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国殇纪事-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宋军望风而逃。六万金军在宗望的狂笑声中,乘坐搜寻来的十几条小船,用五天五夜的时间从容渡过无人把守的黄河天堑,于靖康元年正月初八兵临开封城下。
按照金军的战略部署,西路军不仅要与东路军会师开封发起总攻,为了阻击唯一可与金军抗衡的宋朝西北边防军,防止赵宋朝廷从西路奔蜀,宗翰还负有攻取洛阳这个战略要地的重任。太原久攻不下,宗翰却不能贻误战机,只得留下部将银术可(就是作为金国使者吃花宴的那位)继续围困,自己则率军疾驰南下。
就在孤军深入的金国东路军等待西路僚军的时候,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的宋钦宗仍然在战与和之间徘徊不定,最后竟然接受了宗望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退兵条件,愤而辞职的东京留守李纲被宋钦宗挽留后,扣押了这份割地诏书。
靖康元年二月,宋钦宗派大臣路允迪到太原宣谕太原割让给金国。路允迪到太原城后,宗翰让其到城下,王禀派人用吊篮将路允迪吊入城中。在太原城南的开远门上,路允迪对张孝纯、王禀及守城军民宣读圣旨,王禀立即仗剑而言:“国君应保国爱民,臣民应忠君守义,现太原军民以大宋国为重,宁死而不作金鬼,朝廷竟如此弃子民于不顾,何颜见天下臣民,太原军民坚不受命,以死固守。”城上军民皆手握兵器,怒视路允迪及随从,路允迪羞愧满面,缒城而下。
出师已近半年的金国西路军此时已是日益疲弊、粮草不济,宗翰用“锁城法”(就是在城外宋军的弓箭射不到的地方,修建可以布置兵士的堡垒,使太原城内外不能相联系)构筑重重工事将太原团团包围,留下大将银术可继续围城,自己则率领主力撤回云中休整。宗翰北归后,猛将银术可扫平了太原外围州县,以偏师先后夺取文水、西都谷、祁县、太谷、盂县,并击败了救援太原的宋军地方部队。
围困东京的宗望军队撤退以后,宋朝二十几万勤王的军队在东京附近驻扎,钦宗的底气又开始足了,再加上在请战派与舆论的压力下,宋钦宗认识到太原保卫战的战略意义与三镇“国之屏蔽”的重要地位,于靖康元年三月十六日下诏重新确保三镇,誓死保卫赵家的祖坟,加封三镇官员职位,褒奖他们守城之功。
宋钦宗任命主战的老将种师道为河南、河北宣抚使,任命姚家将的代表人物、“长腿将军”姚平仲的养父姚古为河东制置使,率兵六万驰援太原。任命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为河东制置副使,率兵九万追击宗望军队,增援中山府、河间府。接着,宋钦宗又罢免了主和的李邦彦等人,任命主张抗战的徐处仁为太宰,任命许翰为同知枢密院事。
第十三回 种师中殉国杀熊岭 王总管城破显精忠(3)
五月,宋朝第二次组织中央禁军救援太原。由于宗望的军队回燕京休整,大将种师中在河北收复了许多失地,军心大振,由河北井陉穿越太行山西进。另外两员大将姚古和张孝纯的儿子张灏分别从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和汾州(今山西汾阳)北上,三军互为犄角,共解太原之围。
种师中率兵从河北井陉进入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复了寿阳、榆次,但由于姚古、张灏军没有及时策应,种师中部又返回到河北真定驻扎。
此时,刚刚上任同知枢密院事的许翰负责对金作战,他虽然是主战派,但本来就是一介书生,不懂用兵之道,却喜欢指手画脚,纸上谈兵。就在这个时候,宋朝的谍报工作者(当时叫做细作)探听到金国的两路大军都已经撤退回去的消息,及时告诉了许翰。许翰这些天也为宋军各地收复失地的消息所迷惑,便做出了金军将要全线撤兵的判断,多次催促种师中进兵。
种师中作为一员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向来以老成持重闻名,知道金兵作战勇猛而且狡诈,于是上书朝廷建议谨慎行事。许翰根本不听这位老将的话,不理睬种师中的上书,甚至责备他手握重兵却“逗挠玩寇”,严厉指责种师中故意贻误战机。
许翰是朝廷中的文官,种师中却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在行军打仗的问题上照常理说应该是文官绝对听从武将。并且在前线打仗,敌情变化很快,对通讯条件还很落后的宋朝来说,根本就不应该遥控指挥。但是,武将必须无条件听从文官的命令,这个是“祖宗之策”,是不可改变的。
赵宋开国以后,制定了特殊的文武分途体制,也就是文官武将各走各的路,要从国制政体来分析其源头。西周王朝的“封建制”就是“分封诸邦各自建国”,这也是封建社会得名的来源,这是武王伐纣联盟成功后,各地诸侯和功臣划分地区利益的产物。周王朝在当时具有现代联合国的雏形,是一个个独立国家的联盟,绝不同于以后的大一统王朝,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东亚超级大国的局面。可以说,周朝是“大天下”,而秦朝是“大国家”。由秦始皇统一任命官员的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原有的封国藩王都换成了官吏。但这是个反复的局面,秦末战争实质上就是“天下各国”的一次复国战争,项羽分封和刘邦分封(汉初曾有异姓封王)都是“复国联军恢复原有国家”的必然产物。