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给教师和父母的76个建议 >

第2部分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给教师和父母的76个建议-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伟大父亲的经验之谈。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是最优秀的。
  关于鼓励孩子,建立其自信心,我的建议是:
  ?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有些父母在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不是安慰他,而是说一些很刺耳、很难听的话,本来是想激励孩子,可有时候却适得其反。孩子有可能就会因此而丧失自信心,觉得自己的确很差劲。孩子的自信心是需要培养的,父母需尽量对孩子多说一些鼓励的话,比如,“没什么,只要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
  ? 让孩子感受成功的乐趣。如果父母总让孩子努力,却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孩子就会因为没有动力而懈怠。实际上,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把教育目标定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常常能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2 鼓励大于一切教诲(2)
? 经常鼓励孩子,并给予切实的帮助。父母只要是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发现孩子的长处。抓住适当的机会,对孩子进行一番鼓励。此外,孩子还需要父母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们,而不是虚伪地讲些空话。
  ? 深入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做朋友。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能与父母交流,把所思所想都说给父母听。可是父母责骂、训斥、不理解的态度,关闭了与孩子交流的大门。但只有了解了孩子,才能对他们“对症下药”。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态度,可以与孩子多聊聊天,像朋友一样和孩子说说心里话。
   。。

3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1)
孩子常常会指着那些新奇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些让他们表现出极大兴趣的新奇事物,很有可能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可不能小看孩子们的这些奇思怪想,这中间往往蕴藏着不可预测的潜能。我在研究北大、清华学生的学习动力时,发现所有的动力原型都是对知识的新鲜感,即好奇心,好奇心是人获得智慧的关键。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的未来幸福。
  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敢于探索新知,敢于创新的动力。创造精神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能带着孩子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父母可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小时候是一对富有好奇心的孩子。有一次,兄弟俩在大树底下玩,两人产生了爬上树去摘月亮的想法。结果,当然不仅没有摘到月亮,反而把衣服都钩破了。他们的父亲见此情况,不仅没有责骂他们,而是耐心地开导他们。
  在父亲的引导下,兄弟俩日夜为制作能骑上天的“大鸟”而努力。这期间,父亲不失时机地买了一架酷似直升飞机的玩具送给他俩,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对制造升空装置的浓烈兴趣。他俩不断地学习升空技术方面的知识,翻阅了大量有关飞行的资料。在父亲的鼓励下,经过多次试验,兄弟俩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孩子由于好奇自然会提出些问题,可是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问这么多,烦不烦?”也许,孩子的好奇心就在父母的不断喝声中被毁灭了。其实,我们也可以像莱特父亲那样,注意倾听孩子的问题、想法,尊重孩子的观点,积极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探索新知的能力。这样,孩子就能在不断地发现和思考中增强创新能力。
  孩子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着知识一个最紧要的门径。”
  强烈的好奇心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孩子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才会热爱学习,并主动学习。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查德?费曼天生好奇,自称为“科学顽童”。他十一二岁就在家里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在那里自己做马达、光电管这些小玩意,还用显微镜观察各种有趣的动植物。当他到普林斯顿大学念研究生的时候,他仍然保持着这样的好奇心。
  他还在其著作《别闹了,费曼先生》一书中讲述了自己在念研究生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了弄清蚂蚁是怎样找到食物,又是如何互相通报食物在哪里的,他着手做了一系列实验,如放些糖在某个地方,看蚂蚁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找到,找到之后又如何让同伴知晓;用彩色笔跟踪画出蚂蚁爬行的路线,看究竟是直的还是弯的。正是这些实验使他知道蚂蚁是嗅着同伴的气味回家的。
  由此可见,费曼先生在物理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他强烈的好奇心不无关系。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在满足好奇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值得父母珍惜的。当孩子对新奇的事物提出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地倾听,并加以引导,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父母怎样做才是真正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呢?我的建议是:
  ? 鼓励孩子细心观察生活,大胆地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新奇的事物吸引着孩子。父母可以培养孩子从小事、小细节中受到启发,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并鼓励孩子勇于发现问题。
  ? 时常和孩子讨论问题,尊重孩子的观点。父母可以在与孩子闲谈的过程中,把闲谈深入一步,转为对某一问题的讨论。讨论的话题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在讨论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毕竟,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2)
? 让孩子自己探索问题。有的父母只是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会使孩子不能很好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 经常与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父母可以和孩子多逛逛游乐园、动物园,等等,户外活动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培养孩子创造精神的好环境。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1)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有的孩子好静,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爱学,有的孩子贪玩;有的孩子内敛,有的孩子活泼……,这些都是孩子各自的特点。
  可是,我们往往会给那些好动、贪玩的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差异性,差异性使整个世界文明得以发展,重视差异性具体而言,就是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特点,并加以引导,使孩子的成长更加健康。
  家长张港在这方面就有成功的经验:
  张港的孩子非常厌学,老师、家长、班干部三结合,采用种种手段全部无效。某天,张港惊讶地发现孩子居然在看书,还看了两个多小时。于是,他偷看了一下,发现孩子在看他的一本关于古钱币的小读本。他灵机一动,决定从此处下手,马上就给孩子讲了几个关于古钱的趣事,发现孩子对古钱非常感兴趣。孩子过生日,张港特意送给他几枚古币,以后又有意识地给他一些零花钱,孩子都攒着买铜钱和书了。渐渐地孩子看一些课内书了,成绩也在上升,还立志要考大学学古钱。孩子一点一点地进步,最终考入了重点大学的历史系。
  从一个班上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到名牌大学的学生,是父亲根据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的结果。假如这位父亲不是引导孩子,而是严厉地责骂、无情地否定,这个孩子还可能成功吗?有些父母在发现孩子的特点后,就加以严厉地管教。这样,孩子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越是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他们偏不做。所以,只有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才有可能找着他们正确的成长道路。
  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有特点,才能正确地理解孩子,增进亲子关系。
  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有的孩子居然敢公然对抗父母。感叹的同时,我们更应当反思自我:我了解孩子吗?我尊重孩子了吗?我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
  不尊重孩子,就不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特点,教育就可能出现问题。孙云晓教授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中提到的一个故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有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憨厚淘气,非常可爱。可他却是一个在学校里出了名的“坏孩子”。他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因为好动,每天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常常撞倒好孩子,老师经常批评他,并且还叫其他的小朋友离他远点。有一天,老师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还说他是寄生虫。直到小学,他还是别人眼里的坏小孩。他曾经在一篇日记里写道:“坏孩子怎么努力也变不成好孩子,这种感觉真让我觉得像冻冰棍似的那么冷。我真是坏孩子吗?可我实在不想当坏孩子!”
  这篇日记道出了一个孩子真实的心声。老师没能理解孩子,没有尊重孩子的特点,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
  有些父母也这样,一旦孩子不符合好学生的标准时,就认为一定是孩子做错了,不问青红皂白就责骂、批评孩子。他们根本没有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情况,只是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来判断孩子的行为。
  其实,如果没有了解作为基础,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产生一道阻隔双方交流的无形的墙,融洽的亲子关系就只能是奢望。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尊重孩子的特点。
  北京市第三幼儿园张菁老师班上有一位名叫赵姗的小朋友,她特别不爱说话,非常内向,做事情时动作也极其缓慢。有一次,张老师请她把《萤火虫找朋友》的故事复述给伙伴们听,她明显地表现出胆怯。张老师问她故事听明白了吗?她摇摇头,其实这个故事大家已经听了许多遍。张老师知道这是姗姗羞于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原因,于是在她耳边轻轻地说:“你不愿讲没关系,晚上你把故事磁带拿回家,再仔细听听……”第二天,姗姗的父亲拿来磁带,说姗姗愿意将自己讲的故事放给大家听。
  

