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省长的公务员不是好公务员的-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还未到下班时间,武威就出发赴宴了。一来是天黑得早,二来是担心堵车。最近几年,省城堵车是越来越出名了。据说前些时候还把省委书记的客人给堵在了半道上,动弹不得,连警车来了也无能为力。客人对书记抱怨,书记“哈哈”一笑,道:“车水马龙,这正说明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繁华啊!”
可能因为许多人想法和武威一样,所以一路上还是堵,只是比上下班高峰时段稍好一点。尽管如此,武威还是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聚会的红顶大酒店。
老张早已在雅间恭候,其他人还未到。于是,两人坐在沙发上抽烟、聊天。过了一会儿,其他几位才陆续到来。都是一个部队出来的,年纪相仿,转业前就认识,连介绍都省了,大家随便说笑。
只是最后进来的那位武威看着眼生。那人看上去年纪比他们至少要大七八岁,起码五十多了;头发掉得没剩几根,露出光亮的头顶;但脸色红润,气色挺好,腆着肚子,颇有气派。
武威想不起他是谁,也看不出来他是干啥的。
老张叫他黄大哥,恭敬地请他主位就坐。黄大哥略作推辞就坐下了,老张和武威分别坐在他的左右两边。其他人谦让了一番,也各就各位。
老张对武威介绍说:“这位是黄大哥,君威集团老总,也是咱们部队出来的。”然后又对黄大哥说道:“武威——我俩一年的兵,刚转业到农林厅。”
武威像见了首长一样,站起来向黄大哥敬了个礼,说:“首长好!”他一点也想不起来在部队见过这个人,只是见众人对他十分敬重,意识到这是个重要人物,于是,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习惯性地叫了声“首长好”,但听起来却像激动得情不自禁一样。
武威知道,君威集团是一家房地产公司,他上班的路上就经过它开发的一个楼盘。但他不知道,君威集团除了房地产,还经营煤矿、餐饮等,是一家综合集团,实力十分雄厚,是省城知名的民营大企业。
这一声“首长好”,叫出了黄大哥的悠悠军旅情怀,好久没人这么叫他了,心里十分受用。他站起来,笑着握住武威的手说:“小武,坐坐坐,哪来那么多礼!”坐下后,给了武威一张名片,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以后多联系。在省里有什么事来找我,不许客气,兴许还能帮一点小忙。”
老张插话说:“黄大哥太谦虚了。老武,你不知道黄大哥的实力。黄大哥的君威集团,在全省也是数得着的;黄大哥和省市许多领导也很熟。最重要的是,黄大哥是我们的‘及时雨’,是咱们部队退伍军人驻省城办事处的‘政委’。有什么事给黄大哥汇报,黄大哥不会不管的。”
大家边喝边聊,甚是投机,很晚才散。
第二天一上班,武威便给老张打电话了解黄大哥的情况。老张惊讶地说:“难道你真的不认识黄大庆?”
原来,黄大哥就是黄大庆。武威可以不认识黄大哥,但黄大庆这个名字却不能不知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个名字在他们部队可是众所周知的,比师长、政委的名字还响亮。
那时候,为弥补军费短缺,国家允许部队开展经营创收活动。三十多岁的营职干部黄大庆被派去经营一个小煤矿。工兵出身的他,既懂煤矿开采技术,又颇有几分经商的天赋,再赶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紧俏,煤炭供不应求,价格轮番上涨,财源滚滚。短短几年,一个小煤矿在他手里发展壮大,成了师里效益最好的创收单位,年上缴利润上千万元,在整个集团军也是赫赫有名的。黄大庆也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据传他个人有数百万。
后来,部队以这个煤矿为基础,整合其他创收单位,成立了君威集团,任命黄大庆为董事长,准备大干一番,打造一个新的能源巨头。谁知好景不长,国家调整政策,禁止党政机关和部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集团撤销,人员作鸟兽散,黄大庆要求转了业。
那时候,黄大庆如日中天,而武威只是一名小小的连职干部,虽有心认识,却苦无机会。再说,黄大庆长期在外搞经营,并不在部队上班,家也搬到了市里。因此,武威对黄大庆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自然不认识。
黄大庆转业回来以后,没多久就辞职下海重操旧业,回老家湖西县经营煤矿。
听到这里,武威心里一动,忙问:“是不是湖阳市下属的湖西县?”
