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郭京-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过说:“长幼有序,立长为善。愭儿身为长子,又德才兼备。他应是不二人选。”
公孙绿萼说:“希望你能一直记住今天的话。”
杨过说:“这个自然。你也知道,当初我在绝情谷发誓愿的时候,是以赵伯琮的名义发的。所以那个誓愿可以完全不作数。你也不必真将女儿送过去。”
公孙绿萼说:“我一直认为你是个正人君子,原来也耍这种滑头。”
杨过说:“这又如何,大礼不拘小节,大善不耻小恶。”
公孙绿萼“哼”了一声,并未接话。
也正是这天晚上,公孙绿萼带着女儿,不告而别,从此杳无音信。杨过寻遍临安及周边地区,一无所获。最后只好放出“王妃郭氏不幸病逝”的消息,以掩众人耳目。
第五十三章 千年一遇的蟠桃会
公元1159年,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又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王文卿从仙界返回了临安,来与杨康和玉儿相会。原来王文卿早已修炼有成,离飞升只差最后破关重造的临门一脚,本想在阳间多呆些年月。但是算得仙界会有千年一遇的蟠桃会,便提早飞升,前往参加。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蟠桃会共开三天,对应于阳间是公元1155—1157年。
相传女娲于2万年前开始在仙界栽种桃树,逐渐增多,繁衍成林。桃林吸收天地精华,千年一熟。所结桃子又称“蟠桃”,皆为仙品,不仅美味可口,凡人食之更可长生。汉代玉帝及王母娘娘登位后不久,恰逢桃林成熟。于是举办了首届“蟠桃会”。以桃会客,广邀仙众,一起品食。目的在于拉拢人心,加强统治。如今又过千年,第二届“蟠桃会”又隆重举行。
这是难得的盛会,可谓千年等一回。就算以仙界的时间来算,也是三年一遭,不容易啊。千年来新修炼成功的三界人、魔、妖也不在少数。虽然很多去了天外,但还是有不少留了下来。在仙界为官,或是在特殊的结界空间中隐居。加上自古以来留下的仙众,也有泱泱数千人。这次共赴盛举,也算大喜大庆之事。
王文卿带回了一个蟠桃,赠给杨康和玉儿,这是他在大会上偷偷留藏的。对于本就长生的仙人来说,蟠桃没有多大意义。但对于凡人,意义就大不一般。玉儿觉得这个蟠桃应该让给儿子杨过吃。便传令杨过进宫,既与祖师相见,又可服食蟠桃。杨康虽然觉得心有不甘,但还是默许了。
王文卿帮杨康修复了破损的气海丹田,甚至将他下体的残疾也一并治好了。杨过从王府赶来宫中与父母、祖师相见。王文卿一眼就看破了他的修为,并说,杨过已经用不着再吃蟠桃了。杨过只好将自己的情况据实以告。杨康心情大好,并未追究他隐瞒之过。当下与玉儿将蟠桃分食。
王文卿走了之后,杨康认为既然杨过有了如此成就,可以放心将位置交给他,让他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杨康决定自己再做三年皇帝,之后就禅位让贤。将来就居于幕后,安心修炼,也好早日成仙证道。
玉儿也决定从太后的位置上退下来。这太后一扮就是许多年,既烦也累,早就生了厌心。反正要让权给杨过,还是退下来好。而且杨康已经恢复正常,若是她还用着太后的身份,也不方便与夫君同享欢乐。
不久宫中就传出消息,“韦太后”病重,不治身亡。
待大葬已毕,朝事趋稳。“皇上”擢封“普安郡王”为皇子。
公元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撕毁两国和约,发兵六十万,南下攻宋。朝廷收到消息后,一片混乱,局势似乎非常不妙。
杨康密召杨过进宫议事。两人相见后,杨康问:“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下之事,你可有听闻?”
杨过说:“孩儿也是刚刚收到消息。”
杨康哈哈一笑说:“两年前我就预知了。”
杨过问:“难道爹爹当时就已探明情报?”
杨康说:“非也,完颜亮这次发兵乃是中了我的圈套。早在两年前,我派人用重金收买了他的权臣,怂恿他撕毁和约,发兵南下。结果这厮听信了,又暗中准备了两年,如今终于动手了。”
杨过问:“爹爹为何要如此做,这不是自找麻烦?”
杨康说:“如今你已修炼有成,领军灭金轻而易举。可有两国和约作缚,如若直接出兵,难免陷入不义的境地。而完颜亮早生蠢动之心,只是怕招失败,犹豫不决。我就干脆推他一把,让他主动地先打过来。这样不仁不义的就是他了。而我们也可趁机灭掉他的大军,削弱金国的实力。”
杨过说:“原来如此,但是真的要灭掉他的大军吗?那可有60万人啊。”
杨康说:“这个不成问题。你把轩辕剑拿去,挑个黑夜,赶到那边,多挥几下,就了结了。”
杨过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一次杀这么多人,会不会引犯天怒。惹上使下凡,施行干预。”
杨康想了想,说:“不错,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是有这个风险。那你的意思呢?”
