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89团在晋冀豫南征北战近两年,到了1940年 6月,在 344旅编成内,奉令南下豫皖苏根据地。此时,344旅689团改为八路军4旅9团。
第四章扎根淮海合力反攻
9团随4旅在豫皖苏根据地征战半年,参加大小战斗20余次,歼敌2300多人。194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下,党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4旅9团奉命改编为新四军10旅29团。29团在10旅编成内,仍活动于豫皖苏,抗击专门与新四军磨擦的国民党顽军。由于受错误的军事路线干扰,29团虽打了一些胜仗,但自身损失过半,由原来3400多人减少到1400余人。为保存实力,随新四军4师撤出豫皖苏。
1941年9月, 10旅划归 3师指挥。 29团在10旅编成内,立即向苏北淮海区开进,29团担任突击队,掩护主力北进。进军途中在来安与敌军遭遇,战斗激烈,经3营反复冲杀,将敌击溃,毙伤敌近百人,掩护10旅于9月19日安全抵达江苏东北部的淮海南三古寨、钱集地区。从此,29团即扎根淮海区,开始了历时5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苏北包括淮海、盐阜两个区,为北接华北南连华中的战略要地。10旅在旅长刘震的率领下,开进淮海区正值新四军3师对顽军王光夏的3个团发起陈道口战役。29团在团长沈启贤的指挥下,不顾长途行军的疲劳,立即参加了陈道口战役。战斗中29团担任打援任务,在大兴庄击溃顽军余士梅部近千人的进攻,保证了陈道口战役的胜利,向淮海区人民献上了一份厚重的见面礼。 1942年11月,10旅兼淮海军分区,29团改编为淮海军分区1支队。沭阳独立团、滨海大队调入29团,29团的3营调出。1支队成立后,辖3个小团(相当于营),每团10个连,总兵力近3000人,支队长沈启贤,政委张辉。从1942年11月至1945年8月近3年时间里,l支队参加大小战斗130余次,歼敌伪顽700多人,其中著名的叶圩歼灭战,是进攻战的一个范例。1945年2月7日,驻沭阳城日军为恢复沭(阳)宿(迁)公路之交通,实现扩大伪化区的阴谋,派出米森小队70余人、伪保 安队300余人,在沭阳西南22公里的叶圩建立了一个孤立据点。 1支队分析了叶圩据点的情况,认为该敌虽武器装备精良,但远离主力,孤立突出,建立据点时间较短,圩内尚未构筑坚固的工事,其东南小张庄利于我隐蔽接近,在沭阳、宿迁方向,均有良好的阻援阵地。于是,决定攻取之。
12日18时,我攻击分队将敌四面包围,并占领了冲击出发阵地。19时30分,各突击分队在炮兵和机枪火力掩护下发起冲击,由于未能彻底排除障碍,遭敌火力杀伤,冲击受阻。22时排除障碍后,又两次发起冲击,由于我军四面反复冲杀。迫敌分散了兵力,3团1、2连和2团4连各歼敌一部,占领一段圩墙,余敌退守院内继续顽抗。
我军插入据点后,充分发挥近战、夜战的长处,与敌展开激烈的白刃格斗。12日23时30分,敌实施反冲击,被我用刺刀、手榴弹击退。13日1时30分,支队令3团3、4连和2团1连加入战斗,向负隅顽抗之敌继续发起冲击。3团4连勇猛冲进西南民房,与敌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以刺刀、大刀将敌消灭,尔后又冲入中心房屋院内歼敌一部。2团1连冲至据点内东北角房屋,与敌展开肉搏,2排1班长王同富一刀将日军米森小队长刺死,又经20多分钟激战,全歼守敌。此战共歼日伪军370多人。叶圩进攻战,是对日军为骨干防守孤立据点的一次成功的战斗,成为当时在苏北的新四军进攻战斗的范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的前身是由红25、26、27军合编的红15军团,37年8月22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40年4月扩遍为八路军第2纵队,40年6月第2纵队主力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同年7月黄克诚率第2纵队机关、新2旅及687团与苏鲁豫支队等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42年11月兼苏北军区,45年8月免兼苏北军区,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辖第115师、116师、117师。
115师的前身是39年3月9日由344旅独立团、特务团、黄河支队等部队组建的冀鲁豫支队,40年4月冀鲁豫支队改编为第2纵队新编第2旅,40年6月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新编第2旅,同年7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为第2支队,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8旅,42年11月兼苏北军区盐阜军分区,45年8月免兼盐阜军分区,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8旅,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8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4师,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5师。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是新四军的甲等旅,部队战斗积极性高,执行任务坚决,战斗作风勇猛,善于野战亦能攻坚,战斗力很强,应是四野的头等主力师。
343团的前身是由红1军第1师一个连队和光山八里区、东区游击队合编成的光山战斗营,30年9月改编为商光边独立团,32年4月编入红4方面军独立第4师为第10团,同年9月随师改编为红9军第27师第79团,11月29日编入红25军为第74师第220团,33年9月26日缩编为红军第74师第1营,同年10月上旬恢复第220团番号,中旬改编为红28军第84师,34年4月17日编入红25军为第75师第223团,同年11月11日改称红25军第223团,35年9月17日编入红15军团为第75师第223团,36年4月14日扩编为红15军团第73师,37年8月25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第687团,40年2月改称八路军第2纵队第344旅第687团,6月在旅的编成内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第4旅第687团,8月20日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第2支队仍为第687团,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2团,45年11月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8旅第22团,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8旅第22团,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4师第10团,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第10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5师第343团。该团是红军老部队,参加过平型关大战,是我军少数几个建制保留较为完整的甲类红军团队之一,部队作风勇猛强悍,战斗力强劲,是我军顶级主力团队。
344团的前身是42年10月以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4团3连为基础组建的射阳总队,44年5月改编为射阳县独立团,45年9月下旬编入新四军第3师第8旅为第23团,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8旅第23团,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8旅第23团,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4师第11团,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第11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5师第344团。该团当年是新四军基础较好的地方团队。
345团的前身是直南地方武装改编的冀鲁豫游击第2支队,后称黄河支队,39年3月9日改编为冀鲁豫支队第3大队,40年4月编入第2纵队新编第2旅为第6团,40年6月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仍为新编第2旅第6团,同年7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为第2支队第6团,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4团,45年11月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8旅第24团,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8旅第24团,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4师第12团,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第12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5师第345团。该团是冀鲁豫诞生的老部队,战斗积极性高,富有朝气,战斗力强,是军、师主力团。
