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自从嘉靖皇帝移居西苑后,这位没人能管的皇帝便改规矩了……朕绝对不回紫禁城,要么就把朕撇开举行,要么就乖乖挪到这来。
在严阁老的大力支持下,殿试的考场便从紫禁城建极殿移到了西苑紫光阁前的平台上举行,嘉靖三十五丙辰科的殿试,也不例外……
试前一天,鸿胪寺的官员便开始设置御座、黄案,光禄寺的官员安放试桌,排定考生座位,至于印制考卷、准备答题纸的礼部更不消说……一切都是官员们亲力亲为,不许太监宫女们插手。
第二天天还黑着,寅时还没过,应试的贡士……也叫‘中式进士’们便在西苑宫门前等候,一个个眼比灯笼都亮,兴奋的不能自已……读书考试为了什么?不就为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么?现在经过一层层惨无人道的考试,大明朝的四百精英终于站在了天子他们家门前,要完成鲤鱼跳龙门的最后一跃,想想就激动地膀~发胀。
而且有别于之考试的紧张不安,这次考前的气氛更多的是兴奋与跃跃欲试,因为只要别犯傻,殿试是不会黜落考生的,只是将会试的名次重排个‘好中选优’的过程,考得再烂也能混个榜下即用的同进士,外放个七品县太爷当当……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比在京里坐冷板凳舒服多了。
比如说,小张大人居正,堂殿试第六庶吉士,清贵无比。然后在翰林院喝茶十年至今一事无成……像他这样的京官比比皆是,许多人就这样混吃等死半辈子,最后光荣退休,或者在某次大佬的政争中,成为了被殃及的池鱼。
塞翁失马焉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就是这个意思。
~~~~~~~~~~~~~~~~~~~~~~~~~~~~~~~~~~~~~~~~~~~~~~
再说宦海浮沉途凶。将来最靠得住地。就是这帮同科同年……大家这些菜鸟得相互通气。扶持提携着。才能在弱肉强食、鬼怪林立地官场上站住脚。换言之是打架要一起上。甭管有理没理;有好处要先想着同年管合不合适。虽然很操蛋。却是想要在官场上生存下去地铁则。
其实会试以后帮同年便串联过了。现在相互间熟稔地很沈默是个例外。他回来就醉了。刚醒过来。除了那些浙江老乡。竟是一个都不认得。
不过用急。因为他现在地名头太响了。同年们都竞相地过来拜会。沈默自然不会托大。热情周到地面对每一位新认识地童年。令人如沐春风。好感陡升……本来他们还担心。这位中了会元也不露面地仁兄。会不会太傲太不好接触?现在一间。担心尽去。无不心悦诚服。
正在大家地感情急剧升时。卯时到了。钟响门开。宫门前登时一片寂静。紧张地气氛猛地从角落里钻出来。占据了每个人地心田……都说是不在乎。但谁不想考个好名次。选个庶吉士。将来入阁为相呢?所以事到临头。都提着一股劲儿。想要最后冲刺一把呢!
这时候天已经亮了。官员们开始入宫。考生们则站在一边。用崇敬地目光望着。身着蟒袍玉带地大学士;用羡慕地目光望着。穿大红官袍。系金银腰带地尚书侍郎;用淡然地目光。望着穿青袍地主事、员外郎。心说:‘这就是我进步地阶梯啊!’
等官员们进去完了。贡生们地意淫也告一段落。便有礼部地礼赞官高声道:“宣嘉靖丙辰科贡生进!”
考生们赶紧在宫门前列队,在引导官的带领下,鱼贯往西苑进去。在进门以后,竟然还能没人领取宫饼一包,雪梨汁一瓶……不仅要让人感叹,公家待遇就是好,这才刚考上,就开始包吃包喝了。
心潮澎湃的跟着礼部官员,穿过幽深的门洞,广场两侧的朝房使通往紫光阁的道路显得十分狭长。但又穿越两道宫门后,忽然看到一片极开阔的平台,白石栏子,雕龙望柱,还有一排排整齐的桌椅,更衬托着尽头那高高在上、体量宏伟高大的紫光阁雄伟无比…
皇宫的威严肃穆,贡生们无不升起由衷的敬畏之们眼中,皇帝住的地方,就是皇宫无了。
早先进来的官员已经分立平台中的红毯两旁。贡生们也在引导下,分左右站在官员的身后。
待所有人站定,平台上乐声大作,黄钟大吕、萧笙簧笛、编钟铜磬相伴而奏,真是声彻九重,荡涤人心,令大殿里的官员和贡生们无不面色肃穆起来。
~~~~~~~~~~~~~~~~~~~~~~~~~~~~~~~~~~~~~~~~~~~~~~
就在这奏乐声中,大明九州十方、兆亿子民之主——嘉靖皇帝朱厚,出现在紫光阁前。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万岁之声,总是那么的迷人,多年不上朝的嘉靖帝,分外享受的想道。便开始讲话,当然是那些套话空话,一点用都没有的领导讲话了。
但许多大臣都外激动,心说陛下啊,我们分开真是太久了,好想再回到从前,虽然天天早朝我们也受不了;至于那些第一次目睹天颜、聆听圣训的贡生们,更是激动的泪流满脸,虽然没有尖叫呻吟声,但好几个竟然昏厥过去。
看到这一幕,嘉靖帝感觉爽,讲得更大声了。但沈默却知道,贡生们不是为了见到皇帝激动的晕厥,而是在缅怀和拜祭那段漫长龌龊、不堪回首的士子生涯。
不过他倒没么特别的感觉,毕竟一路考试蛮顺利,没体会到那么多的苦楚,也没有那多的不如意需要吊祭,甚至还有闲心偷偷看穿上龙袍的嘉靖皇帝,暗道:‘这才像个一国之君嘛,整天穿个道袍成何体统?’