杨过说:“就由孩儿领兵将完颜亮阻在江北,让他无功而返。”
杨康说:“你也太心软了。60万呐,如果一次杀个干净,多好啊。整个金国能凑得起几批60万的精兵。”
杨过说:“等到天下一统,这60万的军士也都会是我朝的子民。现在杀之是痛快,从长远看,实则可惜。”
杨康想了想,说:“你说得也不无道理。但是如果不消灭金国的军队,我们怎么去统一他们呢?”
杨过说:“我想等我的仙术更上一层,应该可以做到既取胜,又不伤人性命。”
杨康说:“那又要等多久?这60万可是转眼就打过来了。你如果心软,下不了手,就由我自己领兵迎战。我要将这60万,连带完颜亮都给活剐了。”
杨过说:“爹爹,你要冷静。真的动用法术和轩辕剑,一次杀这么多人,一定会惹来上界的干预。不如还是用孩儿的计策吧。”
杨康想了想,说:“算了,我这也是气话。主要是忍了金人的恶气太久了。真想给他们一个厉害瞧瞧。你的方法着眼长远,又安全可靠,确实要更好一些。那就依着你的意思办吧。”
杨过说:“孩儿回去后,会立即拟定奏章。于明日早朝,上表请求挂帅出征。”
杨康说:“那就这么办吧。对了,还有件事要和你说。”
杨过说:“烦请爹爹相告。”
杨康说:“我刚收到消息,5年前赵桓在五国城,突然失踪,去向不明。金人遍寻不着,便一度封锁消息。实在瞒不过后,又找了具尸体,砍得血肉模糊,冒充赵桓下葬,谎称被马群踩死。5年过去了,这赵桓既没被金人找到,也没逃到我们这边,还真人间蒸发了。你有什么看法?”
杨过边听边想到,自己夫人也不正是于5年前失踪了嘛,真是一个巧合。听父亲问自己意见,便答道:“小事一桩,就算他以后到了临安,只要我们说他是假的,他就真不了。金国方面都找了假尸下葬,一切就更说得过去了。”
杨康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他若是到了临安,落不了好下场。最好是在哪,乖乖地躲着。”
第五十四章 采石矶的胜利
第二天早朝,场面异常火暴。杨康故意讲述,金兵压境、时局险恶,还望众卿拿出计策应对。他这么做,是为儿子杨过的出场作铺垫。形势这么“危急”了,若是皇子在此刻挺身而出,显得多么忠肝义胆啊。这可是获取威望的最好时机。以后登上皇位,也更能服众啊。
各位宰相大臣纷纷发表意见,基本上都主张议和。在他们的认为中,这次金兵来势汹汹,竟有60万之众,主战显然不妥。而且皇上一向赞成主和,这次应该也一样。不如投其所好。
杨康听得心里很不爽,说:“真是一派胡言。金主完颜亮刚刚背弃前约,领兵来犯,哪还会有重新议和之心。若是众卿,都只有这番能耐。朕岂不是又要下海逃命?”说完看向杨过,还给他使了个眼色。提醒他,火候差不多了,气氛也酝酿好了,该轮到他接着唱戏了。
杨过立即排众而出,语不惊人死不休,说道:“皇儿愿领兵出征,为父皇分忧解难。详细的方案都写在了折子上。”有旁侍太监立即上前拿过折子,转呈给杨康。
杨康并不翻看,问道:“皇儿决定用多少人马?”
杨过说:“6000足矣。”
杨康呵呵一笑说:“朕拨你6万,另外原先的江防水军任你指挥。”
杨过说:“皇儿领命。”
旁边的众大臣都傻了眼,由于与金国签定了长期和平协议,整条长江的江防军队不过十万。加上这次特拨的6万,加起来不过16万。怎么可能守得住金人分路南下的六十万大军。杨过作为这场“江防战役”的总指挥,若是败了,要担当的责任不小。轻则贬为庶民,重则被判死刑。而杨过之前从未领过兵、打过仗,怎么可能赢得了。大家眼睁睁地看着这位年轻有位的储君,就因头脑发热,走上了绝路。
大臣史浩马上站出来说:“皇上,这万万不可呀。”
杨康问:“有何不妥?”
史浩说:“金主完颜亮,自幼随军,身经数十场恶战。更是凭起兵谋反,夺得大位。可谓有勇有谋,非同寻常。而今乃率举国60万精锐来犯,小视不得。反观王爷从未领军打仗,仅凭些微之师,怎能迎敌?”
杨康问:“那爱卿的意思呢?”
