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再论甲午年的中日海战:首败 >

第4部分

再论甲午年的中日海战:首败-第4部分

小说: 再论甲午年的中日海战:首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想到,这会是北洋舰队最完整的遗照。
  亚洲第一的铁甲舰队并非已经备战,而只是在进行三年一度的阅兵。此次阅兵的人是皇帝的亲爹,时任海军总理大臣的醇亲王,陪同者是海军的真正主事者李鸿章。这是中国第一任海军大臣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海巡阅自己的海军舰队。
  次日,全体舰船乘落潮出海,沿途行驶操演,不时改变阵形,或雁行或鱼贯,操纵自如。醇亲王在甲板上观看,屡屡捋须点头,表示满意。演习中,远处有一艘兵舰随尾而来,旗帜看得很清楚,舰上悬着太阳旗,是一艘日本兵舰。原来日本探悉北洋海军演习,特派“赤城”号随尾观看,还打着致礼的旗号。而北洋舰队当局始终不警惕,任其跟随。
  海上大阅兵持续了10天,英、法、俄、日四国均派人观礼,大清国的军队第一次赢得了外国人的赞扬。醇亲王亦亲自“以手放电”,其时旱雷命中目标,“怒雷震地、沙土蔽天”。巡阅中,他赏给北洋将士的银子有13000两之多。他甚至还让随行的一位外国照相师,给北洋的“上至提督总兵,下至护卫马弁”人各照相一张。用这种当时不多见的新奇洋玩意儿作奖赏,真让北洋各官员们兴奋不已。
  事先张扬的阅兵历来不仅是体现军威的表演,更是实力的展现。但是北洋水师,这支称亚洲第一的水上舰队,在击中了一系列固定的靶子之后,自己也成为了下一个靶子。日本的“赤诚”号回传的情报显示,日本海军可以击败此时的北洋水师。
  李鸿章自然也知道北洋水师的真实情况,他在上呈的《校阅海军竣事》一折中指出:“西洋各国以舟师纵横海上,船式日新月异。臣鸿章此次在烟台、大连湾,亲诣英、法、俄各铁舰详加察看,规制均极精坚,而英犹胜。即日本蕞尔小邦,亦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1888年)北洋水师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舰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阅兵之际,战端已启。
  1894年海上大阅兵开始的第一天,李鸿章就接到袁世凯秘报说:“韩国全罗道泰仁县有东学党数千,聚众煽乱。现在派洪启薰带兵往捕,求调驻防仁川之‘平远’兵船分载韩兵,赴格浦海口登岸,聊助声势。”5月15日舰队在大连湾的时候,袁世凯又来电说:“全罗道匪党势颇猖獗,韩兵练溃败,又添江华枪队400余人往剿。”当时李鸿章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只电致总理衙门说:“韩王未请我派兵援助,倭(日本)亦未闻派兵,似未便轻动,应俟续信如何再酌。”
  倭者,日本也。
  在此之前,日本在中国的字典里属于“倭”,这个看起来有点类似于“矮”的汉字的贬义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不断的比拼中,“东洋”一词即将出现。一个“洋”字代表了那一时代人对西方世界的总的看法,直到现在。而“东洋”者,自然是将一衣带水的亚洲族群区分开来,以表示与西方的不同。饶有意味的是,当日本人说到东洋的时候多半指称是中国,而中国则以此来指称日本。任达在《新政革命与日本》中提及,另一位清末重臣张之洞在给总理衙门的报告中“仍蔑视日本为倭,将日语模糊地称为东文”。张之洞在轻蔑中夹杂推崇的复杂心态,可以视之为近现代以来中国人对日本的主流看法。
  倭未派兵,果其然乎?
