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地主-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在获得紫竹空间之后,萧风的第一反应就是买车、买房,这不过赶着回来给老太爷祝寿,很多计划也就暂时搁置了。
决定在留在银杏村发展,买房的事情也就没有必要了,至于买车,游客接待中心和停车场没有竣工之前,萧风就是买了也没有地方放。不过,虽然萧风手上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了镜湖公司,但是腾出一些给老爸老妈买一辆车也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了,萧风作为一个男人,对车子的热闹也是毋庸置疑,只不过他希望等到条件成熟之后,再买上一辆好车。
“买车?!”老妈有些惊讶,摸摸萧风的额头,说道:“儿子你不是发烧了吧?我和你阿爹上班走五分钟就到了,哪里用得着买车?”
在薛丽芬的看来,儿子将来买房、娶媳妇总是最重要的,因此家里的积蓄都被她攒了起来,等着留给萧风办事。当然了,薛丽芬内心也是很憧憬拥有私家车的情形,只不过条件一直不许可罢了。
“老妈,这些年你们每次回家都要转那么多次车,既费时又辛苦!”萧风苦笑着把老妈的手拿下,说道:“买了车以后你们回来就方便了,反正阿爹会开车!”
从滇宁回到银杏村,需要倒好几次车,最顺利也要十几个小时,这对于体力、精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果自己开车的话,起码能够节约一半的时间。而且,有了车,自己的行程、时间安排就会更加从容。
以前没有条件,只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现在有了钱,萧风自然想要孝敬父母。
“这倒也是哦!”萧风这么一说,薛丽芬心动了。
既然儿子决定留在银杏村,薛丽芬也想着经常回来看看,如果有了自己的车子,只要有两天的假期,就能回来一趟了。再说了,买了车,自己一家在公安局家属院里的面子也会水涨船高,这一点也是薛丽芬极为看重的。
这几年来,滇宁公安局绝大部分家庭都买了车,萧家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家属院里多少有些不合群。
“老妈,这张银行卡里面有30万,你和阿爹回去之后去选一辆车,剩下的拿来改善生活!”萧风拿出一张银行卡交给老妈,说道:“现在轮到儿子孝敬你们了!”
之所以没有给父母更多的钱,是因为萧风对他们很了解,他们肯定不会去买诸如奔驰、宝马之类的豪车,顶多就是买一款合资入门车。再说了,滇西地区糟糕的路况,买一辆跑车根本就是一出悲剧。
“老妈有钱,还不到用你钱的时候!”薛丽芬可是清楚儿子现在正是创业的关键时刻,急需资金,怎么可能拿他的钱呢?
母子俩在坝子上相互推辞了一番,最终薛丽芬还是被萧风说服了,收下银行卡,开始在心里盘算买什么车好?
“儿子,你说我们买什么车好呢?”一决定买车,薛丽芬作为女人天生的购物热情立刻燃烧起来了。
“您和阿爹自己决定就好了,这可是你们自己的车!”萧风笑了笑,说道:“阿爹懂车,指不定他心里早就有心仪的车型了!”
萧风发现这几年父亲很喜欢浏览汽车网站,知道他肯定很想买车,只不过母亲一直掌控家里的财政大权,他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这一次出资买车,无非就是替父亲实现愿望,让他在公安局的同僚中能够抬起头。
虽说萧风和父亲的关系有点僵,但是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好父亲、一位好丈夫,只不过有时候他不善表达罢了。
“这也是哦!老头子整天念叨什么越野车、SUV的,肯定懂!”老妈这下反应过来了,开口喊道:“老头子,出来一下!”
薛丽芬嗓门极高,这也是在学校里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练就的本事,她这一开口,哪怕萧晋阳在老宅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
“我先去看看菜园里的西红柿!”看到老妈已经进入购物状态,萧风可不敢再逗留,连忙借口观察实验结果遁走了。
当然了,萧风和父亲之间的尴尬气氛还没有完全消除,他心里下意识地还是选择回避,或许两人关系恢复正常,需要一定的时间。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总会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反应,比如好面子之类的。
来到后院,萧风先前播撒的西红柿种子已经全部发芽并且已经长出了两片子叶,看来过不了多久就可以移栽到菜畔,进行更为周密的观察。
只要西红柿的种植实验获得成功,萧风就可以为村民找到一个可以持续产生收益的项目,也能够为自己开创源源不断的财源。毕竟,萧风的心里还有诸多的规划,需要的资金可不是一点半点,自然要想办法开源才行。
拥有紫竹空间让萧风的未来拥有了更多的可能,银杏村只不过是他进行实验、积累经验的起步点。
除了绿色蔬菜种植之外,萧风也想对镜湖的渔业资源进行相应的开发,在他看来,水面面积超过一千二百亩,总蓄水量超过两千万立方米的镜湖,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宝库,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当然了,在此之前,萧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验证空间泉水对动物的具体作用。
由于《紫竹纪事》中对紫竹空间的描述异常含糊,而且灵气极低的状况下,紫竹空间也是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使得萧风不得不逐一对紫竹空间的各种性能进行测试。
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控紫竹空间,才是萧风大展宏图的时候!
PS:谢谢乡亲们的支持!
