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军入关,要么是走宣大入口,要么是从蓟辽入口,此两处之军若是都有宣大军之战力,我军伤亡势必惨重,这对入关后洗荡州县不利啊!”
代善继续摆出了一副忧心忡忡的姿态。来分析敌军的实力变化,言语中毫不掩饰的流露出了对九边各镇装备改善的担忧。
“礼亲王,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旁的范文程等了许久,终于在代善说的有些口渴之际。寻觅到了一个空子,出言讥讽。
“那宣大军,这几年虽然坚甲利兵号称精锐,且各处屯堡开荒种田,卢象升向朝廷奏报号称积粟多达数十万石,可供宣大军需。然宣大三镇上下,依旧是盗卖军器克扣粮饷。别的不说,单是蓟镇、山海镇、玉田镇、宁远镇、宣府镇、大同镇他们所购买之军器盔甲火药,又有多少进了我们的库房,成了我们的装备?”
范文程这话。顿时引起了在场众人得意的哄笑声。
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各镇兵马纷纷用关防公文向守汉在北京朝阳门内的隆盛行购买铠甲军器大小佛郎机和火药等物,然后,转身加价卖给行走各地的山西商人作为“防身”之用。
而这些用于防身的利器,不久之后便成为了山西各大商号出售给清军各部的热门拳头商品。供不应求有价无市。
只有卢象升本人的督标营和直属部队天雄军好一些,购买的军器铠甲能够绝大多数用于装备部队,而不是转手牟利。
“卢象升虽然素来敢战,且所部颇有战力,然。我大清皇帝陛下洪福齐天得上天眷顾。此时,卢象升应该已经在回乡丁忧的路上,此人一走,宣大军便不足虑!”
崇祯十一年五月,卢象升惊闻自己父亲在回宜兴老家路上病故,他悲痛不己,连上十道奏疏,恳请崇祯皇帝准许他回家奔丧,为亡父守孝三年。
见代善的老脸红一阵白一阵,变幻色彩不停,黄台吉心中大乐,用小刀割了一块肥肥的猪肉,在侍卫用酱油、香油、细盐、香料以及不少调味品混合而成的佐料上略微蘸了蘸,放在嘴里嚼着,肥美多汁的肉香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就冲李兄弟送来的这些好东西,也得进关抢一把!”
一面咀嚼着,一面他的脑海中闪过这样的念头。
那边,礼亲王代善懒得与范文程这个奴才争辩,转而抛出了另外一个不适合入关的理由。
“陛下,明军虽然不堪一击,不过是一群输送盔甲刀剑粮草与我的苦力,然以奴才愚见,尚有一事,不可不虑!”
代善抛出了一个令在场众人都为之色变的王牌。
“明国境内,疫病流行,往往有一城死绝,一地无人,千里白骨之说。我大清军马,大多是些生身,不曾出过痘,如何能够抵御着疫病?便是如当年林丹汗之高贵人物,亦无法抵御此病,我军若入关,恰逢此病流传,又该如何是好?”
代善这话一出口,在场众人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林丹汗虽然败亡已久,不要说部众连几个老婆都被黄台吉兄弟和几个大臣瓜分,但是毕竟是当年蒙古各部的共主,黄金家族的最后一根血脉。曾经号称四十万蒙古各部之主的林丹,在草原上筑起了瓦察尔图察汉城(又称:白城,今内蒙古赤峰),以此地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直接控制着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等五部的同时,也遥控蒙古其他部落。势力之雄厚,声势之浩大,令明朝和当时的辽东反贼们都不敢小觑。
在黄台吉父子军事、政治、婚姻、挖墙脚等各种手段的组合拳打击下,再加上这位可爱的林丹汗一系列昏招的帮助下,煊赫一时的漠南蒙古终于败落,林丹汗率领部众远走大草滩,在那里,因为出痘而死。
他死后,他的福晋和儿子捧着元代的传国玉玺向黄台吉投降。
想起了这段往事,再想想那瘟疫的可怕之处,不由得众人的脸都白了。几个八旗蒙古的王爷牙齿都开始上下叩击在一起,发出阵阵咯咯的敲击声。
“你个老东西!还好朕早已有了准备!不然当真要被你打个措手不及了!”黄台吉将一块肥肉咽下肚,又很是轻松的饮了几杯酒。
“礼亲王老成谋国之言,却是令朕欣慰。尔等也要好好的向礼亲王学习讨教才是。”
夸赞了礼亲王代善几句,又赏赐了一匹雕鞍好马给他。
见代善叩头谢恩已毕,站起身来老脸上满是得意之色,黄台吉知道。火候够了。
“你个老不死的,这次一定要给你个大耳光,还得让你说朕打得好。打完了你的左脸还得打右脸!”
