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529部分

天朝之梦-第529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义务教育的事情今天就议到这里了。”

朱皇帝思索了半晌,最后却没有做出任何决定,而是将话题转到了自然灾害上面了。“对了,蝗灾闹得怎么样了?灾民有多少,又有多少人愿意去移民?”

朱皇帝虽然已经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但是对大自然却没有太多的影响力。历史上给山西造成严重损失的大蝗灾,还是在1856年如期来临。蝗灾过后,草木皆难于章免,沿途往往只剩下光秃秃一片!而且由于太行山的遮挡,山西历来是较少发生蝗灾的,因而有“蝗虫不啃山西”的谚语。对于没有经历大规模蝗灾的山西农民来说,面对这场意想不到的灾害更是完全不知所措,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苦种出来的庄稼,被数以十亿计虫子啃食的干干净净。

更加糟糕的是,今年的蝗灾还不局限于山西一省,北直隶、南直隶、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一定程度受灾。而且蝗灾都是由干旱引起的,即使不闹蝗灾,今年汉地18省的粮食依然会减产不少。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一项不大注重救灾,只想利用自然灾害加快汉地人民迁出的朱皇帝也难得给内阁下了旨意让他们尽可能组织灭蝗,凡是蝗灾严重的地区,必须组织民众进行灭蝗。打开各地的常平仓放粮赈济。

同时。当然也没有忘记加大赈灾性移民的力度……这蝗灾固然是害民的。但同时也削弱了缙绅大户对升斗小民的控制。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殖民地部征召移民的活动,才会得到地方官绅们(当然,已经失去士绅地位沦为普通富户的地主现在要么没落要么向农业资本家转变,不会再去控制佃户,也没有这样的实力)真正有力的配合。朱皇帝又怎么肯放过这个机会呢?

“皇上,现在已经是冬天,蝗虫差不多快冻死了。所以灭蝗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接下去就是赈灾和移民了。”左宗棠的容色倒是平静,他现在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虽然中原汉地闹蝗灾的地方不少,但是东北六省的粮食产量却在持续增长,南方的交州省和暹罗王国也因为播种面积增长,而取得了大丰收。所以农林部下属的几个大常平仓中的粮食还堆积如山,东北开发公司的粮食库存也维持高位,足够给各地方灾民提供活命的口粮。

朱济世思索着道“赈灾和移民的事情可不好办,这次灾害最重的山西素来绅权极重,须有重臣出镇才能把这事情做好。左相,你觉得朝中谁有这威望可以压得住他们?”

左宗棠思索了一下。道“不如由殖民地尚书苗雨三走一趟吧。”

“苗沛霖……不好,他和山西人有过节。不大合适。”说着话,朱济世目光炯炯地看着左宗棠。

左宗棠哪里不明白皇帝的意思,当下就道“那就由臣下亲自走一趟山西。”

朱济世点点头,“那就快去快回,这一次顶好能从山西迁出50万人!现在东北、西北和东西伯利亚可都还空旷着呢。”

左宗棠得了个去山西的差事,便和罗泽南一块儿从紫禁城出来,连忙回到内阁府衙门去布置自己离开后的政务。

而内阁府衙门这里,其实已经坐了不少人。

常大淳、叶名琛、彭玉麟,还有其他几个尚书、侍郎,还有新上任的顺天府尹李续宾和刚刚从四川被调回中央,预备要担任吏部尚书的刘蓉都在这里。

七八个人坐在内阁府衙门的会议室里,见到左宗棠和罗泽南进来,方才还在热烈讨论着有人敲请愿钟反对义务教育的事情,现在一下子,都停止议论,纷纷起身向两位相爷行礼了。

常大淳拱了拱手,便问“皇上那边怎么说?”

这几位都是重臣,当然消息灵通,有人敲钟请愿反对义务教育的事情,自然早就知道了。他们现在聚集在这里,就是等左宗棠、罗泽南回来后商量对策。

一个义务教育牵扯到至少6000万银元的公帑,而且还不是一次性拨付6000万,而是每年都要安排6000万银元的预算。这样大的事情,不管中央还是地方,都瞪大眼睛瞧着,这些重臣当然更不例外了。

左宗棠答道“皇上的决心很大,义务教育是一定要办的,不过在具体的执行上可能要从长计议,毕竟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山西的蝗灾,刚才皇上还让我亲自走一趟山西。”

左宗棠说罢,常大淳等人,俱都变得疑惑起来。

这次的蝗灾要搁在过去满清的时候的确是天大的事情,出去一个中堂负责督办赈济也是应该的。可是对本朝而言,就算山西全省绝收又能算什么大事儿?辽宁、吉林、黑龙江、北兴安、东黑龙江、滨海和交州七省的粮食产量至少抵得上十个山西。不说多得吃不完,但也绝对是府库充盈。赈灾根本就是小事,想来还是利用灾情扩大移民规模更要紧一些,可这事儿应该让殖民地部尚书苗沛霖去办才对啊。怎么让左宗棠出大远门呢?