就在胡思乱想中,皇帝:于讲完了。他持起裁刀,将黄案上的试题亲自开封,然后授予身边的大学士严嵩,严阁老手持着试题,苍声道:“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开始!”然后将其转交给礼部尚书赵贞吉。
在山万岁中,皇帝退场,那些被拉来充场面的官员们退场,只留下大学士张治,礼部、吏部两位尚书,以及一干礼部官员,这十几位便是此次殿试的监考官,阵容豪华无比。
在监官的指令下,贡生们依次在考桌后坐下,待所有人都坐定,一脸正气的赵贞吉便朗声道:“诸位,本次殿试分上下午两场,上午三个时辰,辰时开考,考时务一题,限一千字,午时末必须交卷;下午陛下赐膳之后,未时考第二场……”
话音未落,举众哗然,有贡纷纷问道:“敢问大人,多少年殿试都是只考策问,为什么要改变规矩?”
赵贞吉重返京城,正是踌躇满志,要大展拳脚的时候,闻言冷声道:“考场喧哗,成何体统?莫非不想考了么?”
这话杀伤力太大,超出了贡生们的承受范围,立刻压得考场上鸦雀无声。
这时吏部尚书李默又道:“你们已经不是平民士子了,你们是‘中式进士’,未来大明朝的官员!就必须有应变的能力,不然怎么面对千变万化的政务?”考生们虽然不服,但没人敢反嘴……要是上了吏部尚书的黑名单,还混个啥劲儿?
李默却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狠角色,登时拉下脸道:“谁要是不服气现在就可以出去,我大明朝你这样的官员!”
这下大家彻底老实了,连眼中的怨念都得藏到心里去。
大学士张治是个老好人,便笑眯眯道:“这殿试呢?本就是优中选优,又不黜落谁,不必像乡试会试那么严格,法子灵活一些,是有益无害的。”说着挥挥手道:“答卷吧,马上辰时了。”
礼部官员这才开始散发题纸。那题纸用宣纸裱成,极为考究,每页长十二寸,宽四寸。上有红线直格,每行只准写二十四字,要求每个字都用馆阁体,写的饱满工整。
最后才发下试题,题目是——‘祖宗法度乃立国之基,然太祖禁海,太宗开禁,祖宗何以有别?吾辈何从?’
第三四一章 如何中状元
评论太祖太宗谁对谁错?还要不要命了?不是发错卷子了吧?
看到这种考题,贡生们的汗水刷一声便下来了。<;>;这哪是考试啊,这是把俺们往火上架着烤啊!
沈默看到题目也是微微皱眉,但他想的却是另一回事儿……昨天张居正告诉他,鉴于局势若斯,绍兴知府唐顺之等上疏,请重开福建、浙江、广东三市舶司,此疏一上立刻惹起了轩然大波,朝中大臣分成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派认为当仿效太宗例重开海禁,另一派则坚持太祖立下的规片板不下海。这阵子两派人是天天吵、日日辩,从朝堂吵到家中,从内阁辩到六部衙门。想不到这股争论,竟然直接变成了本次殿试的考题,让贡生们对此发表看法。
其实不只是他,大部分考生都是消息灵通,耳聪目明的,见先前会试考题便是‘生财有大道’,现在又出来个‘该不该开海禁’,其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
大家都是考了几十年试的人,自明白想要殿试独占鳌头,一篇符合圣意的策论十分重要。如果皇帝看后很满意,状元的头衔就会十拿九稳地到手。所以‘妄揣上意’虽然非法,但却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说,南宋辛贡士黄由,就是因为揣测圣意,摸准了志向高远的孝宗皇帝心雪耻却又惨遭失败后,急需心灵上的安慰,便以‘天下未尝有难成之事,人主不可无坚忍之心。’为论点,写了一篇策论。登时把孝宗皇帝感动的眼泪哗哗,认为此人立论正确志向高远,特别是‘坚忍’二字,大慰朕心,立即拆开试卷弥封,方知是吴县举子黄由,立刻点为状元。
像黄由这样取得好成绩不在少数,比如说洪武十八年的练子宁;建文二年的胡广;成化二年的罗伦,等等,可见写出一篇迎合上意的文章才是王道!
