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见-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休斯顿火箭队从中国引进了姚明一样,日本索尼公司引进了美国人霍华德?斯普林格(Howard Springer)做自己的首席执行官。这位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高管不会说日语,甚至在日本连办公室都没有。面对人们对他不学日语,不去日本的批评,斯普林格回应说:“我不住在好莱坞,但是负责电影制作。我不唱歌,但是却管理一个音乐公司。”
人才引进可近可远
人们通常并不把密苏里州看作是改革创新的中心,但是就是在那里,麦当劳却采取了一项跨度长达900英里的措施来改进自己的服务。当顾客在点餐窗口停下,为自己点了一顿丰盛的汉堡大餐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定单会被传到900英里之外的科罗拉多,那里有一位服务员为他拍下数码照片,并且把定单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以便他确认。然后这位服务员再把定单和照片传回密苏里的备餐室。这一切甚至在顾客还没有离开点餐窗口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
密苏里州工人的工作被科罗拉多人抢走了吗?是的,当然如此,但科罗拉多人赢得了工作。而且密苏里州的顾客也得到了更快、更好的服务。这样有什么不好吗?
通过远程传递的不仅是麦当劳的汉堡定单,印度的放射线学者也在通过网络传递的X光片来分析美国病人的病情。这样可以减少病人的费用,还可以提高美国医疗保健的效率,有谁会反对呢?当然,肯定有人会反对,那就是美国的放射线学者!
如果病人的X光片可以在印度以比较低的费用来进行分析,那么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止世界各地的医生找印度的放射线学者来为自己服务。如果一辆汽车可以在韩国以比较低的价格生产出来,那么它就应该在那里生产,而且也肯定会在那里生产。如果处理电话查询的价格在爱尔兰比较低,那么它就应该在那里进行。这样做会提高双方的收入,因为资源以更加有利的方式进行了重新部署。就像亚当?斯密所说的那样,贸易是一个双赢的游戏。
当然,制造业大规模的海外招聘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了。现在刚刚开始的是具有技术和知识的各种高层次人才。高水平专业人士的迁移是全球贸易竞争方面的变化的体现。世界贸易体系现在正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重组。虽然我们对此已经谈论已久,但是直到现在公司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优秀人才。现在人们所做的不是为自己的项目招募到全美国最优秀的工程师小组,而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工程师组成的小组。现在,海外人才输出最多的国家依次是印度、中国、马来西亚和捷克。在高层次人才方面,还有新加坡、加拿大和新西兰。
因此,所有国家都要提高自己的教育和培训水平。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谈论很久,但是现在我们必须真正行动起来。现在,美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如果它不对自己的基本教育体系给予足够重视的话,这一领先地位迟早会丧失。近年来,毕业生的质量一直在下降,而且就像美国的钢铁行业一样,政府补贴在增加,产品质量却在下降。美国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就在下降,它们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它们就像是一个垄断企业,靠补贴来维持生存,有强大的保护和极差的管理。现在它的情况已经十分糟糕,我只能寄希望有一天它能够实现私有化,用竞争机制来改善这种状况。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之所以在世界处于一流地位就是因为它的竞争体制。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敦促各个国家把教育和培训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如果想要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员,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必须把教育放在首位。教育一直在国家和个人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而且将来也会如此。
第二章 经济:从国家到经济行业(9)
我和妻子多丽丝最近去了越南,我们在那里看到了这个国家正在努力推动自己成为一个重要的人才输出国。在越南,数学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现在电脑课程也成为了他们的重点。而且这个国家的工资水平非常低。一家芝加哥公司World’Vest Base就在河内拥有38名员工,他们负责通过查阅网上信息为公司提供股票市场行情,然后公司再把这些信息传给世界各地的客户。它付给这些拥有金融或者会计学位的年轻人的月薪仅为100美元。
阿特拉斯(Atlas Industries)公司在西贡有一百多名员工,他们负责为英国建筑公司把建筑图做成设计图。越南人正雄心勃勃地打算不久的将来在人才输出方面与印度竞争。
廉价劳动力的消失
