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下 >

第3部分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下-第3部分

小说: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的利息 
    徐海并不知道,胡宗宪之所以让他去吴淞江,除了杀人入伙,顺便清楚倭寇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有一个人在那里等着他。 
    这个人就是俞大猷,作为少数几个能与徐海对抗的将领,他按照胡宗宪的指示,提前在吴淞江设下了埋伏,等待着徐海的到来。 
    就在徐海获胜后不久,俞大猷发起了攻击,斩杀多人,并焚毁数条船只,恼羞成怒的徐海明白自己上了当,却已无计可施。但就在战况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另一个意外发生了。 
    俞大猷突然停止了攻击,让开了一条出路,也放弃了追击。 
'912'     就这样,徐海逃出了包围圈,但他十分清楚,这绝不是因为菩萨显灵、上帝开恩,或者是俞大猷发疯。能够顺利突围,只有一个可能的理由。     这一次,他没有再犹豫,立即准备了大量金银财物,以及自己之前多年搜刮的奇珍异宝,全部连本带利地送给了胡宗宪,为了表示诚意,他还派弟弟徐洪去胡宗宪那里做人质。     徐海很清楚,事情到了今天这一步,他已经没有谈判的筹码,只能乖乖认输,在政府的管辖下当个良民,终此一生,而俞大猷放他破围而去,说明胡宗宪并不想赶尽杀绝,愿意给他一条生路。     应该说徐海对形势的判断大体上是正确的,他确实失去了谈判的条件,但与此同时,他也错误地理解了胡宗宪的意图,这位总督大人之所以放他一马,只是因为害怕一个成语——
狗急跳墙。 
    事实证明,胡宗宪和王伦确实是有区别的: 
    林冲杀人之后,王伦会让林冲入伙。 
    徐海剿灭同伙之后,胡宗宪会剿灭徐海。 
    这就是水平。 
    正如之前的徐海一样,当人质的徐洪也得到了良好的待遇,锦衣玉食,好吃好住,不过
吃了胡总督的饭,那是一定要还的,没过多久,胡宗宪终于亮出了底牌,他让徐洪带话给徐海,要想从良,必须献出自己的同党——陈东、麻叶。     对于徐海而言,这实在不是个问题,他连自己的弟弟都可以牺牲,何况是这两个傻种。     徐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立即着手准备,用合伙人的命换自己的,在他看来,这实在
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开端,却是毁灭的起始。因为从一开始,胡宗宪就没有打算和徐海做生意,也不打算遵守游戏规则,他只知道,这是一个手上沾满无辜百姓鲜血的倭寇,虽百死不足赎其罪,人皆可杀! 
'913' 
    昀终的诅咒 
    徐海决定动手了,因为胡宗宪不但许诺既往不咎,还答应给他爵位,让他安享荣华富贵,

只要他抓住陈东和麻叶。     两人之中,麻叶要好对付一些,而陈东统率军队,比较麻烦,所以徐海决定先拿麻叶开儀。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徐海请麻叶吃饭,到地方二话不说,绳子往脖子上一套,直接交给
了胡宗宪。     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徐海送走了麻叶,放心大胆地去准备对付第二个目标。     但他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如释重负之际,五花大绑的麻叶已经坐在了贵客席上,而为他
解开绳索的人,正是胡宗宪。     麻叶的脑袋彻底乱套了,先是被人莫名其妙地绑了起来,然后又被人莫名其妙地松了绑。
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必须乖乖与对方合作,才能保住脑袋。     很快,他就知道了活命的条件——写一封信。     这封信是写给陈东的,写作者是麻叶,当然,原创的权利属于胡宗宪。     在此信中,胡宗宪描述了一个十分曲折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陈东和麻叶就看徐海
不顺眼了,他们制定了一个阴险的计划,准备置自己同伙于死地,并进行了积极的策划。     但在完成之后,信却没有被投递到陈东的手中,恰恰相反,第一个看到这封信的人,正是徐海。     这看上去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既然徐海已经决定要去解决陈东,那又何必多
此一举呢?     然而这正是胡宗宪的过人之处。     他深知,徐海为人反复无常,且与陈东合伙抢劫多年,交情深厚,两人分分合合是常事,
要保证万无一失,就必须断绝徐海的所有慈念和退路,让他把绝路走到底。 
    胡宗宪的判断是准确的,徐海确实犹豫了,他很明白,如果自己迈出了这一步,就将失去所有后路,一旦胡宗宪靠不住,自己就会必死无疑。 
