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82部分

天朝之梦-第82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宗棠笑着点点头道“湘阴左氏虽非名门,不过在下的妻室却出自豪门,同湘中名门多是古旧姻亲,如果能把他们都接来香港,半个湖南都能易帜附明了,可惜左某没有这样的号召力,为宗族乡党计,只能先用今亮之名,为大明效力了。”他顿了下,又道,“不过左氏族中,倒是有些不第秀才,我可写信招来香港,使其入鸭脷洲军校读书吧。”

“如此甚好。“朱济世略一思索,又吩咐左右,去将罗香菊和朱济世的长子国杰一并请来。

“夫君,左先生好。”罗香菊怀抱着个丁点大的男婴迈步走了进来,冲着朱济世和左宗棠点了下头,就将孩子塞到朱济世怀中。

“此子国杰,虽非嫡出,但却是我的长子,预备等他周岁之后封兰芳大公世子,将来继承兰芳大公之位。不如请左先生先做他的老师,将来若有缘分,再结为翁婿如何?”朱济世又将儿子递给左宗棠。这孩子虽然才足满月,不过生得极为俊秀,将来必是个美男子,又是一国之主,得婿如此,左宗棠如何不高兴?

笼络了一番左宗棠,朱济世便命人将小少爷罗国杰抱走,留罗香菊一起陪着左宗棠说话。谈话内容,自然转到了左宗棠的那位忘年交林则徐身上。历史上,林则徐便极为欣赏左宗棠的才干,称其为“非凡之才”、“绝世奇才”,还一再向满清皇帝举荐左宗棠,可惜却毫无效果。这个时空的情况也是一样,不过左宗棠还是极为感激林则徐的。

“穆翁同满清庙堂之上的大部分官员是不同的,他是能做事,也想做事的。可惜早生了二十年,一生格局已定,改不了了。”

朱济世从书桌上取过一封书信,递给左宗棠道“军师,你先瞧瞧这个,这位穆翁现在做事情的劲头还很足呢,想要在广东办铸币厂和铁厂。对了,还有一位叫魏源新科进士也到了洋务衙门做事,当了林穆翁的总文案,军师可认得此人?”

左宗棠接过书信,一边看一边对朱济世道“魏墨生此人我认识,也是我们三湘子弟,颇有才学,又能任事,在贺耐庵(贺长龄,现任云贵总督,左宗棠老师的哥哥)、陶髯翁(陶澍,已故两江总督)和林穆翁幕中做事时就展露才华。还写过一本《海国图志》,专门介绍外洋诸国情况。虽然不能同琼斯先生的《西行漫记》相比,不过在中国之人来说,也算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了。只可惜道光昏聩,不识英才,如魏墨生这样的大才,也被一篇八股文章所累,蹉跎半生,才得了个进士。已经五十多岁,不过是个从五品的知州衔,这辈子督抚无望,部阁也无望了。”

他这话说的感慨,其实是在替魏源的进士惋惜。儒家士子,是讲究忠臣不二主的。魏源如果不中这个进士,不过是举子捐候补官,没有食过君禄,自然不需要给满清尽忠。现在正好投靠朱明,尽可一展所长,将来督抚部阁是毫无困难的。可惜却在道光二十五年中了个进士,还放了洋务衙门的差事,只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进士,还能有多大前途?好端端一个英才,就此埋没了。想到魏源,左宗棠顿时觉得自己无比幸运,他也已经35岁了,再考个四五次会试,这辈子就浑浑噩噩过去了,幸好遇上朱济世这个明君,将来少不得要图形功臣阁的。

想这些事情的时候,左宗棠一心二用,已经把一封错字连篇的书信看完。这封信是张泽根托人捎来,他现在是洋务衙门顾问罗德理的长随。信中,张泽根报告了林则徐接见罗德理时的情况。这位做事情劲头还很足的满清名臣正筹谋要在广东开铸币厂和铁厂,一为朝廷敛财,二为běi精的八旗炮厂、枪厂提供原料。

“呵呵,这道光果是昏君,为我大明做嫁衣却不知。”读完书信,左宗棠便抚掌大笑起来。

“左先生何出此言?”问话的是罗香菊,她姐姐正在待产,朱济世“秘书”的工作就由她来担任,张泽根的信,也是由她先过目,因此知晓内容。

左宗棠捋着胡须道“满清的炮厂、枪厂均设在běi精,却不肯在běi精周围寻找煤矿、铁矿,开办铁厂以供原料。而将铁厂开在广东,使人万里转运,不但运费高昂,而且一旦广东为明公所取,这铁厂便为明公所有,我看可以暗中助林穆翁一把。”

“满清为什么不肯在běi精周围开矿炼铁呢?”朱济世隐约记得后世新中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就在北方,而广东境内虽有韶钢、广钢,但是规模不大,效益也平平。

