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 >

第5部分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第5部分

小说: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丹说:“我给阎老师‘捧哏’吧!”
  阎崇年、于丹并排往讲台上一站,阎崇年说:“中华书局花费大量心血出版我们的书,我们表示感谢!”
  此语刚完,于丹一个九十度鞠躬!众人大乐。
  阎崇年继续说:“中华书局各方面为出好我们的书,辛苦了!”
  话语未落地,于丹又是个大鞠躬,超过九十度。再猛一点儿,那美丽的小脑袋就磕地上了。众人又是大乐!
  阎崇年接着说感谢的话,于丹不干了:“阎老师,您能不能一总儿把感谢的话说完,我也好快一点儿完成三叩九拜呀?”
  众人哄堂大乐!
  在济南,阎崇年告诉我,有人把《于丹<论语>心得》和美国畅销书《心灵鸡汤》类比,拿来问他,他这样回答:“我最近有点儿累,有位相当有资质的朋友告诉我:买两只鸡煮了,不喝肉,只喝汤,身体很快就会复原。”
  这是不正面回答的巧妙回答。
  阎崇年学会于丹的“酷评”了。
  阎崇年先生此次到济南,我担任了“捧哏”角色,不过我只能算B角。那么,给阎崇年“捧哏”的A角于丹此时哪儿去了?
  我从短信上知道,于丹刚刚转悠完长春――上海――北京,又跑到新加坡了。我发条短信:“小妮子满世界跑,不怕跑折腿?”于丹回道:“小妮子的腿功能和女足有一拼,不是任重道远练出来的,生是逛商店练出来的。”
  在饭桌上,我一边跟阎崇年老师聊着王立群讲《史记》时,图书市场出现“王立群好友论《史记》”的咄咄怪事,一边给王立群发短信核实情况。顺手给于丹发了一条,告诉她:阎崇年在济南,我成了给老爷子跑街的,他一个劲夸你哪。
  于丹回道:“感动啊,感动啊,替我抱抱亲爱的阎老师,你是替身,算我抱的。”
  好个精豆儿小妮子,你满世界乱逛,倒从千里外抓个“捧哏”的“替身”?
  而且,一分钱出场费不付?
  