“苗雨三可要出京?”常大淳连忙又问。

“苗雨三不出去。”左宗棠端坐下来,脸上似笑非笑,看了常大淳一眼,“老王爷,议会那边,都这么议论义务教育?”

常大淳叹了一声,摇头道“这等费钱不讨好的事体,议会那些人又怎么会赞成?有那6000万闲钱还不如用来修铁路呢,好歹还能带动沿途商业。要老夫来说这义务教育也是瞎折腾,顶好让这一阵钟给敲没了。”

左宗棠颔首点头“折腾是不假,但是也不是一阵钟能敲没有的。皇上……罢了,不说这些了。”

左宗棠又看了看彭玉麟,“雪琴,刘慕文已经请辞西伯利亚开发公司总经理了,这个差事你能接下来吗?”

彭玉麟的辽宁总兵已经任满,正回京候补。朱济世知道这人有点本事,想让他去当七河巡抚或是西伯利亚开发公司总经理。后者原是刘鹏的差事,不过刘鹏总是有些柔弱,难当这种需要杀伐之心的大任。所以在西伯利亚开发公司组建工作结束后,他就向朱济世请辞了。

彭玉麟答道“下官必不辱命。”

左宗棠笑了笑,道“以雪琴的本事一定能当好西伯利亚公司的总经理,不如这次便和我一块儿出京去山西,怎么都要在山西给你征募10万移民。”

彭玉麟大喜,一拱手,“多谢相爷栽培。”

左宗棠摆摆手,“都是自己人,我不栽培你还能栽培谁?我湘湖的将来,还是要靠你我一起出力的的。”

这样的话,左宗棠说过不止一次,他现在是将彭玉麟当成湘湖一党的第四号人物在培养。现在湘湖派的三号人物常大淳已经老迈,退隐不过时间问题,罗泽南眼看也是50岁的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生点病就不能做事了,至于曾国藩兄弟,素为左宗棠所不喜,到是这个出身于左宗棠门下的彭玉麟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将来必能当大任。

罗泽南也道“西伯利亚也只有让雪琴这样的大将过去才能搞好,刘慕文充其量是个奸商,如何能担次大任?我看还是早些去皇室财团吧。”

刘鹏虽然是很早就追随朱济世的老臣,但的确有些文不成武不就,最拿手的大概还是做生意。

左宗棠抚案道“皇上可不会舍得让刘慕文离开政界的。他虽然没有什么大能耐,但办事也算勤勉,而且又听话,还不大结党,用起来放心啊。”

他深吸一口气,脸色沉重“而且他的商人出身,在以往可能会成为仕途的累赘,可是在今朝,却是一种助力啊。往昔我中华都是天子和士大夫共天下,而今上却是和绅商共天下的。绅高一尺,商就要高一丈,虽然刘慕文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济世同学会的那些年轻人已经渐渐起来了,往后的朝堂必有他们的一大块立足之地。”

众人闻言,都面色沉凝起来了,政坛上的起落是不怕资历浅,就怕没后台。济世同学会的后台就是朱皇帝!而且他们那些人自成一体,思维模式和老官僚们格格不入,很难被吸收同化。如果是一个两个陆陆续续进入政坛也就罢了,总有办法让他们吃苦头。可现在这些人是好几千好几千的往外冒,又不立即进入官场,而是在商行、工厂、裁判庭、律师楼、医院和教育界发展,不断积累着人脉、财富、经验和阅历,等到将来什么时候杀进政坛,可就要锐不可当了。

罗泽南沉吟片刻,低声道“这一次的义务教育会成为济世一系的机会?”

左宗棠吐了口气“机会,是个机会!不仅是济世一系的,还是天下士绅的,皇上要行义务教育,必然要启用地方缙绅……要不然这事儿没有可能成功。但是缙绅势力一涨,皇上一定又会扶植商家以图抗衡。这义务教育虽然利国利民,但是背后的利益和牵扯到的问题太乱了!皇上才叫我出京办事去啊!”(未完待续。。)

1024 1232409385457

第1030章 劣绅、奸商、选举 上



左宗棠的政治嗅觉自是没有话说,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稳居大明首辅之位那么多年,而且揽了那么大的权。不过他揽的都是文治之权,却没有怎么染指兵权,所以权力再大,也不会威胁到朱皇帝。而威胁不到皇帝的首辅,当然是可以官运长久的。他知道,自己即便被朱济世打发出京办事,也不会在回来以后丢了宰辅的位置——纵观眼下的大明政坛,可以取代自己的人只有两个,一是延平王郑洪,二是刚刚封了桂林郡王的韩四。两人虽是赳赳武夫,但却是有这个能力和威望坐稳首辅位置的。只是延平王功成想身退,至于韩四嘛……西域还离不开他镇场子。

