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

第18部分

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第18部分

小说: 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当丘吉尔得知墨索里尼及其情妇被意大利爱国者打死并被吊在米兰街头示众时,他不无得意地说:“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如果当年听了我的劝告,哪有今天的下场?”
  丘吉尔并不气馁,他还是继续为联盟的建立奔波。他下的功夫最大的是两个国家:美国与苏联!
  当希特勒的空军对英伦三岛狂轰滥炸时,美国还没有参战。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的美国人,还在大西洋彼岸享受着和平。尽管罗斯福总统有同情与支持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的意愿,但是作为一名美国政治家,他不能不受国内政治思潮的束缚,并不想跳进欧洲战争的混水。
  而丘吉尔对美国的政策是:力争把美国拖下战争之水。我们知道,丘吉尔是个混血儿,他母亲就是美国人,所以,他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民众的联合有着非常强烈的愿望。然而,让美国给予战争支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在向美国发表的一系列演说或谈话中,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一是劝说——
  他认为,英国与美国是世界民主制度的典范,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法西斯极权政府。他对罗斯福说:“英美应该直面我们的职责,鼓起勇气,为不使世界坠入更加黑暗的世纪而努力。”
  二是诱惑——
  他对美国人的演说充满了激情与对未来的展望。他说:“一旦希特勒纳粹政权的阴霾散去,伟大的美利坚民族为此所做的努力与贡献,将会铭记于世界上所有正直与善良的人们心中。”
  三是恐吓——
  在与美国人打交道的过程时,丘吉尔不时地提醒他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英国战败,并把自己强大的海军交给德国人,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美国的和平还会有吗?美国人还能悠闲地欣赏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吗?
  四是撒谎——
  尽管丘吉尔知道以本国之力难以抗击德国人,但是他还是装出实力雄厚的样子,说英国完全有实力击败希特勒的进攻。用丘吉尔传记作者的话讲,这显露出丘吉尔对大英帝国面子的维护。
  五是装熊——
  有时,丘吉尔还装作一副非常虚弱的样子,恳求美国看在同一母语的份上,帮助英国一下。
  丘吉尔就是这样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罗斯福总统在没有参战的情况下,做出了“不参战,但要全力支援”的决策。于是,《中立法修正案》、《租借法》等政策相继出笼。
  根据《租借法》,英国用基地换取美国的驱逐舰,可美国给予英国的一些驱逐舰根本无法使用。丘吉尔对此非常恼火,但却含而不露。为什么?因为丘吉尔的目的是将美国拖下水,在他看来,美国提供给战争一方军事装备,这本身的意义就最重要。事实正是如此。美国政府颁布这两个法案后,向战争更加靠近了。丘吉尔要的就是这个。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俄国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2)
1941年8月9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在纽芬兰举行了阿金夏会议,这是他们两个人首次见面。会后英美两国首脑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表明两国正式建立联盟关系。在这次会议上,丘吉尔首次建议,在打败希特勒后,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以防止纳粹暴政的再次出现。这是建立联合国的想法第一次被提出。
  除了美国外,另一个重要的国家就是苏联。
  丘吉尔是最仇视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人之一。早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丘吉尔就声称要把苏维埃制度扼杀在摇篮中。当时作为英国军需大臣的丘吉尔的主张,直接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进行了武装干涉。
  然而,此时的丘吉尔却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像需要空气一样需要德国与苏联开战!”