    但当他看到那封写给陈东的信时,怒火烧毁了他的理智,而急于安居乐业的王翠翘,也在这关键的时刻,给了他一个关键的建议——彻底放弃抵抗,接受胡宗宪的招抚。 
    徐海终于做出了决定,与之前的无数回敷衍应付不同,这一次他是真心的。 
    事实证明,徐海的智商和斗争经验远远在陈东之上,他设下圈套,擒获了陈东,并招降了他的一部分属下。 
'914'     但在大功告成之后,徐海却突然平静了下来,他没有去见胡宗宪,在仔细思考之后,他改变了主意。     此前,徐海急于投降,除了胡宗宪的计谋策动外,陈东的威胁也是一个主要因素,现在陈东已束手就擒,董事会只剩下他一个人,且军权在握,行市看涨,自然要谈谈条件,恰如
俗语所云:没条件,谁投降啊?     然而他没有等到这个机会。     就在他安置俘虏、准备谈判之时,属下突然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所属部队被明军突袭,死伤三百余人,损失极其惨重。     徐海感到了深入骨髓的凉意,他终于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胡宗宪的掌握之中,这
个可怕的对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并不时用行动敲打着他,告诉他这样一个真理:除了投降,你别无选择。     第二天,闯荡江湖,纵横四海十余年的徐海公告天下:无条件投降。     嘉靖三十五年(1556)八月,徐海率舰队抵达胡宗宪驻地平湖城,向胡宗宪请降。     然而就在投降仪式上,徐海开始了与胡宗宪的昀后一次较量。     这是一次极为怪异的投降,所谓的投降者徐海,带齐了他的全部军队,威风凛凛地列队城外,而城内的受降者却畏畏缩缩,胆战心惊。     趾高气昂的徐海带着上百个随从,在城外喊出了这样的话:     “我是徐明山(徐海号明山),前来请降,速开城门! ” 
    带着上万人,全副武装包围城池,说你是来投降的,那真是鬼才信。 
    这不是投降,而是挑衅,在彻底认输前,徐海决定昀后一次考验胡宗宪,考验他的勇气和智慧,作为强者,他只向更强者屈服。     很不巧的是,赵文华同志刚好也在,他听到消息,吓得浑身发抖,连忙找到胡宗宪,让他安排守军全力抵抗,以备不测。     胡宗宪却十分镇定,他平静地告诉赵文华,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十分简单——打开城门,放他进来。     赵文华顿时魂不附体,连声大呼:     “万不可行,如果他趁机入城作乱,如何是好?! ”     胡宗宪站起身来,向这位上司投去了轻蔑的一瞥,便坚毅地向城门走去,只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不用担心,一切尽在我掌握之中。 ” 
'915'     见到胡宗宪的那一刻,徐海终于心服口服了,这个人带着两名随从,面对自己上百名携
带兵器,穿着盔甲的属下,没有丝毫的慌乱,沉着地说道:     “我就是直浙总督胡宗宪,徐海在哪里?”     徐海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威势,在此之前,他还从没有怕过谁,包括汪直在内,但
此时此刻,在这个人的面前,他彻底屈服了。     徐海站了出来,不由自主地弯下了膝盖,向这个曾与他势不两立的对手恭敬行礼,他认输了,输得心服口服。     徐大哥居然屈膝行礼了,就在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的时候,胡宗宪却作出了一个更让人意外的举动。     按照我国的传统美德,这个时候胜利者的反应不外乎以下两种,要么是“急步赶上前,一把扶起”,要么是“大呼一声:贤弟,折杀大哥了。 ”     然而这不是胡宗宪的选择,面对这个毕恭毕敬的强敌,他缓缓地伸出了手…按在了徐海的头皮上。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他们屏气凝神地盯着这匪夷所思的一幕,但更有趣的事情还在后面。
    胡宗宪的手停留在徐海的脑袋上,虽然没有玩出九阴白骨爪那样的绝世武功,却开始不停地拍抚,一边拍还一边说道: 
    “你引倭寇入侵,为祸国家多年,今日既然归顺,以后当安分守己,切莫再次为恶。 ” 
    每当看到这段记载,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美国黑帮片中黑社会老大的形象,胡宗宪同志一边把徐海的脑袋当皮球拍,一边谆谆诱导,实在很有教父的风范。 
    大家都看傻了,徐海却如同被洗脑了一样,温顺地任由胡宗宪摸他的头,给他上课,原因很简单,他已经被彻底降服了。 
    投降仪式结束后,徐海选择城外的沈庄作为他的暂住地,和他的属下住在一起。因为胡宗宪表示,要安排他的部下转业、从良,必须有足够的时间。 
    说完这些话,胡宗宪就跑去忙活了,而徐海则安心地等待着就业安置,然而他并不知道,胡总督既没有去找军转部门和居委会,也没有去找可供耕地,却只去找了一个人,因为他相信,在这个人的帮助下,徐海的问题将被彻底解决——用一种特别而简单的方式。 
    这个人就是陈东。 
'916' 
