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国殇纪事-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且恢秩耍鹛媾汕菜ニ纬彩窍氡碚靡幌乱蹩傻墓停衷诘牧斓冀崩龉疾煲谎
银术可表达了金太祖对宋朝友好的态度,没有提出什么苛刻的要求,只是希望“得个花宴甚好”。所谓花宴,就是士大夫阶层玩生活情调的一种吃饭方法,在宴席上的菜名都是带着“花”字,显得特别高雅,如梅花虾仁儿、###蟹黄等。一般都是用比较高雅的花来做菜,梅花、兰花、###、莲花、牡丹花等,显得吃饭的人品位很高。不能用那些恶俗的花,如韭菜花,在花宴上绝不能出现韭菜花炒鸡蛋之类的,否则附庸风雅的银术可干嘛费那么大的劲头,舍弃国家利益非要要求吃一次花宴呢。
第 三 回 渴复土败盟攻辽地 忍屈辱童贯得燕山(8)
在花宴上不仅仅是吃,还有各种比较高雅的文艺表演,如苏州评弹之类的,在吃得高雅的同时还有艺术上的享受。对于宋朝的二十万送给金军的西京购买钱,银术可也没有再提出别的什么条件。总之,签署誓书的流程很顺利,宋徽宗也投桃报李,“特颁春宴”,满足了银术可得到“一个花宴”的个人小愿望。
史料记载,银术可宴后非常高兴,在回金的路上一直在哼哼唧唧地唱着“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人人夸我潘安貌……”,真是不虚此行。
银术可作为少数民族的文化青年,非常仰慕大宋王朝文化的博大精深,非常渴望得到这些文化,回京之后大力宣传宋朝的经济文化成就,更加引起了豺狼一样的金人的胃口。银术可也成为侵略北宋的主力军,根本没有考虑过“吃人家嘴短”的官场潜规则,太原和东京都是这个人带着兵将攻破的,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按理说燕京“代税钱”也出了,西京犒军费也交了,双方的誓书也签了,使者也吃饱了饭回去了,余下该交割燕京了吧。但是金人向来不喜欢讲这个理,在交割过程中别出心裁地玩出许多新花样,折腾宋人,差点把宋朝使者搞得抓墙。
金人不急于签署协议,总是在细节问题上出难题,这样争取一些时间,看看还有什么可以讹诈的,至少可以利用宋人急于签署协议的心理,多捞一些油水出来。
最可笑的是,金方的代表——金人中属于凤毛麟角的知识分子完颜希尹对宋方国书百般挑剔,横加指责,说宋朝国书字迹潦草,笔画相连,不好辨认。
这个完颜希尹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这里要说一下,女真人原来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当时在记载事情和传达命令的时候借用的是契丹字。金太祖起兵反辽时,觉得打人家还用人家的文字太丢人了,便命令完颜希尹创立自己民族的文字。
完颜希尹还真的很聪明,知道“自古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这个道理,于是也不考虑汉族和契丹族人民的感情,仿照汉字中的楷书,再参照契丹字,创立了女真大字。然后把汉字和契丹字的偏旁部首结合起来,又捣鼓出来了一种女真小字,正式颁布施行。从此,女真族也就成了有文字的民族。
完颜希尹之所以为难宋徽宗,据考证是要向宋徽宗学习一下书法的真谛,因为宋徽宗的书法作品可不是随便可以得到的,到荒年的时候还可以买了养家糊口。
宋使赶忙解释道:此国书是宋徽宗天子亲笔所写,以示尊崇金国之意,怎能有诺笔之处?(诺笔就是连笔)。金人不依不饶,硬是说看不懂,让宋朝重新去更换国书。
要说宋徽宗那可是宋代书法大家,其成就不在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之下。并且独创瘦金体,字体秀逸,骨姿清丽,一笔一画皆有风韵,颇有骨感之美,现在打字用的“仿宋体”据说就是脱胎于宋徽宗的瘦金体。
金人当时刚刚有了自己的文字女真小字,在文化上是有些欠缺,但是有许多有文化的汉人在给金国做事,怎么能看不懂呢,纯粹就是找碴儿打架。
你说欣赏不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我觉得可以理解,确实有一些字是看不明白的,并且上面还有很多修修补补的痕迹以及很多鉴赏人的图章,很不好辨认。可要说看不懂宋徽宗的瘦金体,那个可是大名鼎鼎的瘦金体创始人的书法,最容易读懂了,如果不是找碴儿生事的话,可就真有点故意###自己没有文化了。
第 三 回 渴复土败盟攻辽地 忍屈辱童贯得燕山(9)
总而言之,前前后后宋徽宗亲自抄写了四次,完颜希尹才算是满意。堂堂大宋皇帝又被金人结结实实地侮辱了一次。好在这一次是收回土地,是可以占便宜的事情,忍一忍也就好了。
国书刚刚签订好,金国的官员发现对于宋朝“要什么就是什么,喜欢谁就给谁”,于是又提出了新意见:天祚帝与萧干残部还未被消灭,还在蠢蠢欲动,有可能成为宋朝的祸患,金国想替宋朝一劳永逸地除去这一后患,只是粮秣奇缺,须向宋朝借军粮二十万石,方可交割燕京。
