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石油真相 >

第22部分

石油真相-第22部分

小说: 石油真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之前终于还完了这辈子买房子的贷款了,我可以上天堂了”。前者是中国人,而后者是美国人。当时,这个故事在讽刺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的时候大大吹捧美国所谓的“超前消费”理念,将这种“今天花明天的钱”的“寅吃卯粮”观念奉为先进。然而时至今日,再听到这个故事,似乎味道有些不同了。毫无节制的超前消费最终带来的是“生活水平泡沫”爆裂。
  金融透支之后,我们还将透支什么?文化价值!
  顽童大胆的预测,在金融透支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将逐步向文化透支升级。而顽童对文化的定义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特定的人类族群生存和作为的标准文字表述。文化透支则是人类特定族群对生活方式和作为准则的超前透支,文化透支所带来的终极危机则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公司机构的破产还仅仅是个开始,像1929年和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如此透支下去,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最违心的要求补偿的方式也就不远了。
  

第一节 为什么石油成为金融套利的介质
让我们会到石油价格的主题上。
  以全球化全史化的视野,使用石油资源六元素理论的这一新的资源认知工具对油价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过程中,石油做为资源杠杆,正实现着由于千百年来人类对资源的极度透支所带来的补偿,这一补偿的形式是以高额金融套利通过承受相关风险来实现的。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人类社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到达了金融资本经济的阶段,金融套利才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了石油价格涨跌的真正原因。
  那么,石油为什么成为了金融套利的首选介质呢?
  顽童认为,石油之所以能够成为良好的金融套利介质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石油特殊的难以获得的资源属性能够满足机构和投资人高价套利的愿望。
  石油做为深埋于地层之下的资源,由于其资源地位的重要性,各种可靠信息严重缺乏,这无疑为加剧石油价格波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曾有美国学者认为“石油的前景一片漆黑”,问题在于,要对石油资源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有关生产、消费和库存储备的各方面数据,但是由于各种人为的和非人为的因素,目前我们所能够掌握的这些数据现在基本上都是不可靠的,于是,没有人知道石油的情况究竟会变得多糟糕,“世界石油市场并不比奥勒诺科的重油透明多少”。而这,恰恰是机构和投资人所期望的——没有透明度就意味着可以用任何理由和借口来进行金融炒作套利。于是大家就看到了顽童在这本书开篇带领大家回顾的诸多解释油价的说法。那些所谓的原因,都不过是金融套利恶意抄作油价时可为所用的口实,当资金完成金融套利操作时,这些借口在市场转移后便什么都不是了。
  “石油产能达到顶峰了”吗?
  “库存储备不足造成油价走高”吗?
  “供需不平衡,新兴国家的需求是促使油价高企的原因”吗?
  “石油涨价是个阴谋”吗?
  “闲置热钱流入推高油价”吗?
  “资源国家封存油田影响供给”吗?
  “地缘政治与反恐影响油价”吗?
  “文明冲突殃及油价”吗?
  “美元贬值拉高油价”吗?
  “战争热点区域的紧张局势推高油价溢价”吗?
  这些我们在第二章中所提到的解释高油价的原因都可以作为是金融套利所利用的借口罢了。
  此外,从2003年开始,油价由从前的25美元之内一路飙升至147美元以上,套利的冲程不断加大,使石油成为了金融套利的优选介质。试问除了黄金哪一种商品的涨价幅度能够和石油一拼高下呢?金融投机者们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一块肥肉,想尽一切办法搜罗可以继续推高价格的理由,“让多的更多”的马太效应在这时也更加淋漓的体现出来。
  与套利冲程加大相伴,价格浮动的振幅增大更为石油成为金融套利介质提供了条件。油价的波动从最初的几分、几毛逐渐增多,经历了在一元以内、一至二元间波动的阶段,然后又慢慢上升到在三五元之间震荡,并最终加大到十元。顽童曾经在前面的章节里提到过2004年置身于NYMEX的交易池中见证石油价格在每桶54至55美元之间波动的过程,那时候的情形如今依然历历在目。 九十年代初刚刚迈入石油行业大门的顽童眼看着油价在“美分”层面波动都已经心潮起伏了,哪里还敢想像油价会有一天一下子上涨十来美元。可是短短几年,当油价已经冲至近每桶150美元关口时,四个月的时间又跌回到60美元的水平且还有下降的趋势。人们谈论涨跌幅度的数量级已经不能和那时同日而语了。如此大幅度的变化无疑为“短时间、高强度”地实现套利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使得金融投机者们更加宠爱“石油”这个套利宝贝。
  更重要的是,石油交易的投资门槛对一般的投资者来讲可谓高不可攀,从而更有利于大型机构投资炒作。简单来说,石油交易的投资和股票投资不同,需要一定的准入制度,上百万美元的抵押金才能有交易资格,不是随随便便的“散户”都能参与其中的。您说手里有点儿闲钱,投资石油吧,买个一千桶屯着,对不起,没有这么一说儿。小规模投资机构即使能够参与其中也因为交易中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而望尘莫及。如此一来,便更有益于大型机构投资人进行操作。再加上石油不同于粮食等其他产品,其生产消费不受季节的限制,正是这些有利于实现金融套利的特点,让机构和投资人盯准了石油,不断的采取各种套利手段,将石油价格一次又一次地推上了高峰。石油不会发霉和受潮的质量稳定特性有别于粮食和棉花被选为最好的金融套利介质。
  