    沉浸在幸福中的徐海开始憧憬着自己的美好生活,而王翠翘也十分高兴,从此她将不用继续跟着丈夫东躲西藏,飘移不定,他们将去一个安静的地方,住在安静的房子里,过着安静的生活,两个人坚信,幸福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于是机智的徐海失去了自己敏锐的嗅觉,他并没有发现,就在他们的驻地旁边,还住着一群陌生人,正用仇视的眼光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当徐海还做着封妻荫子的美梦的时候,这群人撕下了自己的伪装,向他和他的部属发起了突然袭击——他们是陈东的手下。 
    谁也没有料到,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有人袭击他们,于是慌乱之中,大家只顾四散奔逃。徐海也不例外,他的反应非常之快,乱军中竟还带上了王翠翘一起跑。 
    但他没有能够跑出去,因为胡宗宪的部署一向是密不透风的,到了天明,他的部下已然全军覆没,而他也被陈东的部下团团围住,走投无路之下,他叹息一声,投水自尽。 
    横行天下的第二号倭寇徐海就这样被他以前的同伙陈东除掉了,但胜利并不属于陈东,三个月后,这位理论上的有功之臣和他的难兄难弟麻叶一起被杀,三人的首级被送往京城,嘉靖大喜,亲自去太庙告祭祖先,以示庆贺。 
    唯一的赢家是胡宗宪,他在军事实力不足的情况下,用精准莫测的智慧和缜密复杂的计谋,一步步地把徐海逼上了绝路,而在整个过程中,他从未大动干戈,只是略动口手,便驱
使他人为其效命,连昀后解决徐海,都是借儀杀人。     综观整个过程,谋略机巧,阴险狡诈,足可写入厚黑学教科书,为万人景仰。     曾有一位厚黑学前辈说过,违法的事情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可以做。按照这个理论,
胡宗宪绝对是一个忠实的实践者。     因为以当时的情境而言,胡宗宪为国家铲除倭寇,杀掉汉奸,似乎并不违法,却绝对违背了良心。     古语有云“杀降不祥”,既然徐海已经投降,再杀他似乎就有点无耻,很明显,胡宗宪并不相信这句话,也不介意别人说他无耻,所以他做了,而且做绝了。无耻就无耻到底,又能如何?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报应的,当时的胡宗宪大概会这样想。 
'917'     估计十年之后,胡宗宪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而关于王翠翘的结局,正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总而言之,应该是死了。     但她是如何死去的,民间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她在那次突袭里死于乱军之
中,尸首也未能找到。     另一种说法,则是一个无比凄美的故事。     徐海投水自尽的时候,王翠翘也想死,却没死成。她被士兵俘虏,并送到了胡宗宪那里。
就在此处,人民群众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释放,有的说胡宗宪要把她许配给罗龙文,更有甚者,说胡宗宪自己看上了她,想娶她做妾。     虽然传说有许多种,分配对象也有很多个版本,但有一点都是相同的——她拒绝了。     徐海已经死了,但她仍然可以活下去,想娶她的人依然排队,她可以继续嫁人,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然而她拒绝了,她选择用死来结束自己的一生,以开念那个先她而去的人。     于是在不久之后的一天,她趁人不备,逃了出来,面对大海,高声哭诉道:     “明山,我辜负了你啊! ”     然后,她投入大海,追随徐海而去。 
    在现代很多人看来,这种行为大致是比较缺心眼的,活着不好吗,干嘛要去死呢? 
    诚然,这是一个缺乏逻辑的选择,正如多年前的那个时候,当海盗徐海来到她的面前,她所做出的那个选择一样,毫无逻辑,实在毫无逻辑可言。 
    从史料价值上来讲,这是一段十分不靠谱的记载,换句话说,其真实性是很低的,但我依然使用了这段材料。 
    因为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一种不被风头大势所左右,不因荣辱富贵而变迁的情感,它才是这两个毫无逻辑的选择的真正原因,虽沧海横流,惟恒然不变。 
    我知道它是假的,我希望它是真的。 
    王翠翘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在此之后,她的这段传奇经历被写成一本名叫《金云翅传》的书,在清初极为流行,是当时的第一号畅销书。但诸位若未看过,那也并不奇怪,因为这本书没能与时俱进,上世纪四十年代后就没有再版了,当年我在省图书馆找了两天,才翻到一本比我大八十多岁的残本,着实不易。 
'918'     王翠翘就这样渐渐消失了,似乎她从未存在过,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奇女子的名声已经冲出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