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厥 一代权相严嵩-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无人的地方,黑衣人对公孙子兰说:“公子,别再伤人了,也叫柳公子手下留情!”
公孙子兰好生诧异,黑衣人竟然认识自己:“你们是什么人?”
“公子何须多问,我等也非吃素之人,难道公子还看不出,我等只是围而不打,攻而不杀,即使出手,也是点到为止?”
公孙子兰越发惊讶:“你要不说,”他抽出七星剑:“我一个不留!”
“实不相瞒,有人叫我等前来助公子一臂之力!”
“谁?”公孙子兰在发问时,其实已经猛省,道长说他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叫他放心前来与严嵩相会。看来,道长料事如神,他知道严嵩不会轻易答应帮助自己,这伙黑衣人前来行刺严嵩,就是要他俩在严嵩面前显露本领,促使严嵩下决心。公孙子兰在心里对道长感激不尽,他收起七星剑:“不说也罢,我已猜出几分。多谢各位前来相助!”
第十二章 惺惺相惜(1)
黑衣人吹响了胡哨,围住柳湘如的人,立即架起倒在地上的人,向城楼口飞奔,公孙子兰挡住追来的柳湘如:“别再追了!”他对满脸疑惑的柳湘如说::“我会给你解释的。”
严嵩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虽然三魂吓掉两魂,仍极力撑住他的面子,见两位公子杀退黑衣人回到自己身边,他由衷的赞叹:“两位公子真是武功盖世,老夫身边要有你们这样的小将,将来还有何忧愁!”
柳湘如不失时机的问他:“严大人此话当真?”
严嵩认真的说:“君子决不信口雌黄!”
柳湘如向严嵩施了一礼:“我与哥哥愿追随大人,那……我哥哥所言之事?”
严嵩从椅子上起身,和蔼可亲的笑着:“两位公子,明日与老夫一同进京!”
公孙子兰如释重负,有了严嵩这句话,他看到了希望。望着已上中天的月亮,在心里对父亲说:爹,会有出头之日!
严嵩付了酒家银子,请两位公子与他同去驿站。三人正要同行,忽听城楼下马嘶人叫,空寂的街道上响起奔跑的脚步声与刀枪碰撞发出的响声。严嵩站在城楼上往下一看,一队队人高举火把,从四面八方向城楼涌来,黑暗中看不真切,约有两三百人之众。数不清的火把,犹如一条条会飞的火龙,瞬间就将城楼团团围住,把古城楼照得透亮。
一魁梧的汉子骑在马上,用刀指着城楼,高喊不要放走了上面的贼人。
黑衣人行刺,严嵩先是一惊;此时黑压压的人群包围了城楼,他不明白是为了什么,心里不由一诧。广武虽说地处中原,但此地荒芜,常有绿林、饷马出没。会不会因自己像貌出众、衣着光鲜,被误认为是支“肥羊”?真是一波方平,一波又起,看着城楼下如狼似虎之人,严嵩不免心惊胆战。
公孙子兰与柳湘如拔出剑来,护住严嵩。
柳湘如对严嵩说:“有我和哥哥在,严大人,包你安然无恙!”
公孙子兰也说:“子兰曾在千军万马之中撕杀过,严大人放心,解决这些乌合之众,易如反掌!”
严嵩听两位公子这么一说,顿时放下心来,紧紧依在柳湘如身后,柳湘如感觉到他身体在微微颤抖。
手执长枪短剑的士兵冲上城楼,虎视眈眈的瞪着严嵩等人。一排弓箭手也箭在弦上,瞄准了目标,只等一声令下。公孙子兰观察着眼前的人群,感觉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
千钧一发之际,一骑马的汉子来到城楼上,他分开成队的士兵,一看城楼上只有几个食客,三五伙计与酒家掌柜的,剩下的只有眼前这三人,他喝问带兵的哨官:“刺客呢?”
哨官望着城楼上的人,茫然不知所措。
汉子高声问道:“严大人在哪里?”
严嵩看汉子的打扮像是官军,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便厉声喝道:“来者何人?”
“广武山千总胡宗宪。”
严嵩再问:“到此何事?”
胡宗宪答道:“驿站来报,南京礼部尚书严嵩严大人到了广武,我在城内遍寻不着。听说城楼上发生行刺之事,怕严大人出了意外,特意率兵赶来护卫严大人。”
胡宗宪看了看公孙子兰与柳湘如,两人均是武功高超之人,即使真有刺客,也被他二人赶走了。他打量着严嵩,此人一副官像,威而不怒,料想他定是严嵩,便滚鞍下马,来到严嵩面前:“请问,你可是严大人?”
严嵩听了胡宗宪的回答,放宽了心:“本人正是。”
胡宗宪一听,撩起身上的袍甲跪在严嵩面前:“卑职有眼不识泰山,还望大人恕罪!”
“不知者不为过……”严嵩双手扶起胡宗宪:“将军请起!”
