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完结版-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吉思汗的一名汉人大臣告诉他,这个动物叫‘角瑞’,是麒麟的一种。‘400年间,庞大的军队一直在西线征战,’大臣说,‘而上天讨厌流血,所以通过角瑞予以警告。情多开思,挽救帝国吧!惟有中庸方能给人以无限快乐。’皇帝于是取消了征战计划。
“虽然统称为独角兽,东方的和西方的却如此不同。在东方意味着和平与静提,在西方则象征攻击与情欲。但无论如何,独角兽都是子虚乌有的动物。推其子虚乌有,才被赋予各种特殊的寓意。在这点上,我想东西方是共通的。”
“独角兽真的就不存在?”
“海豚当中固然有一种叫独角,但正确说来那并非角,而是头顶上长出的一颗上颚门牙。长约2.5米,笔直,上面刻有钻头状螺纹。不过这属于特殊的水生动物,中世纪的人们不大可能有机会目睹。就哺乳类来说,中新世倒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而又纷纷消失,其中类似独角兽的则一种也没有。举例说……”
说到这里,她拿起《动物考古学》翻过大约三分之二的页数,说:“这是中新世——约二千万年前——在北美大陆生息过的两种反刍动物。右边的叫希思特肯拉斯,左边的是克拉尼奥肯拉斯。确实生有独立的单角,尽管是三角形。”
我接过书,看着上面的图片。希恩特肯拉斯类似小型马和鹿会二为一的动物,额头有两只牛角样的角,鼻前则生出一只尖端呈Y字形的长角。克拉尼奥肯拉斯的头部则比希恩特肯拉斯略微圆些,额头有两只鹿角样的角,另有一只弯弯长长的尖角折往身后探出。二者都给人以奇异之感。
“问题是,这些角为奇数的动物,终归全部消失殆尽。”说着,她从我手里拿过书,继续道:“就哺乳类这一分野而言,角为单只或奇数的动物是极为稀罕的存在。结合进化的过程来看,这属于一种畸形。换言之,不妨称之为进化途中的孤儿。即使不局限于哺乳类……例如生有三只角的巨大恐怕倒是有过……这种存在也是非常例外的。这是因为,角乃攻击力高度集中的武器,无需三只。举个浅近的例子一,比如肉叉,若有三只分又势必增加阻力,扎起来费时费事。而且,若其中一只碰上硬东西,在力学上就将产生三只无法同时触及物体的可能性。
“此外,在同复数敌人争斗的情况下,若是三只角,就很难准确扎中一个拔出后再扎另一个。”
“阻力大自然花时间。”我说。
“一点不错。”她把三只手指竖在我胸口上,“这是多角兽的弱点。命题一:多角兽的角功能逊于双角兽或独角兽。下面分析独角兽的弱点。不,恐怕最好还是先简单说明一下双角兽的必然性。双角兽的有利之点,首先来自动物身体的左右对称。所有动物的行动模式都取决于左右平衡的控制,即取决于力量的一分为二。小至鼻孔有两个,口也是左右对称,实质上也就是一分为二地发挥功能。肚脐倒是只有一个,但那是退化器官。”
“阳物呢?”我问。“阳物和阴物合起为一对,就像面包卷和香肠。”
“那倒也是。”果然言之有理。
“最重要的莫过于眼睛。无论攻击还是防御都要靠眼睛发挥控制塔的作用。因此,角紧贴眼睛而生是最为合理的。犀牛便是好例子。犀牛在原理上是独角兽,但它严重近视,而这又起因于独角。就是说形同残废。犀牛之所以在有如此弱点的情况下得以传宗接代,是因为它是食草兽,且全身覆有坚硬的皮甲。这样,几乎没有防御的必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形体上犀牛也同三角恐龙相差无多。可是独角兽不属于这一系列,至少在图片上找不到。身上也没有皮甲,全然……怎么说好呢……”
“没有武装。”我说。
“正是。在防御这点上同鹿差不多。况且近视,这是致命点。哪怕嗅觉和听觉再发达,在被堵住退路时也一筹莫展。所以,袭击独角兽同用高效散弹打飞不起来的鸭子是一回事。此外,独角的另一弱点,就是一受伤就是致命的。总之,就跟不带备用轮胎而横穿撒哈拉沙漠一个样。意思可明白?”
“明白。”
“独角还有一个弱点——很难用力。这点只要比较一下前齿和后齿就不难理解。后齿比前齿容易用力,是吧?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力量平衡问题。末端重,越往那里用力整体就越稳定。怎么样?这回该明白独角兽是相当严重的残次商品了吧?”
“明明白白。”我说,“你解释得非常妙。”
她一笑,手指摸着我的胸口。“不过,不仅仅如此。从理论上考虑,独角兽免于灭绝的可能性只有一种。这是至为重要之点。可猜得出来?”