“图赖,去将后面的客人请出来。”
正黄旗巴雅喇纛章京图赖领命而去。过了不大一会,引领着一行人从配殿出来,出现在众人面前。身后还有一辆车上满载着青翠欲滴的鲜草,不知做何用处。
“商民等参见皇上!”
为首的黄大掌柜在东家少爷的引领下向黄台吉叩头行礼。
“黄大掌柜,你是我大清有功之臣,免礼,赐座。赏肉。”
一连串的恩典过后。黄台吉这才向看得莫名其妙如坠云雾之中的众人解说。
“黄大掌柜日前刚刚从那李守汉根本之地行商归来,对我大清又有大功。”
黄台吉说完这话,站立在黄大掌柜身旁的图赖轻轻的触碰了黄大掌柜一下,示意他出来为诸王大臣分说明白。
黄大掌柜在黄台吉面前口称草民。在这些王大臣面前却神色间颇为有些倨傲,站起身来,向四外行了一圈礼。
“草民奉了本家东家的指派,往那李守汉的老巢南中一行。本来打算为主子们采购粮食熟铁军器火药布匹等物,奈何南中对于此类物品管制甚严。一时难以大量采购。不想却发现了较之军器盔甲火药更为宝贵之物!”
“何物如此?”
听得黄大掌柜如此推崇此物,又见皇帝对黄大掌柜的恩典,众人皆知,黄家商号一定是献上了重宝,方才能够令皇帝陛下如此抬爱。几个贝勒开始想象到底是什么宝物。而一旁的几个八旗蒙古的旗主王爷眼睛里冒出了贪婪的神情。
“便是此物。”
黄大掌柜向身后的车辆指了指,几个葛布什贤超哈营的兵士,各自抱着一捆草请各位主子观看。
“去!你个蛮子!一捆草有什么稀罕的?若是说草也是宝物,本王的草原上,要多少便有多少!”
镶红旗蒙古的旗主、固山额真、额驸布颜代,因为娶了皇太极一个女儿在八旗蒙古中地位尊崇,对于眼前这些草料很是不屑。
“布颜代王爷,您的草场水草肥美,这是尽人皆知的。不过,草民打算问一句,不知您的草场一亩地一年可以出产多少牧草?养活多少牲畜?用南蛮的话讲,便是单位面积的载畜量如何?”
“你!你这该死的尼堪!”布颜代被黄大掌柜几句话问的哑口无言,有些下不了台,作势便要起身发作。
“布颜代额驸,皇上在此,休得造次!”一旁的岳托冷冷的给了布颜代一句,暗地里给他搭了一个下台阶。转过头来,岳托放下手中的小刀,很是客气的向黄大掌柜的行礼问道。
“敢问黄大掌柜,不知道此物较之一般的草料如何?能够令先生如此推崇,想来定非寻常之物。”
“岳托贝勒客气了。此物,在南中唤作玉米草。家家户户养殖牛马饲养猪只,喂养鱼塘里的鱼类,皆用此物。据说亩产每年可以达到万斤上下。”
“噗通”一声,在岳托身后做着的正红旗蒙古旗主恩格图,不知道是酒吃多了还是如何,竟然栽倒在一旁。其余几个蒙古八旗的旗主王爷也是瞠目结舌。
“亩产万斤?!”
“亩产万斤?!”
“不错,正是亩产万斤。草民再说一个数字,供各位旗主参详。这样的草料,一亩草地出产,可以供应五六头牛食用,或是二三十只羊。”
“此物甚是适合我大清种植。”
宝座上的黄台吉适时地开口说话。
“朕得到了黄卿家千辛万苦从南中运来的草料,起初也是将信将疑,命人试着喂养朕的大白、小白两匹爱马,效果确实不同。”
黄台吉身体肥胖,又因为多年战争的习惯身上多披有两层甲胄,他的两匹御马背负他行走至多几十里便要更换,否则马匹便劳累不堪。他既然说此物甚佳,想来应该是在下面进行了比较才有此言。
坐在自家座位上的众人纷纷打着小算盘,如何在黄台吉面前讨要些种子回去让各自田庄中的那些阿哈们择地种植,也好多饲养些牛羊马匹。
只有礼亲王代善,见黄台吉用一捆草便轻松转移了话题,有些心中不满,正要开口追问这入关之事,那边的黄台吉在宝座上一双眼睛瞥见了他的神情。
“方才礼亲王所说出痘之事,黄大掌柜已经为我大清找到了破解之法!”
