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的全球首都-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只有很少人能够知道,邓时锋这么干从商业角度上来说是亏本的买卖,因为从技术角度上来说这些工作都是没有啥技术含量的,而这样的工作所能够获得到的收入应该很低,哪怕一天一把小刀的加工量也做不到混个温饱!邓时锋用这样亏本的方式来抢劳动力也是没办法,毕竟目前的劳力缺口就摆在眼前,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来和农业劳动抢劳力,那么自己的工业发展计划和安全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也幸亏目前新村的几种产品因为品质好、定位准而卖价都不错,这才能让邓时锋有足够的利润差来维持这种亏本抢劳动力的做法。同时这也是给各工厂一个很大的挑战,随着外面山寨仿制品的出现和自己的产品进行竞争后,以前的这些产品价格肯定会受到影响而逐渐下降,要保证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力,那就需要提高产能进入工业化的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冲击市场,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不断的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提高技术含量来占据高端市场份额!
对于这两种办法或者说是挑战,邓时锋都不担心,扩大产能是自己所需要的,有了足够数量的劳动技工和劳力产能自然会提上去;而至于出新产品和提高技术含量……自己这个穿越者有着绝对的优势!
当然,提高的产能也就意味着对外运输量和原料需求必须解决,对于开通航运的事情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人再反对,虽然在安全上的确有人提出质疑,但一来这些声音比较小,二来村民们本身都是经常干架不怕事的主,三来罗蛋他们这些专门的职业军人的存在,最后还有邓时锋亲自保证会用火器让来犯者又来无回的许诺……这些声音也基本被淹没消失……
搞定了村民们的支持,铁厂、矿山和各个在建作坊都能保证有最低的劳动力干活,邓时锋便可以放手进行下一步更大规模的技术提升,要知道现在这几个厂子作坊基本上里面工作的人员和学生都是可以互调使用的,一旦某个产品或者技术攻坚需要人力支援时,这些人完全可以集中在一起过来帮忙!
而新一批技术攻坚的自然就是已经预研多时的玻璃和枪械武器相关的加工技术,这些东西不仅关系到村子里的新产品和收入,更关系到整个村子里的安全……
;
042:技术攻坚月(一)
() 搞定村民的支持,整整一个二月,邓时锋带着学生和几个熟练工开始对几个重大项目进行集中重点攻坚,这个月份也被后人称之为技术攻坚月。
最先弄的是已经预研一段时间的玻璃,两个学生和工人在前段时间,没少利用那些渣料般的粗选石英砂来试制生产玻璃,虽说已经拥有了熔化二氧化硅的高温,前前后后也弄出来这么七八锅玻璃浆,但由于缺乏较为纯净的原料,富含各种矿物质的原料让每次试制出来的玻璃是带着各种不同的颜sè,再加上尝试中和去sè所投放添加剂的人为失败品……集中丢在一起五颜六sè就像彩虹般的煞是好看……而且玻璃内部气泡与杂质较多,一看便知是不成功的失败品。
连续的失败让跟随邓时锋一同预研试制玻璃的学生们情绪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学生们在跟随邓时锋后,见过了太多大仙带领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奇迹,但是现在——学生们第一次遭受到了失败和挫折,情绪低落自然很正常。
不过好在邓时锋不仅明白生产玻璃的难度,也明白如何去化解这些低落情绪,更能从中找到办法来让学生们明白科学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邓时锋首先向学生们讲述科学研究过程的艰难xìng,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会永远一帆风顺,特别是很多看似很伟大的发明,其实都是在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尝试后才最终得到最完美的结果。而最好的例子,就是电灯的故事。学生们现在因为通过学习而大概所了解电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也大概明白了电灯是依靠电力作用在灯丝上释放出热能和光能(白炽灯),特别是用汽车点烟器烧红的圈丝更是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这神奇电能。有了知识背景基础的情况下,在故事中,某位仙人为了寻找到最合适与最完美的灯丝,不断反复尝试两千多次,这才最终找到最合适的材料。即便是有人嘲笑他浪费时间做了这么多无用的试验,但他针锋相对的回答:“失败两千次?不不不,我找到了两千种不合适的材料!!”(穿越后再讲述的故事肯定有改版)
听完邓时锋的故事,学生们再看看在每次试验尝试所得出来的各种失败成果,和它们与之相关的各种详尽记录数据时……学生们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要自己每次都做最为详尽的记录……试验,不就是一次次的将不合适与错误的地方给找出来吗……
同时邓时锋还当着学生们的面,用吹管吹出一个个sè彩斑斓,奇形怪状的各种玻璃制品,有圆球、有椭圆、有瓶状的更有连他自己都说不出的奇怪异形……这样好玩的吹制过程对于一群孩子们来说自然是极为有乐趣的一种体验,没过多久,更多奇特造型和稀奇古怪的东西便不断的在学生们手中被吹制出来;而在让学生们开心试制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去逐渐掌握、总结吹制玻璃的技巧……
也正是因为在前面有了多次的预研试制做基础,当黄掌事从外面拉运过来的较为纯净的原料运抵后,对于玻璃生产的技术攻关邓时锋只出现了半天后便转到其它项目上,负责玻璃研制生产的学生、工人们已经基上能够自行尝试摸索无sè玻璃;虽说有邓时锋在现场指导效率会更快,但邓时锋觉得让学生们自行去摸索和尝试,会对他们的成长更有帮助。而且即便是那些失败品,把它们打碎成玻璃粉就是做拉绳导火索的重要摩擦物!!