史浩说:“同样倾举国之兵,凑齐百万,奋起迎击。而且非得皇上亲自挂帅不可。”
杨康笑道:“爱卿多虑了。何需百万,6万已是绰绰有余。你要信得过皇儿。”
杨过说:“此次领军出战,必不辱命,以报父皇浩恩。”
杨康说:“爱卿们都看好了,这才是朕的好皇儿。你们都给朕学着长进些。”
完颜亮仗着骑兵之利,横扫江北,很快逼近了长江。他初时分兵四路,拉开极广,想在宋军漫长的江防线上,寻找薄弱点进行突破。很快他就发现了弱点所在,宋军在长江中段(淮西附近)布置极为薄弱,部队不过万人。兵力都集中到了长江上游的荊襄和长江下游的淮东。这明显是一个巨大的破绽。
他可以轻易地进行中路突破,将几十万骑兵一气渡到长江南岸。然后抄宋军部队的后路,想往上游打就往上游打,想往下游打就往下游打。看宋人还能拿什么抵挡自己漫山遍野的铁骑。完颜亮本来对宋朝的水军颇为忌惮,但看宋人的防御布置,完全是亡国之举,自己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他不禁想着,难道南人如今已经没有一个象样的将领了吗?自己之前对南征失败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相信很快自己就可以在西湖边,饮酒作乐了。
完颜亮快速地将四十万大军集中到了淮西准备渡江,而在荊襄和淮东各留了十万作牵制。采石矶,亦名牛渚山,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隅的长江东岸,与和州(今和县)隔江相望。因为江面水势平缓;历来为大江南北的重要津渡。完颜亮要在这一带渡江,采石矶就是首选。加上宋军在这里防备空虚,简直是地利、人和。只要风向一对,天和也就有了。胜利将会来得这么轻松,完颜亮想都没想到。
这其实是杨过的有意安排,由于他手头上的兵力不多,如果在长江中下游平均分配,则都显得太单薄。不如集中到两侧,空出中间,主动卖完颜亮一个大破绽。相信以完颜亮的老到,一定会选择在这边渡江。虽然这里的宋军人数很少,但有杨过亲自把守,可以说是万无一失。6000的水师,加上2000的当地驻守部队,另外还有一些乡民团练,最后再算上从对岸和州逃过来的溃兵,只有一万多人。
由于杨过身份特殊,这次又不准备以正常方法取胜,所以不方便露面。大小事情都由随军文官虞允文出头。虞允文虽为文官,却也因忧国忧民,熟读兵书。他在兵法布置上颇有见地,杨过也很是赏识。两人商议决定采用水、陆配合,以水战为主之战法。步兵与骑兵埋伏于江岸高地之后,水军分五队,各以海鳅船(一种用车轮激水,行动快速船)和战船组成,一队泊大江中流,为主力;两队分东西两翼,成倚角之势;另两队隐蔽于姑溪河与锁犀河中,以袭击敌船和援助前阵。
虞允文还是觉得很担心,问杨过说:“殿下,我方人这么少,就算布置巧妙,也未必挡得住四十万金兵。若是失利,可是关系重大啊。要不要再从两边调些兵过来?。”
杨过说:“就凭目前的兵力,已经足够应付。如果再从别处调兵,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只要风向一变,金人就会立即渡江。还是把心放宽,抓紧时间部署军队吧。”
虞允文虽然担心,但也无话可说。
这天风向一变,完颜亮果真命金兵准备渡攻。完颜亮经验老到,担心时间拖久了,宋人各方的援兵会赶过来。这样自己渡江就困难了。趁着现在宋人兵力不足,防备空虚,就要早下手。良机可是稍纵即逝啊。
金将蒲卢浑进谏道:臣观宋舟甚大,行驶如飞,我舟既小,行驶反缓,水战非我所长,恐不可速济。完颜亮笑道:“以前朕跟梁王(兀术)追赵构至海岛,曾有大舟么?”众将听闻也是大笑。蒲卢浑满脸通红,便退下了。完颜亮暗想,这蒲卢浑还真浑。我方舟小,宋方舟大,人尽皆知。但我方暗练水军已久,这次也是有备而来,又是以寡击众。虽然船小,但是胜在数量多,有什么好担心的。加上顺风顺水,一战而胜,并非难事。
倒是这个蒲卢浑,好象第一次知道,还大惊小怪,拿这个说事,分明会动摇军心。自己干脆开个笑话,振奋下士气。
完颜亮先使部分水军佯攻以试探宋军虚实。宋军识破金兵动机,未予反击,江面并无动静。完颜亮干脆挥动小红旗,命战船数百,自杨林渡口(今和县双桥附近)出发,顺风顺水,向东岸冲来。及到近岸,突闻鼓号四起,只见宋军从岸头隐蔽处跃于滩上,严阵迎战金兵。
完颜亮一看这宋军布置,倒也严整,只是人数偏少。等自己数百条船一靠岸,几万人马一拥而上,踩也踩平了。就算遇到顽抗,后面的第二批金兵再登陆上去,肯定可以打赢。
完颜亮满意地闭上眼睛,幻想着打下了临安城,边搂美女边喝酒。突然听到旁边部下的惊呼声,连忙睁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