胡宗宪惶惑之极:“大人,末将已不是将军,现任广武千总……”
严嵩听说过胡宗宪。东海一带倭寇为患,胡宗宪曾率军在沿海一带平倭,此人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所率虎狼之师打了几次胜仗,迫使倭寇望风而逃。他疑惑的问道:“可是威震东海的抗倭名将胡宗宪?”
“在下便是……”
何故到了中原,还降为千总?严嵩不明原委:“请问,这是何故?”
胡宗宪似有难言之隐,环顾左右而言它:“大人,请到在下寒舍,我已备下酒菜,为大人压惊!”
广武将军暑里,胡宗宪摆下一桌酒菜。
酒过三巡之后,柳湘如才吃出菜的味道。连日来在外奔波,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城楼上那烤野兔到是不错,可惜才吃了一口,就被黑衣人行刺给搅了。他细细品着味道,这些有着江南风味的菜,在中原是无论如何做不出来的。他看严嵩吃得津津有味,忍不住开口问他:“严大人,味道如何?”
胡宗宪一听,担心的望着严嵩,待严嵩说出一个“好”字来,他脸上才恢复了笑容。
“胡千总,老夫正要问你,在这穷乡僻壤,你在哪儿寻得这上好厨子,做出这等好菜?”
胡宗宪犹豫片刻,如实答道:“在下身为千总,却养不下一个厨子……”
严嵩奇怪了:“何故?”
胡宗宪涨红了脸:“大人是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严嵩放下酒杯:“如实说来!”
“朝中拨来的军费粮饷本来就少,再经层层盘剥,到我手中已所剩无几。士兵们靠粮饷过活,无粮无饷的日子他们是不会过的。在下只有拿出俸禄,聊补一二……”
“还有这等事情!”严嵩闻讯且惊而奇,是何等人如此大胆,连军费粮饷也敢克扣:“那这些……”他指着桌上的酒菜。胡宗宪答道:“贱内生长于江南,做得一手好菜。我得知大人来后,役内无钱供奉大人食宿,就叫贱内杀了她养的鸡鸭,做了几样小菜。”
第十二章 惺惺相惜(2)
胡宗宪所作所为,严嵩甚为感动。自己虽是南京礼部尚书,官居从二品,其实是有名无实的闲职,胡宗宪曾经是朝廷正二品将军。自己广武一行,他完全可以装着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可以不闻不问,谁也不会怪罪于他。而这位将军,如此礼遇自己,不仅亲率兵丁满城寻找,带兵到城楼护卫,还令夫人杀鸡宰鸭,做出美味佳肴款待自己,毫无趋炎附势之心。严嵩常叹人心不古,今日却遇到一个忠勇两全,不会狗眼看人的人。
“胡将军,方才在城楼难言之事,现在可讲?”
胡宗宪望着公孙子兰与柳湘如,面有难色。
“但讲无妨!”严嵩指着公孙子兰:“他是都御史公孙朔将军的公子!”
胡宗宪闻言一惊,向公孙子兰抱起双拳:“在下曾与大帅有一面之交,他在塞外御寇,我在东海平倭!”
公孙子兰捧起一杯酒:“我替父亲敬你!”
“且慢,”胡宗宪圆睁一双豹子眼:“在下得到消息,大帅已被密捕进京!”他转向严嵩:“严大人,可有此事?”他见严嵩避而不谈,再问公孙子兰:“公子,你父亲?……”
公孙子兰避开胡宗宪询问的目光。
胡宗宪骇然了,他接过公孙子兰敬的酒,一饮而尽:“果真是这样?岂不令人心寒!……严大人,末将在东海平倭八年,休说立下的战功,仅身上的刀枪之伤就有十余处……去年,朝中一位大臣寿诞快到,前来巡视的御史要我凑份寿礼。这官场之中,所谓的礼数规矩我也懂……但在下并非克扣军饷、贪赃枉法之人,拿不出许多银两,只好将平生积蓄,换成银票送去……”
柳湘如插言问道:“你送了多少?”
“八千两纹银。”
严嵩沉默不语,朝中大臣巧立名目借机搜刮钱财,已经蔚然成风。他也为胡宗宪的清廉而吃惊,一个三品大员,一生只攒下不到万两银子;他更为胡宗宪叫屈,迫于权势,竟将家中所有送去做了他人寿礼。
“也许是嫌我送的钱少了……”胡宗宪难堪的低下头,声音嘎哑了:“先是三月不发军饷。再借我一次对倭作战失利,将在下一贬到底,放到广武做了个管几百人的千总!”胡宗宪神情黯淡,当他看到公孙子兰在注视他时,他苦笑着说:“比起屡建奇功的公孙大帅,我就幸运多了……”
严嵩明白了胡宗宪为何出现在广武的原因,他为朝廷的*、大臣们的贪婪而痛心。边患如此严重,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捕走公孙朔;沿海倭寇猖獗,数省百姓流离失所,上千万顷良田废耕,已然威胁到大明对外贸易,影响到国计民生,更以荒唐的理由罢了抗倭名将胡宗宪。
严嵩望着年富力强、精明强干的胡宗宪,这样的栋梁之材,放在广武实在是可惜了:“将军,抗倭之根本何在?”
