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媳妇 完结 >

第252部分

唐朝好媳妇 完结-第252部分

小说: 唐朝好媳妇 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皇上是要……”

    李世民点点头:“是,朕要让他去泾州。虽然他的年轻了一些,不过……不如此不足以酬张氏之功,而且有这夫妻俩为朕守住泾州,突厥想再捣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那夏小婉向来是人到哪里,生意就做到哪里,呵呵……”

    长孙皇后也露出会心的微笑。

    贞观二年的冬天,冷得出奇,一入季,那风便刮得跟刀子相仿,那皮肤露在外面,就跟刀割似的,所以等闲也没人愿意在这种天气出门,尤其是这些天还下起了大雪……一连几日的大雪,有些人家的门前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

    张陵这几天几乎不闲着,带了人去检查那些难民的安置情况,在小婉还在上京的时候,他就带人督促那些灾民打了土坯盖房,以备过冬,可这些天冷得厉害,又下了大雪,他担心那些土坯房不禁压,又担心那些难民断了炊,家里变成了他的旅馆,只是早晚饭在家里吃,在家里睡,宝儿一个劲儿地埋怨,说‘前几天娘跑出去不要宝儿了,这些天爹爹也是这样,过两天宝儿也要出去走走,看你们咋办?’

    虽然是孩子话,听得有几分可笑,但也有几分可怜,却不料这童言无忌,还真有几分准头。

    这大雪一下就是五、六日,总算是停了,沧州的百姓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开始清理房前屋后的积雪,尤其是房顶上的雪,若是化起来,那可是不得了的。

    张陵今天早上寅时才睡,巳时起来,睡的还比较不错,吃了一顿不知道算什么餐的饭,又一次来到了难民安置的地方。

    那些正在清理积雪的百姓这些日子早已经跟这位别驾大人混得脸熟,纷纷打着招呼,一个个的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恭敬,最为高兴的还要数那些个小孩子——这位年龄不大的张老爷总会从兜里变出一些花花绿绿的糖果,味道甜美,深受他们的喜爱。

    “老爷,您回去吧,仔细脏了衣服,这里没事了,现在雪停了,只要将那些积雪铲完就好,您还是回衙门吧,这些日子您都在为他们忙活,那边儿也不知道压了多少事情。”

    张松跟在后面,低声说道。雪后泥泞,走在雪地上不仅靴子脏得厉害,连官服的下摆都溅满了星星点点的泥污。

    “不急。”

    张陵不以为意:“衙门里坐的全是官,可这边的边只有我一个,用不着凑那热闹。”他的目光转到那土坯房上,高兴地道:“你看这么一场大雪,这临时房舍没有一间倒塌,也没有一个人冻着,再过几天,大棚里的菜蔬也可以食用了,再加上朝廷赈济的粮食,坚持到来年春天没有问题。”

    张松撇撇嘴:“他们当然是没问题了,使用的大棚材料都是咱们张府出的钱。”

    “千金散尽还复来”

    张陵笑道:“有舍才有得,我们家的财富虽然不如那些世家雄厚,但只要取用有度,三代之内都不会有问题的,可以传世的财富不是金银,而是为人处世之道。”

    张松默然,说起张府的仁义,首先受益的就是他们这些由张府收养的孤儿,在半年之前,张府由老夫人作主,将所有孤儿的身契都退还给他们而改为了劳动合同,只要是愿意去外面发展,张府都会资助一笔费用,愿意留下或有才能打理张府产业的,也各有安排,酬劳丰厚,将己度人,他实在是无话可说。

    “张松,说起来你是不是也该取房媳妇了,可不能老跟着我跑,把传宗接代的大事给耽搁了。”张陵看他不语,便开起了玩笑。

    张松有些不好意思:“老爷,小的就愿意跟你跑前跑后,不想什么传宗接代的事情。”

    “那怎么行?你要是看好了哪家姑娘,我和夫人为你做主。”张陵低声说道。虽然张松是他的跟班,但现在已经不是奴仆的身份,而且用现在的话说,那是领工资的,他攒下的钱买套院子,再买一些田地,那是绝对没有问题。

    “多谢老爷”张松不知道再说什么好,谢了一声,拧着脖子四处张望,忽然道:“夫人和小郎君来了。”

    雪停了,宝儿闹着要找爹爹堆雪人,小婉自从回来之后就懒得出去产,公孙婷领着萨日娜和张楠学歌舞,她就和宝儿裹着皮裘,鞋底下套着双木屐,将雪踩得‘咯吱、咯吱’响。

    老远看见张陵正和张松说话,宝儿挣脱了小婉的手,欢喜地叫了一声便向张陵跑去。

    “小心,别滑倒”小婉在后面喊道。

    小家伙嗖嗖地跑,倒是没滑倒,只是裤腿上溅了不少泥点子,免不得又要洗衣服了。

    “小心”

    看到儿子跑过来,张陵连忙上前抓住他的手臂,“大冷天跑这么远做什么?”

