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巨贾吕不韦-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嬴政对于赵姬,念在是他的生母的份上,倒没将她处死。不过,发生了这样的事,让嬴政丢尽了脸面,如何处置赵姬,成了嬴政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果说在此之前嬴政对母亲的所作所为睁一眼闭一眼,还相信朝野上下无人知道赵姬的丑事的话,嫪毐叛乱,无疑将这个粪坑盖子揭了起来,堂堂太后,有何脸面再做一国之母!堂堂秦国国王,竟有这样一个不知羞耻的母亲,又让嬴政的脸面往哪儿搁?
而更令嬴政难以原谅的他母亲的是,赵姬竟要伙同嫪毐杀死他!
嬴政可以对母亲的丑行睁一眼闭一眼,可以容忍母亲的面首嫪毐在朝中飞扬跋扈,但绝不能容忍嫪毐对他的王位构成威胁,更不能容忍母亲伙同他人要杀死自己。
恼怒之下,嬴政下令:太后用玉玺帮助嫪毐反叛,不可为国母,减其禄奉,迁居棫阳宫。
棫阳宫是雍县离宫中最小的一处,为秦昭王时所建,已闲置多年。嬴政将赵姬迁到此处,以示对其母的薄惩。
嬴政还不放心,又派兵三百守于此处,凡有人出入,必加盘问。这实际上是将赵姬囚禁起来了。
五
嫪毐事件发生时,史家没有记录吕不韦身在何处、态度如何。
可以推测,吕不韦对此事应该是喜忧参半。
吕不韦喜的是,小人得志的嫪毐自作孽不可活,在嫪毐的权势已大有压过他吕大相国的时候,在嫪毐铤而走险欲谋害嬴政的时候,终于被嬴政一举铲除。因为,嬴政毕竟是他吕不韦的儿子啊。
吕不韦忧的是,嫪毐是他引荐给赵姬的,嫪毐“伪腐”冒充宦官也是他的主意。一但嬴政追查起来,他必定逃脱不了干系。
听说嬴政收拾了嫪毐之后,竟敢软禁了母亲赵姬,吕不韦更加焦虑了。
嬴政连亲生母亲都不原谅,还肯放这他这个“仲父”?
嬴政若知道嫪毐这一恶果是他吕不韦一手种下的,恐怕就不是软禁的问题了。
虽然赵姬是吕不韦的老情人,赵姬被打入冷宫成为囚犯,吕不韦肯定为此而难过,但此时的吕不韦考虑的最多的还是自己。
在权力与利益面前,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亲情和爱情。俗话说:生意场上无父子!利益场上岂有爱情!
如果吕不韦真的爱赵姬,是绝不会如此慷慨地让给异人的;如果吕不韦真的爱赵姬,更不会费尽心机找一个嫪毐来替代自己。
所以,赵姬被嬴政软禁,吕不韦是不会去为老情人讲情的。他也知道,为了保全自己,最好与赵姬划清界线。
再说,即使吕不韦有心为赵姬求情,恐怕不仅不起作用,反而会引火烧身。
当秦王嬴政的车驾返回咸阳的时候,吕不韦担心嬴政向自己查问嫪毐之事,竟吓得不敢上朝晋见。
令吕不韦担心的事还是无可奈何地发生了。
可能是朝中有知情的大臣告密,嬴政此时已经对嫪毐“伪腐乱秦宫”一事了解了个一清二楚,所以一回咸阳,便召集朝臣,商议如何处置吕不韦。
毕竟吕不韦已经担任了多年的秦国丞相,朝中许多大臣都是他提拔起来的。所以,当嬴政怒气冲冲地表示要判处吕不韦死刑的时候,立即有些朝臣站出来为吕不韦求情,说“不韦扶立先王,有大功于社稷;况嫪毐未尝面质,虚实无凭,不宜从坐”。
其实嬴政心里清清楚楚。没有吕不韦,哪有他父王的王位?
没有吕不韦,哪有他嬴政的今天?
而且,很可能嬴政已经知道吕不韦是他的生父。
不管是生父也好,仲父也罢,朝中有个手握重权的长辈管着,毕竟不太爽。有了嫪毐谋反这一借口,正好可以将这两大权臣一举清除。
此时嬴政的内心或许有些矛盾:杀了吕不韦吧,又有些下不了手,毕竟吕不韦“有大功于社稷”;不杀吕不韦吧,嬴政担心此等惊天内幕一旦被吕不韦泄露,将危及自己的王位。
思来想去,嬴政还是下不了处死吕不韦的决心。
最后,嬴政决定免吕不韦一死。但是,吕不韦的丞相宝座也坐不成了。嬴政下令免去其丞相之职,收其印绶,令其回洛阳封地养老。
此时,吕不韦大约有六十岁了。
他为了“获利无数”而进行气魄惊人的风险投资,并为此奋斗了二十年。在他功成名就之时,在他进入晚年之时,却一下子跌入了失意之谷。
而这其中的隐曲,他又能向谁言说?
