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

第27部分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第27部分

小说: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上区别的,梁基本上是观念论和形而上学,胡是庸俗唯物论与相对主义,也是形而上学,章,冯……(章、冯二家我无研究),等等。若无这一简单的申明,则有使读者根本相信他们的危险。(注:章,是章太炎。梁,是梁启超。冯,是冯友兰。胡,就是胡适。)  ——摘自欧阳哲生编的《历史的回忆·文化名人解析系列·解析胡适》第33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要使他们像胡适之说的“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  ——摘自欧阳哲生编的《历史的回忆·文化名人解析系列·解析胡适》第33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红楼梦》写出二百多年了,研究红学的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可见问题之难。有俞平伯、王昆仑,都是专家。何其芳也写了个序,又出了个吴世昌。这是新红学,老的不算,蔡元培对《红楼梦》的观点是不对的,胡适的看法比较对一点。  ——摘自欧阳哲生编的《历史的回忆·文化名人解析系列·解析胡适》第33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胡适小传(1)
胡适原名洪,字适之,别号自胜生、藏晖室主人,笔名:铁、笑、天风等。安徽绩溪人。1891年12月17日,胡适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1881年,其父胡传北上到京,由张佩纶推荐到吉林办理对俄边务,深得上司的赏识。后来,胡传调往台湾任台东宜隶州知州等职。1893年,胡适3岁时,随母至台寻父。在其父的教育下,胡适4岁时已认得方块字七百多个了。1895年3月,胡适随母回老家绩溪,始进学堂。因他已有认识近千字的基础,故能读《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他的四叔胡介如就以其父所撰的《学为人诗》教他。不久,他的父亲去世。母亲望子成龙,居家守寡,教子极严,胡适做错了事时,她从不在别人面前打骂孩子,只用严厉的眼光瞅他,胡适就吓住了。到了晚上人静的时候,他母亲才关起房门教训他,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不要丢他的脸,出丑。”有时罚跪,或者是拧他身上的肉,无论打得怎么重,都不许他哭出声音来。胡适说:“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小时候,不知胡适感染了什么细菌,患了一年多的眼病,左治右治也治不好。有人说可以用舌头去舔好。他妈就用舌头去舔他的病眼。胡适长大成人后,每念此景此情,称赞他妈是慈母兼严父见白吉庵的《胡适传》第2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ZW)〗。  9岁时,胡适开始看小说。小说是课外读物,但在那读经的时代,老师是不准读的,因此只得偷着看。当他看了《水浒传》、《三国演义》里的许多人物和故事情节时,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到各处寻找小说,相继又看了《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薛仁贵征东》、《七剑十三侠》等书。此外他还阅读了一部翻译小说——讲的是希腊爱国志士的故事。胡适前后共读了三十多部书,从此眼界大开,脑子里故事越来越多,因此家族中的姊妹们常聚在一起,要他讲书给她们听。胡适说,这样讲书,迫使他把古文翻译成绩溪本地话,使他进一步了解了古文的文理,所以他14岁到上海读书时,就能作很像样的作文了。看小说还有一个好处,使他在不知不觉中得了不少白话散文的训练。这对他后来的教育、事业很有用,所以他说:“教育家要读小说。”在学堂里,胡适对“经书”不怎么感兴趣,而对《幼学琼林》、《小学》之类比较喜欢。  胡适在家乡读了九年私塾。这个学堂最早的老师是他的四叔——族叔“禹臣先生”。同学起初只有他四叔的儿子,后来才逐渐增加到十多个。胡适是其中最用功的一个学生。在母亲的督促下,他每天起得最早,总是第一个先到学校,到了便坐下念书,等老师来了,便回家吃早饭。胡适还说,九年的生活,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方面,不能不说是打下点底子。但别的方面没有发展的机会。因此性格爱静不爱动,总是文绉绉的,人们给他一个绰号叫“糜先生”。  1904年1月,胡适14岁的时候,她母亲按家乡的风俗习惯,为他订了一门亲事。三哥到上海去开办茶叶店,他母亲决定让胡适跟他三哥一块到上海去求学,以实现他父亲临终的遗言:“应该令他读书。”  胡适到上海后,进了他父亲的朋友办的一个私立学校——梅溪学堂。