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677部分

天朝之梦-第677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的好地方。看来亨儿已经早有打算了。”

“父皇,胡安弟弟也想得到英属哥伦比亚。”太子朱国雄在旁提醒。

英属哥伦比亚省可是个好地方,后世就是加拿大仅次于魁北克和安大略的第三人口大省。更是亚洲移民前往加拿大的首选之地。特别是后世加拿大的第三大城市温哥华更是一个适合成为首都的好地方。那里维度虽然颇高,和大明的黑龙江差不多。但是因为太平洋暖流的因素。气候非常舒适,夏季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冬季也很少低于0摄氏度。而且还紧靠太平洋,拥有天然良港,又终年不会冰封。在对面的温哥华岛上更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是个发展重工业的好地方。所以朱胡安也对那里垂涎三尺。

朱济世稍稍思索了一下,道“看来朕要御驾亲征了。”

“亲征?”朱国雄一怔。

“亲征北美,北华会拿到英属哥伦比亚省的,而且艾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还有育空、西北地区都是北华王国的一部分。”

朱亨眼里掠过一丝不安,看了一眼朱济世“是不是打压东华太过了?”

“不,东华北华是兄弟之国,本来就不分彼此的,只有兄弟齐心,北美就是我们中华的天下。”

朱亨不言,但他知道,自己的这位父皇和中华历代皇帝不一样,是不大喜欢搞大一统的。因为大一统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权力集中于一个核心,再无竞争,而核心一旦,整个种族就要再陷劫难了。中华两亡天下,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没有竞争的单核心体系造成统治者宁愿求稳自弱,也不图强求富。

所以朱济世想要建立的是以中华为兄,以东华、西华、北华和南华为弟,以日本、朝鲜、暹罗、琉球、夏威夷、菲律宾等国为子侄的诸夏共存的体系。就像眼下的白人世界一样。一个核心衰败,另一个核心就能取而代之,各个白人国家又保持竞争,这样才会国国图强,人人求富,始终保持活力。

当然,朱济世也不希望诸夏共存的体系在自己死后演变成诸夏混战。所以还需要努力维持一个强干弱枝的局面。中华是干,自然是最强大的。五华是枝,必须要弱于中华这个干。而日本、朝鲜等国则是叶,当然更弱一等。但是现在的东华却因为处于一个“天选之国”的位置上,已经有些粗壮了,在这场战争之后肯定还会进一步扩张地盘,至少能得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甚至还能得到加拿大的一些地盘,这些土地和澳大利亚的沙漠荒原可不是一个概念!那是可以养活几亿人口,而且资源丰富不亚于中华的富庶之地!

如果再让东华得到英属哥伦比亚、艾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这些地盘,不出30年恐怕就能和中华并驾齐驱成为诸夏第二个龙头了。所以朱济世才要扶植出一个北华,暂时分一下东华的实力。当然,从长远来看东华和北华完全可能成为一家子,即使不是完全合并也会在经济和政治上共进退。就如历史上的美国和加拿大一样。而这样的局面在什么时候出现还是很有讲究的……诸夏之间当然可以争,但是绝对不能搞出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恶斗。

因而双龙头的局面还是要尽可能延后,等到核威慑时代就不大要紧了。

这番打算,朱济世自然不会当着朱国雄的面言明。他看着太子,道“北美的安排只能由朕来做,胡安、国宏、幸义他们三人都要汇聚北美,再加上一个亨儿,也只有朕御驾亲征去当主帅了。这国中之事,就由你和内阁商量着办了。”

“儿臣遵旨。”朱国雄顿了一下,“父皇,儿臣还有一事不明。”

“是关于欧洲战场,还是关于南方战场?”

“是南方。在父皇看来,什么时候可以和英人决胜海上?”

“哈哈!”朱济世朗声笑了,“这个不急,海上决胜是摊牌,没有十足的把握不可贸然形势。估计,等朕从北美回来也没到时候。”

“那父皇何时可以奏凯?”

“奏凯言之过早,朕亲赴北美只是定下一个大局,顺便看看胡安的本事。带兵打仗可不在年高,二十多岁成为一代名将者比比皆是,胡安未必不能挑起北美的大梁。”

“……”

“独当一方的大将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军事天才,我大明有那么多精英参谋,总不会让战场上出什么大篓子的。所以一方主帅最重要的是有大将的器量。胡安如果有这样的器量,朕就将北美战场交给他,如果不行,朕自然要另外委派主帅。要真是那样,可就麻烦了。”

这是兄弟不能相容,安能容北美?朱国雄心想,胡安很可能是有器量的。这小子思想比较西化,他们西方的宫廷斗争可没有那么血腥,兄弟相残是不多见的。而且胡安的地位一直非常巩固,从小就是国王。不仅有大明皇帝这个爹罩着,还有墨西哥女皇那个妈把他当个宝。这样的人难免目中无人,但却不大会没有容人之量的。而朱亨又善于交际,会装好人,时时刻刻都把自己打扮成翩翩君子,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除了自己的老娘,没有不喜欢他的,多半能讨到朱胡安的欢心。(未完待续。。)

11 19482910997306

第1317章 持枪是义务 第一更



月票啊,月票,看在罗罗码字到半夜的份上,再来几张吧!