在他接到嬴政免其丞相之职的命令之时,他一定百感交集。
他一定会想到应该向儿子坦陈一切,但嬴政却不一定给他这个机会;既使给他机会表白,嬴政会相信吗?
也许,不向嬴政披露这个惊天内幕,或许还可以苟全性命;若将这一见不得人的隐情透露出去,反而会促使嬴政杀之灭口。
他一定会想起了老情人赵姬。赵姬此时自身难保,又如何能保得了他?
吕不韦只得自己喝下自己酿成的这杯苦酒。
六
嬴政软禁母亲赵姬的这一年初夏,用今天天气预报的话说,忽然来了一股寒流,有些地方居然降了霜雪,出现了冻死人的情况。
这种反常的天气,让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于是有人便瞎猜说,这是由于秦王对自己的母亲不孝,所以老天爷才突降霜雪。冻死秦国的百姓,以示对秦王不孝的惩罚。
秦王“不孝”,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即使“老天爷”要惩罚,也应该惩罚秦王一人,为什么将账算到了老百姓的头上?
不过在当时,这种国王有病让老百姓吃药的逻辑,还是很有市场的。民间就有这样的议论:“秦王迁谪太后,子不认母,天发大寒,故有此异。”
有些“忧国忧民”者沉不住气了,便跑到秦廷向秦王进谏,要求嬴政将母亲接回咸阳,以尽“孝道”。
大夫陈忠的进谏就很有代表性。他说:“天下无无母之子,宜迎归咸阳,以尽孝道,庶几天变可回。”
此时秦王嬴政正在气头上,再说他也绝不接受因为他不孝而导致“天变”之说,故而勃然大怒,令将陈忠剥去衣服,置其身于蒺藜之上,活活地将他打死。
说嬴政不孝而招致天怨人怒,这不是去找死吗?
嬴政杀死陈忠后,余怒未息,将陈忠的尸体扔到宫殿大门的台阶下,在其尸体前树一牌子,上面榜书曰:“有以太后事来谏者视此!”
偏偏就有人不接受陈忠的教训,仍绕过陈忠的尸体跑进宫殿去“死谏”。秦王此时暴露出他残忍好杀的性格,凡是去进谏的,一律杀死,“陈尸阙下”。前后居然杀了二十七个大臣。
经国巨贾吕不韦(25)
这时,齐王田建和赵悼襄王前来朝见秦王,意在与秦国商谈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他们应秦王之邀到咸阳宫饮酒时,发现了摆在台阶下面的二十七具尸体,问明原因后,皆摇头叹息,私下都认为秦王太残暴。
时人提到秦国,都习惯性地在秦前面加上一个“暴”字,称之为“暴秦”。这全是嬴政之残暴为秦国赢得的“荣誉”。
秦王拒谏,竟因此杀死了二十七个大臣,秦国百姓对此事当然议论纷纷。在咸阳城一个小客店里,几个旅客说起此事,引起了旁边一个外地人的注意。
此人是齐国人,名叫茅焦,客游至秦。他了解到秦王囚母拒谏、虐杀大臣之事后,愤然道:“子而囚母,天地反覆矣!”当即让店主人准备洗澡水,说:“吾将沐浴,明早叩阍入谏秦王。”
别的旅客以为他在开玩笑,皆笑道:“彼二十七人者,皆秦王平日亲信之臣,尚且言而不听,死不旋踵,岂少汝一布衣耶?”
意思是说,那被杀死的二十七个人,都是秦王平时的亲信大臣。他们的话秦王都不听。他们一去进谏,立即被杀,难道还在乎你一个平头百姓?再死你一个也不多。
茅焦说:“谏者自二十七人而止,则秦王遂不听矣;若二十七人而不止,王之听不听未可知也。”
意思是,进谏的人死了二十七个就不再进谏了,所以,秦王没听这些人的话;但是,如果死了二十七个人还没吓住前去进谏的人,秦王那时听与不听,还说不准呢!
店中的旅客们见他真要去进谏,都笑其愚不可及。
第二天一早,茅焦向店主点了饭,饱饱地吃了一顿。然后毅然决然要出门。店主倒是个好心人,极力劝他不要去送死,并拉住他的衣服苦苦相劝。怎奈茅焦主意已定,竟“绝衣而去”。
店中的旅客们见茅焦真的去了,都认为他不会活着回来,所以当即就打开茅焦的行李,大家分抢一空。
再说茅焦来到阙下,大呼道:“臣齐客茅焦,愿上谏大王。”
秦王听到宫殿外有人大喊,便令内侍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又有人来为太后之事“死谏”。
内侍问明情况后回去报告说:“那人果然是为太后之事而来进谏的。”
秦王一听,懒得见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便对内侍说:“汝可指阙下积尸告之。”
内侍跑出去对茅焦说:“客不见阙下死人累累耶?何不畏死若是?”
茅焦道:“臣闻天有二十八宿,降生于地,则为正人。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尚缺其一,臣所以来者,欲满其数耳。古圣贤谁人不死?臣又何畏哉?”