由于事前打下的基础较好,较为纯净玻璃的出品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邓时锋便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金属加工这一块来。现在对于铁厂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生产高品质钢材甚至是尝试研究合金钢的技术,铁厂目前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对这些品质上好的钢铁进行细致加工的技术难关。
钢铁的硬度远不是木料所能够相比拟的,因此加工金属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工作,在以往按老孙头他们的做法,较为简单造型的可以通过多次烧红锻打出大概外形后,再用简单的锉刀和磨具慢慢的加工打磨,这个过程效率自然就快不起来。而如果零件较为jīng细复杂异形多变……那么不仅对工匠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而且所费的工时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子……
更何况现在铁厂所出产的铁胚和钢胚质地更是上佳,打制造型简单技术含量较低的小刀长刀还不是太费事,可如果要正儿八经的生产枪械上面造型多变、jīng度要求极大的各种零件……光是老孙头原有的那些低品质加工工具就已经牙酸的表示无法再能够胜任这样的工作。不过还好邓时锋还有几套钳工所用的加工工具,但总不可能每个零件都依靠这几套工具慢慢的锯錾锉磨出来吧……特别是像枪管这样的主体关键部位,这钳工台可搞不定啊!!
在邓时锋原的计划中,是准备在先解决钢锯片、锉刀以及金属崭这些高硬度加工设备和生产一批标准件量具之后,再逐渐提升整体的钢质以及加工水平,最终达到自己所需要的金属机械加工水准。只是现在形势不等人,无法按计划按部就班的逐步两步走发展,邓时锋只能提前祭出自己山洞里的那些法宝,用外挂的形势来直接加速提高现有的机械加工能力。
要想开动那些外挂法宝,安装调试对于大脑中有两名老技师的邓时锋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难事,组织人手平整从山洞到新村厂子的简易道路,趁着夜sè,开着卡车将这些最重要的宝贝从山洞里慢慢运到厂子里也不是什么难事,可要解决如何提供稳定的电力就成了必须要直面处理的技术问题。
还好在搬运的车辆上,有两台一同运送的十五千瓦工业用电发电机,穿越前几年,广西由于出现了用电荒,很多小型工厂、商店超市都购买了相应的小型发电机组备用,这种几万块钱体积不到半个立方的柴油发电机组能基保证几台主要设备开动不停工。不过这些东西由于吃油很厉害,对于现在燃油用一升就少一升的邓时锋来说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敢轻易消耗的。只是因为计划改变,邓时锋只有准备将两台发电机做破坏xìng两体分拆,把发电机和柴油机分离开,重新对输入动力进行改造。
原邓时锋打算在一、两年后,在拿出第三件穿越利器——水泥,用水泥在铁厂附近的搭建出一个小型拦水坝后利用水流作为动力来稳定发电,这种小型水坝的修建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在整个明代,由于广西经济、化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出于对广西丰富水利资源的利用,这种既能防洪又能蓄水灌溉的水利工程在广西得到一个普遍兴建,按照水利工程的大小被称为陂塘堰坝。这种陂塘堰坝不管是官府出资兴建的官修还是民间集资的民修,在天启年间达到一个,据《熹宗实录》记载,天启四年正月起至十二月终止,桂林等九府各州县修筑陂塘圩岸等项,共三千八百八十三处;一年间广西的水利建设有这个数字,可见当时广西的农业发展有多迅速。不过邓时锋所需要的水坝比起同时期的堰坝相比,要更高、更稳固更复杂一些,毕竟和那些传统蓄水疏导作用的堰坝相比,他所需要的水坝不仅更高而且功能也更多更复杂一些。
但现在因为来不及等待水坝的建成,邓时锋只有重新将目光转投向天空——继续利用风力来发电!
