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石油真相 >

第7部分

石油真相-第7部分

小说: 石油真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WTI和布伦特又是什么呢?
  WTI的全称是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UM),所有在美国生产或销往美国的原油,其计价都以WTI为基准油。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因其原油质量高、重量轻且含硫量低,故也称为德州轻质油,这些特点使其非常适宜生产汽油。除此之外,其产地的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其成为美国理想的精炼原油。大多数WTI都在美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精炼,一部分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进行进一步精炼。WTI在纽约商品交易所进行交易,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进行交割。其价格是世界原油市场的基准价格之一,公众和媒体平时谈到油价突破多少美元时,主要指的就是这一WTI价格。
  布伦特原油也常称为北海布伦特原油,因其出产于北大西洋的北海布伦特地区而得名。布伦特原油是由产自北海的15个不同油田的石油调和而成的,同样是轻质低硫的原油,布伦特原油虽不如WTI“轻”,在含硫量方面也不如WTI,但仍是适宜生产汽油,也是被广泛交易的基准油。布伦特原油日产量约 50万桶,主要在北欧加工提炼,也有小部分在美国东海岸以及地中海地区加工。布伦特原油在伦敦洲际交易所(ICE)和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进行期货交易,在萨洛姆湾交割。
  相比于布伦特,WTI的价格更具备基准性。除了WTI的高品质之外,还有地理位置和货币等因素。WTI在美国销售,而美国是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费国,输油管线遍布全美,很容易将原油转移到美国其他地区进行精炼。美元在世界范围的金融地位和在原油交易结算的功能也使WTI价格更具有广泛的参照意义。更重要的是纽约做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NEMAX的影响力巨大,市场流动性和风险管理机制成熟,WTI在此成为全球商品期货品种中成交量的龙头,也使其更易被世界范围所接受。可以说,美国以其超级原油买家的实力,加上NEMAX本身的金融控制力和影响力,使WTI价格统治世界原油市场的基准价格。
  以往俄罗斯的URALS是作为布伦特的附属计价交易产品进行国际买卖的,在2007年11月14日,普京宣布在圣彼得堡建立石油交易所。2008年3月3日,圣彼得堡石油交易所正式开盘,已经扭转了俄罗斯国内石油产品的交易依赖国际石油交易体系的定价机制。俄罗斯正计划推出原油国际交易的计价定价体制,把圣彼得堡石油交易所打造成国际石油商品交易所,期望把URALS打造成能够与WTI与布伦特分庭抗礼的基准原油。
  其实,我国的大庆胜利石油价格也曾经在东南亚地区拥有过基准定价权。那时,我国出口大庆石油和胜利石油。东南亚地区的原油,如越南的白虎油、马来西亚的米纳斯油(MINAS)、印度尼西亚的塔比丝油(TAPIS),在定价时都要看参照大庆石油的挂牌价来决定价格。直至2004年我国完全停止石油出口,这种国际价格计价权才完全丧失。
  中国现在石油产品如何计价?
  我国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采用“原油成本法”,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现货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为基准,加权比例为“布伦特︰迪拜︰米纳斯=4∶3∶3”,在此基准上再加上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运费、炼油厂的炼油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空间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
  而我国原油的出口也是参照国际原油价格,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国际原油基准油挂靠”。此前,中国石油挂靠的油种为米纳斯,后改为辛塔,而现在我国海上原油出口则以杜里原油为计价基准。
  在期货方面,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于2004年8月25日推出燃料油期货交易,合约规模为10吨/手。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易规模逐步扩大,有时一天的交易量竟然达到全国全年实际燃料油消费量的2至3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节 油价涨跌知多少?
进入2008年,油价仿佛异军突起,接连突破一个又一个整数关口并在7月达到了巅峰,世人惊呼油价实在是高。但是,油价究竟有多高呢?油价的上涨幅度真的如此巨大么?
