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

第21部分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第21部分

小说: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第二天,他没有听到炮声,很明显,祖大寿还没有动手。
  第三天,也没有炮声。
  就在他极度怀疑之刻,却收到了祖大寿的密信。
  这封信是祖大寿从城中送出的,大致内容是说,由于出发仓促,且锦州军队很多,身边的人又少,暂时无法动手,过两天再说。
  既然如此,就多等两天。
  两天,没信。
  又两天,还没信。
  到第三个两天,终于有信了。
  皇太极又收到了祖大寿的信,写得相当客气,首先感谢皇太极同志的耐心等待,然后诉苦,说锦州城内防布森严,难以动手,希望皇太极继续等着,估计到来年,就能办这事了。
  被人涮了。
  其实从开始,祖大寿就没打算投降,堂堂大明总兵,怎么能投降呢?
  但不投降就出不去,所以他决定,投个降,先出去。
  但是何可纲反对。
  此时,祖大寿有两种选择,第一,当着大家告诉何可纲,我们不是投降,是忽悠皇太极的,等出去后,我们就找个机会跑路,回家洗了睡。
  但这么干,难保不被人举报,保密起见最好别讲。且何可纲本是个二杆子,要死就死,投降就投降,投什么假降?
  第二;杀了他。
  只能这样。
  于是何可纲死去了,祖大寿活下来,为了同一个目标。
  事实上,祖大寿回到锦州后,啥都没干,就说自己跑回来了,继续一心一意地镇守锦州,坚决打击皇太极。
  但刚涮完人家,就不认账,实在太过缺德,所以他在十一月二日的时候,还是按约定放了几炮,就当是给皇太极同志留个纪念,说声拜拜。
  至于送信解释情况,说自己暂时无法下手,倒也并非客气,实在是没办法,因为他的许多部下和亲属,还在皇太极那边,自己跑了,还不客气客气,就扯淡了。所以这几封信的意思也很明确,就是说我虽然骗了你,但你也消消气,别把事情做绝,将来没准还能合作。
  当然,关于这件事,也有争议说祖大寿同志不是诈降,是真降,只不过回锦州后人手不足没法下手,所以才没干。
  这种说法是不太靠谱的,因为很快,他就接受了锦州防务,镇守锦州,要多少人手有多少人手,也没干。
  袁崇焕终究没有看错人。
  但这件事情最奇特的地方,既不是祖大寿忽悠,也不是皇太极被忽悠,而是崇祯。
  锦州守将,巡抚丘禾嘉是一个极其谨慎的人,虽然祖大寿没说实话,但他已多方查证,确认了祖大寿的投降,并且写成了报告,上报崇祯。
  奇怪的是,报告送上去了,崇祯也看了,却没有任何反应,压根就没理这事,依然委任祖大寿镇守锦州。
  在这世上混,大家都不容易,睁只眼闭只眼算了吧。
  最倒霉的反倒是孙承宗,他开始砌墙的时候,很多人就不服气,现在墙没砌好,就给人拆了,还收拾了施工队,于是又是一片口水铺天盖地而来,孙承宗比较识趣,一个月后就辞职走人了。
  历经三朝风云,关宁防线的构架者,袁崇焕、祖大寿的提拔者,忠诚的爱国者,力挽狂澜的伟大战略家孙承宗,结束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一章 投降?(5)
但这并不是他的终点,七年之后,他将在另一个舞台上,演出他人生最辉煌的一刻,以最壮烈的方式。
  意外的意外
  大凌河失陷了,皇太极走了,孙承宗也走了,这就是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的结果。
  但还有一个结果,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也没有料到的。
  而这个结果的出现,和袁崇焕同志有莫大的关系。
  袁崇焕杀掉毛文龙后,皮岛的局势很稳定,过了一年,就开始闹事。
  闹事的根本原因,还是毛文龙,因为这位兄弟太有才能,以致于他在岛上的时候,大肆招兵,不但招汉人,还招满人。
  毕竟不管汉人满人,都认钱,而且满人作战勇猛,更好用,加上毛文龙会忽悠,越招越多,许多关外的人还专程坐船来参军,到最后竟然有上千人。
  但毛文龙死后,继任的人能力差点,没法控制局面,就兵变了,先是士兵互砍,然后是将领互砍,最后总兵黄龙专程带兵上岛,才算把事镇住。