4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2)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如果张老师鼓励姗姗复述故事,孩子可能会更加害怕,由于说不好故事,又会越发自卑。而张老师采取了巧妙的教育方法,尊重了孩子的特点。如果我们父母能从正确的教育观出发,尊重孩子的特点,就会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更加有效、更加艺术。
  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有特点,父母要接受孩子的独特之处,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用心去发现孩子的特点,培养孩子的特点。
  如何才能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有特点、尊重孩子的特点呢?我的建议是:
  ? 用心去发现孩子的特点。有些父母认为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会有出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的孩子并不喜欢读书,如果一味强求,也很难有大的改观。因此,在平时,父母应该多多观察孩子,看看他对什么最感兴趣,在哪些方面有天赋,及时地发现孩子的特点。
  ? 承认差别的存在。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许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且总拿自家孩子的短处跟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这样做实际上是忽视了孩子之间的差异。父母应当接受并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
  ? 把孩子的特点变成特长。父母发现孩子的特点后,不要打击和压制它们,可以针对这些特点,引导孩子不断地发挥与运用,鼓励孩子将自身的特点变成特长。
  ? 与孩子多交流。父母应利用各种机会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有些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因而常常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的想法。父母只有了解了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了孩子的喜好,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才能尊重孩子。
  。 最好的txt下载网

5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1)
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这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我们知道,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表明,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子女,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康女士就很聪明,她是这样跟孩子交谈的:
  有一天,女儿颖颖回家晚了,妈妈帮女儿拿下肩上的书包,陪女儿吃饭,告诉女儿这是特意为她准备的。妈妈告诉颖颖,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着颖颖回来。颖颖说,她陪同学买东西去了,所以回来晚了,并向妈妈道歉。妈妈说:“孩子,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会惹麻烦,但妈妈牵挂你,担心遇到交通方面的问题或别的什么事情。以后,最好先打电话回来说一下。”颖颖高兴地亲了一下妈妈:“妈咪,你真好!”
  康女士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能感受到母亲对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与母亲在地位上的平等。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父母喜欢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孩子稍有失误,就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这是不科学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