我双手在胸口合拢,沉思了一两分钟。结论只有一个。
“没有天敌。”我说。
“正确。”说着,她吻了一下我的唇。“那么你假设一种没有天敌的状况。”
“首先要将活动场所隔绝开来,以防其他动物侵入。”我说,“譬如该地块像柯南道尔《失去的世界》里那样高高隆起,或深深下陷,或者如外围山那样用高墙团团围起。”
“妙!”她用食指在我心口窝砰砰敲着说道,“还真有在这种状况下发现独角兽头骨的记载。”
我不由得屏住呼吸:不知不觉之间,谈话正向核心逼近。
“是1917年在俄国战线发现的,1917年9月。”
“十月革命的前一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克伦斯基内阁。”我说,“布尔什维克起义前夕。”
“在乌克兰战线,一个俄军士兵挖战壕时发现的。他以为不过是牛或大鹿的骨头,随便扔在一边。事情如果到此为止,那头骨也就被埋葬在历史的万丈深渊之中。但碰巧指挥该部队的大尉原来是彼得格勒大学的生物学研究生,于是他把头骨带回营房仔细察看。他发现这是一种迄今为止从未见过的动物头骨,便马上同彼得格勒大学的生物学主任教授联系,等待调查人员的到来。但没有人来。这也难怪,当时的俄国已极度混乱,连粮食、弹药和药品都难以保证运到前线,而且到处爆发抗议活动,学校调查队根本到不了前线。退一步说,即使到达前线,我想他们也几乎没时间进行现场勘查。因为俄军节节清退,前线连连后撤,那个地方早已被德军占领。”
“大尉怎么样了?”
“那年11月,他被吊死在电线杆上。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电线杆齐刷刷一根连着一根,资产阶级出身的军官大多被吊在了上面。尽管他本人不过是丝毫没有政治性的生物学专业的一个普通学生。”
我眼前浮现出俄罗斯平原上一字排开的电线杆分别吊着一个个军官的情景。
“不过他在布尔什维克即将掌握军队实权之前,已把头骨交给一个将被转移到后方的可以信赖的伤员。他跟伤员讲定:如果能把头骨送交给彼得格勒大学的某某教授,会得到一笔数目不小的酬金。但伤员得以从军医院出来带着头骨找到彼得格勒大学,已是转年2月的事了。当时大学已暂时关闭。学生们整天忙于革命,教授们大多被流放或逃亡,根本谈不上办大学。无奈,为日后换钱起见,他把头骨连同包装箱托付给在彼得格勒开马具店的堂兄保管,自己从彼得格勒返回300公里开外的故乡。但不知什么缘故,此人再未去彼得格勒,以至头骨被长期遗忘在马具店的仓库里默默长眠。
“头骨再次得见天日已经到了1935年。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列宁去世,托洛茨基被流放,斯大林掌权。列宁格勒已几乎没有人坐什么马车,马具店老板把店卖掉一半,用剩下的部分开了一间卖曲棍球用品的小店。”
“曲棍球?”我问,“30年代的苏联会流行曲棍球?”
“不知道,这里是这么写的。不过列宁格勒在革命后也是比较时髦的地方,曲棍球之类人们还是打的吧?”
“也许。”
“反正清理仓库时,他发现了1918年堂弟留下的箱子。打开一看,见最上面有一封写给彼得格勒大学某某教授的信,信上写道由某某人捎去此物,望付给相应的报酬。不用说,马具店老板把箱子带去大学……就是现在的列宁格勒大学——求见那位教授。但教授因是犹太人,在托洛茨基倒台时被一起送去了西伯利亚。这么着,马具店老板失去了可望领取酬金的对象,但即使将这块莫名其妙的动物头骨珍藏一辈子也得不到一分一文。于是找到另一位生物学教授,讲了事情的原委,领了一点少得可怜的酬金,把头骨放在学校回来了。”
“不管怎样,经过18年头骨总算来到了大学。”我说。
“再说,”她接着道,“那位教授把头骨上上下下细细察看一番,结果得出的结论同年轻大尉18年前的看法完全一致——这头骨同现存的任何动物头骨都不相符,同可以设想一度存在过的任何动物头骨也不一样。头骨的形状最接近鹿,从颚的形态可以推断为食草性有蹄类,而双颊较之鹿则多少有些鼓胀。但与鹿差别最大的地方,主要在于额正中有一只独角。一句话,是独角兽。”
“长角来着?头骨上?”