“难道咱们省还有第二个湖西县?”老张反问道。
武威心里抑制不住有些激动。他清楚记得,昨天看厅长的简历,厅长当市长就是在湖阳市。根据时间推算,此时黄大庆也在那儿开煤矿,说不定两人认识。
老张接着又向武威夸赞了一番黄大哥的为人。他说黄大哥十分仗义,不管是战友还是老乡,只要有求于他,都会尽力帮助,像梁山好汉宋江一般,因此被大家誉为“及时雨”。
武威原以为这只是酒桌上的恭维话,随便说说而已,当不得真,谁知还真有这么回事。
黄大庆确实讲义气,帮助过许多人,但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他的帮助下,许多军转干部、老乡进入了各级党政机关,其中有的还谋到了一官半职。“滴水之恩水,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传统美德。这些人心怀感激之情,对黄大庆总是有求必应,心甘情愿为他奔走效劳。而黄大庆家大业大,事儿也特别多,衙门里有人,自然就好办多了。如此一来,形成了良性循环,大家互相依赖帮助,共同发展进步。就这样,黄大庆像一只勤奋的大蜘蛛,很快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并且还在日益发展壮大。他的事业也越加蒸蒸日上,影响力遍及党政各界。
和老张通完话,武威便决定拜访黄大哥。他按照黄大哥名片上的号码拨通了电话,说:“黄大哥吗?我是农林厅的小武——武威啊,您有空吗?”
“哦,小武呀,你好,你好。有什么事,你说吧。”黄大庆昨天见了武威之后,觉得这人很有意思,颇为喜欢,接到他的电话自然高兴,于是亲切地说。
“也没什么事,只是想来看看首长。我刚转业回来,情况一点不熟悉,在农林厅跑腿,想请首长给我指点指点。”武威发现黄大庆喜欢别人称他为首长,所以一口一个首长地叫得好不亲热。
“这样吧,小武,我现在有点事要处理,下午有空我跟你联系,咱们好好在一起聊聊。你看怎样?”黄大庆说。
“好的,好的。我等首长的电话。”武威一听黄大哥这么客气,赶忙应答道。
接下来的时间,武威也没心思干别的事,一心想着和黄大庆的会面。下午一上班,他就盼着黄大哥的电话,电话一响,一把抓起来就叫首长,弄得对方莫名其妙——原来不是黄大庆打来的。如此好几次,自己都觉得好笑,怎么这么沉不住气呢?八字还没一撇,也不知道黄大哥能不能帮上忙呢!就高兴成这样。
到了四五点钟还不见动静,武威心里不禁有些犯嘀咕。怎么还不来电话呢?难道黄大庆只是客气,并不想见自己,只是随便找了个借口?也许黄大哥有事,忘了给自己打电话这事儿?再说,黄大哥就一定认识徐厅长吗?一个市那么大,有多少煤老板,徐市长为什么非要认识黄老板?即便认识又能怎么样呢?关系不铁,也说不上话;即使关系铁,黄大哥不愿引荐也没办法。这样一想,武威便有些心灰意冷,胡乱翻看着桌上的报纸,打发余下的时光。
离下班还有几分钟,武威心想今天没戏了,收拾收拾办公桌,关了电脑,穿好外套,准备走人。正在此时,手机欢快地响了起来。武威一看号码并不熟悉,但还是举到耳边,然后懒懒地说:“我是武威,请问哪位?”
一个陌生的声音说:“武先生,我是黄总的司机。你在哪里?黄总叫我来接你。”
武威觉得一股热流直冲脑门,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竭力控制住激动,依然用平静的声调说:“哦,谢谢你了。我在办公室。”
“那我在办公楼下等您,武先生。”司机说。
“好的,好的。我处理完手里的事,马上下来。”武威说,但并没有立即下楼,反而掏出一支烟,慢悠悠地吸着。他要表现出一种从容淡定的大将风度,就像徐厅长那样;同时,也给司机一种日理万机的印象,不敢小瞧自己。
过了十来分钟,武威才慢吞吞地乘电梯下楼,出了电梯往门口走了没几步,就看见门厅那儿停着一辆黑色的奔驰,像美女一样引人注目。他知道,厅里没有这样的车。厅长的座驾是奥迪A6,其他厅领导大多是丰田、本田、奥迪等二三十万的车,处座们则是拾的厅长们淘汰下来的二手车。人民公仆嘛,不能太奢侈了。
武威断定那就是黄大哥派来接他的车。昨天在宾馆门口迎接黄大哥时见过,虽然没看清牌照,但车型还是看得出来的。此时正是领导们下班的时候,这个司机也不长眼,把车开到门厅前,将领导们的车全堵在了后面。在机关,小职员们一般都是按时上班的,但下班却要提前几分钟,尤其是下午,因为要买菜做饭接孩子;大领导们则不然,一般是来得晚,走得也晚。并不是他们有多么的敬业,而是晚上常常有活动,去早了有失身份,总要迟到个十几二十分钟。所以,此时从大楼里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些人模狗样的人物,说不定还有厅长呢。
太招摇了!领导们看见了会怎么想呢?武威紧走了几步,拉开车门钻了进去,对司机说了声“走”。他感到身后有一片目光注视着他,好像小偷被人拉到光天化日之下展览一样,浑身不自在。