  但这件事一闹,许多人都不想在岛上呆了,其中有两个人,这两个人是孔有德和耿仲明。
  但到底去哪里,还是个问题,这二位仁兄都是山东人,原先还是矿工,出来闯关东,现在闯不下去,一合计,还是回老家。
  当然,回去挖矿是不能的,既然是兵油子,还是当兵合算,找来找去,听说登莱巡抚孙元化那里缺人,就去了。
  孙元化,明代伟大的科学家,徐光启的学友,特长是炸药学、弹道学,简而言之,是搞大炮的。
  据说这人不但精通物理、化学,还懂葡萄牙语,当年还上过葡萄牙火炮培训班,属于放炮专家。
  当时他正跟葡萄牙人搞科学试验(造大炮),手下缺人,孔有德带人跑过来,十分之高兴,当即就把人给收编了。
  其实孙先生虽说致力于科学研究,也曾打过仗,之前还曾当过宁远副使,给袁崇焕答打过工,也见过世面。
  可惜,知识分子就是知识分子。
  他并不知道,所谓孔有德、耿仲明,属于有奶便是娘型,是典型的兵油子,给钱就开工,不给钱就打老板,招这么俩员工,只好认倒霉。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这两位矿工兄弟还是很听话的,也服管,估计换了老板,也想好好干两天。
  然而意外发生了。
  祖大寿在大凌河筑城,被人围攻,朝廷四处调援兵,孙元化归孙承宗管,孙承宗找他要兵,他就把孔有德派去了。
  孔有德很听命,立马就出发,前去拯救祖大寿。
  走到半路,意外的意外发生了。
  因为此时已经是十月份(阴历),天开始下雪,孔有德估计是走得急了点,不知是粮食没带够,还是当兵的想开小灶,反正是几个人私自到老百姓家打猎,把人家里的鸡给吃了。
  吃完了,被人发现了。
  吃了就吃了吧,并非什么大事,大不了赔几只。
  可问题是,当地的老百姓比较彪悍,且没说赔鸡,把人抓住以后,先修理了一顿,打得很惨。
  消息传上去,当即炸锅,孔有德怒了,这还了得,后金军老子都没怕过,怕老百姓?二话不说,索性抢你娘的。
  问题是,抢完了怎么办,毕竟大明是法制社会,犯了法,是要杀头的,所以孔有德破罐子破摔,反了。
  孔有德同志原本是挖矿的,也没什么政治目标,更不打算替天行道,但既然反了,替天抢一把还是要的。
  他带领部队,开始沿路抢劫。
  此时,得到消息的孙元化急得不行,连忙找来山东巡抚余大成商量对策,谈来谈去,谈出一个结果——招安。

第十一章 投降?(6)
想出这么个招,原因在于他们认定,孔有德的反叛是出于误会,只要把他拉回来,安慰安慰,没准再给几只鸡,就能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如果追究起来,黑锅就背定了,趁着现在事情还不大,瞒报情况拉人回来,还能保住官位,所以不能动武,只能招安。
  事实证明,瞒报注定是要穿帮的。
  孙元化派出使者,找到孔有德,告诉他,赶紧归队投降,否则就什么什么。
  孔有德很害怕,当即表示愿意投降,前往登州接受整编。
  孙元化很满意,坐在城里等着孔有德,几天后,孔有德顺利到达登州,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攻城。
  孙元化同志毕竟是知识分子,他并不知道,像孔有德这种兵油子,本没有道德观念,算是无赖,而能镇得住他的,也只有更无赖的无赖,比如毛文龙。
  而孙专家最多也就是个技术员,对孔有德而言,不欺负是白不欺负。
  还好守军反应快,立即出城迎敌。
  但就战斗力而言,双方差距实在太大,登州城里的部队,平时最多也就打打土匪,跟从皮岛来的孔有德相比,只能算仪仗。
  所以没过多久,部队就被孔有德军击溃,退回城内。
  虽然失利,但大体还算不错,因为登州城有大炮,据城坚守,应该没有问题。
  可惜孙元化同志疏忽了极为重要的一点——他忘记了一个人:耿仲明。
  耿仲明还在城内,作为孔有德的铁杆、老乡、战友兼同事,如果不拉兄弟一把,是不地道的。
  耿仲明很地道,所以他连夜打开了城门,放孔有德进城,登州沦陷了。
  孙元化很有点骨气,听说叛军入城,就准备自杀,但手慢了点,导致自杀未遂,被俘。
  孔有德到底是混社会的,讲点江湖道义,没有杀孙元化,只是把他扣作人质,同时,他又致信山东巡抚余大成,要求和谈。
  好在余大成还比较清醒,知道事情闹大了,当即上报朝廷,登州失陷。
  崇祯大怒,搞这么大的事,现在才来汇报,干什么吃的!