“准是那些腐儒用什么龙脉五行之说蒙骗道光,他们满人也迷信,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左宗棠笑着解释,这大清朝的科举就考八股文章,有真才实学的人未必能高中,中了进士的多是腐儒,正事儿干不了,就喜欢折腾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八旗一帮糊涂蛋也喜欢这一套,庙堂之上,多有荒唐之论,不足为奇的。

“琼州和韶州都有铁矿,不如让穆翁把铁厂放在那里吧。”朱济世还是知道石禄铁矿和韶关铁矿的,后者是广东韶钢的根本,朱济世是广东人,当然知道。前者在这个时空已经很有名气,朱济世是到了香港后才听说的。

左宗棠摆摆手,笑道“铁厂、钱厂必是设在穆翁眼皮底下的。穆翁为人我最清楚了,为政必躬亲,铁厂、钱厂之事必是穆翁亲理。”他看着朱济世道“明公如果同那罗德理有联络,千万提醒他一声,可不能把林穆翁当成白斯文。”(未完待续)


第167章 替他人做嫁衣 第七更奉上


广州,洋务衙门。

“穆翁,根据我们的调查,广东有极好的发展西洋工业的条件。首先是人才不缺,广州历来就是对外贸易交流的口岸城市,因而广东人对西洋事务的了解要远远超过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们,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者极多。而且广东的手工业向来非常发达,如佛山的制铁业、铸造业在前明极为发达,佛山出品的铁器、铜器一度行销整个南洋。就是目前,佛山铁业仍然是全中国最为发达的,想要雇佣善于制铁、锻造、铸造的工人一点都不困难……”

正滔滔不绝给林则徐灌汤的是洋务大臣衙门的是位洋大人,知府衔的顾问罗德理。这个洋鬼子现在是全副顶戴花翎,一副满清朝廷命官的打扮,说得也是一口极流利的广式官话。而且讲的也头头是道,身为听众的林则徐更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就凭广东人比较了解西洋,还有不少人能讲洋文,这广东的确是全中国最适合发展西式工业的地区。罗德理说的没有错。

“海安,”林则徐唤着洋鬼子罗德理的字号,“你说说看,如果国朝要办西式工业,当从何处着手?”

“当然是军工!”罗德理早就琢磨过该怎么忽悠林则徐了,如果说要从纺织工业和修铁路开始搞。估计林则徐根本就不会听。“西洋各国之中,凡属列强者都有强大的军工作支撑,否则一旦同外国开战,武器弹药就会受制于人,这仗是没有办法打的。”

林则徐点点头道“老夫也是这么想的。海安啊。如果我大清要办军工的话,又当以何为先?”

“办军工当以采矿为先。因为造枪铸炮的主要原料便是钢铁,如果钢铁都购自海外,同样是受制于人,自办军工就毫无意义。而要炼钢铁光自办铁厂也不行,还需自办铁矿、煤矿。而广东的矿业向来发达。梅州、韶州都有现成的铁矿、煤矿,琼州府的临高县还有一个大型铁矿。如果朝廷要在广东自办铁厂的话,应该在梅州、韶州、临高三地设立矿务衙门,聘请西洋工程师,购买西洋采矿设备进行大规模开采。”

一旁的白斯文也附和道“穆翁,咱们广东自乾隆年间就开了矿禁。因而矿业发达,熟练的矿工也好找。要是在北边儿还行矿禁的省份,想要开铁矿、煤矿都不大容易。因而这铁厂只能放在广东,炼出钢铁再运往北京供给八旗炮厂、枪厂。”

听到白斯文的建议,林则徐赞同地点点头,而罗德理却在心里面哭笑不得。这满清官僚的脑子怎么都蠢成这样,到现在还以为能垄断造枪铸炮的法门。他们难道不晓得济世行是眼前全球第一大军火制造商吗?在英国、法国、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和美利坚都开了制造杰森式手榴弹和铵油还有黑火药的工厂,而且已经始涉足枪械制造了。不过这话是不能当着林则徐、白斯文两个满清大员说的。

“采矿之后,当是交通。因为广东的煤矿、铁矿并不集中一处,穆翁又想将铁厂摆在广州。因而铁矿、煤矿和铁厂之间的交通极为要紧,卑职建议修建铁路以通往来……”

林则徐摆摆手道“铁路……暂时不考虑,不过可以着人整修道路,发展水运。”

读了朱济世翻译出版的那些个著作,林则徐自然知道铁路是个什么东西了,不过立即在广东修筑铁路还是操之过急了。他考虑的倒不是风水龙脉之说,而是洋务衙门的经费实在有限。不能办太多的事情。

“那么……就该是培养人才。”罗德理斟酌着用词,“无论是西法开矿、冶铁,还是造枪铸炮,都是需要专门培养工匠的。卑职建议在广州开设一个工匠学校,聘请西洋能工巧匠为师。将各种技法传授与中国工匠。另外,还应该在广州开办一家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

白斯文也道“穆翁,西洋列国都重视工匠之学,不仅有普通做工的匠人,还有专门研究工匠之学的学问家。那朱逆便是个研究工匠之学和医学的大学问家,他的香港济世大学就是传授工匠之学和医学的。”

林则徐捻着胡子叹了口气,左宗棠已经托人给他捎了封信,将朱济世的底细一一告知。他现在晓得朱济世不仅是工学和医学大家,还精通商道、兵道,说是全才也不为过。只可惜这样的人才不能为朝廷所用,不仅朱济世这等人才不能用,就连左宗棠这样的大才同样不容于庙堂。就算广州办了“工学堂”,教出来的学生,又能得到多少重用呢?

