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如此江山-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德宗的目标不在于对付外敌,他首要的目标是要削平藩镇——“攘外必先安内”。
五、参与对藩镇战争
唐德宗把第一个年号叫“建中”,显示出强大的政治野心——他要“重建中兴”,再现大唐盛世的辉煌。他上台的时候,三十七岁,可谓年富力强。而且他当过天下兵马大元帅,几乎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比较有武人气质。因此,他一上台,就对藩镇采取了强硬的姿态。
德宗的祖父肃宗、父亲代宗,对藩镇的政策都是相当软弱的,当时人就有批评说是“姑息”政策。代宗时期,藩镇的节帅经常是十几年都不换人,这自然会大大助长藩镇的割据倾向。德宗对此早就心怀不满。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本来,有雄心有毅力是件好事,但付诸行动则要审时度势,审慎谋划,尤其在国家大事上,更要懂得量力而行。如果力量差一点点,靠努力也是可能成功的;但如果力量差得太远,光靠毅力硬干,那就是蛮干,结果会适得其反。德宗把削藩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他大概以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没有什么不可能。所以,他不懂得恰当的妥协,只知道一条道儿走到黑。
德宗有冲劲,但他相当鲁莽草率,而且还相当固执,不容易听取意见。
作为最高领导者的这些性格缺陷,最终使得建中年间轰轰烈烈的“削藩”战争最后酿成一场又一场的大祸,差点不可收拾。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好的结果,那就是成就了李晟这个大功臣。
事情要从田承嗣的死讲起。田承嗣是安禄山手下的大将,也是后来最重要的藩镇割据核心人物。《新唐书》的《藩镇列传》第一个就是他。建中二年(781),田承嗣终于死了。他的侄儿田悦想继位。割据藩镇中,节帅父死子继的规则,在代宗朝早已经成了一个“潜规则”,皇帝向来不干涉。这也是藩镇势力确立的最重要的标志。
但现在,德宗皇帝不希望继续看到这种局面,于是他很强硬地直接拒绝任命田悦继位为魏博节帅。田悦很不满,联络各方势力,暗中策划叛乱。双方关系紧张,一触即发。
同一年内,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又去世了。德宗照样没有对他的儿子李惟岳的继任给予承认。终于,唐王朝和割据藩镇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战争分好几个战场,但关键战场在魏博镇这里。魏博地处黄河北岸,德宗派就近的山西地区两个藩镇——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对付,另外还派遣了一支神策军的精兵,就由李晟率领,与马燧、李抱真一起联手围攻田悦。这三位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军队也是精锐之师。德宗那是志在必得。
战争初期很顺利。特别是洺水一战,三军用命,将魏博军打得大败,几乎全歼主力。形势一片大好。这时如果乘胜追击,消灭魏博并非难事。可是,李抱真这时偏偏采取了消极的态度,拖拖拉拉,不愿全力进攻。这种行径,叫“玩寇”,就是要留着敌人,不能全给消灭干净了。否则以后就再没有“立功”的机会了。“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武将们最清楚不过。特别是在唐后期,藩镇军队中出工不出力乃是顽疾。当年安史之乱末期,仆固怀恩没有将田承嗣等人的军队彻底消灭——虽然这有相当困难,但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只要皇帝要用到藩镇的军队,那就无法彻底实现自己的目的。除非是所有战役都由神策军来打。但在当时情况下,这并不现实。
总之,李抱真等人的态度微妙,给了田悦一个喘息机会。他回过神后,联合了其他割据强藩的力量,再次反扑。在洹水一战狠狠地回敬了一次,唐军大败。之后双方就陷入僵局,一直对峙。
一下子,大好的形势转变为战争结束的遥遥无期。这对李抱真等人来说,是好事。因为只要在打仗,他的军队就会有补贴,是稳赚一笔外快的机会。
不过李晟可不是味儿。他是中央军,这么干耗粮草可说不过去啊。于是他要求换个战场——北上攻打幽州朱滔和成德王武俊。
其实李晟也很清楚,幽州和成德也都是强藩,不容易对付。于是他就领军围攻了一个小县城——清苑。好歹立点小功。
可没想到,小小的清苑县也是块硬骨头。从正月一直打到五月,也没有能啃下来。随后,朱滔亲自率军救援,一战击溃神策军。
李晟退军到定州后,一点想法都没有了。于是一直从五月待到十月,从夏天待到了冬天。
从清苑一战来看,李晟和神策军战斗力似乎并不强。其实,这和整体形势、士气有关。在当时情形之下,所有人都明白,单靠这一支神策军孤军,在河北战场是绝对没有可能打开局面的。败局已定。唯一有点信心的,大概只有那有点偏执狂的德宗皇帝了。
胜利眼看就要到手却活活开溜,德宗不甘心啊,他已经抓狂了:他差不多把老底都掏出来了。自从战争打响,他是一次又一次地把神策军派往全国各地的战场,前后率军的有阳惠元、莫仁擢、曲环、哥舒曜、尚可孤、刘德信等人。到最后,中央神策军已经无兵可派,以至于当时的“神策军使”白志贞甚至提出,让曾经当过节度使、都团练使的人,出人马组织成军队,让神策军将领刘德信带队,再赴前线。这真正叫做“穷兵黩武”,仗打到这个份上,危险可是随时会爆发的啊。
《资治通鉴》里说,此时“人心浮动”。当时的大臣陆贽和段秀实都直接向皇帝提出过警告。德宗完全听不进去。其实危险真的临近了。
前线的胶着让德宗很是上火,但真正起火的地方就在他的后院——长安。
一支本来派往前线的泾原军队,在路过长安的时候,突然爆发了叛乱。仓猝之中,德宗逃往西北不远的一个县城——奉天。而长安很快出现了一个叛乱的政权,并随后围攻奉天。对唐朝来说,这次危机甚至比安史之乱更加凶险,因为这次皇帝都已经危在旦夕。
还在定州百无聊赖的李晟,突然收到了一份十万火急的圣旨——泾原兵变,皇帝出逃奉天,放下一切,赶回去救驾!
