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夜明 >

第291部分

夜明-第291部分

小说: 夜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州的棉纺湖州的丝,杭州的兵甲行天下。胡家、朱家和放弃盐政的柳家各使神通,有合作也有保密,正在推行军中新一轮兵甲换装。
    这一行六个人在富阳渡江,原本荒凉之地日渐繁荣。
    路上行人匆匆,眼看到了饭点,连过了两座酒店,都是客满。
    这群人都是身段魁梧的汉子,看着装打扮也是富庶人家。几人在一座露天的酒店旁边观望,里面一个短髯的中年人转首看见他们,大声招手到:“是来吃饭的吗,来,大家挤一挤,给他们腾个桌子出来!”
    外面那几人都看向中间一个神情威严的中年人,见他点头,众人走进酒店。
    酒店中乱哄哄的,一群人七拼八凑,让出一张空桌,就在那短髯的中年人旁边,原来这酒店中客人五六十人都是一伙。
    外面进来这六人坐在一张桌子上,为首那人转首对里面那短髯的中年人拱手道:“多谢!”
    那短髯的中年人端起一碗酒来,道:“出门在外都是兄弟,我叫汪维,徽州人,兄台也是去宁波准备出海吗?”他两边脸上的胡须如猬刺树立,一眼看上去便是个主意端正,精明能干的人。
    那首领答道:“我姓张晋,南直隶人,听说了朝廷的新政,也想到宁波来碰碰运气!”语气不咸不淡,没见到几份热忱。
    有随从找小二要菜,有酒也有肉。
    这么一番话下来,气氛便冷淡下来。汪维身边有个年轻人不忿,端起一碗酒重重放在桌子上,怒哼了一声。
    那人是汪维的侄子,汪维转首盯了他一眼,他便怂了,蹲在旁边不敢发话。
    汪维再转身对张晋到:“都是一个方向的。张兄在宁波可有门路?我这里有一份族老给船舶司杨大人和日升昌号柳掌柜的推荐书,张兄若是愿意,可与我同行!”他见张珍气度不凡,几个随从无一不是精明精悍的人,有心结交。
    张晋神态稍和缓,答道:“我原本只做些绸缎和皮货生意,只是想去宁波看看,海贸虽然来钱快,但风险也大!”
    汪维大笑道:“张兄只管施为,此番朝廷开海禁,只要不是倒霉在海上碰见大风暴,必然有赚无赔!”
    张晋似乎被他话吸引住,背过身子,正对他问:“为何,你曾走过海贸吗?”
    汪维细看张珍神态装饰和手脚,更加热情,道:“不瞒张兄,五六年前我曾在海上讨过生活!”他转首指向左右,道:“这些都是我的族人,此次朝廷开海禁,机会千载难逢,我是赌上所有的本钱!”
    张晋更关注生意,追问:“为何是稳赚不赔!”
    汪维声音干脆,道:“因为晋王会大力扶持!”
    张晋这才露出一点笑容,道:“捕风捉影,不足以信!”
    汪维显出不悦的神色,道:“张兄休要骗我,你是南直隶人,岂会不知道朝政的消息!”
    酒菜已经端上来,张晋好像没有了饿意,继续与汪维攀谈,问:“你是说晋王要扶持海贸对抗郑氏吗?”
    汪维赞许道:“张兄果然有慧眼!”
    张晋不以为然,道:“纵然如此,钱还是要自己来挣!”
    “要挣钱当然不易,但只要把握了门路,看准了大势,此次开海禁必然要造出几个巨富出来!”
    张晋略一沉吟,这才放下脸面,吐露实情道:“不瞒你说,我与商盟柳东家曾有一面之缘,但对走海心中一直没有底,愿兄台教我!”
    商盟的柳东家,是晋王在江南商贸的代言人,他既然说与柳东家有一面之缘,关系不会那么浅薄。
    汪维知道自己的眼光没有错,心中大喜,听说他有这层关系,更是不愿错过。他详细解释道:“此番朝廷开海禁,福建郑氏不想让浙海兴起,必然有打压。但大明对倭国和南洋的贸易货物有五成倒是出在江南,晋王第一条策略岂会那么容易夭折,所以朝廷必有后计。且浙海离倭国近,福佬有心无力,但海上的厮杀是少不了的。”
    张晋听见此言,沉默下来。
    汪维心中如明镜,他见张晋及几个随从孔武有力,随身又带有兵器,又岂是那么容易被吓到的生意人。
    他继续说:“只要能在海上杀出名堂,最好能够击败福佬几次,到时候即使折本,晋王也会给担着。”
    张晋微笑,道:“生意人,不好整日打打杀杀!”他嘴上虽然在推诿,但一看便知心口不一。
    汪维见他的神情举止,说到厮杀没有一点惊悚,知道此人不是个善茬,哪里像没有拿定主意的人。善茬如何能下海?他愈发不想错过此人,即使不能招为同行,日后在海上能有个照应。
    “出门靠朋友,你我在此地结识,也算是缘分,不如同行,日后若能发迹,互不相忘!”
