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撞上快乐 >

第4部分

撞上快乐-第4部分

小说: 撞上快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使得他们无法预期自己的未来。很明显,无法预见到的3次强烈电击比20次可以预见到的强烈电击更让人感到痛苦。
  我们花那么多力气来想象不幸事件的第二个原因是,恐惧、担忧和焦虑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起到许多有益的作用。我们通过夸张地描述其所犯错误的严重后果来鼓励雇员、孩子、配偶和宠物们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用同样的办法来督促自己,我们会想象少抹防晒霜或者多吃巧克力泡芙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以此来说服自己放弃这些渴望。展望未来也可以是“展望恐惧”,它的目的并非是要预见未来并避免它的出现,研究证明,这常常是促使人们更加小心谨慎、瞻前顾后的有效策略。简而言之,我们有时候想象黑暗的未来,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加谨慎。
  预见和控制
  预见能够给我们快感并防止痛苦,这是我们的大脑不屈不挠坚持要费神劳力地设想未来的原因之一。但是,这并非最重要的原因。美国人每年都高高兴兴地支付十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给灵媒、投资顾问、精神领袖、气象预报员以及其他号称自己可以预见未来并藉此而获利的各色人等。我们付钱给测算未来行业的人来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可不仅仅是为了体验预知的快乐。我们希望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应对可能的情况。如果银行利息下个月会大幅上涨,我们就会赶快清偿所有欠款。如果下午会下雨,我们早上出门的时候就会带把伞。知识就是力量。尽管我们也希望能够活在当下,享受一下金鱼的快乐,可是,我们的大脑还是坚持要不断模拟未来,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希望能够控制我们即将体验到的经历。
  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想要控制自己将来的体验呢?表面看来,这就像是问一个人为什么想要掌控自己的电视机和汽车,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不过,还是请你放纵一下我的荒谬。我们拥有硕大的额叶组织,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未来,我们展望未来并藉此对未来做出预言,而我们之所以要做出预言是因为我们想要控制未来——可是,我们究竟为什么想要控制它呢?为什么就不能顺其自然,让未来渐渐展开呢?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于此时此景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其中一个惊人正确而另外一个则惊人谬误。
  惊人正确的一个答案是,人们发现控制事实令人愉悦——并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控制对未来的影响,也为控制这种行为本身。具有影响力,能够改变一些事情,影响一些事情,让一些事情发生是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具备的根本需求;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的行为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这种对于控制的强烈爱好。在我们的小屁屁第一次碰到尿片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了强烈的想要吸吮、睡觉、大便和让一些事情发生的欲望。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才达成让一些事情发生的夙愿,这只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来发现自己长着手指。一旦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看看我们都对世界做了些什么吧!当蹒跚学步的幼儿碰倒一堆积木、推跑一只球或者在自己的额头上挤碎一块杯形蛋糕的时候,他们都会兴奋地尖叫。为什么?因为,这些事情都是他们干的,这就是原因。看,妈妈,是我的手让这一切发生的。因为我呆在这间屋子里,它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我想要推倒这些积木,果然,它们倒下了。太棒了!做事情的感觉太好了!
  