思索了半晌之后,左宗棠还是决定以静制动,且看朱皇帝怎么搞定义务教育,这缙绅豪门的刁钻,左宗棠自是再清楚不过。他这次去山西,也少不了要为这些人头疼的。

而此时,谨身殿内,朱济世正捧着一堆报纸在一张张看着。也许和这个时代报纸的读者大多属于有财力送孩子们去就读私立学校的中上阶层有关,义务教育的问题并不大受他们关注,还不如山西的蝗灾,西域的西清和太平天国的战争吸引眼球。

而为数不多的评论文章,都和罗泽南说的一样,尽是一些看起来挺正确,但是绝对无法实现的主张,反对的矛头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和收费,按照上面的观点,既然义务教育是强制的。那就不应该收费。如果要收费。就不应该强制……总之,一个收费的义务教育比没有义务教育似乎还不如!

潘祖荫又捧着一堆报纸走到了朱皇帝身边,把报纸放在御案上“皇上,这是应天府、上海府的地方报纸,上面也有不少关于义务教育的文章。意思也都差不多,都对义务教育收费颇有微词。”

朱济世脸色冷漠,淡淡地道“朕也知道义务教育收费是不对的,但是不收费的义务教育。朕给不了!在钟,你说说看,这收费的义务教育和没有义务教育比起来,是哪个比较好?”

潘祖荫笑道“当然是有比没有好了。”

有比没有好!朱皇帝也是这么认为的,哪怕一个被士绅支配的义务教育,也比没有义务教育好。

但是涉及到五六千万教育经费支配权,还有不计其数的小学校长、副校长和老师职位的大事。朱皇帝当然不能只听罗泽南一面之词就决定了——谁不知道罗泽南所属的湘湖一派的根底是士绅,他向着士绅一点也不奇怪。

而朱皇帝的国策就是促使士绅阶级转变,当然不能让这些士绅在义务教育上面捞太多,更不能让他们借着大办教育的东风进一步扩大他们在乡间的权势。

因而此刻。湘湖一派的政敌,殖民地部尚书苗沛霖。工商促进总会会长郑洪和西伯利亚开发公司总经理刘鹏等三人,都正襟危坐在朱大皇帝对面。此外,一脸大胡子的洋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正拧着眉头坐在朱皇帝身边,浑身充满着一股泰西大贤的气息——他其实才是今天的正角,什么义务教育,什么公民社会,什么宪政议会,都是从泰西传来的,在东方这里哪儿有这些啊?现在遇到问题,当然找这位泰西大贤解惑了。

“罗丞相的方法显然是唯一可行的,政治永远充满着交易和妥协。但是……”

恩格斯的心绪似乎有些恍惚,自从朝鲜考察回来以后,他就开始思考如何防止官僚代替原有的剥削阶级,继续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问题了——朝鲜似乎正面临着这样的前景,原有的剥削阶级被打倒了,而取代他们的朱朝官员虽然并不拥有资产(土地),但是仍然从农民的辛苦劳作中拿走了40%的剩余价值,而且恩格斯认为他们在未来肯定会拿走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为朱氏朝鲜根本没有监督这些官员的办法,没有议会也没有新闻自由,只能依靠朱氏朝鲜官僚机构中的监察院去监督官员,这几乎就是让官员自己监督自己……这根本不是办法!

“我想,权力必须要有制约!必须要有监督!”

恩格斯收摄心神,接着说道“中国目前已经隐约形成了两个既对立又合作的阶级——资产阶级和士绅地主阶级。中国的政治生活,就是围绕这两个阶级的斗争和妥协展开的。之前的反清复明战争,就是资产阶级(只有一个资产阶级就是朱济世)和一部分士绅地主阶级联合,打倒士绅地主阶级顽固派的革命斗争。纵观欧洲各国的革命,欧洲资产阶级和欧洲的贵族地主阶级通常是既斗争又妥协的,真正完全排除土地贵族形成资产阶级单独专政的国家几乎是没有的。而欧洲的宪政和代议制,就是这种既斗争又妥协最后形成制约的产物。”

这个问题似乎有些上纲上线了!

不过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的贵族或是土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一直是存在激烈斗争和密切勾结的。在有的时候,是资产阶级消灭大部分土地贵族;在有些情况下,又是两种相互勾结;而在另一些地方,则是新兴资产阶级依附于土地贵族——比如现在的俄罗斯帝国和历史上的中国……而在眼下的大明,在反清复明战争之后,则是新兴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传统的土地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妥协共治。所谓的资产阶级专政,其实就是资产阶级领导下的专政。

恩大神顿了一下,又建议道“皇帝陛下,在大明帝国恢复之初,您就制定了宪法并且引入了议会。但是直到今天,在大明都没有出现过一场真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