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帝国雄关:大明王朝1644年的山海关 >

第31部分

帝国雄关:大明王朝1644年的山海关-第31部分

小说: 帝国雄关:大明王朝1644年的山海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什么样的说法,在陈圆圆的生活历程中,她也曾经如愿以偿的和吴三桂在一起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日子,从北京到云南,虽然没有什么正式的名分,但这也许是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吧?在北京李自成或是刘宗敏的行宫里,当她知道吴三桂为她冲冠一怒时,她在感动之余,也一定享受到了女人最高的幸福,可是,是什么让这个女人最后离开了她曾深切盼望的男人?这是一个谜,但并不是一个猜不出的谜。
  陈圆圆可能终其一生没有来过山海关,但是山海关却为她的出现而转变,山海关没有陈圆圆的庙宇,她的庙宇据说在昆明。这个世界上,陈圆圆有如一阵风,轻轻地吹过,历史因她而翻开了一页。而她,在吹了一下后,又悄悄地走了,如同没有来过。
   。 想看书来

谁赢了山海关?(1)
崇祯、李自成、多尔衮、吴三桂,在一###四年的风云变幻之后,如走马灯一样逐个退出了历史舞台。
  他们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最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们毕其生也没有做成一件事,这个事最后让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做成了。
  这个人是雄才大略、智商过人的清康熙皇帝玄烨。而他做成的是这件事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天下太平。”
  历史进入了大清王朝。今天,人们提起清朝常常会想到的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被列强欺辱的历史,但是却经常忘记了,就在几百年前,康熙时代的大清王朝经历着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刻,它的版图之大,前所未有。
  但对于千千万万在连年战火中惨遭荼毒的中国人民来说,这些文治武功并没什么用处,人们只懂一个硬道理,那就是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有明一朝,除朱元璋执掌天下的那些年外,几乎每任皇帝都没有给人民安居乐业的梦想,相反,残民以逞的君王却一个又一个的层出不穷,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崇祯年间不曾改变,但却由康熙手中大得改观。
  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一百三十多年,当得起一个“国泰民安”的评价,这一百多年间,没有大的战争,没有残酷的特务机构四处活动残害人民,(有文字狱,但主要针对的是知识分子),也没有地主豪强明目张胆的兼并土地,而且,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没有“徭役制”的朝代,在明朝高压统治下喘息呻吟了一百多年的中国人民,这时才能稍为痛快的长出了一口气。
  清朝没有出现大的流民事件。李自成这样的人物在康雍乾三朝绝迹了。流民问题,是明朝自建朝起就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但清朝初期的几个帝王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特别是雍正推出的“摊丁入亩”政策,是中国农业生产重要的改革措施,土地定量,具细分明,令人民安于土地,抑制豪强兼并,各种手段的运用,使三位君主执掌其间,人丁兴盛,物丰民安,流民之乱似乎一去不返。而民间真正强有力的人物,要在他们死后一百多年以后才有机会露头出现。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但汉人对它,感情未必有多深。知识分子、明朝遗老,反清活动一直持续到清中叶,但始终没有形成气候,到后来,“反清复明”成了一句流行语,但真正身体力行的人,没有几个,吴三桂也最后“反清复明”,可他建国的国号为“周”,与明何干?
  清王朝的钢铁江山要持续几百年,后来在西方列强的外力而不是内部的作用下才会发生崩溃,这说明一个道理:清之对民,其实是远远好过明的,所以明亡,亡于流民,清亡,亡于老大帝国的腐朽。
  明朝建立了自认为坚不可摧的长城,但最后仍然来逃不了灭亡的命运,明朝灭亡后,一切百废待兴。而这时,如何看待曾经阻碍了清朝多年的山海关,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多尔衮进入北京后,山海关成为一座彻底的废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在清朝以后,山海关再也没有了最初的作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汉室天下最大的梦想,“胡人”、“异族”、“鞑子”,在这些称号里,是民族间不能融合甚至势不两立的梦魇。长久以来,为了结束这个梦魇,汉人统治者在所有可以进入的地方都修建了坚固的城墙,这些城墙,不是用于作战,而是用做屏障,这些屏障里,最有名的,最实用的,也是最重要的屏障之一,就是山海关,而今天,孤城山海关,再也没有了作用。就像一首摇滚乐歌曲唱的:“听够了人们,听够了人们笑,这一次让我睡个好觉。”山海关彻底平静了。