    “爹爹,你说话不算数”小家伙气哼哼地说道。

    “哦?有这回事?”张陵很是夸张地挑了一下眉毛……不过他还真是忘了,愣是没记起来答应过儿子什么事情。

    宝儿很是鄙视地看了自己老爹一眼:“怪不得娘总说你忘东忘本的,答应宝儿的事情也会忘”

    汗

    张陵瞪了一眼偷笑的小婉,陪着笑脸道:“乖宝儿,提醒爹一声。”

    “堆雪人啊”

    宝儿用手比量着雪人的形状。

第一卷 乱世 第三百九十九节 又要调整了?

    第三百九十九节 又要调整了?

    这雪人终究是没堆成,一家三口刚将雪人的身子滚好,便有人送来一封京城的书信——信是裴夫人寄来的,先是谢了小婉送去的响水稻,说是程知节和秦琼两个人都很喜欢,比南方的粳米好吃,又扯了一些家长里短的闲嗑,然后提到淮阳王上表要调他到帐下的事情,最后隐约的提了一下李世民的意思和程知节的猜测。

    在程知节看来,皇上的想法是要将张陵大用,而且想培养个多面手,其中当然也有借小婉之力的意思,而小婉现在还是公主府的女官,皇上一直没有免去,恐怕将来也是别有深意,恐怕近期就会有旨意下去。

    在信的最后,程知节指出了张陵的劣势所在,虽然李世民有心栽培他、重用他,但他的资历和年龄都还远远不足,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积累民政、军事等方面的经验。

    “阿陵,看义父的意思……皇上要重用你,而且还不是让你回京,难不成还会让你当刺史不成?”小婉一付跃跃欲试的模样。

    “不可能吧?”

    张陵疑惑道,虽然上进是每个做官者的愿望,但有一样也是很明显的,站在风头浪尖,根基不稳就会跌倒,而且一跌就是个狠的。他年纪轻轻已经是一州的别驾,在许多人眼里就是个另类,如果再成为刺史,那连他自己都会觉得晋升太快了。

    “有什么不可能的?”

    小婉却不以为然,“做官需要阅历和经验不假,可那也要有能力才行,并不是年龄大就可以上全的,千年王八万年龟,那些畜生倒是高寿的,可也没见到哪位皇上拜它们为相。”

    “婉姐,什么时候事到你这里,似乎都有理。”

    张陵被她这个比喻弄得哭笑不得。

    “哎,这是啥话?”

    小婉可不愿听了:“这理到了什么地方都是‘理’,我说得有什么不对?”

    “口误口误”张陵连忙竖白旗,他嘴上功夫可斗不过小婉,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被通杀的。

    小婉是得胜得惯的,倒也不介意,见他服输,便道:“阿陵,无论做什么事,皇上让你做,就说明他相信你有能力做好,有这份惶恐的心就好,揣在那儿经常检讨自己有无失误的地方。但也别妄自菲薄,年轻怎么了?正因为年轻,才有更充沛的精力和勇气,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可不一定非要像公公那要提枪上马才算是保家卫国”

    “至于其他人的攻讦,你根本无须在意,简在帝心,只要有圣眷,你错也是无错,失去圣眷,你纵然有功也是白劳。”

    无论官场还是职场,从来就是以上司的喜好来判断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尤其是大唐,在小婉看来,这就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私营企业,大老板就是李世民,有老总看顾,让大老板觉得满意了,其他人的意思基本上可以无视,若是跟错了老板,或者让大老板不高兴了,那就是大错,祸事不远了。

    张陵频频点头,换个地方也好,无论是高迁还是平调,目前看来都是比呆在沧州好,他也是个重情义的人,目前跟王守拙的关系弄得不太融洽,也很让他不开心。而且到了新的地方,就会有新的问题,也算是一种学习和锻炼,想到这里,张陵的心思也平静下来,他已经有了两任地方官的经历,再到一个新地方,相信很快便会上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知道是要去什么地方,是不是要先准备一下?”张陵又琢磨起另一个问题。

    小婉撇撇嘴:“不用猜也是八九不离十,不是最穷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

    “为什么?”张陵有些不解。

    “你想啊,想升迁你,又想让那些言官说不出什么,当然是要将你放在既穷且危险的地方,这两种地方虽然不便,却也最容易出成绩,而堵住那些言官的嘴,当然是要用政绩来说话了。”小婉说道。

