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管理-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仲很感激好友鲍叔牙,更被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他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重视军队建设,特别是严格训练和管理。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获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鲍叔牙对管仲的理解、信任和举荐充满了让人心灵震颤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发挥聪明才智和建功立业的机会,没有管仲的尊王攘夷和富国强兵的一系列改革策略,就没有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和齐国的辉煌发展,没有齐桓公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汉民族的主体地位都将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也就是说鲍叔牙的伟大人格力量不仅改变了管仲的人生轨迹,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而且巩固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一个人有多聪明,有多大的能耐不是最重要的,有一颗大海一样宽广的心才是最伟大的。当我们禁不住赞叹鲍叔牙的宽广胸怀,羡慕管、鲍二人的深情厚谊时,不由得想起另外两对同窗好友:孙膑和庞涓,韩非子和李斯。孙膑和庞涓是鬼谷子先生的两位得意门生,曾经相互欣赏、情同手足。因为交上了庞涓这样心胸狭窄、妒忌成性的朋友,孙膑的一生是不幸的,也是侥幸的,他惨遭刖足之灾,但他最终以聪明和智慧战胜了庞涓,回到齐国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韩非子和李斯则是荀况的两位高徒,同学时两人的友好关系令人羡慕。正是因为交上了李斯这样小肚鸡肠的朋友,韩非子的命运是不幸的、悲惨的,他遭李斯的谗言诬陷,被逼自杀,客死他乡!同样都是朋友,管仲则是最幸运的,也是最幸福的,他因为交上了鲍叔牙这样的挚友,真心帮助他走出困境,实现了人生的崇高理想。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鲍叔牙成就了管仲,也成就了自己,他本人不仅安享天年,而且得到万世的敬仰。同时他的贤良还惠及子孙后代,鲍叔牙的子孙后代在齐国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而且多数是著名的大夫。而心胸狭窄、残忍毒辣的庞涓被万箭穿心而死,心狠手辣的李斯结局更惨,被割掉鼻子、斩断舌头、砍掉脚趾后才腰斩于市。真是茫茫苍穹,公道自在,善恶到头终有报;芸芸众生,何去何从,荣华转眼便成空。对此,我们应当对人生有一种全新的感悟。
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拥有莲花一样圣洁美好人格的人则是幸福、伟大的!
有勇气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正是那些使社会臻于伟大的人,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
——泰戈尔
▲虹桥▲书吧▲BOOK。
第11节:心的高度
心的高度
现在国内的企业,不论大小,也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只要超过十年的,都是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它们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时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正因为如此,这个特定的时期注定是一个呼唤英雄并创造英雄的伟大时代。看看我们身边那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家或者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英雄情结。稍微有点规模并多少能赢些利的企业,其掌门人大都有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创造历史的成就感。“自命不凡,唯我独尊”成为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的共同特点。实事求是地讲,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英雄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大舞台,各路英雄的脱颖而出也有力地推进了时代的进步。以历史的、客观的眼光来看,从依旧光芒四射的任正非、张瑞民、柳传志、刘永好,到已走下神坛的倪润峰、赵新先,都在一个特定的时期显示出了他们峰顶云天的雄才大略。本文不想用成王败寇的说法来分析讨论,只想表述一个观点:当一个企业的“英雄”痕迹太重的时候,危险就已经不远了;当英雄自以为是的时候,死亡就来敲门了。为什么这么讲呢?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组织就应当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决策程序、运营方式、经营机制、控制体系、管理制度等一套系统操作规程。可是当企业一旦被英雄主宰,形成英雄主义的时候,“企业”就成了“人业”,英雄的个人意志和行为方式代替了组织的功能。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导致企业整体组织功能的弱化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神化;二是将企业的命运系在超越组织的个人身上。个人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世间万物都有自身的法则和规律,企业经营管理也必须遵循自身的规程和法则。