  他马上下令,免去孙元化,余大成的职务,委派谢涟为信任登莱巡抚,接替孙元化,平定叛乱。
  很快,孔有德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明白,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但他对孙元化似乎很有感情,到这份上,都没动他一根指头,竟然给放了。
  但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难得干了件好事,也能把孙专家害死。
  因为这事从头到尾,孙专家的责任太大,所以孙元化千里迢迢投奔朝廷后,就被朝廷逮了,送到京城,审讯完毕,竟然判了死刑,拉出去砍了。
  现在的孔有德很麻烦,他虽然占据了登州,但也就是个县城,且还在明朝腹地,上天没路,下地没门,渡海没船,基本是歇菜了。
  但非常难得,孔有德同志很乐观,他非但没有走,还干起了大买卖,找来了当年的同事李九成、耿仲明,陈友时,还拉上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禄,并广泛招募各地犯罪分子,扩编军队。
  更搞笑的是,他们还组织政府,开始封官,封到一半,发现没有官印,还专门抓了几个刻印章的,帮他们刻印,很有点过日子的意思。
  当然,他们在百忙之中,没有忘记自己的主业——抢劫,原先只抢个把县,现在牛了,统筹抢劫,分兵几路,从登州开始,沿着山东半岛去抢,搞得民不聊生。
  崇祯决定解决问题。
  但新任巡抚谢涟刚到任,就发现,在围剿孔有德之前,他必须先突围。
  孔有德同志手下这帮兵,打后金军,只能算是凑合,但打关内这帮人,实在是绰绰有余,谢涟到达莱州之后,就被围了。

第十一章 投降?(7)
但孔有德攻城的水平明显是差点,双方陷入僵持,你进不来,我出不去。
  朝廷倒真急眼了,听说新到的巡抚又被围住,立即增兵,两万多人,直奔莱州。
  孔有德听说朝廷援兵到了,也不含糊,加班加点地攻城,现炒现卖,拉出了登州城里的大炮,猛轰城头,竟然轰死了新到任的山东巡抚(谢涟是登莱巡抚)。
  谢涟虽说打仗没谱,还是比较硬的,死撑,等援兵来。
  他等来的不是援兵,而是一个做梦也想不到的消息。
  围城的孔有德派出了使者,交给他一封信,信中表示,希望谢大人开恩,愿意投降。
  听明白了,不是要谢大人投降,而是要谢大人接受投降。
  这是个比较搞笑的事,深陷重围还没投降,包围的人倒要投降了,鬼才信。
  谢涟信了,因为形势摆在眼前,朝廷援兵即刻就到,孔有德是聪明人,投降是他仅存选择。
  他决定亲自出城,接受投降。
  谢大人到底还是知识分子,他不知道,孔有德同志虽然是个聪明人,却是个聪明的坏人,从他反叛那天起,就没打算回头。
  时候到了,孔有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亲自在城门迎接。谢巡抚很受感动,带着几个随从出城受降。
  为示庄重,他还去找莱州总兵,让他一起出城。
  总兵不去。
  不但不去,还劝谢巡抚,最好别去。
  跟谢涟不同,这位总兵,是从基层干起来的,比较了解兵油子的特点,认定有诈,坚持不去。
  保住莱州,就此一举。
  接下来的过程很有戏剧性,谢涟出城后,受到了孔有德的热情接待,手下纷纷上前,亲密地围住了谢巡抚,把他直接拉倒了大营。
  一进去,就变脸了。
  孔有德的打算是,先把谢巡抚绑起来,当作人质,然后又把随同的一个知府拉到城下,逼他传话,让里面的人投降。
  这位知府表示配合,到城下,让喊话,就真喊了:
  “我死后,你们要好好守城!(汝等固守)”
  按常规,此时发生的事情,应该是贼兵极其愤怒,残忍地杀害了知府大人。
  但事情并非如此,因为知府大人固然有种,但更有种的,是那位不肯出城的总兵。
  他听说巡抚被人劫了,知府在下面喊话,二话不说,就让人装炮弹,看准敌人密集地区,开炮。
  敌人的密集地,也就是知府大人所在地,几炮打下去,叛军死伤惨重,知府大人也在其中,壮烈捐躯。
  虽然巡抚够傻,好在知府够硬,总兵够狠,莱州终究守住。
  但孔有德还是溜了,赶在援军到来之前。
  这么闹下去,就没完了,崇祯随即下令,出狠招,调兵。
  照目前情况看,要收拾这帮人,随便找人没有效果,要整,就必须恶整。
  所以,他调来了两个猛人。
  第一个,新任山东巡抚朱大典,浙江金华人,文官出身,但此人性格坚毅,饱读兵书,很有军事才能。
  但更猛的,是第二个。
  此时的山东半岛,基本算孔有德主管,巡抚的工作,他基本都干,想怎么来怎么来,看样子是打算定居了。
  而且此时他的手下,已经有四五万人,且很有战斗经验,对付一般部队,绰绰有余。
  所以派来打他的,是特种部队。
  崇祯五年(1632)七月,明军先锋抵达莱州近郊,与孔有德军相遇,大败之。
  孔有德很不服气,决定亲自出马,在沙河附近布下阵势,迎战明军。
  他迎战的,是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