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通货膨胀下老百姓的生存法则 >

第14部分

通货膨胀下老百姓的生存法则-第14部分

小说: 通货膨胀下老百姓的生存法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⑤个人所得税没有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从实践效果看,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明显的效果,反而出现了一种“逆调节”现象。过去20年中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以800元为起征点,使广大工薪阶层成了个人所得税的最大税源,但由于缺乏健全的个人收入申报与登记制度,一些非工资性的隐形收入与灰色收入逃税现象非常严重,使非工薪的真正的高收入者缴税并不多。虽然后来国家调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但是起征点还是偏低,难以适应调节收入差距的要求,所以个人所得税不仅没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反而加快了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过程,使收入差距更加扩大。
  3。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变革的影响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逐步超越了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先后经历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再到“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最终到党的十六大“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原则的变革。无论是“主体一补充”、“主体一并存”还是“结合起来”、“按贡献参与分配”,其改革的真正用意是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不仅使分配原则不断地接近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法则,而且更在于它承认了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不同阶层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种改革也使得非劳动收入在居民个人收入中的比重迅速膨胀,而非劳动收入的获取是有条件的,诸如居民选择职业的自由度、经营能力的大小、占有资产或资金的多少、文化程度的高低等等。这些条件又并不是每位居民都能够均等拥有的。因此,每位居民得到的非劳动收入必然就很不均衡,拥有条件相对较多的居民收入就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甚至没有。由于拥有获取非劳动收入条件的差异性,从而造成收入的多寡不一,无疑拉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四、如何解决我国贫富差距扩大这个现实问题
  1。重视基础环节,统筹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事业    从整体上看,城乡居民同等国民待遇和城乡统筹发展将是彻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问题的基础。一是需要通过统筹城乡各项事业发展,积极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医疗卫生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在全国形成一个城乡互动、工农互补的良性发展新局面。二是需要在国家社会基本公共福利(教育、医疗、住房、基础设施、社保等)提供方面制订缩小城乡差别与工农差别的具体目标和进程计划,经过20到30年的努力,彻底解决我国城乡、工农基本公共福利水平的差别问题。三是各级政府每年需要拿出财政收入的25%左右用于统筹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对于有利于统筹城乡各项公共事业发展的公共基础性投资项目,在税收和贷款条件上应给予大幅度优惠。
  2。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重点解决低收入居民群体的贫困问题    低收入居民群体或贫困居民群体的边缘化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转型期普遍遇到的严峻问题,是引发社会不安定和导致社会动荡的重大诱因。一是要增加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低收入居民群体的收入水平,提高城镇和农村贫困居民的补助和救济标准。二是要对老、少、边、穷等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通过加大对低收入居民群体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的投入,不断提高低收入居民群体的素质、知识和技能水平。各级政府每年需要拿出财政收入的15%左右用于重点解决低收入居民群体的贫困问题,真正解决低收入居民群体的温饱、居住、教育、医疗和养老问题。

