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知味记(完结) >

第131部分

知味记(完结)-第131部分

小说: 知味记(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了信封好,交予庄嬷嬷,林小竹便告辞而去。

    (第二部完。接下来是第三部:美食之旅)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八章上路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一十八章上路

    林小竹雇的车夫便知道城东的车马行在哪儿,也不用问。出了沈园,便驱着马车直奔那里。这车马行生意做得大,行事极为正规。有专门接待客人的小厮,马车根据好坏分为几等,价钱各不相同;车费也由路程的远近而定。林小竹见了,暗自欣喜,选定了一辆中等马车,说清楚去哪里,又交了定金,约好马车明儿一早到客栈来接她,这才回了客栈。

    此时天色已晚,为少惹麻烦,林小竹也不出门,只在客栈里要了饭菜,吃了便上床练功睡觉。开始她还担心这客栈治安不好,睁着眼睛警惕地听着四周的动静,听了半个时辰,感觉一切正常,这才安心睡下。

    袁六娘一直跟着林小竹回到了客栈,这才转回袁府,向袁天野汇报林小竹这一个时辰所做的事。袁天野听得大小竹先是打听商队,这才去沈园辞行,脸色好看了许多。待听得林小竹要去南海国时,他摆了摆手:“你只管跟着,别让她出事就行。其他的,一律不要管。”又叫来袁五娘,“你们两人轮流跟着林小竹,不要离开她一步。如果她少一根寒毛,唯你们是问。”

    “是。”袁五娘和袁六娘躬身应道。见袁天野没别的吩咐,转身回了客栈。

    第二天一早,林小竹起身吃了早餐,又买了些干粮在身上,见有车行标志的马车来了,跟车夫对了车牌,确认无误后,便上了马车,直奔城门而去。

    “林姑娘,您这孤身一人,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做什么?”车夫老孙头一面驶着车,一面跟林小竹攀谈。这老孙头也有五十开外年纪,是林小竹在车行里特意挑的,样子极为忠厚老实。

    林小竹在这异世,第一次出远门。到处人生地不熟,本着小心的原则,是不大愿意把自己的情况跟人说的。但这老孙头的问话,像极了前世遇上的那种健谈的“的哥”,倒觉得倍感亲切。再说,两人这一路要相处一个来月的时间,总是要聊天打发时间的。彼此有所了解,才更好相处。于是她便瞎编了一段凄惨遭遇:“我从小就没了母亲,跟着父亲过活。前段时间父亲也因病去世了,他临终前吩咐我去南海国找姑母。我姑母嫁了一个走商的人家,现在定居在南海国京城。”

    老孙头倒是相信了林小竹的话,叹了一口气道:“唉,也是个可怜的娃。看姑娘这样子,斯斯文文的,说话做事也极有章法,想来你家里也是书香门第吧?你这去投奔姑母,你姑母如果是个好的,那倒罢了;可如果你姑母也不待见你,你可怎么办哟。”

    林小竹沉默了一会儿,笑道:“实在不行,再回来呗。”

    “嗯,那倒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嘛。不过姑娘年纪也不小了,找一个婆家,便有了自己的家了,倒不一定要寄人篱下。”

    林小竹笑了笑,不置可否,道:“我为了出门行走方便,改扮了男孩儿。虽说不大像,但孙叔还是唤我阿竹吧。反正娘娘腔的男孩子,也不是没有。”

    “如此老孙头就僭越了。”老孙头笑嘻嘻地应了,又问,“姑娘……哦,不,阿竹,你这要去南海国,拿了通关文书吧?”

    “通关文书?”林小竹一怔,“什么通关文书?”

    老孙头愣了一愣,转过头来看着车厢:“你没到官府去办通关文书?那怎么能出得了国境啊?”

    “出国境要通关文书?”林小竹一拍自己额头,暗骂自己大意。现代出国也要有护照有签证的,古代也有啊。那唐玄奘,不是每到一处都要加盖文书,方可通过吗?还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那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曹操的通关文书,每到一处都受到阻拦。直到后来曹操派人送去文书证明,各路才一路放行。可见,这古代出国也是跟现代一样,这通关文书就是护照,到官府去办理就是签证,一样一样的啊

    她可没有通关文书,怎么办?林小竹皱起了眉。

    “阿竹,您看这怎办是好?”老孙头将车驶到路旁,停了下来,“要不,您先回家,先把通关文书办了,再去寻你姑母?”