预见(9)
事实就是,人们生来就带有强烈的控制欲,而他们进入社会之后还是带着同样强烈的控制热情,研究表明,一旦在生死之间的某个时期失去了控制的能力,人们就会变得郁郁寡欢,茫然无助、悲观绝望,并陷入抑郁的深渊。有时候,他们还会因此而死亡。在某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送给当地养老院的老人们一盆室内植物。其中一半老人被告知,这株植物的照料和浇水施肥是由他们控制的(高控制组),而另外一半老人被告知,工作人员会负责这株植物的照管工作(低控制组)。6个月后,低控制组30%的老人死去了,而高控制组只有15%的老人去世。后续的研究再次证实掌握控制权对养老院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不过,也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悲剧结局。研究人员安排学生志愿者定期看望养老院的老人们。高控制组的老人们可以决定学生拜访的时间安排和会客时间的长短(“请你下周四来陪我一个小时”),而低控制组的老人们则没有这个权利(“下周四我会来陪你一个小时”)。两个月后,人们发现高控制组的老人们比低控制组的人更快乐、更健康、更有活力,需要的医疗服务也更少。这个时候,研究人员心满意足地结束了研究活动并停止了学生们的拜访活动。几个月后,这些研究人员懊恼万分地发现,高控制组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老人纷纷离世。在进行反思之后,他们发现了导致这个悲剧的原因:在研究结束时,那些在研究过程中得到控制权,并从中获得相当益处的老人则在无意之间被剥夺了控制权。很显然,获得控制权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丧失控制权比从来都没有得到控制权更糟糕。
  我们的控制欲是如此之强,而控制局面的感觉又是如此之美妙,所以,人们常常会感觉自己能够控制那些根本就不可控制的东西。比如说,在玩那些凭运气定胜负的游戏的时候,如果对手看起来实力较弱,人们下的赌注通常都比对手看起来很有实力的时候要多,就好像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抓到什么牌从而利用对手实力较弱这个优势似的。如果人们可以控制彩票上的数字,他们对于自己可以中奖就更有把握。如果可以自己掷骰子,人们就对自己能够掷赢对方更有信心。在骰子还没有掷出去的时候,人们下的赌注一般都比骰子已经掷出但是结果还没有出来的时候要多;要是他们自己能够决定掷出几点才算赢得话,他们的赌注也会下得更多。在所有这些例子当中,要不是因为人们相信自己能够掌控这些根本无法控制的局面的话,采取上述这些行为都是非常荒谬的。但是,如果他们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其实是可以控制局面的,即使只有微乎其微的一点点控制,那么上述这些行为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而我们在内心深处的确相信自己是可以控制这些事情的。为什么即使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比赛结果,观看昨天进行的橄榄球比赛的录像也让人感觉索然无味呢?这是因为,比赛已经结束了,无论我们怎样加油呐喊,我们的声音也不可能穿透电视机,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到达体育场,并在橄榄球奔向球门的那一瞬间改变它的运行轨迹了!也许,关于控制权的错觉最奇怪的地方并非是因为它的出现,而是因为它能够带给我们真正的控制力所能带来的许多有益心理健康的好处。事实上,对于这种错觉真正免疫的那一群人正是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人都能够精确地判断出自己到底能够施加多少控制力。一些研究人员根据这些还有其他一些发现得出结论,认为控制感,无论真假,都是心理健康的源泉。所以,如果我们提出“为什么我们会想要控制自己的未来?”的问题,那个惊人正确的答案就是,这样做的感觉好极了(句号)。其影响是有益的,举足轻重让我们感到快乐。无论终点港口在哪里,驾驶自己的小船行驶在时间的河流中本身就是快乐之源。
  论述到这里,你很可能会相信两件事。首先,“时间的河流”这个短语依旧会不断出现在人们的嘴边,从现在开始就再也听不到它,还为时过早。其次,你很可能相信,即使驾驶一艘带有隐喻意义的小船驶过一条陈腐比喻中的小河本身就是愉悦和健康的源泉,这艘船到底在哪里靠岸要比驾驶本身重要得多。扮演船长的角色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但是,我们希望掌控自己航船的真正原因就是,这样我们就可以驾驶它到夏威夷的哈纳雷,而不是泽西市。目的地的本质决定了我们在到达这里时的感受,而人类所特有的思考未来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选择最好的目的地并躲开最糟的地方。我们这一群猿人之所以学会了展望未来,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在许多可能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命运之间挑挑拣拣,选择一条最好的命运。其他的动物必须亲身经历每一件事才能够了解其中的喜怒哀乐,但是我们展望未来的能力使我们能够想象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可以免于遭受体验的艰难历程。我们不需要伸手去触摸一块燃烧的炭就能够知道这样做会烧痛我们的手,我们不需要亲身经历遗弃、鄙视、驱逐、降职、疾病或者离异,就知道这些是我们应该竭尽全力避免的结果。我们想要,而且也应该有这样的渴望,控制我们行船的方向,因为有些未来比另外一些要好,即使是相隔如此遥远,我们也应该能够辨别出哪一个好,哪一个坏。
  

