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黑道帮主-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母女是梨园世家,唱念做打俱佳。母女三人合演《群英会》带《华容道》,筱兰英前鲁肃后曹操,姚玉英前周瑜后周仓,姚玉兰演关公,一时轰动上海滩,黄金大戏院场场客满。
杜月笙素爱平剧,自己也能票几出戏,唱的是须生和武生,黄金大戏院来了三位响当当的名伶,特别是有两位年轻貌美、色艺双全的小姐,他岂有不去之理?第一天便定了包厢,带着随从保镖,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黄金大戏院。母女三人这一出《群英会》,看得他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姚玉兰扮演的关公,让他看得如痴如醉。
戏一散场,杜月笙便来到后台拜访母女三人。见到便装的姚玉兰,花容月貌,端庄秀丽,杜月笙更是心旌摇曳,巴不得马上娶回家金屋藏娇。可当他刚一张口要与姚玉兰说话时,筱兰英立刻挡了过来:
“杜先生,久仰!久仰!”
“哦,筱老板……”
杜月笙刚要说些恭维的话,却见姚玉兰和姚玉英乘机转身躲进了化妆室,不禁大为扫兴。他杜月笙无论在堂子里捧花魁,还是在舞厅捧舞女,抑或是在戏院捧角,哪个不是以他的光顾为荣幸?只要他到场,何时不是莺莺燕燕,肉屏风围得水泄不通!偏偏这母女三人,见到他像见到了那摩温,一时觉得大塌其台,气愤难平。而面对筱兰英,偏偏又不敢发泄。他心里十分清楚,要降服这母女三人,让姚玉兰乖乖就范,决不可采取强硬手段。
当下,杜月笙胡乱搭讪两句,便自家寻个台阶离开了后台。
接下来,姚玉兰唱完红生唱须生,越唱越火爆,杜月笙每逢有姚玉兰登台,无论多忙必定驱车前往黄金大戏院。他自家捧场还不算,还要拉一些朋友去看。适逢老把兄王柏龄来上海,杜月笙立刻拉着王柏龄去看姚玉兰的须生戏。
王柏龄一看姚玉兰的扮相做功唱功,当即赞不绝口,杜月笙听了心里更是奇痒难熬。他娶了三房太太,仿佛不曾尝过相思的滋味。和沈月英那时,虽然经历了点波折,但心里似乎也不曾怎么难过,当时不过是要成个家,换个张月英、刘月英似乎问题不大。和二太太、三太太更不消说,就是冲着认几个字、清纯小家碧玉去的,对方家里也是看上了他的财势,一拍即合。唯独这个姚玉兰,日日夜夜让他沉迷于她的举手投足余音绕梁之中,挥之不去,剪不断,理还乱,尝尽了因求之不得而魂牵梦绕之苦。
“柏龄哥,我想讨她做太太!”杜月笙说。
“好哇,”王柏龄拍手赞成,说,“你把她娶进门,闺房里面对唱起来,那才是人生一乐。”
春风得意好事连连(2)
“哎,可惜……”
“可惜啥?”
“怕是没那么容易!”
“就凭你杜月笙的鼎鼎大名,这个还不够?”
“唉,她们是讲究老法规矩的梨园世家,那位老太太好厉害,三母女形影不离,捧她捧到了今天,我还不曾跟她说过一句话!”杜月笙沮丧地说。
“既然这样,何不把金荣哥拖出来做媒?”
杜月笙一想,也对,对于筱兰英这样的老太婆只能用媒妁之言。但这个大媒人不是黄老板,而是黄老板的儿媳李志清。
原来,黄老板隐退之后,几爿戏院全都交给他的儿媳李志清打理。李志清是老板,又是女流,与筱兰英母女三人接触便多了起来,自然也就成了闺中密友。
杜月笙打探到这个情况,当下便驱车前往钧培里黄公馆,李志清已经等候在小会客室。
“杜家叔叔,有啥事体?”
“重要事体。”杜月笙神秘一笑说,“妹妹,你和筱兰英满要好?”