    “不了。”林小竹道,“直接走吧,到了边境再说。到了那里,我看看能不能让人托一封信给我姑母,让她过国境来一趟。如果她心疼我,愿意接我去她家住,自然会帮我想办法;如果不愿意,我便直接回家,也不必麻烦办什么通关文书了。”

    “可这通关文书必须要户籍地的官府办的。您这到了边境,你姑母如果只是一介平民,可不大容易想得出办法让你过境。我劝您还是好好想想吧。”老孙头劝道。

    林小竹却在车厢里摇了摇头。

    她昨天扇的袁天野的那一个耳光,恼怒之下可是用了十成力,当时就有一个红红的巴掌印在他脸上。袁天野长这么大想必没挨过打,还顺带丢了脸,不知他心里怎么恼恨她呢,哪里会这么快就派人去帮她消奴籍?这奴籍没消,她去办通关文书,岂不要被当成逃奴抓起来?再说,一旦到官府备了案,袁天野也好,太上皇两口子也好,那不马上就知道她去了哪里?便是逃到了他国,只要他们想让她不好过,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她还是到了北燕国边境再说吧。出不了关,就在边境住下来好了。离开京城那么远,好歹安全一点了吧?

    主意虽是拿定了,却不知这城门出不出得去。林小竹记得明朝出城,是要路引的。她提着一颗心,问道:“不知出城门要不要什么文书?”

    “那倒不用。只要你不是城墙上悬赏的逃犯,出进城门倒没关系。”

    “那就好。”林小竹放下心来,“就照我说的办走吧。”

    林小竹出钱雇的马车,老孙头自然得听从于她。如果林小竹听了他的劝,势必要退了车马行的车,老孙头也是要被扣钱的。他劝她一句,也是本着自心的良善。此时见林小竹不听劝,执意而行,老孙头便不再多嘴,驾起车马直往城门驶去。

    到了城门前,林小竹特意掀起窗帘,看了一下城墙,发现那里倒是贴了三、四张布告,上面还画了人像。只是离得远,看不清楚上面画的什么样的人。

    想想自己的处境,林小竹还是决定问清楚:“孙叔,那城墙上的画像,都是杀人的逃犯吗?”

    “有些是犯罪的人,有些则是逃奴。”出城的人多,老孙头小心地驾着车,慢慢地跟在一辆马车后面,往城门处移动。

    逃奴?林小竹一惊。她摸了摸自己的脸,很后悔就这么大剌剌地出了门,没有化化妆,做一下伪装。不过此时再退缩,已经来不及了。她也相信袁天野既给了她卖身契,是绝不会把她当成逃奴追杀的。

    守城的兵役一辆辆马车检查,到了林小竹这一辆时,他掀开车帘朝里望了望,看了看林小竹,觉得她跟城墙上画着的人长得并不像,便放下车帘,朝老孙头挥了挥手,放了行。

    林小竹这才捂着胸口,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出了城,凉风习习地透过车窗吹拂到身上,林小竹忽然觉得心情大好。她掀开跟老孙头相隔的小窗,道:“孙叔,您常年在外驾车,遇上过许多趣事吧?能不能说些给我听听?”

    “哈哈,您要不嫌聒噪,老孙便说说给您解解闷。”老孙头闻言,顿时打开了话匣子。他常年在外跑车,见多识广,说出来的见闻,倒比林小竹看的那些风物游记还要有趣。应林小竹的要求,他又介绍了许多各地的土特产和名胜景点。

    接下来坐在马车上跑了一天,一路倒也舒适。林小竹本就年轻,又不是娇生惯养出来的,颠簸一天,到晚上睡一觉,第二日又生龙活虎了。老孙头走了大半辈子路,对情况极熟,早上何时出发,中午在哪里打尖,晚上在哪里住宿,都能赶在时间段内找到合适的地方安置,让林小竹暗自庆幸自己雇对了人。

    这样走了两日,到了第三日中午,他们便到了一个叫吴镇的地方吃饭。

    “阿竹,这吴镇是北燕有名的水乡,所养的鸭子,个大肥美,最是有名。”老孙头道。

    本来车夫的吃食是不用雇主管的,每到饭口,雇主只要管好自己吃什么就行。但林小竹见老孙头人好,一路上吃饭,都要点上一荤两素一汤的菜,叫上老孙头一块吃。老孙头推让了几次,都推让不过,只得领了她的情。如此,他对林小竹便越发尽心。见林小竹花钱也算大方,最是讲究吃食,便每到一处,就推荐推荐当地的特色菜肴。

    “鸭子?”林小竹一听,眼睛一亮。

    鸭和鸡同为禽类,功效却大不相同。鸡尤其适合的冬季进补,民间素有“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说法。而鸭属于水禽,元朝的御医忽思慧在《饮善正要》里说:“经常食用鸭肉对体弱阴虚、水肿食少、大便干燥、低热者最为有益。”

    而一年当中,最适合吃鸭子的季节当属夏秋。当年的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再加上鸭肉性寒凉,可以除秋燥,最适合夏秋季节和体热上火者食用。因此秋季食疗首选鸭,猪牛羊等其他肉类就稍逊一筹。

    (这两天下县里调研,实在太忙。今天只能一更了,还这么晚……捂脸)