  平静了的山海关,落在了它当年抵抗过的异族手中,这个由徐达、戚继光、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吴三桂等几代人修建起来的雄关,原本是为了防止他们进入才修建的。但如今如一堆废物,堆在脚下,可以任由征服者践踏。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谁赢了山海关?(2)
但大清的王子王孙们,却没有这样做,由多尔衮起,他们没有人破坏过山海关,相反,清朝还曾经几次修过山海关,对这个曾经让他们流过血、流过泪的地方,他们表现出的是极大的尊敬。可以这样说,与其是他们尊重这座构思精妙的关城,倒不如说,他们尊重的是历史的那一刻凝重,在这里,曾经有过他们几辈人的梦想,而最难得的是,他们对对手也同样表示出了尊敬。
  明朝皇帝哪一任都没有放弃过对山海关的监督,但是很好笑的,历史上没有记载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曾经来过这里,相反,在山海关没有什么作用的时候,清朝皇帝成了来这里最多的人,特别是最负盛名的三个英明的君主,康熙、雍正、乾隆,都不止一次地来过这里。
  在这些皇帝的眼中,曾经血腥味十足的山海关如今成了可供玩味的历史陈迹。山海关精巧的建筑,还有海天一色的壮丽场景,让这些习惯了草原生活的北汉子同样找到了新鲜的况味。山海关,这个明皇帝建立的屏障,却成为清皇帝们怀古抚今、附庸风雅甚至祭祀慰祖的场所,明朝皇帝如崇祯之流地下有知,又作何感想?
  不管怎么说,山海关睡了很多年的好觉。他的保存、他的繁衍,他最后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这与清朝皇帝对他的珍爱有关。清朝皇帝可能有很多自身的问题,但是与明朝皇帝相比,他们身上人性化的东西更多一些,山海关沉沦了,但没有沉没,这是人性化的清朝皇帝所带来的贡献。
  康熙三次到过山海关,三次都是在巡视全国的过程中。这三次,也是康熙心情最好的三个时刻,第一次是他在铲除了大权臣鳌拜以后,他去盛京祭陵,在山海关驻脚。第二次对他来讲,意义更大,那是在一六八二年他平定三藩之乱之后,他东巡全国时经过此处,距第一次来这里整整过了十一年,对于康熙来说,这一次他是一定要来山海关的,因为这个地方对于被他打败的吴三桂来说太重要了,当年他就是这里迎接了自己的先辈入关。从那一天起,吴三桂就是大清王朝的一块心病,他有功于大清,但为祸则更甚之,今天,康熙为大清剔除了这块心病,当他站在镇东楼上眺望关城的风景时,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设想一下,也是有趣的事。
  康熙最后一次来山海关是在他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这是清朝为巩固边防打的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与沙俄政府最初的一次较量,当时准噶尔部受沙俄操纵。在这次大战中,康熙创造了一个记录,他在马上攻战三天没有下鞍,最后全歼准噶尔部,平定边疆。这一次他又在巡游时来到了山海关,这一年是一六九九年十一月,距上一次来,又相隔了十六年,十六年来,天下由大乱到大治,这段路程委实走的艰难,于是康熙留下了这样的诗:
  长城尽处海山奇,守险勿劳百万师。
  寰宇苍生归历数,当年指顾定鸿基。
  在康熙之后,勤于政事的雍正也曾来过山海关,雍正一生,多办实事,很少附庸风雅,但是在山海关,他也留下了很多的诗,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
  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净云霞。
  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浪花。
  贝阙螯峰如可接,鹏津鲛室岂终遐。
  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亏。
  与康熙相比,雍正更多的是不是开疆裂土的壮志,而是治理国家的雄心。来过山海关最多的是清朝历史上最浪漫的皇帝乾隆。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喜欢文学也写诗最多的皇帝,曾四次来过山海关,每次都登上了山海关老龙头的澄海楼,并且留下了了最多的诗篇。澄海楼当年由孙承宗等人建立,孙承宗在这里还留下手迹,上书“雄襟万里”四字。乾隆好争这口气,也题了四个字:“元气混茫。”
  山海关是幸运的,在经历了数年的刀枪炮火之后,他落在了几个懂得珍惜的皇帝手上,竟然安然无恙。而那些曾经占有了他的人,却基本上死于非命,一个个被清算了。山海关并没有和他们一样被清算掉,却在康熙和乾隆等人的笔下摇曳生辉,成了一个吸引人们来这里游览观光的地方。已经作古的关城建设者们,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吧。
   。 想看书来