“妹妹”是黄家长辈对李志清的称呼。
“满要好的。”李志清回答说。
“那好,我托你办一件事。”
话虽如此,但杜月笙和一个小辈把这件事说清楚,还是很费了一番工夫。李志清听得咯咯直笑:
“好了,杜家叔叔,我晓得了。我去和筱兰英说说看。”
等李志清将杜月笙的意思对筱兰英一说,母女三人都颇感意外。杜月笙一直给姚玉兰捧场,筱兰英和姚玉兰心里都有数,却也没想到这位大亨动了真格的。要说杜月笙的声望、财势,以及他对姚玉兰的一片真心,筱兰英未尝不想有这么一位金龟婿。但是,抛开年龄相差十几近二十岁暂且不说,这头一桩做妾,以姚玉兰正值青春年华,花容月貌,又在平剧艺术上造诣颇深,追求她的富家子弟也不在少数,她是定然不会答应的。
李志清把筱兰英的话毫无保留地转告了杜月笙。杜月笙略一沉思,对李志清说:
“你可以转告她们,无论我杜月笙前边有几房太太,我与姚玉兰都要正式结婚,我决不会把她当作偏房。”
李志清又把杜月笙的话传给筱兰英,筱兰英又把她的想法传回来。几经商讨,姚玉兰和她的母亲提出了最后的条件:
一、必须明媒正娶,用龙凤花轿抬进杜公馆,享受正房夫人的待遇。
二、必须另设公馆,与华格臬路杜公馆里的那三位夫人分开来住。
李志清把这最后的条件传过去,杜月笙一口答应,随即下了聘礼,并在辣斐德路租下一层豪华考究的西式楼房,准备择日成婚。
正当杜月笙紧锣密鼓准备着婚事的时候,住在华格臬路的三房太太听说了此事,一个个极为震惊。于是,平日争风吃醋,各踞一楼,互不往来的三房太太,居然凑到一起,商量阻挠的计策。她们想以儿子为杀手锏,逼迫杜月笙放弃娶姚玉兰的想法。最低限度,应该把她的身份定为四姨太,而不是和正房夫人平起平坐。
岂料,三个女人的反常行为引起了万墨林的注意,他赶紧派听差、娘姨跟进,了解到她们真要以儿子要挟杜月笙。为预防意外,万墨林打电话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杜月笙。
旋不久,杜月笙赶回华格臬路杜公馆,将三个女人喊到会客室一通臭骂,尤其将沈月英骂得狗血喷头。沈月英见杜月笙当着两位姨太太的面,公开把她一通臭骂,当时便气得面色铁青,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上。
“把她弄回她的屋里!”杜月笙大声呵斥道,“永远不要让我再见到她!” 。 想看书来
春风得意好事连连(3)
沈月英被下人架走,杜月笙又回过头,对着两位姨太太大发雷霆:
“你们都看到了,她好歹是正房,我暂且留她住在公馆,你们两个该晓得自家身份,哪个待得不痛快立马从这里给我滚出去!”
两位姨太太一见,哪里还敢说什么,赶紧忏悔、认错,一致把责任推到沈月英身上。杜月笙这才作罢。
处理好华格臬路的三房太太,杜月笙与姚玉兰的喜期已到,杜月笙用一顶龙凤花轿将姚玉兰抬进了辣斐德路辣斐坊16号新设的杜公馆。杜月笙大摆筵席,大事庆贺,婚事办得比娶沈月英的场面更大,更风光,更热闹。
到场庆贺的亲朋好友都为杜月笙得到这样一位可以抛头露面的夫人而高兴。因为许多年来,杜月笙在对外交际方面都是独来独往,光棍一根。他的前三位太太都是旧式女子,既不喜欢出门,也做不来外间的一切应酬。而姚玉兰自幼跟随父母闯码头,见过世面,又是走红多年的名伶,说话一口京腔,清脆响亮,杜月笙正需要这么一位风光体面的太太。
婚后,出于共同爱好,夫妻二人常常闺中切磋须生演唱技艺,兴味无穷。姚玉兰洗尽铅华,专心做起了杜太太。但凡遇有赈灾义演,或者亲朋好友凑兴一起彩排,姚玉兰也会粉墨登场。
第二年,姚玉兰生下一个女孩,这是杜月笙的第一个女儿,杜月笙如获至宝,给女儿取名杜美如。杜美如满月的那天,辣斐德路杜公馆大宴亲朋,同时组织演出堂会,由当时风靡上海滩的梅兰芳、马连良联合演出,一时盛况空前。
姚玉兰自打进了杜公馆,差不多得了专宠,如今又给杜月笙生了一个千金,更是母以女贵,被杜月笙宝贝得不得了。
而华格臬路的三房太太,差不多等于被打入了冷宫。倒是三太太孙佩豪豁达些,能够排遣心中郁闷,将全部精力放到了两个儿子——维屏和维新身上。两个儿子念到初中后,三太太便报请杜月笙同意,带着两个儿子到英国伦敦求学去了。
二太太陈帼英却是每天在醋意中耿耿于怀,好在华格臬路杜公馆场面大,杜月笙的许多活动要在这里进行,杜月笙在华格臬路公馆留宿的时候,没有了三太太孙佩豪的争宠,二太太陈帼英倒是多少得到一些宠爱。
正房夫人沈月英却是格外萎靡、消沉。唯一的儿子杜维藩长大了,每天要出去读书,服侍他的娘姨保镖丫头当差一大堆,沈月英插不上手,也懒得过问,便一天到晚躺在烟榻上,吸食鸦片,烟瘾越来越大,加上本来身体虚弱,多灾多病,以至闭门不出,几乎与世隔绝。抗战期间,杜月笙和杜维藩从香港转到重庆的时候,沈月英在华格臬路杜公馆病逝,终年48岁。
二、开祠盛典创纪录
1931年前后,是杜月笙一生中的峰巅时期,这一年,他实现了一个终生夙愿,兑现了29年前对外婆发下的誓言:
“我将来回来,一定要一身光鲜,一家风光!我要起家业,开祠堂!”
