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

第9部分

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第9部分

小说: 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中,像巴顿这样的军官都是不可多得的。”
  于是,巴顿担任了装甲旅旅长,然而,当他来到本宁堡装甲旅驻地时,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副令人沮丧的情景:坦克几乎全部是开不动的旧坦克,士兵是一群刚刚走进军营的新兵,有的士兵的衣服上还沾有女人的泪痕。
  巴顿开始了他新的创业。
  当时,美军坦克的大部分零件是从一家叫西尔斯和罗巴克的公司订购的,然而,由于陆军部的文牍主义和缺少经费,无法通过正当途径订到坦克零件。巴顿竟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一大笔资金,自己去西尔斯和罗巴克公司订货,将全旅325辆坦克全部修缮一新。巴顿到底自己掏了多少腰包,他至死也没有告诉任何人。
  对于士兵,他召开全旅大会训话。他说:“打仗靠的是勇敢,而不是女人的眼泪。你要想让关心自己的女人少流眼泪,就应该勇敢地战胜敌人。否则,你的女人眼泪就是流成河,也救不了你的命。你们不要怕,打仗也没有什么。以后,看我这个老头怎么干你们就怎么干!”从此,他的士兵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老头”。
  看过电影《巴顿将军》的人都知道,巴顿的语言确实是既诙谐又爽朗的,他的不可思议的蛊惑能力确实让官兵们为之倾倒。
  但巴顿绝不是那种只会耍嘴皮子功夫的空谈家,他的部下,无一不畏惧巴顿的严格态度。
  就这样,一支最有战斗力的装甲部队,在巴顿的手里被锻造出来了。他率领这支装甲部队开始向他一生军事生涯的巅峰攀登。从北非打到西西里岛,从法国打到了德国和奥地利,使得几乎所有的美军军官,包括对巴顿抱有成见的人都承认巴顿是位真正的骁将。巴顿的传记作者法拉戈曾指出:“巴顿辉煌的战功使其他所有美国将军的将星都黯然失色!”
  

“鲁莽”将军伤亡率最低(1)
巴顿是马歇尔发现的美军历史上最善战的装甲部队指挥官。那么,巴顿为什么如此能打仗呢?巴顿的指挥艺术究竟来自哪里呢?战后,许多人都在研究巴顿,研究巴顿的指挥艺术,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一位名叫小埃德加·普里尔的巴顿传记作家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普里尔说:“巴顿作为统帅人物,其最大的特点是以他本人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他用自己的个性成功地影响了整个部队。尽管部属们有时恨他,但仍然能够仿效他的言行,像他那样思索和战斗。巴顿的才智就在于他能够率领全体官兵去完成难以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巴顿!这就是巴顿指挥艺术的奥秘。用巴顿自己的话说:“没有对军事领域的追求,就不会产生作战的动力。军官最重要的是用你自己的行动,影响你手下的士兵,让他们和你一样,对战争充满热爱!”
  我们举一些例子,来看看巴顿的指挥艺术。
  “鲁莽”的将军伤亡率最低    巴顿指挥艺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充分估计到战争中人的精神因素的作用。他说:“我的理论是:集团军司令为完成任务要不惜采用任何手段,而他的任务中几乎百分之八十就是鼓舞士气。”巴顿有一句名言:“战争中,不应让恐惧左右自己。”而要让士兵做到这一点,军官必须身先士卒。他向他的下级军官发布的最重要的指令是:“每个人在自己适当的职权范围内都要身先士卒。”在他看来,“从舒适的掩蔽部里靠电话指挥部队的时代已经结束。从今以后,我们要从坦克上,从摩托车上或吉普车里指挥部队,与士兵在一起。永远记住:决不要让他们干军官自己不亲自干的事情”。为了让自己身先士卒的思想被军官们接受,他还形象地用面条作为直观道具阐释这一概念。他在桌子上放一段湿面条,用手指从面条中间向前推,他边演示,边讲解说:“这就是指挥艺术!你从后面是无法将面条往前推的,因为面条会从中间变弯。前线士兵也是一样。只能站在他们前面率领他们向前。”
  巴顿是这样要求自己部下的军官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坐他的那辆缀着三颗将星的吉普车出现在阵地前沿,视察他的部队的作战情况。据第76装甲师师长施密特回忆,有一次,他们师正在抗击德军的反扑,战斗非常激烈,突然,巴顿的吉普车出现在阵地上,士兵激动地立即欢呼起来,甚至停止了射击,高喊道:“巴顿、巴顿,我们的老头来了……”施密特提醒巴顿这里太危险,阻止巴顿在阵地上停留,而巴顿却说:“我的命和士兵的命不是一样的吗?他们不怕,我也不怕!”
  不过,巴顿身先士卒下部队视察也有一个特点,就是视察前线的范围很广,却从不在一个战役进程中,在一个部队露面二次。他认为:“人生来具有疲劳的本能。如果在一个部队出面过多,士兵们就会产生心理疲劳,对你的视察熟视无睹。这样不仅不会激励他们去作战,反而会降低他们的战斗精神。”
  有人认为巴顿身先士卒的行为是鲁莽的,是对士兵生命的漠视。其实,这是不公正的。事实恰恰相反,在每一次作战中,巴顿都想方设法地尽量减少伤亡。在美军中,巴顿的部队是伤亡率最小的。即使是在最为残酷的阿登战役中,他的部队也是伤亡最小的。史学家认为,部队伤亡人数最少,是对巴顿一生最大的安慰。
  “粗鲁”司令最讲民主    巴顿给人的形象是极为粗鲁,脏话连篇,动不动就训斥他人。其实真实情况是 ,巴顿具有非常好的军事民主精神。
  一是他相信部属的创造力。巴顿身先士卒到前线视察,除了鼓励士兵外,从不参与下级部队的事务。也就是说,他到前线后,从不发表什么指示。他说:“不用告诉他们怎样干,只需告诉他们干什么就行了,而这一点在下达任务时就明确了。要相信他们有惊人的独创力。”他在担任第3集团军司令后的第一次见面会上说:“我以前打过胜仗,今后还要打胜仗。我打胜仗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因为我有优秀的指挥官和参谋。”
  

