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破阵歌-盗墓成吉思汗 >

第26部分

破阵歌-盗墓成吉思汗-第26部分

小说: 破阵歌-盗墓成吉思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后来,我在与人交手时,尽量的把功力的运用放到最低,直到在对方修为还没超越我的情况下,能纯粹用身体神经的灵敏度和技巧将对手放倒。

  后来我仔细的思索,这样的程度,首要的是心性的锻炼,专注,见识。

  我曾经听我的太师父随口谈起《西游记》,他说:“悟空悟空,除了悟就是空,典型的是个虚构的人物;沙悟净,“杀务净”,长得张晦气脸,丧门神一样,有点儿除恶务净的味道;八戒,就似是现在的八荣八耻,脑满肠肥的,就不要再贪啦;惟独唐僧不一样,肉眼凡胎修成佛,吃的是人吃的饭,喝的是江河之水,看尽风云众生,那才是个真人。”

  走完了十万八千里路,看尽的人世,那才是真经。经书中讲的道理,是需要人世间一点点小事情来填充出它举世无双的意义的。

  武术,不能光从武术中修炼。

  在佛教历史上,恐怕没有一个和尚是当真念经念成佛的。《水浒传》中鲁智深最后成了正果,留下的佛偈:“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昨日扯断金绳,今日顿开玉锁,咦?钱塘江上潮汛来,今日方知我是我!”那些呆在庙里念了一辈子经,吃了一辈子素的和尚,恐怕还不如这花和尚喝了半辈子酒,吃了半辈子肉。因为他经历过人世,才能看穿了人世。

  修佛,不能修的只是佛,见性明理后,反向身外寻。

  在日本,有一本影响了整个日本民族的兵法,叫做《五轮书》,放下民族恩怨来说,我的师父也曾经感慨这本书的作者宫本武藏,论修行,至少是罗汉的级别。

  这本兵法中,有宫本武藏的自序:“……年过而立,始反思过往。昔日之胜,非因余已达兵道宗师之境,个中缘由,或因天生之力,或仰上天垂顾,亦或因对决者于兵法一道不甚精通。之后,余朝夕穷究兵道大义,于五十岁时,终于彻悟。自此,余不受外力所拘,遂醉心于其他技艺,每每触类旁通……”

  读到“遂醉心于其他技艺,每每触类旁通”这一句的时候,尤其是触类旁通四个字,我震惊于这四个字的份量。

  能在简单的功夫中,悟出研习诸般学问的本事,实在是相当的不易,而将这经验整理成书流传后世,无疑是伟大的。

  反过来说,学习各种学问,对武学也是相当重要的。

  父亲曾经教过我,有了多种学问的高手,往往是一代豪杰,利国利民;不读书的高手,往往是一方恶霸,祸乱人间。

  我曾经学习钢琴,未能有所作为,但是,每次我与人交手后,都会找部钢琴来弹,自己弹奏出来的音乐,能把胜利产生的骄傲,痛楚带来的怨怒和失败带来的遗憾等等的污秽给洗涤干净,放下该放下的东西,不要被硬撑出来的架子蒙了眼目。

  人世间是个沙场,从人开始征战的那一天起,就带上了能够惊吓对手的面具,提上了兵刃,纵横来去。但是不管多么英雄,总有老的一天,多锋锐的刀刃,总有迟钝的一日,到了那天,累了,败了,人还是要把兵器放下,脱下面具,拍拍身上的灰,继续做回真正的自己。

  而武术修行时,真正所需要把持的心态,是不求,是安然。就算功夫练得当世无双,也要记得,自己不是神也不是佛,永远不可能下绝地基,上比天高,七情仍在,六欲不断,还是个凡人,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太把自己当那么回事儿。

  武术本身,是中正平和的,也是一个巨大的载体,人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武术,武术就会变成什么。

  文学在尖锐的心态与环境中成长,会变成笔诛口伐;艺术在浅薄中成长,会变成恶俗;武术在杀心或者不满又或者自卑中成长,会变成凶暴与乖戾。

  所谓“一介武夫”,那是练习的人,自己给武术下的定义,结果武术就成为了他理解中的那种东西而体现在他身上。许多人说,武术,就是杀伤人的手段!那么反过来问,练武者们练习武术,只是为了给人们带来不幸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武术早就不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武术是造福世人的东西,绝对不能变成武夫与武夫之间的穷兵黩武。