  黄金和石油都是以美元进行计价的资源性产品,黄金价格的单位是“美元/盎司”,石油价格的单位是“美元/桶”。于是,以黄金价格除以石油价格,在单位上得到的便是“桶石油/盎司黄金”。换句话说,这样处理完得到的数据结果,就是每盎司黄金可以买到多少桶石油。我们看到的曲线所示是一个历史回顾。
  非常清楚,如果以黄金来衡量石油的价格,每盎司黄金所能够购买的石油数量经历了几个大的波动。
  在1968年1月至1972年4月间,每盎司黄金所能购买的石油数量比较稳定的处在10桶至13桶左右。到1972年5月突然开始飙升到1973年7月达到最高值,那时候每盎司黄金可以购买桶石油。之后,这一数字开始急剧下降,到1974年1月回落到每盎司12桶左右。
  回顾当时的历史事件我们会发现,此次的石油价格飙升的时间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间相吻合,由这次战争所引发、持续三年之久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了全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我们看到,在经历了一段维持于每盎司15桶上下之后,在1976年10月黄金和石油的价格比达到最低的每盎司黄金购买桶石油。
  此后的十年间,直到1986年1月,虽然数据经历了一些波动,但数值均在每盎司10到20桶之间,且大致平均在每盎司13桶左右。
  1986年2月,数据再次出现大的波动,突然之间升至每盎司黄金能够购买20桶以上的石油。这说明是油的价格在下降。这一水平维持到1989年3月,此段时间内,每盎司黄金购买石油的数量大约在20至30桶之间。
  1989年4月至1993年6月的这段时间里,每盎司黄金能够购买的石油数量处于较平稳的阶段,虽然在1990年10月曾经达到过最低的10桶,但总体还是保持在18桶左右。而1990年8月爆发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所引发的第三次石油危机,恰恰是1990年10月油价达到高点的原因所在,这表明第一次海湾战争推高了油价。
  图中1993年7月至1999年3月期间所显示的数据又达到了一个较高值。这段时间里,每盎司黄金购买石油的数量再次攀升到18至20桶,最高时达到了26桶。可见这段时间的石油价格是相对较低的。然而在此之后,便没有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此时石油换食品计划和大量资金涌入IT行业,石油价格因此被压低。
  1999年4月之后,数值开始下落,到2000年11月达到的最低值。此后虽有上涨但都没有再超过每盎司15桶。到2004年4月,保持在每盎司10桶以上的水平,但再之后便下降的更多。这说明石油价格的确在上涨。
  2005年9月,每盎司黄金购买石油的数量下降到了桶,之后在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的半年时间里上升到了每盎司10桶,但是之后黄金购买石油的数量便又开始新一轮的下跌,表示石油价格疯涨。
  自2008年1月开始,石油的美元计价连续疯狂上涨,但是,从黄金价格与石油价格的比值数据来看也只是由1月的每盎司桶下降到最低时6月的桶,之后又回升到8月的桶。这一水平和1976年10月的桶、1982年6月的桶、2000年11月的桶、2005年9月的桶相比其实并不算很低。相较1968年至1972年和1976年至1986年两个就阶段里平均每盎司购买13桶左右的石油比起来,也只能说是稍有下降。也就是说,以黄金来衡量2008年油价的上涨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和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来看,石油的价格是在上涨,但是上涨的幅度并不像以美元计价的数据幅度之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节 传统石油业的老祖宗……美国标准石油公司
明晰了石油价格的历史,让我们再来看看传统石油时代的组织主体,石油公司的历史。
  提到传统石油时代的石油公司那便不能不说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我们说到石油不能不说洛克菲勒家族。
  19世纪70年代,从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创建了股份制的标准石油公司开始,石油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标准石油公司的“标准”一名,来源于他们标榜自己出产的石油是顾客可以信赖的“符合标准的产品”也意味着给石油行业带来了秩序上的标准。
  在标准公司作为一个合法实体成立满9年时,就控制了全美90%的炼油业。自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而自19世纪80年代初,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托拉斯(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并逐步进入上游生产,到1878年7月,洛克菲勒已经控制了当时美国97%的炼油厂和输油管道。到1880年,美国国内生产的石油95%是由标准公司提炼的。
  随着洛克菲勒把标准石油公司进一步向西欧扩大海外市场,美国的炼油技术工艺已使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优于欧洲人的产品,因而使标准石油公司赢得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煤油市场。在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煤油出口占到全部美国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欧洲成为了标准石油公司最大的市场。至少有90%的出口煤油是经标准石油公司之手出去的。
  到19世纪90年代,标准石油公司用了20年的时间终于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商,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并将对美国石油工业的垄断持续到1911年。洛克菲勒也因其在石油领域让人企及的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大王”。