直到刘邦屠戮功臣恩威并用之后,再率领开国的众将做“白马之盟”,确定异姓不得封王的国家大制,东亚超级大国的王统才终于稳定下来,并且延续了两千年的时间。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中华大地思想丰富,人才遍布,从西周以来便多次在“天下和王朝”的国家模式之间反复。而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又是一个“天下阶段”,为结束唐末五代地方割据尾大不掉的藩镇格局,宋初君臣(主要出自“只懂得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小儒”赵普)就开创性地设立了“知州”等制度,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去“知地方事”,将财政、军事、行政权力从地方首长手中分解开,这实际就是文武分途。
正是这个开创性的文武分途,决定了宋朝和未来千年中华民族的命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尚书》,在军事斗争时期,将领的管辖权遍及财政和民政,这既是合理的也是符合传统的。我们可以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隋唐,看到一个个英雄的影子,而在宋朝,我们看到的是涣散溃败的军队,尸位素餐的将领,一个劳苦功高却满门战死的战将家族(杨家将),一个大有作为却没有好下场的统帅(岳飞)!宋朝整体社会制度和文化都在盲目抬高着和平治国的文人,以致于发展到南宋末理宗时期便生出了一种文化怪物——“空谈性理的道学君子”,他们把治理财政视为聚敛,把保卫疆土的将士视为粗材,把作文章视为玩物丧志,把留心政务的人视为俗吏,别人都不是好人,天地间只有自己最高尚。。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三回 种师中殉国杀熊岭 王总管城破显精忠(4)
与此同时,宋朝却通过姑息外敌(西夏、辽、金)来控制自己的国防将士,用鼓励将帅腐化###的方法来懈怠自己的国防将士,就像是老地主怕儿子外出干别的坏事而诱导他去吸鸦片烟一样。宋朝是中华帝国的最后顶峰,它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文化鼎盛,甚至出现了某些带有近代化特征的经济萌芽。但在北方强敌频频内犯的情况下,没有国防保障的高度经济繁荣就是“将自己变成敌人养的肥猪”。赵宋皇帝培植打压武人,当北方的强敌出现并且南下侵略,坐而论道之风又怎能救国家于不亡呢?
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中没有出李世民、成吉思汗、明成祖这样的一代雄主,却出了宋徽宗这样的画家、书法家。在皇帝的表率下,大小官员平时咬文嚼字、卖弄文采,以附庸风雅为能事;而一遇国家危机却推诿扯皮,束手无策,甚至请巫婆神汉作法来击退敌军。这样昏聩无能的朝廷只能是“自作孽,不可活”。
宋朝还允许军队经商,这导致军营社会化,一些将领还与士绅乃至黑恶势力相勾结并参与非法经营,如《水浒传》中描写的张团练、张都监都是开办“快活林”酒家的恶霸蒋门神的入股分赃同伙和庇护者。驻军与当地经济利益盘根错节,又会造成上级调度不灵,朝廷遭遇危机时调兵敕命一下,马上便有官兵怨愤、家属哭闹。金兵进犯开封时召唤救兵的“金牌”下了一道道,各地勤王兵却来之甚少,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的“靖康之耻”也就势不可免了。
在冷兵器时代,可以说是越野蛮越强大,越落后就越凶恶。你落后贫穷就有动力掠夺比你富裕的人,并且打起仗来敢于玩儿命。辽比宋野蛮,所以宋不得不给辽钱绢上贡。金比辽更野蛮,所以金几年就灭了辽。后来的蒙古人比金人还野蛮,所以蒙古灭了金。蒙古人比宋人野蛮得多,所以南宋打不过蒙古。纵观世界史,文明的古国都是被比它落后、野蛮的民族消灭,古希腊、古罗马帝国早就化为了历史的云烟。
人越富裕越怕死,而且越幸福越热爱生命,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南唐后主李煜才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慨叹。人越穷困越不怕死,一个饿着肚子的人会比吃饱了的人狠。一个为没饭吃、没衣穿而发愁的人会比衣食无忧的人作战勇猛,光脚的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怕穿鞋的。
以前有一篇文章比较中国各个省份的士兵的战斗力,排在前列的都是比较穷困的省份,例如湖南、广西、安徽以及东北地区,而排在后列的就是相对较为富裕的,例如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地,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
宋人太文明了,过惯了安逸而富裕的生活,连武大郎这样一个卖炊饼的都有两层小楼可以住,普通的农村人家也有酒喝。宋兵在长期的安逸生活下战斗力很弱。有宋诗云:“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宋人是为作诗、画画、娱乐而生的,女真人生下来是骑马、掠夺、战斗的。试问宋人怎么可能战胜在血雨腥风中奔出来的原始凶猛的金兵铁蹄?