预见(10)
这种想法是再显而易见不过的了,所以简直就没有必要提起,可是,我却还是要在这里提到它。事实上,我将会在本书剩下的部分中一再提到这种想法,因为,我无法三言两语地就说服您相信这个看来再自然也不过的想法其实就是那个出奇谬误的答案。我们坚持要驾驶自己的航船,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很清楚自己应该去哪里,而事实是,我们所谓的驾驶在很多时候都是徒劳无功的,不是因为船不肯听我们的指挥,也不是因为我们找不到自己的目的地,而是因为真正的未来同我们预见中的未来是截然不同的。正如我们会体验视错觉(“两条等长的线看起来一长一短,这难道不奇怪吗?”)也会出现记忆错觉(“我明明已经倒过垃圾了,却完全不记得自己做过,这难道不奇怪吗?”),我们也会体验到预见错觉,这三种不同的错觉其实都可以用同样的人类心理学原理来解释。
  小结
  说实话,我不光是要一再提及这个惊人谬误的答案;我还会连续重击和敲打它,直到它举手投降乖乖回家。这个惊人谬误的答案看起来如此合情合理,而且还受到大家的普遍拥护,所以,只有不断对它施以重创才有可能把它从习惯的思维中清除出去。所以,在这场恶战开始之前,请先允许我与诸位分享一下我的作战计划吧!
  ?
   。。

“主观性”
在第二部分“主观性”当中,我将会告诉你关于快乐的科学知识。我们都驾驶航船驶向自认会让我们快乐的将来,但是,快乐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于这种与感觉一样脆弱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够指望自己能够找到实实在在的、科学的答案呢?
  我们用眼睛来观察空间,用想象力观察未来。正如眼睛有时候会出现错觉,想象力有时候也会蒙蔽我们。想象力之所以会导致预见错觉主要因为它自身有三大缺点,而本书将会对此做简单的阐述。在第三部分“唯实主义”当中,我将会告诉你它的第一大缺点:想象力的工作异常迅速、安静和有效,所以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来怀疑它。
  在第四部分“厚今主义”中,我会告诉你它的第二大缺点:想象力的产物……其实并不真的特别具有想象力,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想象中的未来同现实如此相像。
  在第五部分“合理化”当中,我将会告诉你想象力的第三个缺点:想象力无法告诉我们将来我们会有什么想法。如果说预见未来发生的事情非常困难,那么,预见自己对将来发生事件的看法就更加困难了。
  最后,在第六部分“可修正性”当中,我会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很难通过个人经历或者我们从老祖宗那里遗传来的智慧来修正预见错觉。我最后会告诉你一个修正这些错觉的简单办法,但是,我几乎可以肯定,你是不会接受这个办法的。
  在读完这些章节之后,我希望你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一生中花费那么多的时间掌舵和扬帆,却发现香格里拉并不在我们预想的那个地方。
  

追逐无声的启示(1)
啊,可恨的错误,你是忧愁的产儿!
  为什么你要在人们灵敏的脑海里造成颠倒是非的幻象?
  ——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
  赛马银光丢失后不久,格里戈里侦探和罗斯上校就找到了那个偷偷摸进马厩偷走这匹得奖赛马的陌生人。但是,跟往常一样,歇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Holmes)还是先警察一步发现了真相。上校问大侦探:
  “你还要我注意其它一些问题吗?”
  “在那天夜里,狗的反应是奇怪的。”
  “那天晚上,狗没有什么异常反应啊。”
  “这正是奇怪的地方。”歇洛克?福尔摩斯提醒道。
  狗一直生活在马厩中,而当天盗窃案发生的时候,两个马倌都睡着了,这两个事实促使福尔摩斯做出了一个毋庸置疑的高明推理。后来他解释说:
  在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我了解到这条狗不出声的重要性……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牵走,它竟然没有丝毫声响,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的两个马倌。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物。
  尽管侦探和上校都意识到发生过什么事,但是,只有福尔摩斯注意到了什么事情没有发生:狗没有叫。这意味着盗马贼并非警察找到的那个陌生人。通过仔细的观察整个事件,歇洛克?福尔摩斯进一步将自己同普通人区别开来。我们即将了解到,普通人在想象未来的时候,很少注意到有什么是自己没有想象到的,而缺失部分的重要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被忽视的水手
  如果你生活在一座高层建筑密布的城市中,你就会知道鸽子有一种非比寻常的能力,它们能够精确地计算排泄的时机、速度和位置,让自己的排泄物准确无误地击中你最昂贵的毛衣。考虑到它们有如此惊人的投弹才能,我们禁不住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它们竟学不会一些很简单的事情。比如,我们把鸽子关进一只安装有两根横杆的笼子里,我们可以短时间照亮任意一根横杆。鸽子很快就能够学会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