虽说在此前已经弄出了几个小型的风塔,但那都是塔高三米,扇叶半径一米多的小型设备,由于只负责多个蓄电池和小型灯泡照明的功率,因此主体结构受力较小,用木制作为主结构材料倒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要保证大功率的发电机持续稳定的发电,那么其个头已经是个庞然大物,再加上巨大的扇叶……众人都不约而同的将建造风塔的材料转向了钢铁……
在经过初步设计和对附近山头、坳口的不同风力进行细致的调查后,邓时锋根据实地风速、整体重量、受力大小所设计出来的风塔高十米,扇叶半径六米,如此巨大的钢体结构建筑在后世那简直是小儿科似的东西,但是放在这个时代,从材料生产到如何连接、稳固,对于所有参与建设的人员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经过对每一个零件的jīng心设计,到生产过程中的严格把关,邓时锋和老孙头还有赵木匠带着自己的学生和徒弟,不仅从生产技术上进行研究和攻关吃透,更是要对每个钢材的尺寸和误差都需要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如果误差过大,每块料钢在进行连接的时候会因为误差而造成装配困难甚至是返工重新制作延误整体安装完工的情况。
043:技术攻坚月(二)
() 技术这东西,往往就是在不断的生产和对新产品的研究和创新的过程中,慢慢累积下厚积薄发出来的。
老孙头和他儿子原以为弄一批钢料没多大难题,但实际开工后,他们才发现,自己似乎把这些钢料想象的太简单了。不仅每一块钢料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在厚度和结构还有铸造过程中对杂质的剔除也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说是一块两块甚至十块八块的数量,老孙头他们还能亲自cāo刀上阵搞定,但是在面对数百块的总量时……爷俩顿时就抓瞎了。特别是那些长度超过三米以上的钢料,老孙头他们更是感觉自己以往号称一锤打天下的技术第一次玩不转了……
明白了这些钢料已经不能用手工打制的办法生产,老孙爷俩开始按照邓时锋给出的办法进行铸造;由于从没有铸造过这么长、结构特殊的钢件,最初的成品不是厚薄不均就是太费工时,好在由于玻璃的研制不用邓时锋天天守在那,几个人加上赵木匠和他的徒弟还有邓时锋的学生,大家在一起群策群力,从如何稳定模子的规格,再到浇注时的技术,一项一项横亘在眼前的难题一个个的被解决,当第一批钢构按照要求厚薄均匀,笔直漂亮的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不知不觉间,这次对大件钢铁材料的铸造研究,不仅让他们累积了丰富的铸造经验,更累积了今后铸造更大、更异形钢铁构件的宝贵经验!
在完成数百块大小钢铁组件的生产后,铁厂这边的工作并没有结束,老孙头和邓时锋还要对这些钢铁构件的连接做了大量jīng心的准备。
在后世,对于这种大中型钢铁构件连接多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而铆钉连接因为cāo作复杂、对工人和技术都要求很大而最终淘汰,原邓时锋是打算退而求其次的采用铆钉连接,这是因为即便邓时锋将所有能从车辆上拆卸收集到的螺栓集中在一起,也无法能够满足整个连接铁塔螺栓总量的一半;而且这些螺栓大小长短不一,给钢构件预打孔带来很大的麻烦。
只是在尝试了铆钉连接的工艺后,就连老孙头也一直摇头叹呼这种技术的繁琐与高要求。
铆钉连接工艺首先要将铆钉给加热烧红,然后负责烧铆钉的人喊一声通知一个专门接铆钉的人,然后将铆钉抛扔过去,接铆钉的人用一个特制的兜子接住铆钉后迅速的交给负责连接的师傅,由这个师傅在铆钉还没有降温前迅速的塞入孔眼,并用多年jīng湛老道的技艺迅速将铆钉给锤打平整,整个过程不到十秒钟便要完成,甚至在连接完成后,整个铆钉还是通红的(利用热胀冷缩在冷却后抱死连接钢体)。
光是看这一个过程就已经知道铆钉连接对技术的要求有多高,负责连接的老师傅必须手疾眼快、锤打力度均匀准确,否则铆头会被锤打得不平整,钢杆件之间的连接就容易松动,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