我们知道,寻求海外廉价劳动力的做法已经快要走到尽头,原因有二:
1. 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正在大幅上涨,而且工资也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墨西哥的生产力是美国的五分之一。)而且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世界贸易越频繁,工资水平差距就会越小。
2. 产品中的劳动力含量在大幅下降:1970年时它大概占到25%,而现在只有大约4%。
全球化就意味着美国化吗
全球化与分散化这两个同时进行的进程使我们从一个由国家组成的世界转变为由经济行业组成的社会,这并不是说出现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而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人们一直持有两种偏见:亚洲正在夺取我们的工作机会、美国正在蚕食我们的本土文化。但是我并没有从现实中看出这两种趋势。
我经常听到有人担心中国在抢夺西方的工作机会,也经常听到人们对于美国生活方式对东方国家的影响的关注。问题是:“全球化就意味着美国化吗?”我认为并非如此。在衡量全球化时,我们可以统计电话通话数量、货币流通、贸易总额等等,但是文化和思想的传播却很难衡量。人们没有意识到的现实是,在文化方面,美国自身的变化要比它对世界的改变大得多。因此,改变世界的是世界本身,而非美国。移民对美国的影响要远比美国对世界的影响深远。
人们所抱怨的所谓全球美国化只是最浅层的:我们吃的食物、看的电影和穿的衣服的美国化。但是考虑一下这个事实:美国的中餐馆比麦当劳还要多。
在民族构成方面,美国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国家。四十年后,四分之一的美国居民将会是拉丁美洲后裔。到那时,拉丁后裔和亚洲后裔将占到美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现在,###教在美国已经是排在基督教之后的第二大宗教;汉语已经是在美国使用最广的第二大外语。这些变化都直接关系着美国人的构成和美国这个国家的文化。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极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征。非常矛盾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的全球化程度越高,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更加关注自己的文化特征。这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的语言、家庭、社区、文化遗产都是因国家或者因人而异的。国家的任务将会越来越侧重于发扬自己的文化特征和遗产,以及发展教育。
在全球经济进程中,经济的重要性仍然会压倒政治,而且全球经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远远高于政治。未来就隐藏于现在的经济决策中。这也是我们需要更好的手段来衡量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的经济关系和活动正在朝着一体化、自我管理化发展。观察、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窗口就是经济行业。
所应用的定见:
定见 5 把预测未来当作一场拼图游戏:预测未来有时也是有感而发。近年来,我开始注意到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指数的实用价值越来越低。经济势力正从国家转向我所认为的经济行业。因此,要向预测经济发展,要关注的片段就应该是经济行业。
定见 10 旧的去了,新的才能来:我们往往会对自己的知识广度要求过高。世界经济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与我们有关的。我们的兴趣应该围绕经济行业。因为经济行业是独立运行的,因此你应该围绕你自己的经济行业规划出自己的领域,然后按照“旧的去了,新的才能来”的原则对它们进行管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经济:从国家到经济行业(10)
定见 2 未来是隐藏于现实之中的:经济行业信息要远比国家GDP所反映的信息可靠得多,也比较容易统计。它们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世界经济活动的状况。开始的时候,经济行业指数可能会与GDP指数共同运行,但是它最终将取代GDP指数。
第三章 中国:外围就是中心(1)
许多人都担心中国会分裂。中国的确在分裂,但并非人们所担心的政治上的分裂,它的全球化和分散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要高,这是保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使得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省、市和地区更加高效、强大。外围就是中心。
邓小平1979年访问美国的时候,参观了福特公司位于亚特兰大市郊的一家汽车工厂,当年这里一个月生产的汽车总量比整个中国一年的生产量还要高。在美国访问期间,邓小平曾经说,“在中国我们面临着改变落后面貌,快速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任务。我们想要向你们学习。”他说希望能在21年后的2000年把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国。1979年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制造量只有13;000辆。在邓小平访美25年后的2004年,中国已经有了120家汽车制造商,年产汽车500万辆。