人人都要争取实现经济自由的梦想(7)
3。推行财富与收入实名制,强化税收对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    要在近期利用我国身份证换代、存在外汇管制以及金融、工商和财税系统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契机,彻底实现我国国内财富与收入的实名制,设计科学的税收结构,强化税收对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一是将国家与集体财产、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严格界定,在央行建立反映个人与单位财产及收入的单一帐户(各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重新办理个人与单位帐户,产权界定部门重新办理产权帐户,明确居民个人和单位信息,严格限制同一个人或单位在金融机构的开户数),对人民币进行改版,现有纸币须在指定时间内到金融机构以记名的方式兑换新版人民币,大幅度增加交易的电子化比重。二是降低现有各类税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连年大幅度高于GDP增长率,结合国内各产业实际利润空间,为培养税基扩大税源,现有各类税赋均降低50%)。三是高额开征遗产税与赠予税(根据我国国情,暂以70%左右为宜,对慈善捐赠和各类慈善基金组建予以免税)。四是根据我国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个人所得税率按居民不同收入水平的分段采取累进制,从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到高收入分别课以10%、20%到30%的所得税,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居民群体的收入。五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按年度对国内奢侈品类别予以界定并确定等级,并根据相应等级课以不同税率的高额奢侈品消费税。
  4。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强化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在我国转轨时期,针对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相对于社会其他领域的过高收入、国有经济体系内收入过大的差距以及城乡之间居民收入过大的差距等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强化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一是要通过立法限制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内部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的增长,取消不合理和不合法收入以及公共福利,对其收入分配进行社会审计,采取听政和征求意见方式,按照全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设定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的收入水平,争取将公共部门及垄断行业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之比控制在∶左右,公共部门及垄断行业与社会其他领域社会成员平均实际生活水平差距控制在∶左右。二是要对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的薪酬福利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严格控制高层、中层与基层的收入差距,争取将其中垄断行业与公共部门的高层、中层和基层成员实际可支配收入之比控制在9∶7∶1左右,实际生活水平差距控制在15∶5∶1左右;将其中竞争性行业、中小企业的高层、中层和基层成员实际可支配收入之比控制在5∶3∶1左右,高层、中层和基层成员实际生活水平差距控制在7∶7∶1左右。三是要落实各项法规制度,面向全社会,对公共部门与垄断行业成员的招聘与任用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公平公正,杜绝裙带关系与近亲繁殖,确保公共部门与垄断行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水准。四是要加强法治,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在近期重点查处一批在收入分配领域违规违法的大案要案,鼓励社会力量对收入分配领域的活动进行监督。
  5。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政府行为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堵住非法收入,缩小个人收入差距。一些人不顾法纪,不择手段,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制黄贩黄,欺行霸市,坑蒙拐骗,偷税漏税,走私贩私,牟取暴利,大发不义之财。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整顿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通过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从严惩治贪污*,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防止因分配不公引发社会动荡。权力的市场化是*产生的重要原因,权力在分配领域的渗透则是一些非法收入产生的重要诱因。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减少政府对市场机制的行政干预,从而减少权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要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增加执行公务的透明度,加强对政府官员特别是经济执法人员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监督与约束;对一些大搞权钱交易、严重行贿受贿的行为坚决严惩不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富人的钱包是个梦想(1)
一、中国民众“活着不容易”
  按照我国一些专家对幸福指数的理解看,幸福指数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幸福感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它是人们对生活总体以及主要生活领域的满意感;其二,它是人们所体验到的快乐感;其三,它是人们由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价值感。从支撑满意感的收入来说,普通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价格上涨感受却加剧,生活经济负担越来越重。
  有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5年,我国连续9年出现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明显低于GDP增速的现象。央行最近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的反应继续走高,其中“物价过高”判断所占比例升至。对价格实际感受与价格涨幅产生较大反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减缓,致使居民对价格上涨的实际感受相对增强。同时,就业压力、下岗威胁、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养老无着落、买不起房或者背负巨额贷款买房等压力越来越重,根本谈不上生活的满足感,也根本体现不到快乐感。就如一份对八大城市生活压力调查中一位北京供职于财经媒体的白领所感叹的一样“活着不容易”,更遑论潜能实现的价值感了。
  从平民百姓视觉的幸福指数看,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身体健康、孩子能幸福快乐的上学,简言之,就是房子、车子、儿子、身子处理好了,就有幸福感。要说百姓的要求并不高,都是基本生存资料的需求。但是,我们细细分析,就是这样基本的生存需求,满足起来也相当不容易。高房价使许多人一房难求,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无法把老人接到身边赡养,有孝心无能力。看病贵就医难,使多少人小病扛着,大病等死。教育高收费使多少孩子在校门外徘徊,使多少家庭背负沉重经济负担。大学生就业难,在岗职工在一片下岗声中工作,工作上没有稳定感和安全感。按照这样的指标衡量,幸福指数能够高吗?
  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认为,全球幸福指数是看各国在生态资源利用上是否合理、有效,是否以较少的消耗实现了较大的价值。包括“生态足迹”度量指标、生活满意程度和人均寿命。其中“生态足迹”度量指数是指在现有消费水平、技术发展和自然资源背景下,一定数目的人口需多少土地才能养活。用生活满意度乘以人均寿命,再除以“生态足迹”度量指标,就得出了“幸福指数”。“全球幸福指数”旨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尊重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为人民赢得了多少幸福。据说,按照这个幸福指数衡量,中国排名并不靠后。但是,如果我国利用这个幸福指数含义衡量一些地区,那么,幸福指数绝对不会高,甚至得出负数。在生态资源合理利用上以及其它生态指标上,大家都有目共睹。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对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竭泽而渔式开采利用,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以这些指标来度量我国的幸福指数,如何能高呢?
  二、民众离富裕的生活还有距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5年这十年间,物价涨幅不大,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远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涨幅,甚至在1998年、1999年和2002年中,价格还出现了负增长。而最新民调显示——%公众感觉生活负担比十年前更重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富人的钱包是个梦想(2)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有7625人参与的调查显示:一方面,%的人认为和10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而另一方面,%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负担比10年前更重了。
  为什么人们的收入逐年增加,统计数据显示物价上涨也不大,可公众却感觉生活负担更重了?
  在我国,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些学者依据宏观数据做出的分析与一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有很大距离,有的时候甚至是南辕北辙。通常来说,不是民众的感觉错了,而是由于宏观数据的计量方法出现了问题。物价的问题就是如此。
  据了解,CPI统计标准是20多年前制定的。20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特别是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产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食品在CPI中的权重达1/3,而目前所占比重十分微小;卫生医药用品、教育、电信等消费所占权重,与实际消费情况完全不成比例。尤其是近几年上涨很快的住房消费,计算CPI时,“依照国际惯例”并不包括在内。
  这就是为什么在统计数据显示物价低迷的时候,很多人感觉的是生活负担的沉重———因为有几类大宗且大家都要消费的商品的价格有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比如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等。
  调查结果印证了这点。调查显示,人们花钱最多的三方面依次是住房、教育和医疗。与此同时,公众感觉这些年上涨最快的恰恰也正是这三方面。
  据《市场报》报道,一般认为,房价与家庭年收入的比例在3~6倍之间比较正常。然而在国内,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10~20倍。
  国内一家杂志《个人理财》在全国37个有代表性城市所做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家庭购房平均要花掉其年的收入,温州、上海、杭州等地的居民购房,甚至需要花费超过20年的家庭收入。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指出,20年前,大学每学年的学费只有200元,现在已经冲上5000元大关,增长了25倍。一名农民辛辛苦苦13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
  另据卫生部的统计数字显示,上世纪80年代,全国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