“鲁莽”将军伤亡率最低(2)
二是他只下达任务,而不告诉部下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法。无论是和平时期的训练,还是战争时期的作战都是如此。有一次,他给一个名叫梅肯的装甲师师长下达了任务,接着说:“你所要的中型坦克我没有,但是,你必须完成你的任务,要把轻型坦克当作中型坦克用……”说到这里,他感到不妥:这不是在向梅肯介绍作战方法吗?于是,他马上停住话头道:“噢,见鬼!该怎么办你比我更清楚,我提拔你当了将军,你就应该做个样子证明我没有提拔错!”说完他就走了。在巴顿看来,如果插手部下的工作,或者过多地告诉部下完成任务的方法,就会养成部下的依赖心理,使得他们的创造力被泯灭。
  三是用智者,不用蠢才,强调司令部的团结。巴顿相信部下的创造力,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把一批智者团结在他的周围。换句话说,他对部下的信任,来自于他相信自己的部下都是素质高的智者。巴顿手下的军官都知道,巴顿下达任务后,就看完成结果了。如果你完成任务,他就会通情达理;如果你完不成任务,那只好求上帝保佑了。巴顿常对部下说:“我打仗不是图好玩,你们也不能当儿戏。军官们必须有智慧,而不能是蠢才。蠢才是他妈的要倒霉的,因为蠢才打起仗来,就要变成死人。”巴顿不允许在他的周围有蠢才转来转去。同时,他极为强调团结。他认为,军队是一架机器,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来自整体功能的发挥。如果脱离军队的整体而追求个人的个性,那就只有失败。比如,他的司令部有一个独特的原则:凡属性格孤僻、我行我素的参谋,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一律撤换。司令部必须是个团结的大家庭,才能正常地工作。
  巴顿的军事民主作风,为他的部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拓展了无限空间。
  “简单化”的将军令敌人畏惧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巴顿关注的不是为什么要打仗,而是关注战争的直接目的。他曾对士兵直言不讳地说:“什么是战争?战争就是杀人!你们不杀死敌人,敌人就会杀死你们,戳穿你们的肚皮,或者击中你们的内脏!”他还曾风趣地说:“赢得战争胜利可能有许多方法,正如剥猫皮有许多方法一样;但人们往往忘记了,剥猫皮的方法再多,最后也还是去掉它的皮,赢得战争的方法就是打败敌人!”
  巴顿在作战中,强调的是快速致胜。“抓紧时间狠狠地打”,“用手中的一切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敌人造成最大的伤亡和破坏”,“迅速、无情、勇猛、无休止的进攻,是致胜的秘诀”……这些话经常出现在巴顿的嘴边。一次,巴顿在视察途中,正遇上道路极为不畅,一长串的运送作战物资的车队停在路上。巴顿从吉普车上下来,马上向前走,想看个究竟。到了拥堵点,他发现是一头拉车的骡子死活不肯走,赶车的士兵急得满头大汗。巴顿气得大骂道:“蠢货,你连最简单的办法都想不出来,你还能干什么?”说着,他从腰间拔出手枪,开枪打死了那匹骡子,并亲自动手帮助士兵把那辆大车和死骡子推到了路边。巴顿看着逐渐畅通起来的道路,对闻讯赶来的师长施密特说:“如果因此影响我的推进速度,我第一个命令就是把你撤职。”
  1944年秋,巴顿的第3集团军离开解放了的巴黎,向莱茵河快速推进。然而,油料供应越来越少,他的部队的推进速度越来越慢。巴顿急了,向艾森豪威尔拍电报,要求立即补给足够的油料。可是,即使艾森豪威尔将油料批转下来,巴顿也认为时间太长了。于是,他竟想出来一个怪招,下达了一个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命令:任何士兵如果能够偷到油料,不管是美军其他部队的油料,还是德军的油料,都放假三天。一时间,巴顿的友邻第1集团军、第9集团军的油料经常莫名其妙地被盗。后来,第9集团军司令霍奇斯终于发现油料被盗的秘密,向艾森豪威尔报告了此事。巴顿对过问此事的艾森豪威尔说:“我不知道别的,我只知道我的坦克只有开动起来打得响才是先进的武器,否则它们只能是一堆废铁!”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鲁莽”将军伤亡率最低(3)
巴顿的消灭对手、快速致胜的作战理念,使得他的部队始终像一个上紧发条的机器,不停顿地进攻,进攻,再进攻!德国人对巴顿的进攻速度惊恐万状。德国陆军元帅、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斯泰德说:“盯住巴顿。他在哪里,我们的防御就要在哪里加强。”
   txt小说上传分享