谁赢了山海关?(3)
江山有恙,人有恙,但关城留了下来。这笔人类历史上珍贵的物质财富,在经过刀劈斧凿以后,以旺盛的生命力,比那些占有他的人活得更长。
  睡了很多好觉的山海关,见证了历史上仍然繁衍延续着的故事:英明的君主康熙,完成了千古难为的大业后,体面的死去了;能干的君主雍正,在完成了清朝历史上最艰难的实干工作后,不明不白的死去了;浪漫的君主乾隆,创造了清朝最盛世的时代,却又在退休状态下的几年时间里,重用奸臣,奢侈无度,亲手毁掉了这个盛世,这个过程,和他写诗一样容易;然后历史开始变得又相似起来,阴鸷的嘉庆,犹豫的道光,荒淫的咸丰,到倒霉的同治,无奈的光绪,不明世事的溥仪,大清王朝走上了大明王朝最后几十年的道路。只不过,这一次他们面临的局势更险恶,不光是枪炮,还有无法抵挡的工业文明。在轰隆隆的炮声中,在西方文明的洪水猛兽面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康熙几代人建立的大清王朝,轰的一声倒塌了。
  除了帝王外,这中间还曾经有很多人物,仍然走着一###四年间以前人走过的路,仍然在同样的怪圈里浮沉。这里有洪秀全,民间崛起的另一个强人,他拥有了比李自成还要大的地盘,创造了比李自成更要辉煌的基业,但是,他也犯着李自成的错误,同样成为了一个悲剧人物;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些清朝最后出现的能臣,和当年的范文程、洪承畴、孙承宗、袁崇焕又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没有一个人成功,所有的人都败下阵来,一一被清算。虽然他们面对的君主更人道,他们的命运要好得多,但是最终的结果没有什么不同。
  这一切却与山海关无关了。山海关已经见证了太多的历史,也见到了太多的人死去,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是一个个的沙砾,有些沙砾已经没入湖底,有些还在岸上闪着耀眼的光辉,但这与山海关无关了,人们只在乾隆的诗中记起它。在乾隆的诗中,有被平反的袁崇焕、熊廷弼、多尔衮,同样也有沉睡的山海关。
  山海关这一睡,就是二百多年。
  二百多年后,历史走到一九三三年的一月一日,一声枪响突然吓醒了山海关的梦。榆关抗战暴发了,这是影响深远的长城抗战的第一枪,打枪的人名叫何柱国,是东北军将领张学良手下的一名旅长。由此,长城抗战开始了。这是一场民族间的战争,但这又不单单是一场民族间的战争,这还是一场人类的理性、公道与正义,与邪恶、强权和野蛮而斗争的战争。
  山海关重新被卷入战火,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荼毒,与二百多年前相比,这次的武器杀伤力要大得太多,还没有在沉睡中明白过来,枪炮就已经摧毁了山海关的城墙,击倒了存在百年的房屋,子弹将坚不可摧的城墙射出了密密麻麻的弹孔,保持了二百多年的长城,这一次,又在日本人的手里,被蹂躏得一塌糊涂。
  历史很相似,但历史却总因为其微小的不同,而充满了魅力。由榆关抗战开始,战火蔓延到了很多地方,从东北到华北,再到西北到河南。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更多的吴三桂似的人物跑了出来,历史变得简单了,人们用不着再做那些改朝换代的梦想,人们开始相信,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天然屏障,也不能靠什么明主良君,只有一个事情是正确的,靠自己,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世上没有钢铁长城,没有良将铁骑,只有精神和信仰,才是最大的力量!
  中国开始打起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民战争。没有文臣武将、指挥倜傥、英明君主、谋略大局,没有什么诡谲形势,一线生机,此时是全民皆兵,空前团结。在这种气氛中,经过了长达八年的风雨飘摇、血色浪漫,残破的山海关一度被凶残的日本人占领,但是随着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胜利,它也昂首进入理性的现代社会。
  这场战争使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历史,并诞生了一篇在中国文论史上极为重要的作品——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这一年,在历史上同样是甲申年,距明亡已经三百年整了。六十一甲子,弹指一挥间,这篇文章把当年山海关事件中的风雨变故再次展现,其本身赋予的时代意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第一部深刻剖析一###四年历史的鉴诫之作,一篇解读历史的史论,它吸引着后来的领导人从中吸引血的教训与经验,也得到了史学界、文学界的高度的评价。
  

谁赢了山海关?(4)
柳亚子曾经以诗歌的形式高度评价了郭沫若的这篇文章:
  陈迹煤山三百年,高文我佩鼎堂贤。
  吠尧桀犬浑多事,喘月吴牛苦问天。
  由检师心终覆国,自成失计遂捐燕。
  昌言张李如能拜,破虏恢辽指顾间。
  在郭沫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