    张晋笑的很灿烂,道:“我要去宁波看看再说,若真是下海,愿与兄台结伴!”
    汪维再劝道:“机不可失,张兄不可错过。晋王是有大心胸的人,君不见钱塘江边的兵器作坊,这是为商者最好的时代!”
    张晋转过身去,指着满桌的酒菜道:“饭菜已凉!”
    几个随从直到他首肯才敢动筷子吃饭。
    他给自己满上一杯酒,细细品下去。
    “这是个大航海的时代啊!”他没有忘记。市井之中有英豪,只要朝廷稍稍放开桎梏,这片土地有无数人能站出来,他就是解开那一条条枷锁的人。
    先是草莽丛生的时代,经过鲜血的洗礼会渐渐变得有秩序。晋王的目的,他不花费一辆银子,就想得到一直纵横四海的水师。

第553章 双雄会
    。5。
    吃完饭,各走各的路。
    汪维本想与这个新结实的朋友同行,奈何人家不给面子。
    自朝廷的政令公布后,往宁波府路上多了很多人,有不少人看上去都不那么老实。绍兴府和宁波府各出动府兵巡逻,维持境内安全。
    舟山岛有朝廷兵马镇守,朝廷把双屿岛——嘉靖年间大明走私海贸的中心分割出来,当做货运中心。大明的船舶司便设立在上面。杨志高自主管船舶司后便不再出海。他在宁绍交际广阔,与不少水寇海商都有过交往,前来找他打听消息的人络绎不绝。
    大明是个人情社会,因此无论多么好的政策,总有人近水楼台先得月。
    有门路的能先拿到出海的船引,没门路的只能等着各家船东招人。这道朝令一下,浙海立刻没有了海寇,无论曾经有多么大的罪过,一旦与杨志高联系上,立刻摇身一变,成为海商。
    当下最红火的当是造船生意,前来订购船只豪客排好长队。但船可不是几天便能造出来的,尤其是那些需要出海远航的海船。
    翟哲在宁波转悠几天,这里每天都有无数陌生人等着出海。
    浙海现在鱼龙混杂,人满为患,有不少人想趁机浑水摸鱼。这是难免的事情,血流的多了,秩序也就建立的起来了。是金子总会发光,晋王府需要从中挑选几个人出来扶持,这正是杨志高的压力。
    三天后,双屿岛的主人杨志高匆匆赶到宁波。
    随后,来自徽州的商人汪维找上了杨志高。他把家里的田地、祖宅全都抵押了,还朝日升昌的钱庄借了一万两银子。他叔父汪元是徽州府的大富商,曾经在翟哲攻徽州城时提供过粮草,为他做了担保。
    一切都很顺利,令他欣喜若狂的是,杨志高许诺给他找两艘三桅福船。
    有钱不稀奇,浙海开禁后,无数银钱往这里涌动,现在是有钱买不到船。有了杨志高的帮忙,他能比别人早走一步。
    汪维搞定了自家的生意后,一面命族人在宁波召水手和火长,一面想寻找在宁波再也没见过的张珍。那一行人六个人都是人中龙凤,走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但让他意外的是,他再也见不到那些人身影。
    宁波总兵府。
    这里的一草一木,翟哲都很熟悉。
    孟康继任宁波总兵后,另选住处,把翟哲曾经住过的地方封存起来,每日有亲兵打扫,保持原样。一个粗鲁的人绝对想不到如此细致。孟康率兵在金华协助张煌言与郑氏兵马对峙,留守宁绍的是副将李凌,他是东阳人。
    杨志高随翟哲在海边走动,同时禀告近来的作为。
    翟哲只是听。
    杨志高做事认真细致,但为人太过端正,这样的人用起来放心,由他执掌船舶司,翟哲只有一个担心——放不开手脚。
    听他禀告完,翟哲挑不出毛病。
    他指向东方问:“那边是什么地方?”
    “倭国!”
    “倭国之后呢?”
    杨志高答不上来。
    翟哲再指向南方,问:“那边是什么地方?”
    “南洋!”
    “南洋之后呢?”
    杨志高默然。
    “西番来大明久矣,大明有人到过西番吗?”
    “听说有过,寥寥数人!”
    “你的眼中不要只盯着日本,我的目的也不是仅限于郑氏。”
    杨志高头顶像压了一座大山,脊背的汗水冒了出来。
    “今年我只在宁波设立船舶司,过两年,也许松江甚至南直隶也会有,你的步子迈的太小了!”
    杨志高讲述难处:“宁绍海贸一直断断续续,能造大海船的也只有那么几家,不如广东和福建有底子!”
    翟哲侧首,道:“这正是你的事了!”
    原来这个船舶司主官不是那么好当的,杨志高心被提了起来。
    “这次来,我给你带来了个一个幕僚,叫董宁,原也是宁波人,也许偶尔能给你出个主意!”