性情中人易中天
易中天品三国,从2006年春天开锣,到2007年暑假才可能收场。易中天品了曹操、品诸葛亮,品了刘备、品孙权。那么,品评古代人物的易中天需要不需要加以品评?
  易中天跟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有几分相似。他们又都跟曹操有几分相似,他们在百家讲坛被称为“可爱的奸雄”。
  曹操在听到人说他是“奸雄”时反而高兴,他认为,这固然说他“奸”,但主要是说他“雄”。万卫和易中天听到“可爱的奸雄”也应该高兴。因为,百家讲坛的专家和编导说他们俩个是“可爱的奸雄”,主要说他们“可爱”,至于他们在电视大战中成了“英雄”,他们为了提高栏目地位而奇招迭出,“奸滑”得可以,倒是比较次要的了。
  照我看来,可爱不可爱,奸雄不奸雄,又都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易中天,性情中人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易中天神猴也?(1)
有位编辑来跟我约稿:百家讲坛那么多主讲人,为什么大红大紫的是易中天?你能不能探讨一下?易中天不是说:百家讲坛主讲人要想成功,第一是能够修理,第二是接受修理,你给读者透露一下,易中天是怎么样被百家讲坛修理出来的?要不,你找制片人万卫聊聊?
  我说,我才不找万卫聊呢。老万现在对百家讲坛的事,一个字都不肯说。照他那小心劲儿,百家讲坛不是绝密单位也得是机密单位,我都不知道当年我是怎么“混”进去的。要想弄清“修理易中天”最方便的办法,是打电话直接问易中天!
  还好,我给易中天打手机,总是一打就通。
  “易大佬,你给我交代交代,你是怎么样给百家讲坛修理出来的?”
  “我不是给修理出来的。”
  “那你倒是给我说说,你是怎么样给百家讲坛隆重推出的?”
  “我不是给推出来的。”
  “那你倒给我讲讲,你是怎么样给百家讲坛捧出来的?”
  “我不是给捧出来的。”
  “诱导”也好,“启发”也好,“逼问”也好,易中天油盐不进!
  好啊,你易大佬是不是“一阔脸就变”?你就浑身是铁,能打多少个钉?你如此走红,难道因为你天生就懂电视?你既不是百家讲坛修理出来,也不是他们隆重推出、捧出,那么……
  我用挖苦的语气说:“难道你易大佬是从石头缝蹦出来的?”
  “我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易中天说。
  “易中天从石头缝蹦出来,岂不成孙悟空了?”我哈哈大笑。
  易中天说:你到网上打上“易中天、王志刚”,看看怎么说?
  我说,好啊,我上网瞧瞧吧。网上什么样胡说八道没有?
  王志刚说:百家讲坛放卫星,里边放了那么多“动物”,只有易中天成了“齐天大圣”。
  好玩儿!
  嘿嘿,易中天成“齐天大圣”啦?
  当然也兼弼马温啦?
  以后我不叫他“易大佬”改叫“弼马温”!
  我还得先向弼马温提个醒:百家讲坛不发射“卫星”,你易中天能上天?难道你是大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鸡毛也能飞上天”?
  我跟王立群通电话聊起这段趣事,说:“立群啊,你说,易大佬现在是不是晕得快要找不到北了?他竟然说他不是百家讲坛修理出来的,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岂不成孙悟空了?”
  王立群笑道:“最早说易中天是孙悟空的,不是王志刚,是马姐你呀。”
  我愣了,问:“我啥时说过呀?”
  王立群说:“你给我发短信说的呀。春节后你嘱咐我:出《读<史记>》,一定不要自己操作,要托给百家讲坛操作。你说‘万卫那家伙比猴还精,不会让主讲人吃亏。’你还说,我现在做年度主讲,得好好跟易大佬学着点,‘易中天神猴也’。”
  嘿嘿,王立群这个笨老弟,专记这些信口开河的话!我自己都忘得干干净净,他倒替我记得清清楚楚。
  王立群又说:“马姐,你就写篇《易中天神猴也》,多有趣?”
  我大笑,说:“易中天心高气傲,就喜欢别人给他糊个炭篓子戴头上。我再说他‘神猴’,他会不会连东西南北都找不着了?”
  王立群又老老实实地说:“易大佬还是挺有数的吧?”
  王立群“神猴”的话引起我对一位外国留学生的回忆。
  1980年我教过五个国家的留学生,期末让他们写作业,有位瑞典留学生写《前七回的孙悟空》,里边有这样的话:“孙悟空代表极端天才人物的不安定,孙悟空的本领远远超过别人。他的自信也没有限制,他认为所有的困难都能解决。孙悟空这个人物很有意思,很值得喜欢。连他的错误也是可爱的。我认为这是因为他跟小孩儿一样,还没有发现生活的限制,受挫折而不伤心,老是乐观大胆,令人佩服他。”这个留学生还分析说:像孙悟空这样的人物只能自然化育,只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
  

易中天神猴也?(2)
易中天身上大概也有这类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特点?
  有才能,不安定,相当自信,大胆乐观,率性而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给你这个鸡场下蛋了(1)
易中天即便不承认他是被百家讲坛修理出来的,总得承认他是被万卫和解如光发掘出来的吧。
  更确切地说,易中天这个主讲人是解如光发现,向万卫推荐,引进百家讲坛,然后渐渐被“重用”的。
  解如光曾对记者说到这个过程:“2004年我在凤凰卫视第一次听易中天讲座,当时一些学者讲武汉人的素质,当别人引经据典,用很理论的语言讲武汉人意志、品质的时候,易中天说,武汉人每天早晨都要吃一碗热干面。他用武汉人吃热干面的劲儿,讲武汉人的务实和坚韧。我一听就觉得他不是咬文嚼字的人。是我们百家讲坛需要的人。我们很多学者不太善于用通俗、形象的方式描绘事物。易中天会。”
  解如光把易中天这碗“热干面”端给万卫。万卫立即拍板,请易中天来百家讲坛录制节目。
  于是,编导二组来了讲“汉代风云人物”的易中天。
  汉代风云人物属历史学科,易中天属中文学科,风马牛不相及。百家讲坛怎么能交给他这样的任务?易中天怎能接这样的任务?
  从百家讲坛方面来说,当时中央一套正在播汉武帝的电视连续剧,百家讲坛想“借势”,而且百家讲坛的人对大学的学科壁垒不很清楚。
  从易中天方面来说,若干年前他就有《品人录》出版。品的就是历史人物。易中天的学术套路跟百家讲坛不谋而合。
  更有意思的是,易中天的讲课方式还跟百家讲坛不谋而合。
  大学校园的学者在学校里讲课都是用学术语言,大众化、口语化的讲述常常被认为没学问,没根底,哗众取宠。可是,易中天在厦门大学讲课时,就敢口语化,大众化,还敢讲一般校园知识分子不大敢讲的话,讲跨学科的话。他的讲课以诙谐生动、妙语如珠著称,听他的课需要提前占座。他给学生讲戏剧,可以兴之所至唱一段。
  同样是大学校园出来的人,为什么易中天几乎没经过编导“培训”、“修理”,就跟电视讲座一拍即合?
  因为,易中天跟电视节目确实有点儿天生的缘分。除了在大学讲课时敢于在追求学术深度的同时,尽量口语化,生动化,此前易中天写的书也已经跟一般学术著作不同。
  他诙谐地宣布:我不给你这个“鸡场”下蛋了。
  哪个“鸡场”?
  纯学术研究的“鸡场”;
  高踞象牙塔的“鸡场”;
  不考虑广大读者需求的“鸡场”。
  现在的高等学校,有点儿像一个一个养鸡场,统一的鸡舍,统一的饲料,统一的管理,统一的下蛋要求。哪一级老师一年要发几篇文章,发在哪一级报刊上,都有明确的、细致的、条条杠杠的要求。唯独没有这样的要求:你发表的文章有多少读者?老百姓喜欢吗?
  现在的高等学校,许多教师点灯熬油写出来的书,或者得自己掏钱出,或者靠申请来的科研经费出。也不过就出千把本。或者没有稿费,或者获得少量稿酬。出书往往是为了提职称,常常也只能用来提职称。
  易中天是搞美学的,他的代表性专著《<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只印了三千册。他的《艺术人类学》得了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把他送上“正高”位置。但易中天是个不安分的人,喜欢动脑筋的人。他并没躺到这个全国奖上睡大觉,或者沿着这个成功套路继续“成功”。他反而发现,费那么大精力写出来的书,只有少数同行在看,中文系其他专业的老师都不看!广大读者更是没人问津。
  易中天想:如果写出的书没人看或极少数的人看,写它做啥?
  易中天雄心勃勃地想写部 《中国美学史》,他发现,要说清楚中国美学史必须弄清楚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于是他写了随笔体《闲话中国人》。上海文艺出版社居然接受了,出版了,付稿酬了,引起反响了。易中天一鼓作气,陆续写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200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把这四部书作为“品读中国书系”推出。
   。。