大场面!大场面终于到来了。李晟就是为真正的大场面而生的,他注定要在大场面中写就自己的辉煌。
六、奉天救难(1)
其实,严格来说,奉天救难功臣之中,就重要性而言,李晟并不是第一号人物。第一当属浑诙隙ㄒ憷罨彻猓谌怕值蒙侠铌伞2还铌墒亲詈蟮模彩亲畛晒Φ囊桓龉Τ肌@铌删褪侨玫伦诨实鄢员サ淖詈竽且煌敕梗运墓饣匝诟橇怂腥耍负醭闪司仁乐鳌
其实对李晟来说,这几乎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泾原兵变,纯属意外。这桩意外的起因,居然是因为招待不周引发的。
德宗在几乎派遣了所有神策军去前线后,开始动用西部藩镇的军队,其中包括泾原镇,征兵五千。泾原军队是防守吐蕃的重兵,居然也被调到东边去,足见德宗已经把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
十月三日,泾原军来到了长安城外,统率军队的节度使姚令言离开军队,单独进长安城内,他要面辞皇帝而去。而招待军队的工作,则是由当时的京兆尹(长安市长)负责。可能是因为当时战争不断,财政困难,也没有太多余粮了;也可能是因为过于马虎,对泾原军队的招待相当不周,说是犒赏军队,结果端上来的都是些粗茶淡饭。
这与泾原镇将士的期待差得太远了。他们本来期待有很多的赏赐,所以这次出征,军队中还有很多“子弟军”,都是准备吃“奖金”的。所谓子弟军,就是志愿军。唐朝军队有很多义从军,是一个传统。唐后期,军队的编制都是定额的,称为“官健”,相当于“正式工”。不过在作战的时候,军队数往往会超过正式编制,那些新增人员相当于“临时工”。虽然他们没有固定的工资福利,但国家会发给他们很多补贴,相当于奖金。当然,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正式工”的子弟们,所以称为“子弟军”。在有些情况下,子弟军人数甚至超过正式官健。比如后来李怀光的军中,正式编制的军人只有五万,而子弟军就有十万,居然超过一倍。所以,唐后期藩镇军队都希望打仗,喜欢打仗。只要打仗,就有利可图。而国家则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回过头来看这支泾原军队,他们本来就很有“骄兵”的风气。面对这些粗茶淡饭,自然很是失望,并迅速变成了怒火。一干将士当场就踢翻了案桌,嚷道:“我们就要上前线去送死,居然还吃这等猪食!”越说越恼火,一点愤怒的情绪来回激荡,很快就成了熊熊烈火,整个军队一下变成了红眼的公牛。恶从胆边生,干脆,打到长安城去,打到皇宫去,亲自去要钱!于是乎,一大彪人马,转换方向,朝长安城奔去。
城里的姚令言听说后,急忙跑出来制止,但已经完全指挥不了愤怒的军队了,反而被裹挟着去攻城。德宗皇帝急忙又派中使(宦官使者)来赏赐他们,每人两匹绢!打发叫花子呢吧?将士们被气得发笑,纷纷拿箭射中使。
其实德宗皇帝此时除了金钱,已经没有军队可用了。禁军主力早就派往前线,剩下的都是些无赖市井之徒。因为当时禁军收入特别高,所以有大量长安人贿赂取得禁军“正式工”名额,领一份工资,却完全没有军人素质。所以一旦事情危急,皇帝急召禁军,居然无人听命,整个地人间蒸发了!*真是害死人啊。
就这样,德宗皇帝仓皇逃往奉天,而叛军异常轻松地进入皇宫,然后开始大肆劫掠宫中库藏。当他们抢饱了之后,才回过神来。这下闹大了,怎么收场呢?。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六、奉天救难(2)
姚令言自己就是被胁迫者,他也没有主张。不过他知道该找谁——朱泚,朱泚原来做过泾原节度使,但更重要的是,朱泚的弟弟朱滔,现在正是河北的叛军首领。显然,朱泚的叛乱资格和资源都是首屈一指的。