第二节 石油与美元的游戏
正因为石油拥有的上述特点,使其成为了良好的套利介质。因此也使石油的货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美元的贬值无疑更加加剧了这种趋势。
  美国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领导的关键在于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储备和交易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在战前建立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结构瞬间瓦解,法国的金融体系萎靡,英国濒临崩溃,德国则成了几个国家的占领区,日本更是元气大伤。而大洋另一边的美国则颇有耐心地审视着这种变化。直至1944年,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构建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将黄金的价格固定在每盎司35美元,美元由此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贸易的基准,掌控了世界贸易体系。20世纪60年代,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石油生产的大户联合,建立起“石油输出国组织”,即欧佩克。1975年,经过多次谈判后,欧佩克终于和美国达成协议,同意只用美元对石油进行定价。这种美元垄断国际贸易体系的局面直到欧元的诞生才得以转变。而在此之前,全世界没有一种货币能够威胁到美元。
  欧元的崛起以及金融海啸的爆发使得作为美国经济实力的象征的美元地位发生了动摇,随着欧元的出现,美元债券在世界债卷中所占比例开始下滑,欧元债券明显抢占了美元债券的市场。使美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统计,各国金融当局,所持有的外汇储备,折算成美元累计约为万亿美元,其中美元约为万亿美元,约占63%,比2007年末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在欧元诞生的1999年,美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一度达到70%以上,2001年6月曾创下了73%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后处于下降的趋势。进入008年,欧元所占比重从原来的18%左右上升到了27%,创下了历史新高,在此期间,日元从原来的6%下降到了3%。
  另一方面,自2002年以来,美元对其他世界主要货币一直存在贬值的趋势,油价因此攀高。世界各国为了规避货币风险,纷纷增加其他货币的持有比重。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世界金融海啸,更加剧了这种趋势。
  市场方面普遍认为俄罗斯和中国在外汇储备方面也在开始对美元敬而远之。截至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外汇储备超过5900亿美元,其中美元和欧元各占45%。一年前美元还维持在50%左右,但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俄罗斯中央银行正在考虑进而减少美元的持有量,增大加拿大元等其他货币的比重。截至2008年10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据说外汇的60%至80%是美元,不过有消息称中国正在加快向美元以外的资产转移。专家普遍认为,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元急剧贬值后,中国已提高了欧元等其他货币的比重。
  海湾产油国的原油和天然气出口主要是用美元结算,因此美元占外汇储备的80%至90%,卡塔尔投资局在2007年拥有约600亿美元的资产。但该局在两年时间里将美元所占比率从99%降至40%左右,欧元占到了40%,英镑占到了20%。
  美国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下降,会导致美元的进一步贬值。由于世界各国将会减少购买美国国债,因此美国经济的前景有可能会更加不明朗。把美元做为世界通用的储备货币是因为美国的信用机制和美元的印钞机制,因为美国超级经济体的实力,但是随着这种信用机制屡屡受到挑战,美元的地位遭到了实质性动摇。