  丘吉尔希望德苏开战,与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不同。张伯伦是想通过绥靖政策,把德国这股祸水引向苏联,目的是让德苏交战,两败俱伤;而丘吉尔则是希望德苏开战后和苏联结盟共同对付希特勒的纳粹政权。
  他指令情报部门密切关注德国对苏联的军事动向,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把这些情报提供给苏联。
  丘吉尔有一个习惯,就是特别爱洗澡。据他的警卫汤姆森说:有一次,丘吉尔坐火车到埃及去,当火车行驶到沙漠里时,丘吉尔突然命令停车,并且要求从蒸汽锅炉里取出热水给他洗澡。一切准备好后,他竟然当着许多阿拉伯人的面,脱光衣服洗上了澡,一边洗还一边说:“这些阿拉伯人可能没有见过裸体人,让他们看看吧。”可见丘吉尔酷爱洗澡到了什么地步。
  1941年6月21日是个周末,丘吉尔又来到伦敦郊外洗澡。洗澡前,他对秘书科尔维尔说:“一有关于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立即送来。”洗完澡后,他在秘书的陪同下散步。科尔维尔问他:“如果德国进攻苏联,你采取支持苏联的政策,是不是违背你从前的原则?”丘吉尔回答:“一点也不违背。现在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消灭希特勒,这个目标使得我的生活更单纯了。”散完步后,丘吉尔就开始工作了。丘吉尔还有个习惯:他不允许任何人在上午8时前打扰他休息。
  6月22日早上4点,英国外交部打来电话,报告苏联遭到了德国的入侵的消息。秘书直到早上8点才把消息告诉丘吉尔。丘吉尔听后,只说了一句话:“通知英国广播公司,我在今晚9点发表演说。”
  当晚9点,丘吉尔准时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其中说:“在过去的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黯然失色了。在这一切令人头晕目眩的突然袭击背后,我看到了那一小撮计划、组织和发动这种造成人类极大恐怖的活动的恶棍。我们只有一个宗旨,一个唯一的、不可改变的目标。我们决心消灭希特勒,以及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我们决不同希特勒和他的党羽谈判。根据上述理由,我们将要给予俄国和俄国人民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俄国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也是美国的苦难。正如俄国人为保卫家乡而战的事业,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一样。让我们吸取通过残酷的失败得来的教训吧。让我们加倍努力,只要一息尚存,力量还在,就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吧!”
  斯大林很快接过了丘吉尔递过来的联盟信号。1941年10月1日,英国、苏联与美国召开莫斯科会议,通过了著名的《莫斯科宣言》。三国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捐弃前嫌,求同存异,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奠定了基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他预见了未来的大国之争
丘吉尔果真是个富有远见的政治设计师,在战争尚未结束时,他就感觉到未来成为重振帝国昔日辉煌障碍的国家,不再是德国,而是苏联和美国。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企图制止这一可能的发生:
  一,坚持他的“柔软下腹部”立场,在地中海开辟第二战场。
  “第二战场”是相对于苏德战场而言的。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希望英美能够尽快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德战场上苏军的压力。这一点,英国和美国并不反对。然而,在什么地方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与斯大林的分歧却极大。斯大林要求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而丘吉尔却坚持在地中海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的理由是:如果说德国是一只凶恶的鳄鱼的话,那么鳄鱼最要害的部分在它的柔软的下腹部,地中海就是德国的下腹部。丘吉尔坚持在地中海地区开辟第二战场,是企图将苏联的影响阻挡在东欧以外,而让英国占领巴尔干地区和整个中欧、西欧地区。如果从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则形成苏联从东往西打,英国与美国从西往东打,最后出现英美与苏联平分欧洲秋色的局面,这是丘吉尔不愿意看到的。
  在这个问题上,丘吉尔与斯大林各执一端,互不相让,差一点闹翻。最后,还是在罗斯福的劝说下,丘吉尔放弃了自己的主张。
  二,提出“三脚凳”计划。
  罗斯福、斯大林都同意丘吉尔最早提出的建立一个能够使一切国家和民族“安居乐业”的国际组织的建议。然而,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上,却产生了分歧。丘吉尔的算盘打得很精,他主张在联合国内设立欧洲、太平洋和美洲三个理事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这就是他所说的“三脚凳”计划。根据他的这一设想,英国将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在这一地区英国有许多殖民地)两个理事会占有绝对优势。