邓小平在1978年开始了农业改革,并在第二年访问美国,庆祝两国关系正常化,并且宣布中国的对外开放。我记得自己在那期间参加过在华盛顿为他举行的一次招待会,和许多人一样,我吃惊地发现拥有雄图大志的他竟然是个身材十分矮小的人。
我首次接触中国是在40年前。当时我住在泰国,帮助他们发展农业。与我合作的一位经理邀请我去了台湾。台湾当时正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的农业改革措施,我就是去那里了解他们的农业改革的。写到这里,我想起来1967年我们在台中吃过的一顿饭。那家餐馆是我的朋友特意为我们挑选的,但是即使台湾现在最普通的餐馆里的食物也要比那里的好吃的多,卫生条件就更不用提了。作为席间娱乐,一个好像刚刚从电影《成吉思汗》里面走出来的表情冷酷的大汉出现在我们的桌前,开始了他的喷火表演。就在这家餐馆隔壁,几百个近乎全裸的工人正在为一栋大楼挖地基。土都是工人们用铁铲挖出来,然后放在篮子里用肩膀扛走的。台湾的一切似乎都处于一种不可思议的原始状态。
现在,我越是回想对中国的记忆,就越能意识到那里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每年都要去中国三、四次,每次我都会为那里的变化感到吃惊。
在历史的车轮下
毛泽东1957年说过:“社会主义体制必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分子想如何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都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他对于隐藏于现实的未来的理解。在我第一次去台湾的时候,他还是大陆的领导人,在这块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领导10亿人口长达25年。
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开始了与中国的外交正常化,不久之后,我就得到了访问大陆的第一次机会。这次访问并不随意,每一次参观都在政府部门的控制之下,他们不允许我们随处乱走。在我的记忆中,当时的中国是缺乏色彩的:破旧的房子,晾在窗外的灰色衣服,满街的人们都穿着中山装。我从来就没有踏上过一架中国飞机,从它的一个城市飞向另一个城市。于是,像许多人一样,我只能从香港往返于内地城市,那里是我探索大陆的基地。
1976年毛泽东去世之后,邓小平成为新的总书记。他在中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把引入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他的一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成为了改革的指南。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开始在几个城市建立经济特区。从当初原始的状态到今天超级现代化的上海的转变真是一个现代神话。邓小平这个中国经济改革的先锋也肯定将名垂千古。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现在,私有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们的年增长率达到了20%,是整体增长水平的两倍多。出现不久的企业家阶层正在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
法国超级市场家乐福于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连锁超市。到2006年初,它在中国的门店已经达到70个,并且还在以每年15个速度增长,丝毫不顾及中央政府对于合资零售企业的限制。它是直接与地方政府达成协议的。
。。
第三章 中国:外围就是中心(2)
从1967年第一次到中国开始,我亲眼目睹了中国这些年来发生的变化。我在那里的熟人大部分都是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我也在中国的许多大学里做过演讲,接触过那里的学生,除此之外,我还是南京大学的一员名誉教授。这么多年来,我也接触过许多国务院领导,其中就包括前主席###。
我是在1998年《亚洲大趋势》中文版出版后不久与###见面的。一次我在北京逗留期间被告知,国家主席想见我。我很高兴地同意了。我们是在中南海见面的。他还告诉我,毛泽东原来也是在那间房间接见客人的。
在两个小时的私人会面中,我了解了许多关于中国和他本人的情况。谈到经济增长,他问我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不大愿意评价中国的形势,但是他很想知道我的看法。于是我说,“我想如何使中国的大型国企在保持效率的同时又不会导致太多的失业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两个都觉得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平衡。
###接着说,“我们现在都在说抓大放小。”我立刻回答说,“我希望我就那小中的一员!”
我记忆最深的是我们谈话的第二个小时,这完全是一个私人谈话,我们谈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都是在农场中长大,还有我们的教育背景。他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