。。。。。。

朱济世预备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到胡安耳朵里的时候,北美已经进入了夏季,从太平洋沿岸的加州一路向东,可以看到成片成片的农田,果园,东方风格的村庄。如果没有沿铁路行进的军队,还有一列列装模军火的火车,这几乎就是一个和平美好的国家。途中还能看到正在田间劳作的中国移民,现在东华王国境内的浅层金矿已经开采完毕(不过金银产量并没有减少),但是富饶广袤的土地和高过汉地几倍的工资,还是源源不断地将华人移民从大洋彼岸吸引而来。而其中的大部分人都集中在加州、俄州和华州三个太平洋沿岸州。这里的交通最便利,水土也最富饶。现在分布在这三个州的华人已经超过了1250万,算上白人更是高达1400余万。而其中的60%都集中于加州和东华王城华府(最新的名称)。

人口的集中虽然和东华政府当初“开枝散叶”的设想不同——许多移民都不要东华内地的土地,宁愿少拿些土地也要在繁荣富裕的太平洋沿岸定居。不过人口的适度聚集却大大促进了东华的工商业繁荣,并且还方便了东华政府的管理和各种工共设施的建设,同时也方便了战争动员的实行。

现在这些在田间劳作的华人就大多是上了些年纪的男子或是妇女,一国的青壮大多已经得到了征兵通知单!因为占着富饶的地盘,有金矿、银矿、铜矿的收益。一直以来东华的社会福利都是整个大中华体系中最好的。向国民提供的免费义务教育年限也长。还是男女平等的接受教育。

但是东华政府通过教育灌输给国民的却是裸的军国主义——他们的幸福生活不是上帝或是别的什么救世主赋予的。而是要靠手中的武器去争取去保卫的。想要世世代代占据天选之国的富饶土地,那就要时刻准备打仗!

在中华和西华(北华基本上没有人),持枪是国民的权利。而在东华,持枪是国民的义务。哪怕是在田间劳作的农人,不少人腰里面都挎着左轮手枪。而每一个从东华的初级中学毕业的青年,无论男女都要掌握步枪的使用和保养,都要打过300发以上的实弹,都要知道有4000万仇恨他们的美国人随时会发动入侵。如果国家在战争中失败,他们每一个人都会被杀掉!呃,这都是在老军国主义分子朱济世的命令下制定出来的教材。 不过,灌输给东华国民的倒也是事实。

东华不是那个拥有几亿国民大到不会灭亡的中华,东华只是一个拥有富饶土地和一千多万人口的小国,而且还同时面临三个很不友好的虎狼之国(英国、美利坚帝国和美利坚联盟国)。想要生存,就必须将自己也变成虎狼。而每一个年满18周岁的东华男性公民,只要身体条件合适都要至少服兵役12个月。如果不能考上大学或专科学校,则服役期还要再延长到24个月,随后还要服5年的预备役。每年都要参加军事训练至少15天,还要随时准备应征入伍。正是因为这种长期以来在敌国压力下养成的军事传统。东华的战争动员进行的非常顺利。当朱胡安自欧洲返回的时候,东华陆军已经从和平时期的不足30万人扩充到了100万以上,18个步兵军已经齐装满员,开始分批乘坐火车向北美中部的边境地区开拔了。

“大王,刚刚收到的电报,是应天府发来的。”副官的声音将打扰了正在观看车窗外面风光的朱胡安。

胡安接过电报扫了一眼,对面的一个二十六七岁,脸色黝黑,身材粗壮,还留着络腮胡子的东华陆军少将低声问“大王,应天有什么消息吗?”

“益轩,你自己看吧。”胡安唤着这位东华将军的子号,将手中的电报抄件递了过去。这位字号益轩的少将姓杨,名希恩,还拥有一个侯爵的封号。是东华开国重臣杨秀清的一个儿子。现在杨秀清已经去世三年,这位杨希恩则是东华杨家的当家人,而且还是东华陆军的总参谋长。

“什么?皇上要来美洲?他这是……”杨希恩思索着道,“大概是没有可以指挥大王的将军,只好自己来坐镇吧?”