君威集团在府院路上,离农林厅并不远,没多大一会儿就到了。司机停好车,带领武威乘电梯到了十八楼,在一间没有标识的办公室前停了下来,轻轻敲了敲门,里面随即传来黄大哥爽朗的声音:“请进!”司机推门请武威进去,然后自己悄悄退了出去。
黄大哥坐在办公桌后,好像正在电脑上看什么,抬头见是武威,立即起身迎上来,握着武威的手热情地说:“欢迎,欢迎。”然后请武威在沙发上坐下,又为他倒了一杯水。
两人谈得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的意思。用新华社记者的话说,就是“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亲切的会谈”。
会谈结果完全符合武威的预期。黄大哥不仅和徐厅长认识,而且还是铁哥们,经常走动。最难得的是,黄大哥秉承唐宋遗风,最喜欢举荐人才,恨不得省长、市长都由他来举荐。明白武威的意思之后,他豪爽地说:“没问题,向国家推荐优秀人才也是我们人大代表的责任。况且我还是个老党员,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大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武威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个人才,但他知道自己肯定不是蠢材。
两人聊得正欢,餐厅打来电话,问老总用不用餐。黄大哥看了一眼手表说:“走,吃饭去。尝尝我们的伙食怎么样。”说罢两人乘电梯到了十楼的餐厅。这是公司的食堂,并不对外营业。吃饭的高峰已过,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个人。服务员见老总来了,赶紧过来迎请他们到一张靠边的餐桌就坐。
黄大哥对服务员说:“要一份客饭,再加两个菜,一荤一素。另外,给我来碗大米粥,一碟榨菜、一碟腌黄瓜。”然后对武威说:“小武,喝不喝点酒?”武威赶紧推辞。黄大哥便只要了两杯啤酒。
武威没想到黄大哥这么节俭,身家过亿,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不得不肃然起敬。
黄大庆可能看出了武威的想法,解释说:“老了,消化不了啦,不像你们年轻人。晚上除了有宴请,我一般都吃得很清淡。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两人聊着,很快便完成了吃饭任务。
武威大功告成,本想告辞,一看黄大哥似乎意犹未尽,只好跟着他重新回到办公室。黄大哥给武威讲述了自己在部队的经历,回忆了创业的艰难。虽然离开部队十多年了,但黄大哥对部队依然一副情深意重的样子,这让武威特别感动。
听了一个多小时的励志故事,武威才起身告辞,觉得今天不虚此行,大有收获。
分手的时候,黄大庆拍拍武威的肩膀说:“过几天我找个时间约老徐出来,把你的情况给他说说,然后你们再见见面。”武威一再表示感谢,愿意听从安排。黄大哥说:“自家兄弟,不用客气。”随后吩咐司机送武威回家。
武威十分过意不去,一再推辞,说自己打车回去就行了。无奈黄大哥不允,他这才上了车,一路上想:黄大哥真不愧是及时雨,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绝不能忘恩负义。
夜里,武威又兴奋得失眠了,没办法,便故伎重演,爬到老婆身上,上上下下地活动起来……
第二天,关主任到武威办公室闲聊,好似随意地说:“昨晚有活动?”
武威“嗯”了一声,然后补充说:“战友聚会。”
主任说:“车不错嘛。”
“一个朋友的。”武威不动声色地说。
关主任友好地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武威没想到,黄大哥派车来接他的举动,无意中大大提高了他的身价。大家都认为他是有来头的,尤其是关主任,对他更加客气;他和同事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和谐。
接下来的几天,武威好像吃了兴奋剂一般,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却又没地方使。白天上班,他坐不住,隔一会儿就要跑到走廊里转一圈。别人看他跑进跑出的,还以为他工作忙,在干什么大事呢。夜里,他睡不着就找老婆的麻烦。害得老婆老嚷腰酸,还以为他得了什么病,说刚结婚时也没这么折腾人,把她弄得都快散架了。
但过了好几天,武威仍没接到黄大庆的电话。心里埋怨黄大哥办事拖拉,但又不好意思打电话催。只好忍耐,忍耐,再忍耐,不断培养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