    张陵思忖了一番,觉得小婉所说的这个可能性非常大,而且现在所说的最穷最危险的地方,毫无疑问的是关内道那几个地方。

    “看来要早做准备了?”他和小婉对视一眼,几乎同时说道。

    如果是去那种地方,别的暂且不论,安全就是首要问题,两个人商量了一晚上,最后决定将训练护院的事务提到日程上来。

    钱是不成问题的,主要是哪些人会跟着走,这件事情要提前统计,如果有些人不愿意跟随,那就放其走人,反正这种人的忠诚度肯定是指望不上的。

    然后……小婉的头也是相当的大。

    河北这一摊子事务,她已经准备交给张南打理,船队就由海猫子和岑天负责,好在张氏所有的产业,小婉已经定下了规矩,只要按制度办事,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差错。

    安排事情不过是几句话的时间,但行动起来却全不是那么回事,两个人都是行动派的人,张陵在公事上愈发的注意,小婉则指挥着家人们准备好箱笼,可以提前装起来的就装起来……裴夫人的来信既然说是‘很快’,恐怕年前就会有消息传来,提前准备着总比到时候手忙脚乱的好。

    不过,让小婉有些发愁的是,宝儿怎么办?

    再穷也不能穷到孩子,吃穿的都不成问题,小婉最担心的就是,一旦真的不幸言中,去了那毗邻突厥的地方,大人无所谓,宝儿岂不是危险?

    “你想得太远了,现在已经是冬季,突厥人不会在这个时候出来的,就算是打草谷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打,所以冬天反倒最为安全。真的要去别处调任,我们可在过完正月之后,天气转暖时,让人将宝儿和囡囡一起送回长安。”张陵说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婉虽然觉得他说得有理,可认输那是不可能的,对此,张陵向来是一笑置之。

    “小婉,我恐怕等不得跟你一起过年了。”

    在知道小婉等人的筹备之后,公孙婷遗憾地跟她说道。

    “怎么?要回长安?”小婉讶然问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她就准备先将张楠送回家,毕竟婆婆那里现在只有两个儿子在家,女儿这么长时间不在家,恐怕老太太心里早就想个不停了。

    “不是回长安,我已经联系了一艘商船,准备去波斯那边,然后再顺路回来,希望再次看到大草原的时候,战火已经平息了。”公孙婷有几分怅然地说道。

    小婉没有阻止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她甚至觉得,有追求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最初知道自己穿越到大唐的时候,她只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贫困、摆脱那种‘我命由天不由人’的无奈。但是,随着家境的渐渐丰实,她又有些茫然了。家中有了余财,而且还是很大的一笔,而且也有了权力,张陵年纪轻轻的就已经是从四品的别驾,按照历史上的发展,李世民还有不少年头的寿命,再加上与太子李承乾的关系,可以预见,在大唐的权力架构中,张陵的上升空间一定很大,而且也很稳定。

    难道自己已经没有追求了?

    不,小婉觉得自己不是那种有了一点儿成就就能够心满意足的人。她一直在搜刮脑子里那些曾经学过的知识。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她总想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印记。她无意改变什么,只希望自己的第二次人生有些意义。

    公孙婷走了,带着萨日娜和跟她一起来的四名回纥少年,同行的还有张府的四名护卫和罗小薇母女……罗小薇在歌舞方面有不错的天赋,而且本人也喜欢,小婉便成人之美,让她跟着公孙婷。因为公孙婷也只带着蜻蜓一个贴身小丫头,萨日娜和罗小薇也都不大,她索性让罗氏也跟去,又取了一笔金银让她们路上花销。

    公孙婷是个干脆人,临上船时,听了小婉的主意又带了一批酒,而且这次出航,张家也有两艘船同去,由海猫子带队,路上的安全基本无虞,只是去了波斯之后,人地两生,往回走才是一件真正艰难的事情。

    时间不禁数,一晃眼已经是十二月的中旬,北风一场冷似一场,宝儿也不叫嚷着堆雪人了。

    “大夫人,刚才我去大棚里摘了个西瓜,您瞅瞅,比猪头还要大呢”小月将西瓜放在桌上,小脸眉冻得通红,往双手上呵着热气。

    “这丫头,有这什么形容西瓜的吗?”小婉失笑道。

    “紫鹃,去厨房拿几个盘子过来,再拿把宰瓜的刀,别弄得汤汤水水的到处都是。”看小丫头冻得厉害,小婉对旁边的紫鹃吩咐道。

    ‘啪’的一声响,刀刚插下去,瓜就迸开,露出鲜红的瓜瓤和黑黑的瓜籽,这是从西域带过来的种籽,还没等吃呢,就觉得满口的甘甜。

    “给老爷送几块,剩下的你们分着吃罢。”小婉取了两块放进碟子里。

    “可惜蜻蜓走了,种瓜的时候还是我们一起种的呢,原说好了要一起吃。”小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