所谓二十八宿,是古人观察天象,将天上的恒星分成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共二十八个星座,俗称“二十八宿”。茅焦说,天上有二十八宿,对应地上的人,则天下一定有二十八个正人君子。如今因为进谏秦王,已经死了二十七个正人君子,还差一个,就正好与天上的二十八宿相对应了,所以他来凑个数。
内侍回殿禀报后,嬴政大怒道:“狂夫故犯吾禁!”向左右下令:“炊镬汤于庭,当生煮之。彼安得全尸阙下为二十七人满数乎?”
嬴政也够毒的。你茅焦不是想以一死凑够“二十八宿”这个数吗?我既要让你死,又不让你如愿!
于是,嬴政令人在宫殿中架起一口大锅,烧上一锅热水,准备将这个不知好歹的人煮成烂泥,那样一来,他不得全尸,怎么与已被杀死的二十七人一起凑成二十八之数呢?
左右不敢不从,忙找来大锅,盛上水,在宫殿中烧了起来。
然后,嬴政“按剑而坐,龙眉倒竖,口中沫出,怒气勃勃不可遏”,连呼:“把那个疯子叫进来煮了!”
内侍去召茅焦进殿的时候,茅焦故意迈的步子很小,走得很慢。
内侍催他快点走,茅焦说:“我见秦王后就得死,我拖延一下时间又有何妨?”
内侍见他一会儿后便要被活活煮死,不禁心生怜悯,乃扶着他进殿。
茅焦进殿后跪倒叩头,说:“臣闻之:‘有生者不讳其死,有国者不讳其亡;讳亡者不可以得存,讳死者不可以得生。’夫死生存亡之计,明主之所究心也。不审大王欲闻之否?”意思是说,他听说活着的人不讳言死亡,拥有一个国家的人不讳言亡国。对亡国讳莫如深一定不会得以生存,忌讳说“死亡”一词,其生命力一定不强。生死存亡之计,这是一国之明主都很关心的,不知秦王愿不愿听一听他的观点。
秦王见茅焦没提赵姬之事,怒火消了一些,脸色也好看了,便问:“你有什么话,可以说一说。”
茅焦对答道:“夫忠臣不进阿顺之言,明主不蹈狂悖之行。主有悖行而臣不言,是臣负其君也;臣有忠言而君不听,是君负其臣也。大王有逆天之悖行,而大王不自知,微臣有逆耳之忠言,而大王又不欲闻,臣恐秦国从此危矣。”
茅焦仍没提太后之事,也没提“天变”之事,而是提醒嬴政:忠臣不说让君王听着顺耳的话,明君不做疯狂悖逆之事。如果国君做了错事而大臣们不为国君指出来,是做臣子的对不起国君;如果臣有忠言进谏而国君不听,则是做国君的对不起臣子。
茅焦进而指出:如果大王有违背天理的错误,大王自己不知道;而他茅焦有逆耳之忠言,秦王又不想听,那么,秦国以后恐怕就很危险了。
嬴政闻言吓了一跳,“悚然良久”,脸色变得也不那么愤怒了,不禁问茅焦:“你想说什么事?寡人愿意听听。”
茅焦说:“大王今日难道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吗?”
一说统一天下,正中嬴政的下怀,嬴政脱口而说:“是啊!”
秦国经过东征北伐,已成为天下七国中秦国一强独大的局面。实力强了,嬴政当然梦寐以求要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茅焦继续说:“今天下之所以尊秦者,非独威力使然;亦以大王为天下之雄主,忠臣烈士,毕集秦庭故也。今大王车裂假父,有不仁之心;囊扑两弟,有不友之名;迁母于棫阳宫,有不孝之行;诛戮谏士,陈尸阙下,有桀纣之治。夫以天下为事,而所行如此,何以服天下乎?昔舜事母尽道,升庸为帝;桀杀龙逢,纣戮比干,天下叛之。臣自知必死,第恐臣死之后,更无有继二十八人之后,而复以言进者。怨谤日腾,忠谋结舌,中外离心,诸侯将叛,惜哉,秦之帝业垂成,而败之自大王也。臣言已毕,请就烹!”
看来茅焦是个出色的辩士,其进谏之言颇动了一番心思。他在批评嬴政之前,先吹捧了嬴政几句:如今天下尊秦,并不仅仅因为秦国实力强大,也因为秦王是天下英雄之主,忠臣义士都因为秦王的领袖魅力而来到秦国。
这几句捧得秦王颇为受用。就在秦王如坐春风之时,茅焦话锋一转,开始严厉批评秦王,说他车裂嫪毐,这是不仁。不管怎么说,嫪毐与他的母亲赵姬已经是事实上的夫妻,是他的后爹(假父)。
茅焦又说嬴政杀死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这是没有友爱的表现;将母亲迁到冷宫之中,这是不孝;诛杀直言进谏之臣,将这些直言敢谏之士的尸体扔在阙下,这是桀纣之类的暴君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