正文 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是她的味道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是她的味道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林小竹离开袁府,连一朵浪花都没有翻起,便是小厨房里的老王和两个婆子,也没有在意。因为林小竹进府没多久,就被派去教周柔茶道;紧接着又是开店,早出晚归;再后来又被派到端王府,一去就是十几天。她在袁府呆了差不多两个月,有一个半月是在外面的。所以那日她被宣进宫去,回来之后便失去了踪影,大家也都没当回事。

    在她离开京城的那天早上,虽然要收拾厨房里的各种坛坛罐罐到新家去,老王还是精心制作了早餐,送到了袁天野的院子。然而一进前厅,老王就感觉有些异样。袁天野从小到大都是极自律的人,如果不是有很特殊的情况,天还未亮他就会起身,练功夫练剑;到得天大亮时,他便已沐浴好坐下来吃早餐了,之后便要处理一天的大事。可今天这时,院子里竟然静悄悄的,显然公子还没有起床。

    吴嬷嬷见他进来,摆了摆手,轻声道:“公子昨晚在书房里呆了一夜,才刚睡下没两个时辰,你这早餐,还是拿回去先放着吧。等公子起身,我再去唤你。”

    “是。”老王提着食盒正要退下,却听“呀”地一声,主屋的门开了,早已伺立在门口的袁十,赶紧打了水进去,吴嬷嬷也跟着进去伺候着。老王便又停下了脚步,将食盒重新放到桌子上。

    很快袁天野便已洗漱完毕,出了主屋。老王忙问:“王爷可要用早餐了?”

    “嗯,摆吧。”袁天野道,走过来坐到桌旁。

    老王将食盒里的早餐拿出来,一一摆到桌上,又给袁天野安了箸,这才退到一旁。

    今儿的早餐倒也丰盛,一碗燕窝粥,酱肉包子,糯米莲藕,鸡油卷,桂花金子糕,外加两碟小菜。袁天野看着桌上摆着的东西,提起的筷子夹起一个酱肉包子咬了一口,慢慢地嚼着,然后皱着眉,看着筷子上的包子发呆。

    “怎么了?可是味道哪里有不对?”老王见状,紧张地问。这酱肉包子还是林小竹先做了出来,然后再教他做的,王爷似乎很爱吃,所以这段时间他常常做这种包子。王爷今儿的表现这么奇怪,不会是包子里放错了调料吧?

    老王的这句问话,一下把袁天野从呆怔里惊醒过来。他没说话,有些烦躁地将包子放下,又夹了一个鸡油卷,咬了一口,皱了皱眉,将那咬了一口的鸡油卷也放了下来。

    看这样子,大家都担忧地看着袁天野。自昨晚起,王爷就这样,神思不宁,茶饭不思,似很烦躁,却又极力压制。

    老王小心翼翼地问:“王爷,您想吃什么,老王马上去给您做。”

    袁天野还真想了想,可想来想去,想吃的竟然全是林小竹做出来的东西。他烦躁地放下了筷子,站起来道:“不用。”转身朝院门外走去。

    大家看看桌上根本没有动着的点心,全都皱起了眉头。

    袁十在心里叹息一声,跟了上去。

    袁天野出了院子门,本来想要去外书房的,却不知不觉走到了林小竹住的小跨院门前。他抬起头,看着门上还挂着钥匙的锁,伸出手,轻轻推开了门。

    因是秋天,只一夜之间院子里便落下了不少的树叶,踩在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感觉出一种零落的凄凉感觉。袁天野走进去,先走到角落里,看了看原来林小竹种辣椒的地方。此时辣椒已经过季,辣椒杆已被林小竹拔了出来,跟平常扫起来的树叶一起堆在原来种辣椒的地方,似乎要堆肥,以待于明年的春天再种辣椒。

    没看见林小竹如珍似宝的辣椒,袁天野似乎有些失望。他直起身来,朝林小竹住的房间走去。

    林小竹房间的门半敞着,看样子主人走的时候特别急,根本没有心情去把它掩上。袁天野推开门,走了进去,一直走到林小竹住的卧室里。只见里面柜门大开,衣柜里什么都没有。倒是床上,整整齐齐地叠放着昨日林小竹进宫时穿的华服,上面放着太后一同赐下来的首饰。袁天野拿起一根步摇,回想起昨日林小竹带着这些首饰穿着这件衣服的模样,原本有些无着无落、空荡荡的心,忽然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一般,让他极不舒服。

    转眼看到枕头旁边放着林小竹从他的书房里借出来的书,还有一迭纸,他连忙把步摇放下,如获至宝地拿起书来,翻了一翻。然而叫他失望的是,书上干干净净,林小竹并没有在上面留下什么批注的。他又拿起那迭纸,一翻之下,倒是大喜,上面竟然有字迹,却是林小竹练字用的,抄的就是那本书。挺拔秀丽的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