  日本人在这一天已经将8000精锐之师派往朝鲜,战争机器已经启动。事实上,这场战争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甚至可以追溯至30年前那个28岁的天皇说出“开万里波涛,扬我国威”之时。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甲 上兵伐谋(1)
第一滴血
  鲜血滴落在土地上,留下了一片红晕。
  第一滴血来自一个被判处亡命罪,开除士籍,剥夺世禄,两次下狱,只活了29岁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吉田松阴。
  1858年10月,秋季。刽子手刀光一闪,吉田松阴身首异处,鲜血淋漓而下。
  他是亡命之徒,20岁时就开始漫游日本。熟读儒家经典,酷爱《孟子》一书。1855年,美国舰队打开日本大门的那一年。吉田在半夜划着渔船和自己的一名跟随者偷偷地摸上了美国军舰,他对美国的军官说自己要到美国去。这两位胆大包天的偷渡者令美国人都手足无措,在再三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后,美国人把他们扔到沙滩上一走了之。
  偷渡不成的松阴选择了自首,“如果死而能不朽,就要随时准备死,如果生而能成大业,就要永远活下去。”他后来在写给弟子的一封信里如此描述自己的心境。
  监狱总是大同小异,在恶劣之境下松阴的弟子重辅死于病中。但是松阴却未被此磨难击倒,为了改变和他同囚的11个人的消极意志,松阴便向他们讲授《孟子》,自始便开始他的讲学生涯。
  “凡英雄豪杰之立事于天下,贻谋于万世,必先大其志,雄其略,察时势,审时机,先后缓急,先定之于内,操所张弛,徐应之于外。 ……为今之计,不若谨疆域,严条约,以霸糜二虏。乘间垦虾夷,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临印度,以张进取之势,以固退守之基。遂神功之所未遂,果丰国之所未果也。收满洲逼俄国,并朝鲜窥清国,取南洲袭印度。宜择三者之中易为者而先为之。此乃天下万世、代代相承之大业矣。”
  这就是著名的松阴《狱是帖》,在日本近代史上不亚于诸葛亮之“隆中三策”。令吾辈不寒而栗的是,这是一个囚徒发自牢狱里的“谋万世”之策。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攻略路线,基本上是按照吉田松阴之策略。另外,松阴提出日本必须迅速成立自己的海上舰队。
  当20多岁的松阴在囚室里写下未来的政治攻略时,他从未想过失败。为了激励自己,他居然“一日梦见神人,赐我名刺,其上曰:二十一回猛士。旋即醒来”。
  吉田松阴想了想,将自己脱藩游学东北,向藩主呈递意见书;策划偷渡算成三次冒险,那么离二十一回还早。他立即给自己取号为“二十一回猛士”,但也许监狱生涯还是让他有了一丝担忧,于是他又决定“吾若以犯人之身死,必留一继吾志之士也”。
  日本的历史将因此而改变。
  1856年出狱,松阴即创办松下村塾,他在《松下村塾记》中说:萩镇的未来将从松本村开始。事实上,可以说日本的未来将从这里开始。他收授的学生从9岁到35岁不等,而且还收留不良少年,如村民十分嫌恶的市之进、音三郎、沟三郎等人为门生。在他的学生名单中有木户孝允、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久坂玄瑞、吉田稔磨。
  留给吉田松阴的时间并不长,三年后他再度下狱。这一次他未能逃出生天,他的遗作《留魂录》里记录了他对自己最后的总结:“我年至三十而结果,并与世长辞。我不晓得自己是一颗无实的稻壳,还是一粒成熟的稻米。如果同志们能继承我的微衷,那就像播下的种子,年年能结实,到了收获之年将无愧于心。同志请仔细想想我的话吧。”
  三年时间能做什么?吉田松阴的做法看起来相当浪漫,或者说相当田园,他和门生们一起住,一起吃,一起耕田,当然更重要的是一起讨论天下大势、道德文章。他像一道闪电一般激起了他的追随者们的光芒。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甲 上兵伐谋(2)
1859年10月27日,吉田松阴被押到千住小原刑场斩首。
  自愿赴死的人流下的第一滴血,总会激起后来者无限的悲愤与激情。一直到1898年,30年后的北京,才有另一名中国儒士,在即将面临的斩首台前静静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吉田播下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其门生们在明治维新中的表现众所周知,有37名学生参加了开国维新,得到过开国勋章。事实上,高杉、久坂均先后在血雨腥风的中途倒下。但山县有朋、伊藤博文则将松阴未竟之业推向更远的地方。池田大作因而评论称其“在门生身上培育起的这种改革时代的觉悟,不久转为使命感这样一棵大树,耸立于世,并成为改变日本历史的一个巨大力量。”
