交代?
也就一锤定音了。
白崇禧总觉得自己是个“小诸葛”,也不相信他的部队会像后来那样不经打。
半个月后,白崇禧在桂林体育场对3兵团的残兵败将训话时,说:3兵团损失如此惨重,完全由我负贵,因为我没有接受下边一些长官的意见。
半夜时分,7军军长李本一电话报告霍冠南,说傍晚有共军约一个师的兵力,越过衡宝公路向南去了,他已下令176师进行尾击。
霍冠南赶紧报告白崇禧,并再次建议立即撤退。
白崇禧沉默了一会儿,道:先把窜进来的这股共军吃掉。
不知白崇禧做了个什么梦,第二天上午即萌生退意,当天下午下令撤退广西。
已经晚了。

毛泽东让林彪指挥锦州大战,林彪说退就退。四平保卫战打了一个月,眼看着不行了,林彪拔脚就走,给杜幸明留座空城。
白崇禧呢?
应该说,当“东北虎”水土不服,又缺粮、断粮,成了病虎、饿虎时,是白崇禧捡便宜的最好时机。空中侦察,撤退地区还有那么多特务,此类情报唾手可得。无论林彪如何兵多将广,天时、地利可全在桂系手里,这是白崇禧最可利用的天然优势。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就这样袒露在一心想抓住机会的白崇禧面前。可这个善于用兵的“小诸葛”,对此却未置一辞,好像全未放在眼里。果真如此,还算什么兵家的眼光?
当林彪迅即地将135师抓到手里时,前车之鉴,也让他为135师捏着把汗。当白崇禧说先把窜进来的这股共军吃掉时,他也肯定想到了青树坪。孤军深入的 135师,绝非绿茵场的“反越位”成功,面对守门员形成单刀,而是掉进了虎狼窝。这一刻,机会对双方应该说是均等的。太需要一场胜仗的白崇禧,不也正期待着这样的时刻呜?
10月5日,林彪已将楔入敌后的135师抓在手里,东西两翼正向白崇禧迂回包围过来,强大的中路军也马上就要向衡宝公路压来。衡宝大战一触即发,桂系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白崇禧还在召集部将,研讨是打还是退的问题。
世上没有“白崇禧开会——白开会”的歇后语,可他一次又一次的大尾巴会,已经把时间和机会大手大脚地送给了对手,也把桂系主力大大方方地推上了绝路。
优柔寡断、一厢情愿——这时的白崇禧身上,还能看到“小诸葛”的灵气吗?

三、越级指挥

林彪在把135师抓到手里后,又直接指挥起了中路军的各军。

肖、唐、解并各首长:
(一)桂敌调动甚速。因此,我各部亦需能及时应付,野司对密息能及时了解。因此,在目前时期,我40、41、45、46、49、18等各军行动,暂时由我直接指挥。故各部特别是先头各师,应特别与我们保持电台联系。随时报告敌情及位1,以便根据密.忽,及时调动,配合行动。
(二)我12兵团前梯队,应设法转赴永丰及其以南,担任战场指挥,准备进行大围歼战。
林邓谭肖赵
六日十五时

林彪经常来这一手。
愈是大战,大军云集,时间紧急,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越多,越要来这一手。
兵贵神速。

那时候,一封电报,拿到译电员那儿变成密码,电台发出去,那边收到再译成汉字,需要一到两个小时。如果先兵团、再军、再师,一层层接力,到具体实施者那里,半天就过去了。这期间,战场上会发生些什么变化?
辽西会战,有的师在哪里,纵队不知道,林彪知道。有时纵队、兵团正在执行第一封电报指示,师里已经按照变更命令的第二封电报行动了。
廖耀湘知道会泄密,为什么还要明码呼叫?因为时间来不及了。
四野还有信号指挥。像“123”是“停止待命”;“246”是“继续前进”;“789”是“准备战斗”,等等。收到信号,不用翻译,马上就可以动作。
一切为了抢时间,争速度。
时间就是军队,就是胜利。
《辽沈战役亲历记》、《平津战役亲历记》,国民党败军之将笔下,经常出现“共军越打越多”6个字。平津战役结束后,算上华北野战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为218万,四野为90多万。四野不但兵多将广,还善于在最需要投注兵力的时刻和位置上,投入最大的兵力。这其中就有越级指挥的效用。
在东北,关键方向,关键位置,林彪曾直接指挥到团。
1947年夏季攻势前,捉到的俘虏少有服气的,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八路总是以大打小,以多打少,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咱们一对一地干。


总体兵力上处于劣势,战役、战斗中总能处于优势,以多打少,这才叫本事、艺术。
开头,一些人不习惯,意见大了,说直接指挥到师,还要我们兵团、纵队干什么?打胜仗了,尝到甜头了,大家都高兴了。
下边师、团,则都盼着能越级指挥到自己头上―那就说明你已经处于一种举足轻重、甚至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位置上,那是比战前争个主攻师、团,更难得、更荣耀的呀。
不过,林彪的这一招,对于此刻配属四野作战的二野4兵团,可就不大灵了。
陈赓说:我们各师电台少,不宜都沟通联络。

5日18时半那封电报,林彪让135师现地休息待命,是判断白崇禧还未发现身后这支奇兵。那种山地,又是雨天,一昼夜行军160里,实在太累了。养精蓄锐后,待明天12时左右“突然”出现在湘桂线上翻毁铁路,表演共产党人已经歇业好久了的拿手好戏。
情况很快变化了。
当天黄昏,7军一个传令兵发现一大队共军越过衡宝公路南进,宋家塘一位小学教员证实了这个消息。李本一动作很快,边向白崇禧报告,便下令尾击135师。
林彪立即命令135师,以一部迟滞水东江地区敌人,全力向湘桂线前进,不惜任何代价,切断敌人西逃退路。
同时,命令133师、134师向水东江、演坡桥一带的7军攻击,122师、123师向71军攻击,中路军其余各师向衡宝公路西南前进,西路军经洪江、洞口向祁阳挺进,准备参加衡宝会战。
并再次电告各部队,由四野前委直接指挥各军及先头师。
拿破仑说:“战争中只有一个有利时机,能抓住此时机,就是天才。”