老子在《 道德经 》中透彻地分析了宇宙、万物、人生,包括了经营管理方面很多深刻的道理和规律。他老人家特别警示我们:“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其含义是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那么怎样才能铸造基业长青的大业呢?老子浓墨重彩地讲了为人之道:“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仔细咀嚼,这段话好像是专门针对企业的,观点非常鲜明,它表明,最优秀的领导,员工并不知道他;比较好的领导,员工知道他、亲近他、称赞他;一般的领导,员工害怕他;最差的领导,员工蔑视他。也就是说一个靠愿景、制度、机制运行和发展的优秀企业,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参天大树生长的土壤和气候,反过来,个人英雄主义的参天大树傲视天下的企业,不论此时如何辉煌,它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企业。老子认为:“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自见者不明,自视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就是说,企业领导者自己退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自己置之度外能获得圆满。自逞己见并不聪明,自以为是并不高明,自我夸耀不是功德,自高自大难以长远。回头看看,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崛起的企业和企业家,走过的是一段特殊路程,机会、胆量加小聪明成为成功的三大要素。很多企业是怎么从小做大的,自己根本说不清楚。但是,从一个时点上去看也是功成名就,有的还相当的风光和荣耀,领导者内心的快乐和自负与日俱增。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理解,但走向极端就让人担忧了。有的领导者把昨天的偶然成功因素当成必然规律,把特定历史下的意外成功无限放大,个人英雄主义已经膨胀到无所不能的程度。他们内心根本无视什么战略规划、治理结构、团队建设、制度文化等长期发展的基础。躺在昨天的成功经验上,看不清急剧变化的市场、听不进不同意见,幻想着用昨天的方法解决明天的问题并创造新的辉煌。结果会怎么样呢?下面这个故事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
有一天,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发现了一个盛满大米的大缸。这一发现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跳入大缸内一通猛吃,吃完倒头便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快乐伴随它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米缸很大,仿佛永远吃不完,有时,老鼠也想过要跳出米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每次它都为自己发现这个米缸的成就所陶醉,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最成功的老鼠。它回忆自己找到米缸的英雄事迹,准备把它总结、提炼写成一本书,让全世界的老鼠好好学习自己。但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有一天老鼠突然发现米缸见了底,它一下子慌了手脚,不仅断粮了,而且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根本跳不出去了。对于老鼠而言,找到米缸的成功彻底打败了自己,其失败的代价就是献出自己的生命。
管理学家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老鼠为什么跳不出米缸?不是米缸太高,而是它的心胸太小,它走不出昨天,超越不了自己,当然跳不出米缸。从这个意义上讲,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应该是“心灵的高度”。
一个走不出昨天的人,他不会有明天,一个认为自己可以超越组织的人,他最终可能会毁灭组织——无论他昨天多么英明神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虹桥▲书吧▲。
第12节:为心做主(1)
为心做主