“益轩,咱们有什么不能说的?老头是不放心东华太强大,要亲自过来扶植一个北华。”朱胡安笑道“北华、东华本就是一家,老头扶植北华我可没有意见。”

杨希恩是朱胡安一手提拔的心腹,两人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话。

“大王说的是,北美这里的对手还是美利坚帝国和美利坚联盟国,北华不足为虑。”

“是啊,最好的地盘只要拿到手了,北华终究是要依附于东华的,这个我不担心。”说着话,胡安的眉头皱了起来。

“大王,现在的局势对咱们有利,您还烦恼什么?”

胡安道“有没有利要打了才知道!我母亲现在没有办法向我提供太多的支持,所以形势总的来说还是势均力敌。”他顿了一下,摇摇头,“不是势均力敌,现在的优势其实还在白人那边。”

两个美国相加自然要强过东华,只是东华背后有七亿多中国人。杨希恩笑道“白人利于速战,而我利于久战。只要顶过他们的三板斧,优势就在我了。”

朱胡安盘算了一下,“你估计他们能动员多少人?”

“美利坚帝国的常备军就有几十万,动员到百万易如反掌,两百万也是能调集起来的。联盟国是邦联的形式,中央军很少,要靠各州出兵,动员起来会慢一些,不过百万之众还是可以可以集中起来的。”

朱胡安笑道“老头子能在年内给我送五十万人就不错了,我自己最多再动员几十万,两百万对三百万,的确不好打。”

第二次北美战争的三方都是具有军事传统,建立了国民动员体系的国家。可以调集的兵力当然是相当庞大的。这也是北美会成为主战场的一个原因!而且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北美的铁路建设步伐一直很快。在第一次北美战争前,美国就有30000公里铁路。在战争结束后,东华、美利坚帝国和联盟国又各自进行了铁路大建设。如今,不包括墨西哥帝国在内,整个北美洲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经突破了15万公里和整个大明帝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几乎相当。多少军队在北美开打,都没有后勤运输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的铁路建设比朱济世想象中要顺利,并没有多少老百姓认为铁路是个破坏风水的东西而群起反对——要真有人跳出来闹事正好流放边疆。倒是有几个想要名流清史的士大夫上书反对过修铁路,结果一个得了一个“永不叙用”,现在不知道在哪里吃苦!反正这种处分是一辈子都不会撤销的。于是就再也没有人跳出来做这种绝对没有回报的事情了。

“大王,或者咱们可以再拖延一下,到明年下半年再开战。”杨希恩沉吟着道,“到那时,皇上就会给我们派来上百万大军了。”

“不会有这个机会的。”朱胡安苦笑,“三k党和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不会给我们时间的。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如果我们不动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各州很快就会发生严重的事件。三k党会逼我们动手的!”(未完待续。。)

12 1093211004308

第1318章 暴华和排华 第二更



求一张月票

。。。。。。

公元1875年6月28日,密西西比河畔,圣路易斯。

这座位于密西西比州东部的大城市始建于1764年,至今已经有111年的悠久历史,对美国这个立国不到100年的国家来说,111年的城市真是非常古老了。圣路易斯城在第一次北美战争后的十来年里经历了一轮急速的繁荣。由于连接东华的太平洋大铁路在这里同密西西比河交汇,使得这里成了类似于大明的武汉三镇这样一个诸州通衢的要冲。东华的木材、皮毛、瓷器、丝绸和金银铜等贵金属严重铁路源源不断运过来,美利坚联盟国的棉花也沿着铁路运往东华,或是供应东华的纺织厂,或是通过旧金山和洛杉矶出口。同时,不少华商华工也涌入了圣路易斯,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不断建设着这座属于联盟国的城市,就和另一个时空的华人们一样,都是最勤俭的劳动者。

而不同的是,绝大部分从东华移居过来的华人都带着枪!东华王国的国徽就是枪、镰刀、锤子还有王冠的组合。根据东华的宪法,学会使用和拥有枪支,是每一个东华公民的不可推卸的义务。

另外,根据东华的法律,不会使用枪支的成年人(16周岁)就不能获得公民权,不能依据《宅地法》领取土地,不能申请护照,不能上大学。不能登记结婚,甚至不能够买离开东华的火车票或是船票。总之,就是有枪走遍天下。没枪寸步难行。

而有了枪,还会熟练使用它的华人,自然就很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了。其实不仅在美利坚联盟国,在这个世界上凡是大明帝国之外的华人聚居区,都会经常的发生华人和当地其他民族的冲突。

不过大规模的排华事件倒是不常发生。只有公开和大明作对的印度支那联邦的土地上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排华事件——当然也和另一个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