    杨志高愈发猜不透晋王的心思。
    “我的要求是,宁绍船舶司两年内至少要让郑氏不再染指浙海,三五年后,当我要北伐时,能有一支水师能往北京和辽东。”
    那一定是一支庞大的舰队,而且需要提前考察往北的航线,设立补给点。
    杨志高如梦初醒。
    董宁是个秀才,四十多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杨志高见他不像是那么难相处的人,心思稍安。
    晋王府的秀才比举人多,举人比进士多。不是秀才比举人或者进士更能干,而是举人或者进士的眼界太高,晋王府在他们眼里太小,容不下那么多大佛。
    翟哲在宁波留了一日,悄然离开。
    胡广厚、朱沾云和柳家能从西番那里重金购买各式火器仿制并改进。只要有人买,造船这一行也不会被沉寂太久。大明有的是银子,他在晋地见过很多商人挣了银子便埋在地窖里,那真是太可惜了。
    ……
    ……
    沿着宁波往西,全是山路,
    山里的映山红开了,花团锦簇。
    六个人出来,留了一个人在宁波,离开时变成了一群人。宁绍副将张凌亲自率五百兵丁护送,赶往金华。
    翟哲此行南下,并不是专门来宁波,而是来金华城与郑芝龙相会。
    郑芝龙是个人才,唯一可惜的是胃口太小,但这是翟哲之幸。他那个儿子有雄心,偏偏又太急躁。但为了以防万一,翟哲是绝不可能放郑森回福建。
    郑芝龙不敢来南京,让郑彩带回一封信给翟哲,语气极尽谦卑,恳请晋王南下相会。与此同时,他上奏朝廷,拥护朝政对刺杀案的处置,并表示将上缴近三年福建的赋税到南京。这是刺杀案出后,继江西和湖广后,地方上的第三份奏折,郑芝龙又是大明的第二号人物,影响深远。
    在大同城被攻破后,翟哲也需要维持与郑芝龙相对友好的关系,于是他接过了郑芝龙伸过来的橄榄枝。
    但裂痕已经产生,再无法回到当初。
    孟康昨夜得到禀告,率军在东阳地界迎接到翟哲。
    张凌护送晋王入金华城,张煌言在东城门外迎接,孟康返回兵营继续布防。
    “拜见晋王!”
    这是继徽州之战后,翟哲首次见到张煌言。年青人已经变得老成,他从徽州知府生升为浙江巡抚,还没有真正履任。但翟哲知道他曾经与张名振为莫逆之交。张煌言长髯飘飘,风度翩翩。
    翟哲垂头看他,答道:“许久不见,沧水风采依旧!”
    这是以朋友的身份相称。
    张煌言恭敬再拜,道:“晋王神威,去年取湖广,沧水每听捷报,恨不得牵马执蹬,手刃清虏!”
    “好说,好说!”翟哲哈哈大笑,翻身下马,扶着张煌言的肩膀走进金华城。
    他从未把张煌言当成心腹,但他对张煌言一直很放心。张煌言能把徽州的富商、义军、山贼和士绅都弄得服服帖帖,那一定是个很懂得妥协的人。一个会妥协的人即使对他心中有不满,也不会坚决的反对他。
    两人回府衙坐定,张煌言知道翟哲为何而来,他一路上左思右想,还是忍不住劝道:“王爷,如今清虏未灭,大明当一心向北,延平王世子的确犯下死罪,王爷宽宏大量,能饶恕他不死,乃是大明之福。”
    他话说的很隐晦,其实是在劝翟哲不要对郑芝龙逼迫过甚。刺杀案干系翟哲的自身安全,连柳随风在这件事上也不敢随意说话,张煌言是第一个对翟哲劝谏的人。
    翟哲没露半点不悦,笑着说:“沧水以为我为何到金华?”
    “是沧水唐突了!”张煌言走出来,再施一礼。
    他对翟哲的心思很矛盾,既有五体投地的佩服,也有对他会篡位的揪心。但事情不到最后难以挽回那一刻,他只能掩耳盗铃干好自己的浙江巡抚。
    翟哲摆手命他坐在身边,笑道:“有沧水在浙江,我才能放心北上!”
    金华城头打出晋王的大旗时,郑芝龙才得知翟哲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到达金华。
    两人各怀戒心,信使来回往复,约定后日在金华城三十里外一座南山镇见面,每人只带两百兵士。
    两日后,孟康从军中精挑细算出来的壮士护送晋王出城与郑芝龙相会。
    临行前,孟康一张苦逼脸,劝道:“郑芝龙算个球,只要王爷一声令下,末将把他擒过来便是,王爷何必冒奇险!”
    翟哲笑骂道:“你有这份能耐,郑芝龙知道了,一定不敢轻举妄动!”
    “只怕他狗眼不识人啊!”
    翟哲拿马鞭子轻敲他的头盔,笑道:“你这张嘴总是漏风!”
    孟康摸摸脑袋,笑呵呵退到一边。
    郑芝龙确实不算个球。兵马出金华城,翟哲收起笑容,与孟康相处,总是很欢乐。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