  人,总是有很强的共性、群性。

  我曾经在公交车上看见过一个格斗社团的成员,一大帮子人双手合十,互相道别。一口子差点没笑出声来,我知道,如果当时大笑,肯定少不了一场架打。

  这些人主要练习的是泰拳,泰国是佛国,高水平的泰国拳手,多半都会有高僧为其加持,泰拳手信的不是“四角”(泰国认为拳台的四角上,是有神灵的)就是佛祖。

  但是,这一合十,纯粹变成了时髦,不知道合十的意义也罢,公众场合看着太奇怪,惟恐大家不知道自己是个练泰拳的。

  而且,中国人学习泰拳,也有先天的不足。泰拳最注重身体的柔软,除了他们的招式和打法外,也因为柔软,对方打上去的力量会跟随他们身体的摆动而自然卸减,所以,泰国拳手经常象僵尸一样的打不死。泰国拳手在搏击中体现出来的上佳的柔软度,并不全是压出来和踢出来的,而是在他们的历史长河中,拳法就一直是泰拳,历代的基因遗传,积累下天生的柔韧。由此看来,个人就自己的资质选择自己要修行的东西,相当的重要。

  慎重选择之后,就是毫不怀疑的扎好基本功。

  人,总是有心机的,但是,有些时候,因为人性深处的本真,仍然是非常愿意无条件付出的。尤其是当师父认了你这个徒弟时,就会一门心思的对你好,不为什么,就因为他是你的师父。

  我得到过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师长们的信任。扎基本功的时候,非常需要信任。

  在练习基本功,如站桩、压腿、养生、练气等等阶段,因为实在太过于枯燥,而一时半刻难见到搏击中的成效,人容易焦急。许多人没能坚持,往往不是吃不了苦,而是对师父或者自己产生出了不信任,就算看见了师父的强,也不认为那是自己可以练出来的。

  我曾经也到过不信任的边缘,那时候我练习的是外家拳,有空手道、泰拳、铁巴掌,还有用外家拳方式锻炼出来的八极等。被胖嘟嘟的师父打败后,完全颠覆了我将近十年累积起来的力量观念,心情十分的沉郁。之后,练习内家拳,看着自己从前的力量一点点的失散,看着自己身体的肌肉轮廓一点点的消退,我急。但是,我想看看结果,直到全新的力量在我身上重新涌现的时候,我心里才豁然开朗。

  我的建议是,大家在产生不信任感的时候,就转一下眼睛,看看在旁边监督你练功的师父。信任师父和等待自己功夫的成长,是作为弟子的义务,而要知道的是,在师父心里,信任弟子的真心和等待弟子练出成就,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而我的感觉是,做为弟子,真的很好。

  之后,就该是练习招式了。

  招式练习,不是做数学题,学了公式照着套就能赢人的。招式,是起引导气息,开发身体潜能,锻炼筋络等提高功力作用,不是现成对着人使就能有效的。

  所以,练习招式的时候,也要无求,求了,招式就会练死,带着与人相争的欲望,尤其容易走入死胡同,老想打架,眼前会出现假想敌,会让人用自己练功的东西去揍这虚无飘渺的对手,人的心态容易出问题,信心也容易无根基的自我膨胀。也不能求好看,尽量做到自然,人的身体象犯了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越去强迫,就会变得越不听话。

  不想怎么动手,那武术还不变花架子了?

  想是想不出来的,因为中国的古武术,一定要纠根基的话,这流那派,最少的都有个几百年历史,先贤们用几百年整理出来的东西,一个人想上几年,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想出来的,说什么自创一门,更是基本不可能,如果这一生中,练出个大成就,能在内家拳法的谱诀中,加上自己的一句,练到这地步,也已经是当世少有的奇人了。我有个徒弟,性子喜欢犯狂,我说了他,他反驳,说武当的三丰祖师性子无拘无束,最爱破规矩。我说那是有了可以破规矩的能耐,你有能耐破规矩的话,赢了我再说。

  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师父把打法传给你了。

  看武侠小说,高人用双手抵在功夫差劲的少年背上,不出几个时辰,少年就变成了武侠社会中的暴发户。

  传打法的时候,有那么一丁点类似的味道。

  这种东西在武术修行中叫做喂劲,师父出手,徒弟接招,一下着在徒弟身上。说实在话,当时被打得很痛,被摔得晕头转向,几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摔出去的,直到师父动一下我就恨不得往后缩,但是打完了,回去一琢磨,只要基本功到家了,用法和劲道的走势,就全到了自己身上,这段时间,武功提高得最快,信心也是最足的。

  下面呢?该是自己修行了,从此开始,功夫会不断的长进,但是相对来说,会比从前出现更多自己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师父,仍然是指路的明灯。