揍出一个勇敢的战士(1)
士兵永远是军队的躯干。没有躯干,也就没有生命。真正的军官爱兵会爱到极致,而这种爱的回报,是士兵奋不顾身地作战。
  巴顿的精神与性格充满了矛盾冲突。从他对伤病员的两次探望引发的事件,不难看出这一点。
  巴顿非常爱兵。特别是对那些在战场上负伤的士兵,从来非常敬重并作为恢复作战力的源泉。他有一个习惯,每逢感到有必要振作自己的精神时,总是要到附近的医院看看。他说,一看到伤员就可以获得安慰和鼓舞,因为他们身上的战伤就是英勇奋战的标志。同时,他认为,伤员也需要高级军官对他们的探视,伤员可以通过探视减轻伤痛。
  1943年8月2日,巴顿第3集团军在西里里岛占领了巴勒莫,准备向墨西拿进攻。希特勒为了阻止美军的进攻,亲自命令第15装甲师在特洛伊拼死抵抗,美军伤亡很大,有的部队军士充当了排长。又到了必须振作精神的时刻了。于是,巴顿跑到集团军战地医院去看望伤员。他让军医丹尼尔·富兰克林上校带着40枚紫心勋章陪同他视察。
  巴顿先看到一位胸部受伤的士兵,问:“你什么地方受了伤?”
  “在胸部。”士兵回答。
  “好极了!”巴顿提高嗓门,以让全室的人都听得见,“如果你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感到你的伤是多么的值得。”接着,他告诉大家:“我见到的最后一个德国兵既没有胸膛也没有脑袋。到目前为止,你们已经俘虏或打死了8万德国狗崽子。这是官方的数字。但是,我到各地视察了一下,依我看,实际数字要比这大得多。在这次作战结束后,这个数字将会提高到两倍。快养好伤吧,小伙子,你还要参加那最后一仗呢。”
  这位士兵听后,抖动着嘴唇,艰难地举起手,向将军致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巴顿又来到另外一个病房。一名士兵头戴氧气面罩,呼吸十分困难。富兰克林提醒巴顿,这个士兵已失去了知觉,处于昏迷中。巴顿听后,做出了一个谁也意料不到的动作:只见他脱下钢盔,扑通一声跪在了那个士兵的床前,把一枚紫心勋章别在士兵的枕头上,又对着那个奄奄一息的士兵的耳朵嘀咕了几句,然后站起来立正,庄重地向士兵敬了军礼。没人知道巴顿对那个士兵说了什么,但是在场的所有伤员和医护人员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巴顿告诉富兰克林:“记住,凡是受伤3次的士兵,都要立即送回国内,因为他已经为国家尽力了。”
  这就是巴顿的“仁”,这就是巴顿的爱兵。
  但是,巴顿爱兵,并不等于巴顿不严厉。8月3日,巴顿在前往前线视察途中,正路过第15后送医院,他让司机把车开进医院。院长富兰克·利弗中校见巴顿来了,马上出来陪同他视察。这是一家典型的设在帐篷里的医院,巴顿走进帐蓬问候伤病员。大家高兴地欢呼,迎接巴顿。巴顿问一名士兵:“你是哪个团的?”那名士兵回答:“第39步兵团上士。”巴顿抬眼看看这个脑袋上缠着绷带的士兵,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称赞道:“你们的团长哈里·弗林特上校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是真正的军官,你在这样一个英勇的军官手下作战,是非常自豪的事情。”聊了一会儿,巴顿准备上路,他刚要走出帐篷,突然把目光盯在了来自印第安纳州的下士查尔斯·库尔身上。
  库尔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