“在下看来,倭寇人多势众,彼此呼应,来如流星闪电,去似电闪雷鸣,且凶悍无比,这都不为惧……”
“啊?……”严嵩催促他说下去。
“怕的是朝中大臣掣肘、政出多门、朝令夕改,更怕的是克扣军饷,不发粮草……”
“将军若能再担抗倭重任,除了以上所说,还想要什么?”
“赐予尚方宝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严嵩默默点着头,他端起酒杯:“老夫今日获益匪浅,在广武结识了两位公子,又得以见到胡将军,来,咱们共饮此杯,以示庆贺!”酒干了之后,严嵩放下杯子,笑着问胡宗宪:“你说的那位大臣,姓甚名谁?”
胡宗宪迟疑了:“大人还是不问的好!”
严嵩执拗的说:“请讲!”
胡宗宪只好说了:“当朝首辅夏言!”
严嵩一听惊愕不已,夏言不仅有恩于己,在他心中还是位清廉、正直、有为的大臣,他怕自己听错了,要胡宗宪再说一遍。在听清之后,他反问胡宗宪:“果真是他?”
在得到胡宗宪肯定答复之后,严嵩再次沉默了,手伸向酒壶,倒满空了的酒杯。
第二天天一放亮,严嵩梳洗停当,吩咐书童喜子前去叫二位公子起床,他想尽快赶到京城。喜子去了一会儿回来告诉严嵩,两位公子早就起来了,在驿站后院练武。严嵩听后甚为高兴,两员小将不是懒散之人,将来必有出息。
胡宗宪在广武城外的长亭等候严嵩等人,待严嵩到了,他用自己的战马换下驿马,叫一士兵骑上驿马随同前去,在下一驿站再将战马带回来。严嵩从这件小事上,不仅看到胡宗宪对自己的尊敬,更看出他是一个义气、忠厚、心细的人。他在心中把胡宗宪与赵文化、鄢懋卿相比,赵、鄢二人将来可做自己心腹之人,而胡宗宪是国之栋梁,安邦定国,还要靠这样的人材。
胡宗宪将一包东西交给严嵩:“严大人,在下无钱送礼……这是一包本地出产的茶叶,饮后可以清心悦目,请大人笑纳。”
严嵩收下茶叶,在马上向胡宗宪拱起双手:“将军,多保重,后会有期!”
公孙子兰待柳湘如上了马后,他正要跳上马背,胡宗宪来到他身边:“公子,若能见到大帅,就说末将胡宗宪在广武向他跪拜!”他压低了声音:“公子,日后若有事,可前来广武,这儿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
公孙子兰听懂了胡宗宪的意思,感激的向他点点头。待他跃上马背追上严嵩,回头一看,胡宗宪还站在长亭前,向他挥着手。
第十二章 惺惺相惜(3)
西苑直庐,首辅大臣夏言一直候了两天,嘉靖也没有召见他。
崔太监近日有意压下皇帝批前阅后的折子,夏言没有看到兵部弹劾公孙朔的折奏,更没有阅到嘉靖的批示。公孙朔已经押解回京城,关进天牢,他才得到大理寺正卿的密报。才开始,夏言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身任刑部侍郎的门生余仲书向他进言,说公孙朔整治河套的上疏,夏大人你不仅看过,还非常赞同,也曾在皇上问起时,向皇上极力推荐加强河套的兵备。在朝野看来,你已经不是附议,而是整治河套的主使。兵部弹劾公孙朔,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皇上密捕公孙朔,也同样如此!
一席话,惊得夏言出了一身冷汗。夏言自任内阁首辅以来,为了巩固势力,也曾广结党羽、培植亲信,在朝中六部安插了不少门生信徒,各地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都有他的亲信。为此,他得罪了不少大臣,曾数次遭到几位大臣的联名弹劾他结党营私。嘉靖因他青词写得好,人又听话,办事也令嘉靖满意,皇上一次次保下了他。此次不同了,嘉靖拿公孙朔开刀,并非杀鸡吓猴,而是冲他而来。加上在直庐候驾两天,没有见到嘉靖,更加深了夏言的猜测。
夏言正在忐忑不安,崔太监来了。自嘉靖杀了大太监刘谨,虽然名义上锦衣卫、东厂、西厂仍属司礼崔太监掌管,但实权已经控制在皇帝手中。不准太监干政之后,太监大权旁落,都夹起了尾巴,夏言平时对这些阉奴从未有过好脸色。今日不同了,他拿出事先备好的一千两银票,塞到崔太监手里。
“夏大人,你塞的什么呀?”崔太监明知故问,打开一看是千两银票,脸上有了笑容:“我说,这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他装模着样把银票还给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