这个简直就是耍赖了,辽国的残部无论如何也是金人的祸患呀,怎么能说就一定是宋朝的祸患,并且必须要宋朝出钱呢?但是软弱而且短视的宋朝就像是买房的时候已经交了定金的业主,已经上了贼船,下是不好下去了,人家提出原来规划的小区内花园改成了设备用房,你也没有办法,只能等着收房了。
宋使赵良嗣也就自作主张答应下来了。虽然宋方一再催促办理交割燕京,也就是等着收房,但金人总是借故推托,一会儿说还不能通电通水,一会儿说安全检查还不过关,反正双方交割燕京的日子一拖再拖。
转眼到了四月中旬,天气逐渐热了,虽说当时没有现在这样大的沙尘暴,但是对于那些东北深山老林里的大老爷们儿来说还是比较热的。金军士兵水土不服,跑肚拉稀的很多。鉴于这种情况,金太祖阿骨打于是决定自燕京撤军,不再折磨宋人了。临行前,阿骨打又抢了燕京的女子两三千人,也不顾自己的身子骨还行不行,天天陷在温柔乡中不能自拔,乐极生悲,最后在返回上京的路上一命呜呼。
虽然决定把燕京还给宋朝,但是爱占小便宜的金人又出了一个鬼主意,原来按照宋金双方达成的协议,燕京的汉民归宋朝所有,奚人、契丹人归金国所有,金国就以此为借口,开始向宋朝索要郭药师的常胜军(郭药师是奚族人,手下的士兵也多为奚族)。常胜军是宋朝河北诸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自从投降以来就是北宋在华北前线最重要的军队。
金人的这招确实够损的,使了一着“黑虎掏心”直指宋人要害,并且还戴着有合同为证的帽子。因此宋朝死活不答应,不能眼睁睁地吃这个哑巴亏,于是交割就陷于僵局。金人一见索取常胜军不成,脑瓜一转,又提出了一个馊主意:用燕京路六州二十四县的所有子民玉帛作为条件代替奚族的常胜军,也就是把这些地区的能搬走的全部搬走作为赔偿之资。
金人提出的赔偿计划,实际上很简单也很损,就是将整个燕京城搜刮一空,刮地三尺,只留给宋朝一个空城。对于宋朝而言,小九九又开始算计了,燕京本地的居民都走了,留下的土地就可以全部由宋军占有了,这样当官的又有钱可以拿了,前景确实不错。再说了,金兵待在燕京不走,宋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既然有这个方案,金军能早走一天,就可以早踏实一天。宋朝也是逆来顺受惯了,对金人的计划全盘接受,没有一点异议。
就这样,宋金两国通过历时四个多月的艰苦交割,总算达成了可耻的共识:宋朝是要燕京之地可以不要燕京之人,金国是要燕京之人不要燕京之地。宋金双方各有所好,皆大欢喜。他们倒是欢喜了,但是这样一来,就把燕京老百姓害苦了,被抓到北方做奴隶,祖祖辈辈的土地也没有了,让这些百姓对于以前梦想中的大宋彻底地寒了心。
既然已经得到了接收方的默许,金国占领军可就在燕京如狼似虎地采取刮地三尺的行动了,把燕京的仓库、图书、财物洗掠一空,能够带走的全部带走了,连辽国皇宫里面的铜水缸也砸成几块打包了,豪门大姓的阴宅也没有幸免。燕京的老百姓也被押往金国做奴隶,真是惨祸连连呀。
金兵该拿的拿了,能抢的抢了,折腾得差不多了,又搞起了破坏。在撤退之前,金兵将燕京城以及所属诸州县的城壁楼橹,不辞劳苦地全部推倒,各地的要塞险要之处也都平毁。如果当时有推土机,肯定也要用来干活了。
在金兵毁灭性的破坏之下,往日熙熙攘攘、繁华的燕京城,如今已是满目疮痍,变成一片瓦砾之地,原来的皇宫变成了狐狸和黄鼠狼的聚居地。可悲的宋朝折腾了几年,出兵费力,并且花了那么多的银子,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大宋宣和五年(1123)四月,等最后一批金军押解着燕京的居民撤走后,童太尉才率宋朝十万天兵威风凛凛地开进燕京,并派员接管附近州县。童贯在给宋徽宗的上书中大吹特吹燕京的百姓箪食壶浆迎接王师的热闹景象,实际上燕京的百姓基本上都被金兵劫掠走了,如果有人迎接估计也是“托儿”。童贯又上奏朝廷,燕山府所属六州二十四县全部接收完毕,可以威武地冲着金国劫掠后寥寥无几的居民吼:“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燕云十六州这个困扰了历代北宋统治者的心病总算是没有了,至少收回了燕京周围的地区,可以有个交代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原人民在后晋石敬瑭出卖燕云十六州后等待了一百九十多年,没有想到最终不是靠着武力夺回来的,是靠花钱买回来的。
宋徽宗看来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为了庆祝燕山府“回归祖国中原”的怀抱,徽宗皇帝命有司制“复燕云碑”立在延寿寺内,表彰自己的“不世之功”。另外,组织“洗雪百年国耻,喜迎燕山回归”活动,在全国营造出一片安乐祥和、普天同庆的气氛。