  但这个设计方案很自然地遭到美国与苏联的一致反对。
  三,在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上,提出有利于大英帝国的“三分法”。
  在分割德国问题上,英国与美国、苏联没有分歧,但是如何分割德国,英国却有自己的设想,即德国东部给苏联,西南部给美国,而西北部归英国。英国为什么要德国的西北部?因为这一地区是德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出海口,占有这一地区有利于英国战后经济的恢复。美国与苏联都反对。美国提出国际共管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区,丘吉尔坚持不干。最后,美国答应给英国30亿美元贷款,丘吉尔这才舒展眉头。
  四,要求美国同意英国参加太平洋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在太平洋地区有许多殖民地,但在战争中相继被日本占领。丘吉尔希望通过参加太平洋战争重返太平洋,但是美国不同意。在战争中登上世界霸主宝座的美国,要充任战后世界的领导者,不愿意英国分得一杯羹。
  

适应战争却不适应和平的政治家
战争终于胜利了。尽管丘吉尔没有能力挽回帝国衰败的命运,但是,他为他的国家确实尽了全力。然而,当和平到来时,这位善于谋划未来事情的政治家,却显得极为笨拙,他的许多想法都远远落后于新的格局。就连他最好的朋友罗斯福也说:“丘吉尔每天都会产生100个想法,但其中只有4个是有用的。”新的国际格局带给丘吉尔的是那么多的不适应。尽管他一度再次当选为英国的首相,但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他处理国务活动远远没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样得心应手。
  丘吉尔一生有三大嗜好:香槟、雪茄与快节奏的紧张生活。他每天早晨都用红酒下早餐,一边坐在床上喝威士忌,一边办公;中午和晚上更是要喝许多香槟或威士忌。他通常一边喝烈性酒,一边和政要交换对战争的看法。他烟瘾大,一天要吸8支大号雪茄,雪茄简直成了他的外部典型特征。这两项嗜好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
  然而,当他慢慢地游离于权力政治之外后,他失去了快节奏的紧张生活。他太贪恋权力了!曾经有人问晚年的丘吉尔:“你最喜欢哪一年?”丘吉尔毫不犹豫地回答:“1940年!永远是1940年!”因为这一年他担任了英国首相,进入了英国权力中枢。然而,一旦失去权力,他也就失去了快节奏的紧张生活。快节奏的紧张生活,一般来说是以透支生命为代价的,可丘吉尔反倒是在失去快节奏的生活后,衰老得非常快。晚年时,丘吉尔曾固执地让家人烧毁自己的一幅肖像画,谁劝也不行。原因非常简单:这幅肖像画画的是80岁时的丘吉尔。
  丘吉尔的一生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冷静清晰的预见。他一生创造的新词,有许多至今还在被使用,比如冷战(Cold War)、峰会(Summit Meeting)、特殊关系(Special Relationship)等。
  丘吉尔对自己的一生看得非常清楚:他是英国君主立宪以来51个首相中最有争议的一位,将会出现无数有关他的书,后人会对他的一生进行反复分析和质疑。他知道自己的行为给未来的世界造成的一些后果。为了让世人真正认识自己,他抢在他人前面,写了自己的回忆录。
  1965年初,已91岁高龄并且得了老年抑郁症的丘吉尔突然病情恶化。1月9日,他突然拒绝了他一生离不了的嗜好——酒与雪茄。1月24日,丘吉尔逝世。
  丘吉尔走了。他用自己的理念走完了他一生的政治之路。他用坚定与艺术挽救了国家;然而,同样的坚定与艺术却没有最终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大英帝国世界权力中心的位置在他的时代被彻底失去。人们不会忘记他战时治国的才能,也不会忘记他战后和平时期的无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打工走上从军之路(1)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生于1896年11月19日。他家里非常穷。穷成什么样?朱可夫在回忆录中说:“我出生的房子座落在村子中心,房屋破旧,一角已深深地陷进地里,墙壁长满了青苔,房顶长着野草。全家就一间房,有两扇窗户。”
  这所房子里住着一个寡妇,无儿无女。后来,这个寡妇向别人要了一个2岁的男孩,这个男孩就是朱可夫的父亲。
  朱可夫的父亲8岁时,养母就去世了。为了生活,朱可夫的父亲给一家鞋匠当学徒。朱可夫出生后,家庭生活更加困难。他母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春夏秋三季到地里干农活,冬季则到城里打零工,一天只赚一卢布左右。朱可夫回忆说:“这点钱太少了,甚至还没有要饭的讨得多。”
  人生有三大难:破锅、漏房、病老婆。童年时的朱可夫就占了一难:他家那间破房突然倒塌了。于是,他们只好搬到草棚里居住。
  朱可夫的父母认为,自己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没有文化。所以,他们在经常饿着肚子的情况下,也要省出钱把朱可夫送到学校读书。
  朱可夫读书很用功。每天在帮助母亲干完活后,就忙着看书做功课。尽管朱可夫读书非常好,可是家庭生活状况始终没有改变。为了生计,朱可夫只好到莫斯科打工赚钱糊口。就在这里,他认识了房东的女儿玛丽亚,二人相爱了,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可是沙皇颁布法令,凡是1896年出生的男子必须从军打仗。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爆发一年了。
  就这样,1915年8月7日,朱可夫应征入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