  1882年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并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而以标准石油公司在石油行业的地位更是造就了石油价格一言堂的垄断时代。
  1892年,俄亥俄州最高法院根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宣布标准石油托拉斯为非法。当年标准石油托拉斯宣布解散。标准石油的活动表面上恢复到托拉斯成立以前的状态。
  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标准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根据这一判决,标准石油帝国被拆分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
  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后,原俄亥俄标准石油成为了现在英国石油公司的一部份;原印第安纳标准石油改名为阿莫科石油(Amoco),后来成为现在英国石油公司的一部份;原纽约标准石油改名为美孚石油(Mobil),现在是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份;原新泽西标准石油改名为艾克森石油(Exxon),是现在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份;原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改名为雪佛龙石油(Chevron),现在是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的一部份;原肯塔基标准石油被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并购,现在是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的一部份。
  在标准石油被分割后所形成的几家较大的石油公司连同英美其他几家石油公司则成为了石油史上所称的“石油七姐妹”。这“七姐妹”指的是洛克菲勒创建的石油帝国及其继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龙(Chevron),连同起家于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湾(Gulf),英国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它们通过联合或者单独把某些国家的一部分或全部变成自己的石油租借地,控制了除北美以外的世界上90%以上的原油生产、油气输送、石油炼制和石油产品销售。除了前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几乎所有的大油气田、大炼油厂、大油气管道都是它们的;几乎各个地方的加油站都挂着它们的招牌。当然,石油市场的实货价格也是由它们决定的。可以说,石油行业的七姐妹时代仍旧是石油行业及价格的垄断时代。
  1956年,“石油七姐妹”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储量的,石油产量的(它们只占美国产量的30%,而当时美国控制的产量占了资本主义世界的60%),炼油能力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节 石油产业寡头的今生
美国从标准石油公司的分拆到四大石油公司的合并重组完全是围绕着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和市场竞争力进行,而各大石油巨头所具特点如何?且听顽童唱与您听。
  这些石油行业巨头做为石油实体经济的载体,产业资本嫁接金融资本以实体经济支撑着虚拟金融交易,进而操纵控制市场价格。油价泡沫被吹大至崩裂,国际石油巨头们在这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一、重组风劲吹——欧美大型石油公司(1)
虽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资源国有化浪潮对跨国石油公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跨国石油公司凭借其巨额的资本、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在世界不同地方勘探和开发的经验,仍旧在世界石油舞台上占据着巨大的空间。
  20世纪8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纷纷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兼并,不断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在1982至1985年期间,在以美国为中心的石油公司大兼并浪潮中,“石油七姐妹”中的海湾石油公司被雪佛龙兼并,一批独立的石油公司强大起来,其中的阿莫科的实力使它足以同“姐妹”们平起平坐。欧洲的一些大石油公司,如法国的道达尔、埃尔夫,意大利的埃尼,实力增长很快。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最初的几年里,世界范围内形成又一轮石油公司兼并重组的高潮。1999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埃克森兼并美孚,改称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世界石油业的“大哥大”,近年的销售额超过3000亿美元。雪佛龙则又兼并了老七姐妹中的德士古石油公司成为雪佛龙德士古石油公司。七姐妹中的五家美国公司经过合并重组只剩下了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德士古石油公司两家。英国的BP则在此期间先后兼并了美国的阿莫科、阿科以及本国的伯马,在若干方面超过了壳牌。2002年8月30日,美国康纳和石油公司(Conoco)和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联合,成为康菲石油 (Con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