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何异同呢?异者,所面临的责任和压力不同。同者,适者生,不适者衰。看看身边,望望远处,再瞧瞧历史,我们必然有一个简单而又伟大的发现: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一个欣欣向荣的企业、一个生机勃勃的部门,一定有一个共同点——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选择了适合自己所用的人才,形成了与实际相吻合的工作方法。正确的方向,合适的人才,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三要素。有了这三个要素,你想不成功都难。当然三要素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才。苍茫大地,物宝天华,人才辈出。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经营企业就是经营资源,人是一切资源的核心,合理配置是基础,优化配置是关键。人才只有在适合的岗位上才能成为“人财”。从古至今,合适人才的选择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借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可是这一“决定的因素”最难决定。无论是封建的世袭制,上级的考核任命制,董事会的聘用制,还是民主选举制,都很难保证在合适的时间用上最合适的人才。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上级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干部;下级腹诽上级没有一双慧眼。很多干部在原单位干得很出色,可一提拔(或民主选举)上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工作没有起色,问题层出不穷,上级难堪,员工不满,当事人郁闷。并且这种用人不当、所托非人的错误,像春天的笋子一般不断从地上冒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组织和企业最大的负资产。
通过仔细考察,我们会发现干部选拔、晋升的很多程序本没有任何缺陷,但效果总是不理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究其实,我们认为主要是一种思想、两种误区影响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一种思想,即官本位思想,它早已在组织和个人心中扎下了很深的根。组织把提拔作为奖励,个人把晋升当作成功。两种误区,一是上级总是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作为培养领导干部的苗子,完全忽略了专业人才和领导干部是两种不同的材质,由于缺乏对人才的全面评估和长期培养计划,许多杰出的专才在晋升中误入歧途。二是“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误导害了很多人。人人都认为自己有将军的潜质,个个都想沿着梯子往上爬。至于个人的理想、兴趣、性格、专长早被“将军”梦想覆盖。其实,世界上有花草树木,人亦有所不同。要让一棵树像花一样娇艳妩媚,树除了要忍受弃蓝天理想的痛苦,还要饱尝失败的苦果;一棵小草倘若要完成树的使命,那不仅是草的错误,也是树的不幸。因为树有树的基因,花有花的本性,草有草的本心,一切当顺其自然,否则就会好心办错事。下面让我们看一则有趣的故事,这则故事也许能对我们理解上述问题有所帮助:
◇欢◇迎◇访◇问◇。◇
第13节:为心做主(2)
一天,上帝到人间巡视,在路边发现了一只冻僵的小老鼠。上帝把小老鼠拣起来带回天堂,轻轻吹了一口仙气,小老鼠渐渐苏醒过来,恢复了健康,从此和上帝生活在一起,白天到外面晒太阳、玩耍;晚上回到屋子里,躺在温暖的羊毛毯子上听上帝讲故事,生活非常愉快。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小老鼠心中始终有一丝恐惧:上帝家里有一只猫,虽然天堂的猫不会伤害自己,但每次见到猫时小老鼠的心都紧张得要掉出来似的。
有一天,小老鼠对上帝说:“万能的主啊,我和你生活在一起感到非常快乐,但是有一件事我想请求你的帮助。”上帝微笑着说:“那是什么事情啊?说出来吧。”“每当我看到家里的猫时,都感到莫名的恐惧。我想请求您,能不能把我变成一只猫?”上帝答应了小老鼠的要求,把它变成了一只猫。小老鼠变成了猫以后,兴奋异常,以为万事大吉了,可刚一出门就碰到了一条狗,吓得它连滚带爬地回到了屋子里。然后对上帝祈求说:“仁慈的主啊!能不能把我变成一条狗?”上帝笑笑,答应了它的要求。
这下变成了狗的小老鼠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家门,但突然有一只老虎经过它的身边,老虎张开大口打了一个哈欠,小老鼠魂飞魄散地跑回家里。它沮丧地对上帝说:“英明的主啊,我最后一个请求,您就把我变成老虎吧!”
上帝欣然答应了它的要求。这一次变成了老虎的小老鼠激动万分:自己成了兽中之王,天下无惧了。它昂首阔步走出家门,可是房前的猫突然尖叫了一声,变成了老虎的小老鼠顿时惊恐万状、吓得屁滚尿流地跑回到上帝的身边。小老鼠百思不解,困惑地对上帝说:“慈祥的主啊,我为什么变成了老虎后还是害怕猫呢?”
上帝“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对它说:“身体和外观仅仅是一种形式,最关键的是你的心。你始终放不下那颗小老鼠的心,怎么会不害怕猫呢!”
上帝是否让小老鼠恢复原形,重过鼠的生活,不得而知。但现实生活中小老鼠变成了老虎后,鼠心能改吗?假如依旧是虎形鼠心,能让它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吗?
合适的土壤种合适的植物,这是目不识丁的老农都明白的道理,成熟的组织首先要学习老农的“适者生存”的经验,千万不能选错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