  这一年,仕途失意的李鸿章来到建昌投奔曾国藩。此时49岁的曾国藩即将开始人生的巅峰时期,他率领的湘军攻占了九江,其后与太平军搏杀8年。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是那时的精神领袖,其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其麾下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将29岁时失败的吉田松阴与49岁全盛时期的曾国藩相比较,会发现二者在传统道德、精神坚持方面颇为接近。但吉田松阴拼命登上美国船只的向外精神,则是曾国藩之所未有的。吉田松阴未能前往美国,当然是其一生之遗憾,但即使在乡下村塾中,他亦有一本叫做《飞耳长目》的笔记录。记载着从朋友处听来的话,来自京都商人讲述的见闻以及全国各地学生带回的消息等。他的学生木户孝允、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后来皆游历各国,学日本未有之道,成日本未有之业。曾国藩则对李鸿章耳提面命,在政坛沙场历练相当之久后,才派李鸿章独立功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亦一脉传承。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在战争正式开展之前,一个超越时代的先行者已经在思维的纬度中对另一个国度开始了征伐。战争从这一刻已经开始,那颗种子不仅仅意味着自强,也意味着扩张。从教育者的第一滴血落下始,后继者的命题就在于沿着前人
  开的血路前行,中国从那一刻起,就成为日本思想界、政界、军界,乃至民间最理想的对手。
  国家之书的命运
  绝不是偶然。
  在吉田松阴身首异处的同时,另一位年轻人来到了日本的都城江户。他的名字叫福泽谕吉。
  在日本当时颇为有名的适适斋塾学习了三年兰学(荷兰语文及学术),时年25岁的福泽谕吉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开始了自己的独立塾师生涯。自认为兰学已经出师的福泽谕吉却在游历横滨时受到重大打击,这个已经开放的城市到处是福泽不认识的文字。这个敏感而好学的人即刻知道,兰学已不能迎合时代的潮流。此时要补偏救弊,唯有立志勤学英语这一途而已。
  不能不说福泽谕吉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因为多方求教适当的老师未果,他只能依靠仅有的兰英对译字典和兰英会话书等,和一个朋友废寝忘食地进行学习。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甲 上兵伐谋(3)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半年后福泽有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他作为随从随幕府的使节前往美国。吉田松阴未能如愿的想法现在落到了福泽头上。但第一次的游历似乎并没有带给福泽过多的变化,也许因为随从事务过多,也许因为他的英语还不过关。他从美国带回的只有一本厚厚韦伯斯特大词典。
  但是这次出行给福泽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归来后的他成为政府部门的一名正式翻译。而凭借韦伯词典,他竟然在家塾中教起了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进了他的英文水准。
  在福泽谕吉拼命自学英文、传授英文的同时,隔在大洋另一岸的中国,创立了一个规模远大于福泽谕吉的英文学校,这就是同文馆。当时的洋务派领袖恭亲王奕在时任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威妥玛的帮助下,请圣公会英籍传教士包尔滕担任首任总教习,其师资力量显然要远胜于福泽谕吉的小私塾,所开科目也远多于福泽的小学校,初设英文馆(相当于系),后增设法文、俄文、德文、日文、格致(时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的统称)、化学等馆,俨然是一个有着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学校。
  时间定格在186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的首个官办的外语人才学校与日本的私人的外语人才学校同时起步。
  同年,福泽谕吉作为一名微不足道的翻译,得到了第二次出洋的机会。他自己后来写道:“文久元年冬天,幕府决定向欧洲各国派遣使节,我也受命随行。第二年春天,先到法国,然后又周游英、荷、普、俄、葡等国,文明的文物无不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如医院、贫民院、盲哑院、精神病院、博物馆、博览会等,眼之所见,没有不新奇的,一听到它的作用,没有不为之心醉的,我们这一行日本人不只停留在吃惊上,而是一面感到吃惊,同时又加以羡慕,想在日本国也把这些实行起来。这种雄心当然禁也禁不住。这就是我逗留欧洲一年的到处笔录的情况,回国后加以整理,并参考了一些西方著作写成了书,这就是《西洋事情》”。
  更具对比性的一幕出现在福泽谕吉的回忆中,此番游历中他在伦敦偶遇三年前来此留学的中国人唐学埙,两人相谈甚欢。一次偶然谈到洋学教育的问题,福泽询问其时中国有几名洋学者,唐学埙估计只有十几人。福泽大吃一惊。唐又反问:贵国如何?福泽谕吉说,我们能懂英文的数以千计,能理解还能翻译教育别人的至少也有500多人。
  福泽谕吉从这一刻断定,清国气数已尽。
  1866年,《西洋事情》出版。这是一本改变日本历史的畅销书,正版加上盗版,创下了25万册的销量。忧国爱民的日本人士,几乎人手一部,把它当做金科玉律一般看待。但它的价值,不只在介绍欧西文物而已。此书是谕吉呕心的杰作,充满着睿智的表现,显示谕吉的思想体系初告成立。
  这一年,60多岁的徐继畲也终于可以把自己的呕血之作《瀛寰志略》当做教科书在同文馆开始讲习。令人惋惜的是,这本应是20年前就已经畅销的一本书。徐继畲本是山西五台人,因长期连续供职于福建、两广之地,使之与外部世界有了密切的接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