这学校的课程设有国文、英文、算学三科,但以国文科最为重要,也是分班的标准。胡适初分到第五班,差不多是最低的一班了。这年由于抗俄运动的发展,反对清廷的革命斗争也越来越深入,特别在上海,发生了革命党人刺杀清朝官吏联俄派分子王之春的事件。这件事使胡适的思想受到震动,因此增加了痛恨沙俄及反对清政府的革命心理。这年新出的《时报》常有批评时政的短评,他喜欢看。此外,他又读了梁启超办的《新民丛报》及其他书刊,并传抄了邹容的《革命军》。读了这些书,胡适思想有很大进步,自命为新人物,于是与几个同学拒绝去参加小学毕业考试。他认为“新人物”是不应当到腐败的官厅接受考试的,所以不到考期就离开了学校。  翌年,胡适转入私立澄衷学堂。因该校是一个中小学混杂在一起的学校,学校教学较为混乱,一共有十二个班,大体说来高班相当于中学,低班相当于小学。课程除国文、英文、算学外,还设有物理、化学、博物、图画等课,比较注重英文。胡适因英文、算学成绩太低,被编在第五班。第二年胡适升入到第二班。他的考试成绩常在前列,所以一年升了四班。国文老师杨千里思想比较开明,用严复译的《天演论》为课本教学生。一次,他出的作文题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胡适作此题时,老师给他的批语是“货利钱二百,以示奖励”。课下,胡适还读了严复译的《群己权界论》等书。由于深受《天演论》的影响,他的笔名就叫胡适,取其“适者生存”之意。适之是他二哥替他取的字。他二哥在上海主持店务,掌握经济大权,胡适一切都得听他的。由于他二哥的介绍,胡适读了朱子的《近思录》,甚觉有趣。后来他回忆说:“我思想走上赫胥黎和杜威的路,正是我从十几岁就十分着重思想的方法了。”见白吉庵的《胡适传》第6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虽然如此,但胡适更喜欢读的还是梁启超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着浓厚的热情,让人不得不跟着他走,也不能不跟着他想。这种魅力把他带到了新的境界,特别是梁启超著的《新民说》与《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势》对他影响更大。他说:“《新民说》诸篇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我彻底相信中国之外还有高等的民族;《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也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我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他认为这是学界第一次用历史的眼光来整理中国学术思想。但梁启超做了几篇之后,忽然停止了,使他大失所望。在失望之余,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补全这部中国学术思想史。虽然他不敢将这个想法告诉别人,但主意已经打定。从此以后,他便开始留心读周秦诸子的书。这就是他后来做中国哲学史的出发点。胡适在澄衷学堂读了一年半,后期当了班长,常登台演讲,改变了过去见人就面红耳赤,问一答一、问二答二的腼腆状况。  

胡适小传(2)
1906年夏天,胡适考入了中国公学。这所学校是一部分留日学生因为日本政府公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认为这是侮辱中国而退学回国创办的。老师和学生大多是革命党人,有股新气象:穿洋装、剪辫子、用普通话教学,这些都是与众不同的。当时马君武是总教习,他看了胡适的入学试卷后,甚为惊喜,拿去给别的老师传看,大家都说是公学得了一个好学生。胡适入学时,年纪算是比较小的一个,大家把他当作小弟弟看待,给他读《民报》,也不强迫他剪辫子,胡适在中国公学三年始终没有把头上的小辫剪掉,而且也没有人劝他加入同盟会。大家认为他将来可以做学问,要爱护他,所以不劝他参加革命。但是在第一学期,他就加入了学校里几个同学办的“竞业学会”。该学会的宗旨是:“对于社会,竞与改良;对于个人,争自强磨。”为了鼓吹革命,他们办了一个白话报刊,叫《竞业旬报》,在别人的动员下,胡适也用白话文写了一篇《地理学》的文章在第1期上发表。1908年《竞业旬报》复刊,胡适任编辑,从第24—38期,他以铁儿的笔名发表了不少文章,有时,全期文章从论说到时闻,差不多都是他写的。这时,《真如岛》也得到续刊的机会,直出到第十一回,因旬报停刊而止。这段时期,他在第24期上写了抨击清政府的时评,揭露清政府为欢迎美舰来访的种种丑态,并提出强烈的抗议。在此之前,胡适写了《姚烈士传》,对办中国公学而献出生命的这位教育家作了热情的歌颂,说他把办教育看作是自己对国家的大责任,而这个责任比生命还重要。在第27期上胡适还写了宣传爱国主义的《贞德传》,介绍法国的爱国女英雄贞德,期望女青年向她学习。在第26期上,胡适写了《论家庭教育》,主张改良家庭教育,开办女学堂。胡适在第24期上写了《婚姻篇》,批评包办的婚姻制度,主张父母主婚,儿女有权提出自己意见。在第29期上,重载了他为《安徽白话报》写的文章,文章提出为什么一定要儿子的问题,他说儿子、孙子,亲生的、承继的都靠不住。只有一个“儿子”靠得住,便是社会。