116师的前身是红15军团,37年8月22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40年4月旅机关及直属队大部扩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机关,余部为第344旅旅部。40年6月随纵队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第4旅,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41年9月与3师9旅对调番号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10旅,10月与淮海军区合并为10旅兼淮海军区,42年11月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45年8月10日免兼淮海军分区,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10旅,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10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师,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6师。该师是红军师,是新四军的甲等旅,是四野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顽强,是四野头等主力师,亦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师之一。抗美援朝的云山战斗是该师的经典之作,被日本自卫队干部学校收入其教材(《作战理论入门》),奉为包围之典范。
346团的前身是39年12月由苏鲁豫支队特务营、苏鲁豫边区党委警卫营、湖西大队合编的苏鲁豫支队湖西大队之一部,40年2月湖西大队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第3团,8月中旬改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第3团,41年2月18日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21团,43年1月团机关一部及第1营与淮阴、涟水两县独立团合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第4支队,45年8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10旅第28团,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10旅第28团,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10旅第28团,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师第13团,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第13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6团。该团是抗战期间成长起来的有红军基础的团队,是39军中唯一的红一军团的部队,新四军首长机关称赞该团是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结合的典范。部队进步快,战斗积极性高,经常承担主要突击任务,作风勇猛强悍,战斗力超群,是我军顶级主力团队。
347团的前身是32年12月24日由陕甘红军游击队改编的红26军,35年9月18日编入红15军团为第78师。37年8月25日部队一分为二,分别编入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为第687、688团的第2营,37年12月由第687、688团的第2营组建第115师第344旅第689团。40年2月改称八路军第2纵队第344旅第689团,40年6月随纵队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第4旅第12团,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第29团,41年9月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10旅第29团,10月改称10旅兼淮海军区第29团,42年1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1支队,45年8月10日恢复新四军第3师第10旅第29团番号,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10旅第29团,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10旅第29团,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师第14团,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第14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该团是老红军团队,是陕北红军的传人,在687团、688团调出后勇敢的撑起了344旅的大旗。部队作战经验丰富,执行任务坚决,作风勇猛强悍,战斗力超群,是我军顶级主力团队。
348团的前身是以淮海1支队各团和军分区警卫营抽调一个建制连和泅休、灌云、涟水、宿迁警卫团各抽调一部组建的新1团,45年8月10日编入新四军第3师第10旅为第30团,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10旅第30团,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10旅第30团,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师第15团,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第15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8团。该团是“神枪手4连”所在团。该团是抗战后期组建的的团队,进步很快。
117师的前身是45年3月新四军第3师以淮海分区第2、3支队组建的独立旅,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独立旅,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独立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师,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7师。该师是南下支援新四军第7师的部队,在39军中历史相对较短,老骨干相对较少,战斗作风很稳,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好,善于防守。
349团的前身是42年11月以新四军第3师第10旅29团第3营、泗沭独立团、宿迁独立团合编的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第2支队,45年3月编入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为第1团,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独立旅第1团,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独立旅第1团,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师第16团,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第16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7师第349团。该团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战斗积极性高,作风勇猛,战斗力很强,是军、师的主力团。
350团的前身是由淮海4支队各团抽调一个连和淮阴警卫团一个营、一个警卫连以及灌云、涟水、宿迁警卫团各一个连组建的新2团,45年10月编入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为第2团,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独立旅第2团,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独立旅第2团,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师第17团,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第17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7师第350团。该团是抗战后期组建的团队,战斗积极性较高。
351团的前身是42年11月以东海独立团、潼阳独立团、宿北大队合编的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第3支队,45年3月编入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为第3团,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独立旅第3团,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独立旅第3团,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师第18团,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