1930年,杜月笙斥资50万元,以祖宅杜家花园为中心,收购周围土地50亩,建造起一座水木清华的祠堂。祠堂为五开间的门面,凡三进,头进是轿马厅,二进大厅,三进便是栗主奉安之所,亦为飨堂。门前两边雄踞的两座石狮子各有一人多高,栩栩如生,气魄壮观。飨堂里的一楹一柱,一龛一屏,莫不精工雕刻,蟠龙虬凤,精美至极。飨堂里将供奉杜氏祖先总主一座,大厅里供的是福禄寿三仙,又有两座一人半高的云南大理石屏,远山苍茫,白云泱泱,神似一幅写意名画。 。 想看书来
春风得意好事连连(4)
杜氏家祠附设的图书馆,亦称藏书楼,是一幢两层楼的白石建筑,中分五楹,两旁各有一大间厢房。楼中藏书10万卷,全由杜月笙友好门人捐赠。
藏书楼之外,另建一座杜氏学塾。由于杜月笙幼年时家里贫困,不曾念过几天书,他要造福乡邻,让乡邻的孩子能有机会读书。
1931年初夏,祠堂及附设藏书楼、学塾全部竣工,由于杜月笙祖上三代无从稽考,便做了一座总神主。为了把这座总神主从华格臬路杜公馆护送到浦东高桥杜氏祠堂,杜氏门人朋友成立了一个庞大的领导机构:
总理三人:虞洽卿、黄金荣、王晓籁。
协理七人:张啸林、金廷荪、郭祖绳、蔡琴荪、胡咏莱、兪叶封、李应生。
而文书处的八人,主任是前国史馆副馆长、袁世凯称帝“筹安会”六君子中允称首魁的杨度。副主任是江西议员、民初政坛要角汤漪。六位秘书除国民政府委员、办公处秘书长陈群外,其他五位皆为沪上名流。由于这八位资望之高全国瞩目,因此方有“杜公馆八大秘书”之说。
开祠盛典之前,遍及全国18行省的各种贺礼,从天南地北四面八方飞来。而送礼之人,几乎囊括了所有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富商巨贾,既有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实业部长孔祥熙、外交部长王正廷、军政部长何应钦、监察院长于右任等“*”政要,又有前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前临时执政段祺瑞、前国务总理顾维钧等过气高官显贵,更有各省主席、地方护军使一级的官员,其声势之显赫,令人咋舌。
为了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祠堂门前搭起一座五层高的富丽堂皇的彩楼,彩楼中央是戏台,楼后是佳宾剧场,彩楼下是一片可容纳数千人的广场。
祠堂西面是一个硕大无朋的席棚,里面摆开200多张就餐圆桌,以供开祠盛典三日之中客人吃流水席之用。
杜氏开祠盛典定为三日,第一日,先行奉主入祠仪式,即将杜氏总神主从华格臬路杜公馆奉送到高桥杜氏祠堂;第二日正式举行开祠典礼,即将杜氏总神主牌位送进神龛里。此两日的下午与夜里以及第三日一整天,为南北名伶名票的平剧演出。
1931年6月9日,奉主入祠仪式开始举行,从华格臬路杜公馆开出的奉主入祠队伍多达5000余人,分别为仪仗、旗帜、台阁、伞牌、中西乐队;护送的军警、商团、学生、童子军;陪送的名流、贵客;踵贺的嘉宾、亲友……队伍连绵两英里,从华格臬路到金利源码头,足足走了两个半时辰。围观的市民,更是人山人海,道路两旁挤得水泄不通。
仪仗队的第一部分为金发碧眼的英国巡捕,一个个骑着*骏马,排成整齐的队列,为一面硕大无朋的*国旗作开路先锋。
紧跟在国旗后面的,是举着“杜”字大旗的队伍,一连串三五十杆之多,旗之大令人咋舌,每一杆都要有三五人把住旗杆,两三人拉住旗角,七八人左右护卫。
“杜”字大旗后面是法租界巡捕房的安南巡捕。在当时自行车还是很新奇的洋玩意儿,而近百名全副武装的安南巡捕,则全部推着崭新的自行车,四人一排,随队伍缓缓行进。
安南巡捕后面是中国巡捕,一个个头戴钢盔,脚踏长靴,迈着正步,挺胸叠肚前行。
由黄金荣办的金荣小学学生组成的童子军,穿一式的海军中国童子军制服,敲着洋鼓,扛着齐眉棍,负责护送钱业公会合送的旗伞牌亭。
春风得意好事连连(5)
接下来是护送政要匾额的队伍,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颁的“孝思不匮”,淞沪卫戍司令熊式辉赠的“慎终追远”,军法总监何键赠的“辉光照国”,三面八人杠抬的巨型大匾,由淞沪警备司令部军乐队和一排荷枪实弹的步兵开路,由中央陆军第五师乐队,及一连步兵殿后护送。
第二部分是由公安局军乐队、保安队员、铁华学校童子军护送的淞沪警备司令部张春甫副司令、上海市长张群、外交部长王正廷所赠的匾额。
第三部分是由吴淞要塞司令部的军队、静安小学童子军,护送监察院长于右任、司法院长王宠惠等人的赠匾。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