“穆翁,这西洋的采矿、冶铁之法尽可以传授,不过造枪铸炮还有配置火药之术不可轻传,须得由内务府选派专人到广州来学。”

是啊,枪炮火药都是军国利器,必须要掌握在旗人之手,怎么可以教给汉人呢?

林则徐点点头,一本正经地道“恩铭所言极是,这等枪炮火药绝不可落入居心叵测之人的手中,否则必为国朝巨患。”

这两个中国大官怎么可以这样……一本正经说着自己也不相信的话呢?他们要生在欧洲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律师的。罗德理不确定地想着,嘴上却接茬给大清王朝支昏招。

“采购机器,选择厂址,建设工厂这些当然也是必须要做的。开办铁厂还需烧造耐火砖,建反射炉、坩埚炉;开矿场和铸币厂需要采购蒸汽机和模具;开枪厂、炮厂也需要蒸汽机、模具、车床等器械……”罗德理装模作样地心算了一下,对林则徐道“穆翁,卑职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些个开销加在一起大需要花费三百万两银子。其中约一百八十万两是采购器械所需,剩下就是工厂建设的费用。”

三百万两银子……这当是天价啦!是把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大人当傻瓜在宰!

“三百万两是不是多了一些?”林则徐眉头微皱,看着罗德理问道。

罗德理也笑了笑,回答道“那一百二十万两的建厂经费下官不方便评论,不过就一百八十万的采购经费而言……的确是贵了。如果换朱济世来做这些事业,有六十万两就足够了。但是换成咱们大清,一百八十万两还是要的。”

“这是怎么个说法呢?”林则徐心说,难道大清朝就是可以随便宰的傻瓜吗?

罗德理一脸为难地道“因为朱济世本身就是英吉利巨商,他要购买机器设备不需要去欧洲,直接在印度下单即可。而且也不需要买新出品的机器,买些加尔各答厂淘汰的旧货就可以了——这个印度加尔各答兵工厂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所投资,是昔日全世界最大的兵工厂,不过自欧洲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山河日下,世界头号兵工厂的宝座已经被朱济世的济世行所取代。最近加尔各答厂又在裁汰人员,出卖机器,据下官所知,朱济世已经着人去低价购买用于兰芳的工厂了。

而我们大清是不可能向英吉利的加尔各答厂买旧机器的,一来咱们和英吉利关系不大好,他们不肯发卖。二来旧机器的质量没有保证,买来以后要是不能用,对方也概不负责。这个麻烦自然难不倒济世行的工程师,就是坏了的机器他们也会修好的,可咱大清这里……没有这等人才啊。所以只能走法兰西的路子买新机器,这个价钱贵,运费也高,非一百八十万两不可。穆翁如果不相信,可以请塞古尔行、汇丰行的大班来广东询价。也可以请美国、普鲁士、西班牙的洋行大班来广州,如果有低于一百八十万两报价的,下官情愿革职。”(未完待续)


第168章 助敌为快乐之本上



罗德理当然没有被革职,非但没有被革职,林则徐和白斯文还联名给道光皇帝上了保举折子,要给罗德理升官儿。

因为林则徐在询问了塞古尔行、汇丰行、旗昌行等几个非英资洋行的大班之后,确信罗德理给出的180万两白银的报价真是最低价了!

而白斯文则得了十万银元的贿赂——他当然是大清王朝的忠臣,可也是贪官!谁说这贪官就不能当忠臣了?这忠不忠和贪不贪,其实也没多大关系的。

“明公,这是罗道台给您的亲笔信。”

张泽根将一个蜡封的信封双手递给了办公桌后面的朱济世。

“坐,坐下说话吧。”

朱济世一边招呼张泽根落座,一边拆开信封,取出里面信筏一目十行看了一遍,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明公,有什么好事情吗?”

左宗棠摇着纸扇,笑呵呵地问朱济世道。他现在是军师嘛,自然要跟着朱济世身边摇扇子的,这是军师的谱,就是大冬天也要摆出来的。

“当然有好事情啦,大清朝预备花300万两银子开矿山,办钢铁厂、铸币厂、火药厂、枪炮厂了,要大办洋务了。”

“300万两!?”左宗棠吃了一惊,“林穆翁没那么好糊弄吧?”

“这个……隔行如隔山嘛,林穆翁到底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