只有你有功于社会,社会就会永远感谢你,纪念你,其他是靠不住的。以上所举,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总而言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胡适写了大量白话文,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而且还得到了写白话文的训练。  1908年9月,中国公学因学生会与校董会发生纠纷,结果引起160余个学生退学,另组织一个中国新公学。胡适参与了这次###。他们在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形下,自筹资金艰苦办学。由于经费不足,旧教员不肯来任教。在这种情况下,胡适被聘为教员,教低年级学生的英文。这时他的家庭情况已不如先前富裕,他家经营的茶叶店亏空太大,最后不得不将茶叶店让给债权人。于是他的学费来源断绝,而且还要赡养在老家的母亲,因此他决定放弃将要毕业的学习机会,走上社会自谋生计。胡适这时正是十七八岁的青年,精力旺盛,教书虽然有点吃力,但经过奋斗,还是教下来了。教了一年,据说教得还不坏。当时饶婉泰、杨杏佛、严庄、张吴若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1910年2月,经原公学老师王云五的介绍,胡适到华童公学教国文,以维持生活。这期间他家已经破产,弟兄们分了家,他的母亲病重,使他精神上很痛苦。在此忧愁烦闷的时候,胡适又遇到一班浪漫的朋友,也就跟着他们浪漫了,有时也学唱戏,同学中有欧阳予倩,后来成了中国戏剧界的名人。这种浪漫生活,经过一场风波之后便中止了。  这年恰逢留美官费生招考,在亲友的资助和勉励下,胡适决定关门读书,准备应考。“他的老师王云五积极怂恿他去报考,而且帮他复习代数、解析几何,这使他非常感动。所以胡适历来对王云五终生执弟子礼甚恭。”见白吉庵的《胡适传》第11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5月,胡适与其二哥到北京应考,虽然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还是有点胆怯,怕考不取丢人,所以报名时,不敢用原名胡洪,临时改用胡适这个名字,以防万一。7月出榜,幸而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官费生,从此他的名字就叫胡适了。这次考试分两场进行。第一场考国文和英文。国文题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胡适认为,题目太死,不易发挥,于是就利用在考前读十三经注疏的知识,按自己的理解做了一篇考证文章交上去。不料那判卷子的先生也有点考据癖,甚为赞赏,大笔一挥,判了个100分。其他老师不同意说,作文那有给100的道理?这位先生说,100分还算少了呢,依我应该打120分才是。胡适的英文考60分。第一关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场考得不太好,但有第一场的分数拉着,还凑合。发榜时他考在第55名,共取70名,他也是末尾了,平均分为分。从此,胡适开始了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开始接受新思想,并用白话文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为后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也可以说到美国留学是他发展的起点,这个起点是比较好的。  9月,他到了美国的纽约州康乃尔大学。在选择专业时,他很犹豫了一阵子。因为他二哥在他出国前曾劝他学工矿,而他对于这个并没有兴趣,于是做了个折中,选学农科;另一个原因是农科不交学费,他可将官费节约下来,寄回国补贴家用。   。。

胡适小传(3)
1915年9月21日,胡适离开康乃尔大学转赴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研究部学习,系主任是杜威博士。从此胡适亲聆其教诲,成为了实验主义的信徒,但在生活中却又使他走向语文革新的道路。这是大势所趋,时代之使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逼上梁山”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编的《胡适的日记》第176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年,美国中国学生会成立了一个“文学科学研究部”,先有一位“留学生监督处”的钟文整,极力主张废除汉字,改用字母,以为教育普及,非有字母不可。胡适对此主张,大不为然,从国文的角度提出问题,参加讨论,曾作文《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表示反对。胡适在文章里说,汉字之所以不易普及,原因不在汉文,而在于教授的方法。所以他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