姚令言劝朱泚说一道反了吧。朱泚一开始也颇为犹豫,但很快,他手下那些幽州兵纷纷叛乱,从各处投奔于他,给他吃了定心丸。八日,朱泚开始称帝,而且就在第三天,也就是十日,朱泚亲自率军猛攻奉天。要干就干个彻底,拿下唐朝皇帝,那就好办了。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此时唐德宗及其朝廷,可谓是内外交困,岌岌可危。近的朱泚,他已经打出了称帝的旗号,这显然是要取唐而代之;远的还有朱滔和李希烈,幽州镇的朱滔已经与河北诸藩镇联结,眼看就要南下河南,目标是东都洛阳,而淮西李希烈的军队连打胜仗,非常嚣张,一方面是阻挡了东南漕运,另一方面也导致东南一带的藩镇们都各自固守本镇,按兵观望。
而关中的诸藩镇,虽然也有部分勤王,但大多出工不出力,徘徊观望为主,几乎没有全力以赴的。甚至就连神策军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神策军中最早赶回来的一支,就是刘德信军,他在十月十九日就从汝州赶回来,一直就驻扎在东渭桥,当时的物资转输都集中在这里,算是守住了军资。但对十万火急的奉天之围,显然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当然,以刘德信的军队数量直接对抗朱泚军队是必败无疑。甚至就是神策军主力军的李晟,也是不敢。实际上,李晟的军队是最迟到达战场的。他是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才“赶到”。这离收到救驾的命令,已经足足过去了四十多天,也比李怀光的军队到达时间晚了九天之多。
朱泚的军队从十月十日开始,猛攻奉天小县城,一直打到十一月二十日。前后有四十天之久。在这一最困难的阶段,奉天城内军队的全权指挥是浑挠⒂峦缜亢椭腔郏崾刈》钐炝⑾铝说谝徽焦Α
但朱泚军队的进攻无疑也是凶猛无比,最后的一次进攻,甚至箭都射到了德宗皇帝身前三步之地,让皇帝大惊失色。
在这最紧要的关头,李怀光拍马赶到。虽然用了几乎一个月的时间,但他的军队一路上招兵买马,等出现在战场上时,已经达五万之众,实际上,加上子弟军,居然达十五万之多,可谓声势浩大。据说朱泚听到李怀光军的战鼓声,不觉从榻上滚落。他意识到大势已去,立刻收军,退回长安。
当时人都认定,如果李怀光再迟到三天,奉天必然失陷。李怀光这次立下的功劳,可谓高比泰山。李怀光的到来,不仅改变了长安地区战场的态势,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全国的政治态势。之前一直在观望的很多藩镇,一下子都改变了嘴脸,特别是东南藩镇,纷纷运输物资,“贡赋山积,争功效死,如百川之赴沧海”,唯恐落后。岌岌可危的唐朝,显然已经渡过了最大的危机。
就在第二年的元旦,德宗皇帝改了年号为“兴元”,并对全国下了一个罪己诏,承认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并宣布免除了朱泚之外的所有敌手的罪过。这个罪己诏的政治作用非常之大,一下子就把全国局势给扭转了,同时也把朱泚给孤立起来了。据后来的李抱真入朝说:“此诏一下,我就知道山东不足平也。”从此,战事转入第三阶段。
六、奉天救难(3)
第三阶段的战争,才真正进入高潮。李晟也才算真正登台,开始焕发光彩。
这一阶段最让人意外和不可理解的是,已经立下了不世之功的李怀光,居然也开始叛乱。他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同时奉送给了李晟一份超级大功勋。
李怀光的“叛乱”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李怀光和朝廷对立的开始,来自他和宰相卢杞等人的对立。李怀光在救驾途中,就表示了对卢杞等人*无能误国的不满。尽管他立下大功,但德宗在卢杞等人的谗言之下,居然没有接见李怀光,而是让他立即投入收复长安城的战斗,这让李怀光非常之失望不满。他屯兵咸阳,根本不打算进攻,并且连章上书,痛斥卢杞等人。最后德宗不得已为他贬逐了好多位大臣,包括德宗一直信任的宰相卢杞。李怀光暂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