皇帝们也一直引导着臣民走“太平娱乐”的道路,签订了“澶渊之盟”的宋真宗在对外政策上虽然很软弱,但是在引导社会走向稳定这方面还是很在行的,除了接“天书”还能作诗。当时他亲自作有一篇著名的诗《励学篇》,至今流传不衰:。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三回 种师中殉国杀熊岭 王总管城破显精忠(5)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在这种风气的导引下,读书升官发财是年轻人的唯一途径,而从军变成了下贱的行业。社会形成了歧视兵士的风气,《水浒传》中骂人的话“贼配军”、“老军头”等,都是军人地位低的表现。这样的人组成军队怎么能够抵挡如狼似虎的金兵呢?
女真人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拥有原始游牧民族野蛮的战斗力,而且还拥有文明民族先进高超的技术。女真人善于学习其他先进民族的优良技术,在军事领域也采用了许多连北宋军队也没有的技术。
这一点在《岳飞传》中都有体现,岳飞采用偷袭的战术获得金兵的火炮——铁浮图时,心中也很担惊受怕,因为在此之前他并不知道金兵还有这样的武器!女真人简直可和现代人相比——它不仅具有类似于基地组织不怕死的殉教精神,还拥有美国人原子弹一般的高科技武装技术。
一个时代的政治和军事总是互相影响的。宋朝的立国精神、国家政权体系和国防政策已决定了其“中看不中用”的军事实力。从宋朝立国开始,限制武官、防范武将已成为其军事制度的重要特点。宋朝重视文科的选拔,其完备的文官制度甚至为近代西方国家效仿,但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则几乎为零。北宋几乎没有出现开疆拓土的名将,所谓的一些名将如杨家将、种家将、折家将,也只不过是“矬子里的将军”,属于珍稀保护动物之列,代表不了军队的总体水平。
政治上文官治国,全社会重文轻武,使得军人社会地位不高;经济上的发展成果,也被不合理的兵役制度造成的庞大常备军耗费得所剩无几。科技上的先进发明,在军事上的应用犹如昙花一现,没有形成持久稳定的战斗力。火药的广泛使用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用于粉饰太平的花炮上,《###》中也记述了当时花炮的繁荣程度。可以说,经济科技上的优势,始终没有成为军队建设的支撑。
一直有人认为宋朝是讲究和平的朝代,统治者根本没有对外扩张的意愿,如果有人认为宋朝不想对外扩张,要么就是无知,要么就是不想深入思考:宋朝自保都来不及,哪有能力对外扩张?宋朝的军事是弱,可是并不是因为统治者不重视,相反是由于统治者担心兵变夺权,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靠这个起家的,所以很注意这方面的教训。宁可不吃别人的饭,把自己手中的饭吃好就可以了。
将领因此频繁调动,这样就不可能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最后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低下,但军队的数量却是非常庞大,“冗军”也成为宋朝的死结之一。穷兵黩武的好处宋朝一点也没沾上,因为冗军而空耗了的军费却一点儿也不比军事强大的汉、唐、明少。文武官员搞政治不行,舞文弄墨却是一流。因此,北宋的军队战斗力为历朝最弱,但并没有出现叛乱。以上这些都是由北宋的政治特点所决定的。
自宋朝以后,儒家思想全面保守化,其代表便是程朱理学。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思想从此日趋末落,失去了唐以前的大气和开放。就拿国画来说,宋朝的国画开始讲究细节,讲究意境,宋徽宗的花鸟画得是惟妙惟肖,虽然把国画推到了顶峰,但却使道路变得更窄。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