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陈毅的非常之路 >

第19部分

陈毅的非常之路-第19部分

小说: 陈毅的非常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我们不能不指出,有些人是不喜欢我们这个会议的。
  他们正在力图破坏我们的会议。
  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同样,印度、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其他国家在这次破坏事件中也遭受了沉重的损失。
  但是,和平友好的正义事业是破坏不了的。
  亚非会议一定能够克服各种破坏和阻挠,并对于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合作,对于维护亚非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从万隆机场到下榻的寓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
  出机场的一路上,沿途数万群众夹道欢迎,热情高喊:“和平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到处都是鲜花和彩旗的海洋。
  陈毅和中国代表团成员们事后得知,这些印尼民众和华侨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已经在中午炎炎的烈日和傍晚的骤雨中,等候了很长时间。
  4月18日上午,盼望已久的亚非会议,在万隆独立厅隆重开幕。
  自视为“练习生”的陈毅身着素色西装随同身着银灰色中山装的首席代表周恩来和代表团其他成员一起步入会场,在中国代表团的席位落座,引起各国代表的注视。
  身着各色民族服装的代表,在各自的席位上入坐,济济一堂,显示了亚非各国终于走到了一起,有了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各自有关切身利益的愿望,是一个值得欢迎的好兆头。
  大会由印尼总统苏加诺致开幕词。
  这篇题为《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的讲话,表现了进步和反殖民主义的新倾向,具有新时代的气息,值得庆幸。
  他说,他以前得远道跑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去开反帝会,如今则不然,亚非各国可以欢聚一堂,可以不依赖别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他说,亚洲和非洲正在觉醒,希望大家携起手来,迎接新亚洲和新非洲的诞生吧!没有想到,大会开幕不久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调,少数国家对讨论议程和大会规则有不同意见,秩序一度混乱,会议主席不得不宣布改开各国代表团团长会议,才避免了一次不愉快。
  在团长会议上,几经争执,终于达成了协议。
  当天下午4时半,大会继续举行,各国代表陆续登台发言,绝大多数发言者谴责了殖民主义、种族主义,表现出促进亚非团结的良好意愿。
  这次亚非盛会引起世界的注目,各国记者云集万隆采访大会实况。
  但有些西方记者盛气凌人,改不了歧视亚非人民的固有心态,傲慢无礼,不守秩序,表现出对这次会议的敌意和害怕。
  陈毅亲眼目睹一些捣乱的美国记者被负责维持秩序的军警驱逐出会场,心里很解恨。
  他认为这是亚非人民觉醒的表现。
  现在应该是亚非人民挺直腰杆的时候了,不允许那些自以为高贵的人为所欲为。
  大会进入第二天,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许多发言人把抨击的目标,一齐指向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新殖民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种颠覆性的宗教,它旨在各阶级和各民族人民之间培育仇恨!”
  有的提出中国在边境地区设置自治区意味着共产主义对邻国的颠覆,还提出华侨双重国籍等问题非难中国。
  会场上,气氛紧张,充满火药味,可能一个小小的火星就会引起意想不到的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许多代表团的人把目光转向中国代表团的席位,等着看中国人的反应。
  美国记者已经在会场外放出风声:“亚非会议将在今天碰到难关”,“周恩来将在今天驳斥(他的对手)”。
  中国代表团如何表态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若闭口不言,不敢应战么,那就无异于当众示弱,承认共产主义大逆不道;若是起而辩论么,那就好戏在后头,等你们去斗吧,最好双方大打出手,一个个打得头破血流,到时岂不落得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碰上这无端的责难,中国代表团却非常沉得住气,他们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纹丝不动,静观事态的发展。
  这时正好轮到中国代表团发言。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在强烈的水银灯光照射下,只见周恩来同身边的陈毅商量了几句什么,随即从座位上站起来。
  周恩来要干什么呢?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看明白了,原来他将发言稿一一分发给大会各国正式代表。
  此举引起许多人的极大好奇和某些失望,莫非中国代表团就用这书面发言稿代替了口头发言,不打算在会上讲话了!正在大家惊疑之际,周恩来开了腔:“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此言一出,全场为之惊喜,许多人无意中被这句平静和好的开场白打动了,会场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周恩来继续说:“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六、求同存异,团结反殖(2)