不给你这个鸡场下蛋了(2)
这一炮打响的四本书,到底算什么书?
  我看是:匪玉匪石、不三不四、非驴非马的书。
  你说它是学术著作?有一点儿像,没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写不出来。
  你说它是随笔?当然是,没有生动的文笔,写不出来。但仅有生动的文笔,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样写不出来。
  奇怪的是,比起那些“严肃”、“深奥”的学术著作,这个“品读中国书系”极大地增加了易中天的知名度和读者缘。
  当时易中天这样做是想改变大学的科研布局?是想改变大学的运转方向?是想有利于国计民生?……
  照我看来,易中天才想不了这么多,他不过我行我素而已。
  有这四本随笔体著作垫底,易中天讲“汉代风云人物”就如探囊取物了。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像《品人录》那样的书,就是对历史上有趣的人物,通过有趣的事件,借助妙趣横生的语言,做有趣的叙述,有趣的分析。一切的一切都在一个“趣”字。其行文,不需要怎么转变,就是优秀的电视散文。如果在讲述时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脱稿演讲,受现场气氛的鼓励再有所发挥,那就没治了,盖了帽了。
  易中天这样的教授,是所谓“人来疯”的演讲者,越是大场面越来劲,新见解和俏皮话顺嘴就来。
  “汉代风云人物”讲座,实际上是一位当代有趣人物趣话几位古代人物。很快引起观众的盎然兴趣。易中天走下讲坛亲自表演“避席”,虽然受到他家“领导”和我不约而同的质疑,却受到观众欢迎。“韩信不是螃蟹”的麻辣语言,牛刀小试,大获成功。
  易中天擅长对正史正襟危坐的记载做谐趣性化解,用活泛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讲到项羽失败时这样说:“项羽听到这个话以后,把这个人扔油锅里去了。游说他的人虽然被项羽杀了,但是项羽夺取天下,称王称帝的机会也被项羽扔油锅里去了。 ”
  把称王称帝的机会扔到油锅里去了,讲得多生动有趣?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重录和重选(1)
甭听易中天吹他“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在百家讲坛,没有任何一个主讲人是从来没经过万卫和解如光们“修理”的。易中天也走过弯路。我现在就提提易中天两把不开的壶:重录节目和重选选题。
  我印象中,易中天重录节目有两次:
  一次是,易中天初到百家讲坛讲汉代风云人物,讲到汉高祖鸿门宴,他说: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讲了。
  万卫说: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你就不讲了?大家正是要听易中天版的鸿门宴!
  易中天一点就通。他立即明白:讲历史人物,重要的故事,即便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越发必须好好讲,要讲出自己的特殊论点,讲出自己的“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