四、不开会

1949年8月初,正值四野休整期间,白崇禧在衡阳召集高级将领开会。
9月28日,衡宝战役早已拉开帷幕,白崇禧又召开军事会议。
10月5日,135师已经楔入桂军身后了,蒙在鼓里的白崇禧还在开会。
据说,得知135师的行踪后,“小诸葛”马上又召集会议。
林彪不开会。
在“林彪100号”里,就一个人对着地图琢磨,口述电报,向军委、毛泽东报告战役、战斗决心、部署,给部队下达指示、命令。
从黑土地到红土地,那些署名“林罗刘”、“林邓谭肖赵”、“林肖赵”的电报,经常是电报发走了,再拿去给“罗刘”、“邓谭肖赵”、“肖赵”看看。愈是紧急、关键时刻,愈是如此。
有人指挥作战,拿不出作战方案,只给你个“一定要打赢,也一定能打赢”的“精神”,怎么打让下边部队首长决定。林彪没有这种时候。
一口气口述几封、十几封电报,各部何时动作,如何配合,各自怎么打,出现意外怎么办,通常都是那么具体、明确。特别是主要方向上的部队,就更详尽、明白了。
离休前为中国红十字协会副会长、党组书记的谭云鹤老人,1948年夏,由东北局巡视团调到双城东北野战军前指,给林彪当秘书。
林彪问他什么地方人,姓名是哪3个字,又问记录快不快,谭云鹤说不快也不慢。林彪让叶群拿来纸和笔,自己口述,让谭云鹤记录。
林彪先是坐在椅子上,后来又站起来踱步,一字一句地道: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本性,民族主义只是反帝主义成为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时,才有意义,否认它将是反动的。全世界无产阶级,愈是觉悟,现在就愈要拥护苏联……
近半个世纪后,谭云鹤老人说,当时以为林彪只是信口说说,试试他的记录水平。这是当秘书的基本功。几天后去哈尔滨东北局开会,林彪讲了五个问题,其中第一个“国际主义”,竟然与他记录的两千多字几乎一模一样。
在林彪脑子里那个车轴辘上,他想做的事情,已经不知转过多少遍了。
从黑土地到黄土地、红土地,许多当年在林彪身边工作过的老人,都说大到战役决心、构想,小到棉衣里子应该是白色的,四野过江后长裤是否改短裤,都在他脑子里转啊转。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时,连纵队司令都不知道到何处去,更不知道辽沈战役揭幕了。若是白崇禧,是不是早召集纵队司令以上将军,不知开过多少次会了。
苏静老人说,在东北,罗荣桓对林彪的军事指挥、战斗、战役决心,只干预过一次,就是已快兵临锦州城下了,林彪又要回师打长春。
敌人的路数,自己的路数,有多少种可能,脚下踱着,脑子里转着,只要醒着,就不会停歇。“记录”两字出口,战斗、战役方案就成熟了,胜利也就不远了。
无论前线枪炮声如何激烈,千钧一发,惊心动魄,那张苍白的脸上永远看不出什么表情,那口浓重的鄂东口音永远是那么一字一句,有条不紊。
有人说林彪打起仗来,真像抽足了大烟似的,一夜一夜不睡觉,电报一封接一封飞往前线,机器人似的不知疲倦。
不过,9日发出总攻令,衡宝战役已经胜券在握时,林彪踱步的时候就越来越少了,炒黄豆也懒得吃了。后来干脆骑在椅子上,双手搭在椅背上,再把下巴支在上面,坐在那儿看地图。口述电报,不时还闭着眼睛,但那思路、条文依然清晰、准确。


找谁了解个情况,谈完了你就马上自动走人,别影响他踱步、思考。
平时难得与谁商讨,关键时刻更是不准任何人插言,干扰他的思路。
问题不在于白崇禧“白开会”,林彪不开会,也不在于谁耗费了更多的脑汁、心血,而在于各自在战场上收获了什么。
如果林彪总吃败仗,那这种指挥、决策风格,当然是一大缺点,甚至是致命缺陷。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嘛,你浑身是铁能打多少个钉?“自以为是”、“刚俊自用”、“独断专行”之类帽子,一定戴定了。

五、不轻敌

宜沙战役47军遭袭击,青树坪战斗49军被伏击,原因之一就是轻敌。
全国都快解放了,四野90多万大军,还有二野4兵团助阵,还怕桂系20来万人?他再强,还能强过新1军、新6军?
从毛泽东的“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到林彪的“敌之力量相当强大”,解放战争中,特别是后期,两个人如此评价对手,是不多见的,甚至是空前的。
衡宝战役后,有人认为把桂系的实力估计过高了。
这种看法,似有不妥。
你打败了他,又难以追上他。他打败了你,又难以甩脱他,就10里、20里地跟着你,咬住你不放。前有二野在大别山吃的苦头,后有林彪跟着白崇禧屁股一路捡空城,“白匪本钱小,极机灵”,毛泽东这个评语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说林彪从不轻敌,也似不妥。
平型关战斗前,据说林彪一看那地形,就给中央发报,称要将敌人全部歼灭,大部活捉,拉去太原游街。结果,一个活的没捉住,歼敌l千出头,自己伤亡千余。
战前,林彪几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