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就是我们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因此我们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本来,对于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我们很可以在这里提出,请求会议加以讨论”,“中国在联合国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也可以在这里提出批评。
  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
  因为这样一来,就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所谓‘颠覆活动’,”周恩来接着说:“中国有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从不想颠覆任何国家。
  中国有一千万华侨在世界各地,他们颠覆过哪国政府吗?!”
  “有人在我们中间散布烟幕。”
  周恩来最后说,“欢迎大家去中国看看,百闻不如一见嘛!”话音刚落,掌声四起,整个会场沸腾了。
  周恩来的书面发言稿也不胫而走,在许多人手中传递着。
  许多记者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书面发言通过电波发往世界各大通讯社。
  世界各地很快知道了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话:“亚非两洲有这么多的国家在一起举行会议,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亚非人民曾经创造过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以来,亚非两大洲的大多数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了殖民主义的掠夺和压迫,以致被迫处于贫困和落后的停滞状态。”
  “现在亚非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摆脱了或正在摆脱着殖民主义的束缚。”
  “虽然如此,殖民主义在这个地区的统治并没有结束,而且新的殖民主义者正在谋取旧的殖民主义者的地位而代之。”
  “保障世界和平、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并为此目的而促进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就不能不是亚非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大多数亚非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经济上还很落后。
  因此,我们不仅要求政治上的独立,同时还要求经济上的独立。”
  “争取完全独立是我们大多数亚非国家和人民长期奋斗的目标。”
  周恩来的即席发言和书面发言,在会场里引起巨大反响,各国代表纷纷向他拥过来,争着同他握手,表示祝贺和感谢。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出了许多人想说的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缅甸总理吴努毫不掩饰对周恩来的钦佩之情,当着许多人的面向他伸了伸大拇指:“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的一个答复!”
  一位记者是这样描述当时的观感:“在会上,时常感到一只手想把会议拖向另一个方向跑,而结果是,另外一只更强有力的手把它轻轻地推开了。”
  一位美国记者说出了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周恩来的发言是对中国和解态度的绝好说明,其外交技巧已登峰造极,它是两天公开会议的高潮。”
  陈毅高兴地看到,中国代表团所采取的求同存异、反对殖民主义的正确方针,完全扭转了会议的局面,使大会的空气为之一变。
  对于出席这次亚非会议的初战胜利,陈毅曾给予高度评价:“第一仗我国已稳操胜算。
  在大会上,中国总理已处于领导的高峰矣!”
  “这是马列外交的典范,是给我们代表团学习得最多的一点。”
  在以后的日子里,陈毅虽然一直以“练习生”自勉,却被各国代表公认为中国总理最得力最重要的副手,经常活跃在许多重要场合,在广交朋友、增进同各国代表的友谊和维护亚非人民的利益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的表现,赢得了与会各国的好感和尊敬。
  不少国家的代表,出于对新中国的成见和疑惧,与中国代表团难免有些格格不入。
  但是中国代表的真诚和友好,消除了他们心中的疑云。
  巴基斯坦总理阿里一开始一直对中国代表比较疏远,态度也较冷淡,后来也主动接近中国代表。
  他曾向人披露了心中的一段隐秘:“我是带着成见来的,但想不到周恩来总理这样尊重别人的意见。
  现在成见消除了。
  周恩来真正能代表伟大的中国,只有伟大的中国才能派出这样伟大的代表团!”
  4月24日晚上,亚非会议胜利闭幕。
  在这次闭幕会上,十九个国家的代表相继登台发言,团结进步和反殖民主义成了大会的主流,整个会场洋溢着热烈而友好的气氛,这同几天前会议初期的情形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
  万隆会议的成就,举世瞩目,第一次显示了亚非人民争解放求团结的巨大力量。
  《人民日报》特为此发表社论表示祝贺,并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长期以来我们的声音不为别人所重视,愿望和要求受到别人的侮弄和压制,今天,这种情况就要结束了。”
  