此外,徽宗皇帝大封有功之臣,人人都有肉吃,其中赐宰相王黼玉带,加官为太傅(文官最高职)进爵为楚国公,童贯进爵为广阳郡王,蔡攸加官为太子少师,赵良嗣加封为延康殿大学士。此时,京城内外一片歌舞升平,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至于与金国还有购买土地的交割以及新占领地区的防御问题也根本顾不上考虑。殊不知,这样的日子已经不长了。
第 四 回 轻佻子赵佶继大统 喜风月道教世逞行(1)
这里要详细说一下宋徽宗,这个北宋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北宋走完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一直处于辽国和西夏的军事威胁之下,即使在和平年代,边境地区也不是很太平。下雨偏逢屋漏,域外的强敌虎视眈眈地看着宋朝,宋元符三年(1100)农历一月,年仅二十五岁的宋哲宗驾崩,没留下子嗣来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宋哲宗做皇帝做得很不开心,没有把这一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职位做得很长,总是在郁郁寡欢之中,没当几年就死了。由此看出当时的医疗条件肯定不好,也没有心理医生对抑郁症进行有效的防治,否则这样的“龙种”怎么能够很年轻就挂了呢。
他的继任者就是与隋炀帝、南唐李后主一样,历来被视为极有文采但是政治上无能的皇帝的典型,即宋徽宗。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也许读者对宋徽宗不是很了解,但是只要你读过《水浒传》,熟悉那些梁山好汉,你就会知道,那位使整个国家奸臣当道、遍地虎狼、专门把好人逼上梁山的、在李逵口中坐在天子“鸟位”上的“皇帝老儿”,就是此人。
宋徽宗赵佶的皇位,得来并不容易。宋哲宗去世得早没有留下子嗣,因此下一任的皇帝只能从宋哲宗的兄弟中选择。宋神宗共有十四个儿子,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五人,赵佶非皇后正室出,按照宗法制度,他并无资格继承皇位。但是,这并不影响宋徽宗成为皇帝。
宋哲宗去世当天,向太后垂帘听政,哭着对执政大臣们说:“国家不幸,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宰相章惇当即提出,按照嫡庶礼法,当立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不料向太后不同意。章惇只好改口说,若论长幼,那么当立年长的申王赵佖为帝。这两个建议都排除了端王赵佶。然而,向太后看中的恰恰是赵佶。
赵佶并非向太后所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向太后坚持立赵佶为帝,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可能与赵佶在向太后心目中良好的印象有关。赵佶每天都到向太后住处请安,称得上是又聪明又孝顺的孩子,因此向太后偏爱他。由此看来,经常去掌权的人家里走动走动,混一个脸熟,关键时刻还真的很管用呀。
宋哲宗病重期间,向太后对谁继承皇位,早已胸有成竹,故她并不接受章惇的意见,而是语气坚决地说:“老身无子,所有的皇子都是神宗的儿子,不应再有区别。简王排行十三,不可排在诸兄之前,而申王眼有疾病,不便为君,所以还是立端王为好!”表面上看,向太后办事公平,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言辞背后,显然是在偏袒赵佶,为其继承皇位找到合情合理的借口。
章惇是反对端王继位的,他认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是将攻击的矛头直接转向了赵佶的人品,而向太后却不以为然。双方为此僵持不下,互不相让。关键时刻,知枢密院曾布首先附和太后之议,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也相继表示赞同。章惇势单力薄,不再争辩,可能也是怕赵佶即位后会对自己秋后算账、打击报复的缘故。赵佶就这样被向太后、曾布、蔡卞等人推上了皇帝宝座,他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宋徽宗。
历史有时候就是喜欢捉弄人。如果哲宗可以多活几年,如果他生了儿子,如果向太后在哲宗去世前就去世了,如果向太后不选择赵佶,如果……宋朝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但是,还是那句话——历史不容假设。
第 四 回 轻佻子赵佶继大统 喜风月道教世逞行(2)
宋徽宗确实不是一块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