“草民初抵南中恰逢其会,南中正值疫病流行,李守汉为了宣扬种痘之术,将自己的子女与官员将领子女一并在众人面前当场种痘。种痘之时草民等人在场观看,事后,南中军民人等凡是未曾出痘者皆由官家给价组织种痘。凡种痘人中,死者不过万中之一。”
〖
正文 第三百三十章 南北风云(中)
崇祯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沈阳城。
黄太吉的皇宫内,葛布什贤超哈营的兵士们沿着宫门一直排列到十王厅前。十王亭上,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们照着各自所属各旗分列,倒也显得济济一堂,热闹番茄。几十个清军中贵族、高级将领、官吏聚集在一起,贵族们大声谈笑,将领们议论着今年的收成,军马是否可以养肥些,奴才们是不是会好好的耕作。内三院的汉人官员们努力矜持些,言谈举止都颇为文雅。
看着窗外的骄阳,进入五月,天气越来越热了,时间过得好快。
眼见就要夏收了,辽东终于可以熬过今年的春荒了。今年收获的粮米加上从各处运来的粮食,可以让八旗军民在冬天的时候过得宽裕些。不过,黄太吉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不打算用这些粮食来养活自己的军队和百姓、奴才。可以用别人的粮食来养活自己的兵马百姓,这叫做因粮于敌,是黄太吉今天召集会议的目的。
辽东建奴建立的政权,不管是当初的天命汗努尔哈赤、还是后来的天聪汗、崇德帝黄太吉,首先是一个军事色彩很浓厚的集团。为了保证这个集团的生存,必须要不断的向外征战,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获得足够的钱财和物资来维持集团的运转。
而为了维持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清国组建了大量的重甲步兵与骑兵,这是别的游牧民族与渔猎民族所没有的。相对于明军、朝鲜军、蒙古兵来说,清军的军事优势是明显的,主力精锐之多,士气之旺盛,战斗力之强悍,都是令他们望而却步。
但是。要装备维持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则是要有相当的工业基础。
哪怕是手工业。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盛京城外就铁匠铺绵延十数里。烟火昼夜不休,城西聚集了大量的作坊匠铺。专门为军队打造兵器。由于清国对兵器打造管理严格,动辄杀头,所以他们生产出来的兵器盔甲颇为精良。
此时盛京城外烟火尘雾遮天蔽日,丁当声响不断,无数工匠在清兵监视下仿佛一群群工蚁般往来忙碌,搬运物料,打造兵器。这里聚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作坊。似乎连绵看不到边,多以铁匠铺为主。成千上万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工匠在炉火前紧张地忙碌着。打制刀枪,打制鸟铳。铸炮等,没有一个人敢不认真。
比起明军上下克扣、朋比贪污的军工制造业,清军的兵器生产质量监督管理显得十分严格,所谓的“弓箭射甲不入立斩工人”。每炮,每刀枪上。都有相关的人员名衔,一便表功,二便究责。这种招数不新鲜,从秦国开始就用了,任何一个野蛮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政权都会采用。如果因为兵器火器精良。因此得胜,清国方面倒是不吝赏赐,优秀的工匠,可给于官位,特别对铸炮铜工而言。
不愿作官者,每月赏给粮银二两,每季领米五石三斗,还会恩赐房屋、地亩,更赏给世代金火拜唐阿。
天聪四年时,由于后金凯旋而归,就特诏铁官范巨炮加以优赏。天聪五年,铸炮匠人王天相便从奴隶擢为拜他喇布勒哈番,天聪七年三月,再以创铸之功升授备御。
正因为这些工匠的用心打制,所以清国出产的兵器才能精良。
清国的军工业发展到了一个什么地步?
在大明就有“善铸红夷炮”名声的前京营戎政副协理、兵部右侍郎刘之纶之标将、副将丁启明,被俘归降后,作为监造官负责清国一干红夷大炮及鸟铳的打制,在天聪年时,他负责监造一系列的‘天佑助威大将军’红夷大炮,指挥匠人金世祥、王天相等,成功铸炮一批,受到了皇太极的赞赏。
庞大的工人队伍,坚强的技术力量,严格的质量检查监督体系,充足不计工本的原料投入,为清军的军事装备超过左近的几支武装力量,成为当时亚洲乃至全世界数一数二装备精良的军队。
但是,同任何一个不顾经济规律,将工业在农业基础不足以为众多的工业人员提供足够的粮食和肉食油料的时候强行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政权一样,黄太吉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
尽管他没有读过马老爷子的书,也看不懂政治经济学,是否读过《管子》一书也尚在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