十六、求同存异,团结反殖(3)
会议闭幕,载誉归国,总理和代表团全体人员的安全问题又成了陈毅考虑的头等大事。
  他一如来印尼时一样,对回程的每一个细节问题都作了细致周到的考虑,而且主动多负责任,亲自过问,不敢有任何一点疏忽大意。
  由于蒋帮特务的阴谋破坏极不得人心,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深孚众望,东道国印尼和许多友好国家,都把中国总理和中国代表团成员的安全当成他们自己的事情一样认真对待。
  万隆会议结束之后,中国代表团应邀对印尼进行了正式访问。
  出于礼仪和安全方面的考虑,中国代表团作为国宾住进了雅加达的总统府,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
  返国途中曾在缅甸仰光作短暂停留,中国代表团又一次受到最高礼遇,又为中缅两国人民的友好史诗谱写了新的篇章。
  陈毅在自己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总理寓吴努官邸。
  余等住大使馆。”
  这样亲密无间的感情,在国与国的关系中,是极为罕见的。
  正是从这时起,两国高级领导人频繁互访,友谊日益加深,便有了两年多后陈毅《赠缅甸友人》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中“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生动地刻画了中缅两国人民山水相依、休戚与共的胞波情谊,一时广为流传,成了至少影响一两代人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4月29日清晨,中国代表团满载着缅甸人民的深情厚谊乘坐专机离开仰光,当日中午在昆明降落。
  直到这时,不用为周恩来总理和中国代表团成员的安全更多操心了,陈毅才算真正舒了一口气。
  这天,他在日记中以极其轻松欢快的心情写道:“总理及代表团的安全最后无问题了。
  此次载誉归国,可喜可贺!”
   。 想看书来

十七、不怕帝,不信邪(1)
1955年9月,在北京怀仁堂陈毅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成为名副其实的元帅外交家。
  从万隆会议归来后,根据中央的统盘考虑陈毅已开始准备接管外交工作,外交部讨论人事任免、外交方针的党组会议,外交部驻外使节会议等等,都少不了请他参加,他俨然成了外交部一员,他的办公桌上外交文件、外事书刊等也越来越多,正式主持外交工作似乎已指日可待。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因劳累过度突然晕倒在印度驻华大使馆的招待会上,治病和休养长达一年多,因而打乱了这一进程,直到1958年2月11日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任命他为外交部部长。
  陈毅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主持外交工作以后的最大课题,就是如何处理同美苏两国的关系,鉴于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敌视和苏联领导人大国沙文主义日益严重,他所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上海刚刚解放时,有些人对中国妄自菲薄,对美苏两个大国充满幻想,仿佛中国离了他们就不能过活。
  有人居然提出“中国应该做美苏之间的桥梁。”
  陈毅对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提出了批评,并将此事报告了毛泽东。
  毛泽东对陈毅的做法极为欣赏,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意见:“真是岂有此理!这话的意思就是要中国人脑壳着地背拱起来,让美国人从中国人背上走到苏联去,让苏联人从中国人背上走到美国去。
  我们难道能这么干吗?”
  陈毅非常佩服毛泽东形象而贴切的比喻,他多次向人转述毛泽东痛恨有些人在美苏两个大国面前直不起腰的丑陋形象。
  他说:“主席挖苦得好,谁愿意干谁可以去干,我这个外交部长是不干的!巴黎和会上克里蒙梭逼着顾维钧签字的时代已经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