  学习武术的人,在这个时候,该学些医术。学武的人,学习接骨、针灸等医术,是有相当优势的,而且是一箭双雕。

  几年前,因为争强好胜,与前辈相斗,无意间被打断右臂尺骨,中医院给我治了半年,我的右手还是不能完全发劲。后来遇到师父,以武当山特有的疗伤药,加以伸筋拔骨,和在跟我拆招的时候,趁我不注意将错开的骨头扭复回原位,结果骨伤三天就完全平复,直到现在,我的右臂骨骼,比从前更坚硬。

  学习医术,是了解人体的重要途径,摸骨头摸得熟了,要擒拿,随手出去就是对的,而且,只有功夫到一定的程度,力道才能在人的大小骨骼中收发自如,光是大力量,那病人可遭殃了。针灸,是了解人体血脉、筋络的重要途径,学得了这两手,功夫长进的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没有医学的武学,是不完全的。

  无怪乎在从前的武林中,徒弟被打伤了,师父没办法给徒弟治疗,是比打败了更丢脸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从此知道了武术的功用,是可以好好为人们造福的,人的心性也会变得更加和蔼善良与严谨。

  前面说过武学要从功夫之外寻找,学习武术,本来就是一个契机。见证历史,是一件大事,会改变人的一生,根据所学功夫的历史发展路线,去找书看吧,一路看下来,真能把那些古籍吃得透的话,不敢说大学者,至少,也是个“知道份子”,这在中国五大内家拳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得到武术的真髓,再加上历史给我们思想与行为上的借鉴,不亦快哉。

  武术修行的基本意义,说到这个地方,已是表露无疑,完善人格,造福世间而已。

  中间加入这么一章,是不想人们有恍然若失的感觉,虽然武术给予人们最重要的东西不一定是那锻炼方法,但是不弄出点实质性的东西,实在是有点对不起观众。

  中国的拳法大门派三百六,小门派赛牛毛,很难找个头绪开始,只能说说自己的武艺研习经历,仅供参考。

  小时候学习拳击,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拳法技能,虽然说是简单,但是很有用。曾经与人群战,对方人多,但是来的人多了,笨汉也多,不似高手能看自己的拳路,能看自己的预兆等等。一招练熟了,练得功力凶了,与一群人相斗的时候重复用上个十几遍也没人看得穿。所以拳击的技法,在习惯与人交战的前提下,是非常好用的。

  拳击虽然是国外的格斗术,也讲松活。我看在国内,许多拳击爱好者打沙包以拳重为荣,这可错得大了。应该是要用腰胯将手臂送出去,撞击在沙包上,不重,但是力量透得很深。而且象拳击中的白狼拳、羚羊拳、袋鼠拳、蝴蝶步等,就格斗技术而言,也是比较有意思的招式了。

  之后是空手道,据说空手道的最高境界讲究一击必杀,但是在日本武道史上,有接近过这个境界的,却没有真正达到的,但是这个境界在中国的武术家中达到的有不少,我能数出差不多二十个。医生曾经说过我能长一米八,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练习空手道中的金刚呼吸法太早了,把肌肉骨骼练实了,害我只长到了一米七多点儿,不过练习空手道,让我从一个儿童,蜕变成为一个有些稳重的少年,当时每天除了热身、练习品势(套路)、基本招式、金刚呼吸法和实战比赛,我还每天加打一千拳木桩。

  再后来值得说的是摔跤还有现在修炼的武当功夫。

  我曾经跟随天津一位王姓的摔跤高手学习,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冬天时,几个人轮流穿褡裢(摔跤时特制的跤衣,用十来层棉布订成),前一个汗津津的下了跤场,刚脱下来,后面一个就披着冷冰冰的褡裢接上。那一披上浑身就打冷战,摔都不行,冻得难受,非摔到热了不可。冬天总是很寂寥的,大家一起练习的时候,感觉得到血液的沸腾。一个人练习的时候,最难的是要耐得住寂寞。

  总记得《霸王别姬》里说的:“人,要自各儿成全自各儿。”

  摔跤在现代,已经变成了几乎是最文明的格斗比赛,我们在练习的时候,王老师会不停的在旁边重复,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其实这为蒙古和清皇朝打天下的斗技,杀伤力自然不小,康熙在位的时候,还曾经御赐一位摔跤手名号,很霸道,叫做“永不粘尘”,而几十年前,还是那“穿上褡裢,摔死无论”的时代。

  练习摔跤,有很多功法,现在练得最多的一个是蹲着走,练腿力,一个是拧千斤棒。

  拧千斤棒是外家沉劲十分典型的练法,就是用一根比茶杯口略细一点的圆棍子,中间穿个孔,用根绳子穿过,再吊上几块砖头,然后就拧棒子,把砖头绞上来,再慢慢放下去。砖头没多少份量,但是绞上个几回合,就知道何为“千斤”了,那一种累,不是意志坚定就可以坚持的,能绞多少圈,是功力决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