  当欧元对美元发起挑战,如果欧佩克成员决定将欧元作为石油计价和贸易的货币,美元的地位就更加危险了。2000年,一向和美国不和的伊拉克戳中美元这一软肋,萨达姆正式宣布用欧元,而不是美元做为石油的结算单位,就凭此点,伊拉克遭受美国给与的战争处罚顺理成章。消息一出,美元当即贬值,其他那些有意用石油牵制美国的国家,像利比亚、伊朗、委内瑞拉等也纷纷表示愿意使用欧元进行石油交易。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加入欧盟,欧盟大有取代美国成为欧佩克最大客户的势头。对欧佩克而言,使用欧元来进行石油交易便是一种必然之举。萨达姆开得“欧元结算石油”的好头已经难以遏制了。中东、南美、俄罗斯都兴高采烈的讨论用欧元结算石油的事宜,2006年伊朗正式建立起以欧元作为是由结算货币的国际石油交易所;俄罗斯更是不管美国的脸色有多难看,2007年也开始使用卢布结算黄金和石油。
  石油和石油国家的机会来了。石油资源无国界,石油交易无论是现货还是期货完全在一个全球化的交易平台上交易考量。这使石油自然物质资源得以和货币直接结合起来,不用考虑某一国不稳定的经济实力。石油的货币化的趋势以石油的稳定输出和稳定增长为基础不可逆转。石油完全能够跟黄金挂钩,成为一般金融等价物。石油国家更考虑推出石油计价结算的新机制,催生其他石油货币的诞生。虽然海湾国家想要打造新的石油货币的行动在目前尚处在“蠢蠢欲动”的酝酿阶段,美元也不可能轻易把其与石油之间目前的关系拱手相让给其他币种,但这种趋势的确使世界的金融体系和货币的格局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且,这些微妙的变化似乎更加促使美元牢牢抓住石油进行套利,使石油的金融属性更加突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油价背离供需基本面
第三节 石油与国际金融投机
  一、油价背离供需基本面
  自2003年至2008年,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大约上升了8%,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超过了25%,而国际油价的增幅却高达277%之后开始大幅回落。这样剧烈的震荡的油价,已经脱离了石油供需关系的基本面,完全是投机资本炒作的结果。
  金融投机的炒作完美的运用了心理因素来操纵油价进行套利。在投资者需要的时候,把一切能够影响到石油价格的因素放大,利用一切可能的理由来实现多空套利,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解读高油价的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的原因。那些所谓的理论,其实不过是金融投资者们利用的口实,而真正促使油价高涨的根本原因其实是金融资本的投机炒作。
  石油业界共识“目前市场心理学胜过供求关系等基本原理。尽管全球石油供应并不短缺,市场还是担心供应紧张。” 导致油价飙升的并非市场供求不平衡,更多是出于投资者妙用石油消费者的心理担忧。
  中国著名国际能源专家,《能源改变命运》作家陈新华博士一语见第:“油价不光是供需平衡的反映点,也不在是反映石油生产边际成本的一个经济学概念,而是包含这一切而又无法准确衡量和预测的经济金融学概念”。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CEO范德维尔明确表示:“我们没有看到物质上的短缺,没有汽车因为加油站缺油而在油站前排队等待加油。这和市场心理有关,而你无法预测心理。”
  金融大鳄索罗斯在美国国会就油价高企的听证会上都曾明确指出,如果谁还去相信所谓供需基本面决定着油价的走向,那就让他见鬼去吧。
  索罗斯做为金融大鳄之所以不留余地如此表述,正因为他所掌握的业内对称信息资料表明虚拟交易量大大出超实货交易量的正常比例关系,而价格涨跌规律偏离传统经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金融投资者并非都对石油本身感兴趣,真正让投资者们关注的是金融资本是不是能赚到更多的钱。明星分析师纷纷预测石油的长期供应危机,称国际油价攀升势头难以阻挡。巧妙地利用一切可以推高油价的手段和借口哄抬油价。作为高盛公司的分析师,阿尔琼·穆尔蒂因为其一个又一个耸人听闻的预测而成了石油市场的话题人物。他做出了关于油价“更加糟糕”的预测——原油价格很快将上涨到每桶200美元。这样的言论无疑激发了投机者们的幻想,使他们认为油价套利存在更多的空间,更拼命地将油价疯狂推高。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2008年7月10日宣布降低对全球长期石油需求的预测,称因能源节约,2030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