“嗯,是的,是长角,当然不是完整无缺的角,只是角的残余。角在长约3厘米的地方利利索索地折断了。但从所剩部分推测,角大概长20厘米左右,直线形,同羚羊角很相似。基部的直径嘛,呃——约2厘米”
“2厘米!”我重复一遍。我从老人那里得到的头骨上的小坑,直径也恰恰是2厘米。
“彼洛夫教授——那位教授的名字——领着几名助手和研究生赶到乌克兰,在年轻大尉的部队曾挖战壕的一带做了一个月的现场调查。遗憾的是未能找见相同的头骨。但在这个地方澄清了很多令人深感兴趣的事实。此地一般被称为伏尔塔茨高地,状如小山,在多为一马平川的乌克兰西部,便成了为数不多的天然军事要塞。因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和奥地利军队同俄军在这里反复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第二次大战中又遭到了两方面军队的炮击,致使高地几乎变得面目全非。这当然是那以后的事了……当时伏尔塔费高地引起彼洛夫教授兴趣的,是从高地发掘出的各种动物骨骼同那一带动物的分布情况有相当明显的区别。所以他做了这样的假设:在古代,该高地并非呈台地形,而是像外围山一样,其中存在过特殊的生命体系。也就是你说的‘失去的世界’。”
“外围山?”
“嗯,就是外围着悬崖峭壁的圆形高地。经过数万年岁月,峭壁逐渐塌落,成为极其常见的坡势徐缓的山丘,而作为进化落伍者的独角兽便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安安静静地栖息在山丘中间。高地有丰富的泉水,土质也肥沃,在理论上这一设想是成立的。因此教授列举了共计63项涉及动植物和地质学上的例证,附以独角兽头骨,以《伏尔塔茨高地生命体系的考察》为题向苏联科学院提交论文。这是1936年8月的事情。”
“评价大概不会好吧?”我问。
“是啊,人们几乎不屑一顾。更倒霉的是,当时莫斯科大学和列宁格勒大学之间正围绕科学院领导权争执不下,列宁格勒方面形势相当不妙,结果这种‘非辨证法式’的研究彻底坐了冷板凳。不过对于独角兽的存在却是任何人都不能无视的。毕竟这东西不同于假设,而作为实实在在的实物摆在那里。于是几个专家花了一年时间对这头骨进行了考证。他们也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头骨并非赝品,的的确确是独角动物的头骨。最后,科学院委员会认为它不外乎是同进化无缘的畸形鹿头骨、不具有作为科研对象的价值,退还给了列宁格勒大学的彼洛夫教授,再无下文。
“彼洛夫教授那以后也始终怀有希望,等待时来运转,以便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承认。可惜随着1940年苏德战争的爆发,这一希望化为泡影,教授亦于1943年在失意中去世。头骨也在1941年列宁格勒攻防战的白热化阶段下落不明。因为列宁格勒大学在德军炮击和苏军的弹雨之下沦为一片废墟,更何况头骨!就是这样,足以证明独角兽存在的惟一证据杳无踪影了。”
“就是说完全成了一团迷雾?”
“除了照片。”
“照片?”我问。
“照片,头骨照片。彼洛夫教授摄了近百张照片。一部分躲过战火,今天仍保存在列宁格勒大学资料馆里。”
我从她手中接过书,眼睛盯在她指的照片上。照片相当模糊,但大致轮廓还看得出。头骨放在铺着白布的桌面上,旁边摆着一块手表以示其大小。额正中画有一个白圈,标明角的位置。不错,的确和我从老人处得到的头骨同种同类。除了角的根部残存与否之外,其他一切看上去都毫无二致。我目光落在电视机上的头骨上。它被T恤包得严严实实,从远处看去活像一只熟睡的懒猫。我颇费踌躇,不知该不该把自己有块如此头骨的事告诉她,终归还是决定不告诉。所谓秘密,正因为了解它的人少才成其为秘密。
“头骨真的在战争中毁掉了?”
“呃,实情如何呢?”她边用小指尖摆弄额前的头发边说,“按书上的说法,列宁格勒战役异常惨烈,就像用压路机把大街小巷统统依序碾过一遍,而大学又是其中损失最重的地方,因此恐怕还是认为头骨被毁掉较为稳妥。当然,彼洛夫教授在战斗打响之前把它偷偷拿出藏在哪里也是可能的,或者德军作为战利品带往某处也未可知……·但不管怎样,后来再无人目睹过那块头骨。”
我再次看了看那幅照片,而后砰的一声合上书,放在枕边。我开始沉思,现在我手上的头骨果真就是保存在列宁格勒大学的那块呢,还是在其他地方发掘出的另外一块独角兽头骨呢?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询问老人——你是在哪里搞到这块头骨的?为什么赠给我?反正送交模糊完毕的数据时要再见老人一次,届时询问即可。眼下冥思苦索也无济于事。
我眼望天花板,怔怔地想着。正想之间,女孩把头放在我胸口,身体紧紧从旁贴来。我伸手抱过她。随着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