所以生们无不幻想着像黄前辈那样,能够摸准皇帝的心思人家黄由等人平时关心国家大事,对孝宗皇帝的脾气性格,抱负志向都一清二楚。而这些平日里‘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后辈们,恐怕连到底哪几个省遭倭患,俺答是鞑靼还是瓦剌都说不清,更别提去了解那位堪称史上最神秘的嘉靖帝了。
好在有沈元的会试程文在,大家都已经细细揣测过,对文中鼓吹重开市舶司的好处印象深刻所以全都依葫芦画瓢,慷慨陈词,力述开海禁之优点,不开海禁之害处,恨不得将大明所有的沿海城市,都变成市舶司才好……
~~~~~~~~~~~~~~~~~~~~~~~~~~~~~~~~~~~~~~~~~~~~~~~~
但嘉靖皇帝地想法果如此么?
沈默不这么认为。他进考场之前。便提醒琼林社地六位老兄。谨记‘曾铣之败’!
其实不只是考。在这几年里位老兄反复被沈默提起。当做认识嘉靖皇帝地反面教材。其经历大致如下:
曾铣时任兵部尚书总督三边。位高权重比当今太尉杨博还甚长期抗击北方蒙古地过程中。发现蒙古人之所以想抢就抢走就走。根源就在于朝廷失去了河套地区这个重要地战略缓冲是。曾部堂以满腔地报国漏点下了那篇誓要恢复河套地檄文‘此一劳永逸之策。万世社稷所赖也!’
应该说。这是谋万世地上策。且完全具备可行性。并不是不着边际地胡吹一气。如果朝廷照准。在三边威望很高地曾铣。还是有希望达成这一目标地。
但是后续发展呢?起初嘉靖帝也破天荒的激动了,当即表示同意,还激动的没法修炼,主动召集内阁商议,大有明天咱们就去削了俺答,夺回河套的架势!
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曾铣斩首,妻子流放两千里;大力支持他的内阁首辅夏言更惨,弃市,妻子流放广西,从子从孙削职为民。
一件大明朝头号二号都支持的好事,居然变成这个结果,原因出在哪里呢?
其实还是在嘉靖皇帝身上——不是每个皇帝都梦想着建功立业,开疆拓土,至少在专心修炼的嘉靖帝看来,建功立业太遥远,平平淡淡才是真……
所以激动……确切说是冲动过后,嘉靖帝开始打起了小九九……收复河套固然是泽被子孙的好事,可要是不顺利呢?谁来收拾烂摊子?而且即便顺利,国家要进行战争动员、要征集粮食,要调兵遣将,要运筹帷幄,不累死也得烦死,这样的日子想想就头大,才不要过呢!
是很快自食其言,下诏曰:‘今逐套贼,师果有名乎有余,成功可必乎?一铣何足言,如生民荼毒乎?’意思是,复套这主意不错,可还有很多问题没法解决,比如说没有一个合理的名义、士兵粮草也不充足,仅凭曾铣一言,万一打败了,老百姓可就遭殃了。
当然这都是所谓的托辞,其背后隐藏的意思是——都别给我找麻烦!
~~~~~~~~~~~~~~~~~~~~~~~~~~~~~~~~~~~~~~~~~~~~~~~~
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尤其是天性执拗的嘉靖帝,已经四五十的人了,不可能一夜转性,变成励精图治,誓要中兴的英主!
现在争议的声音这么大,而且实际情况也确实是,一旦海禁大开,对东南沿海,乃至整个大明的影响和冲击,谁也无法估量,谁也无法预测……沈默敢打赌,三分钟热血之后,嘉靖帝就应该开始头大了。
所以这次的策问题目,嘉靖帝之所以抬出二位祖宗,不是真心要让人将其分个高下,而是恰恰显示他内心的矛盾之情……其实嘉靖帝根本没想过改变什么,只不过是穷疯了想弄俩钱花花,现在起了这么大的争议,肯定是大违皇帝本意的。如果事态就此发展下去,恐怕八成又是一个‘曾铣复套’!
想通透这一点,默也终于汗湿衣背,突然发现自己的处境异常尴尬,如果大张旗鼓的支持开禁,弄不好就要重蹈曾铣的覆辙,如果掉头改为反对开禁,自己的良心不过去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会给皇帝和大臣们留下一个‘朝秦暮楚、没有原则’的坏印象,从此为士林所薄,一辈子都坐冷板凳。
这真是进也难,退也难,愁默直揪头发,恨不得交份白卷回去,大不了过三年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