【028章】 幸福憧憬
萧风父母在老宅住了两天之后,不得不结束休假,返回滇宁,毕竟萧晋阳的工作不能放下,而薛丽芬担任班主任的高二年级马上就要开始补课了。萧风心里有劝说父母提前退休的念头,但是却始终开不了口,毕竟父母都还不到50岁,现在提养老太早了。
在萧风的坚持下,父母亲最终还是接受了他给予的三十万,准备回到春城之后买一辆越野车或者SUV,方便往返滇宁和银杏村之间。
其实,别看萧晋阳脸上绷得紧紧的,但是背地里却是暗自得意,因为儿子懂得孝敬他了。只不过他习惯性地想要维持父亲威严的如意算盘落空罢了。
不过,薛丽芬悄悄给儿子漏了底,只是萧风没有戳破父亲小孩子一般的举动,他倒反由此发现了自己对父亲所不了解的另外一面。
把父母亲送上返回滇西县城的中巴车,萧风带着白云黑土看着沿途正在施工的各处工地,慢悠悠地返回银杏村。
经过这些天的紧张施工,银杏大道的轮廓已经逐渐成型,接下来就是路基、路面硬化以及各种涵洞、排水沟的建设。根据施工队给出的进度表,总长不足三公里的银杏大道将会在10月份之前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根据每4米种植一棵银杏树的标准,银杏大道两侧再加上龙口垭、游客接待中心周边的区域,起码需要2500棵银杏苗。萧风正是打算让每一位乘客下车的第一时间,就感受到‘银杏村’的独特魅力。
若是换成了别的地方,购买这些银杏苗所需要的资金可不少,没有十万八万根本拿不下来。
不过,在银杏村周边的山林里,银杏苗随处可见,这就给银杏大道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需要外购。根本不用村委会动员,很多村民都自发地扛起锄头进山,把合适的两年生银杏苗挖回来,放到搭建好的遮阳棚里面,等着移栽在银杏大道的两侧。
自从镜湖公司的股份构成、投资金额公布之后,银杏村绝大多数村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心气陡然高了起来。因此,在景区建设的事务上,村民们并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选择了更多的付出。既然萧风能够拿出真金白银来建设、开发银杏村,村民们有什么理由置身事外呢?
除了主动进山挖银杏苗之外,工地上随处可见为工人们送水的村民,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银杏村的热情。
从这一点来看,银杏村的村民还没有被外界的商品社会所污染,这一点让萧风尤为感动。
只是,萧风也无法预知,村民的这种淳朴在景区开放之后,还能维系多长时间?
发展经济总是有利有弊!
但是,却又不能因咽废食,让银杏村一直生活贫穷落后之中。
抛开这些有的没的念头,萧风在龙口垭上拐了一个弯,顺着别致的青石板路来到镜湖码头。
镜湖是一个高山积雪融化之后,在四周山势作用下形成的高原湖泊,它的水面面积随着季节变化在1200亩至1300亩左右波动,平均深度超过15米,最深处甚至超过了60米。
对于银杏村所有人来说,镜湖的意义很重大!
银杏村的祖祖辈辈围绕着镜湖的岸边开辟了数千亩旱涝保收的良田,这也成为了数百年以来银杏村赖以生存的根基。若是用文学术语来形容,镜湖就相当于银杏村的母亲湖。
在距离村子不远处,人们用青石板、原木等建筑材料,建造了一个码头,停靠着各家各户的小船。
萧风来到码头的时候,正赶上不少村民捕鱼归来!
相比于外界各种先进的捕鱼工具,银杏村村民所用的工具就有点落后了,大部分是简陋的渔网,甚至还有一艘船上站着一排鱼鹰。
“六爷,您今天的收获怎么样?”看到萧晋楠划着船慢慢靠上码头,萧风连忙打招呼道。
萧晋楠和萧晋旭是同一个太公的后代,因此也算得上萧风的长辈,今年五十六岁的他在银杏村可是数一数二的捕鱼能手。
萧晋楠无儿无女,老伴十年前去世之后就一直鳏居,平时就靠着打渔制成腊鱼、鱼干之类到玉集镇上卖,虽说过得清苦,倒也悠闲自在。和一般人用撒网、钓鱼的方式捕鱼的情况不同,萧晋楠养了一批鱼鹰,捕起鱼来效率相当高。
“小风,来湖边散步呀?”萧晋楠和绝大部分的老农一样,不善言辞,憋了半天冒出这样一句话。
现在已经是早上九点多,怎么看也不是散步的好时间。
“呵呵,六爷你真逗!”萧风笑了笑,凑上去说道:“我看看六爷今天的收获怎么样?”
在银杏村先祖们还没有在这里安家落户之前,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的镜湖自然没有鱼类生存,只有一些浮游动植物而已。这些年以来,银杏村的祖辈一直往镜湖里放养各种鱼种,试图丰富镜湖的渔业资源。
几百年下来,一些放养的鱼种逐渐适应了镜湖较低的温度,繁衍生息,使得镜湖在灌溉银杏村良田的同时,还能够给村民们提供大量的渔获。
萧风翻开鱼箱的盖子,里面游动着十几条手臂长的鱼儿,高白鲑、虹鳟等名贵冷水鱼赫然在目。这些冷水鱼是前几年村委会从姚州的冷水鱼养殖场引进的鱼苗,这些年下来倒也开始有一点规模了。
相比于养殖场用饲料喂养出来的养殖鱼,完全在镜湖纯天然无污染环境下生长的冷水鱼,可以算得上是野生鱼。只不过银杏村地处偏僻,这些野生鱼的销路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这几天施工队就在村里,鲜鱼的价格要高一些!”一提起这几天的收获,萧晋楠脸上犹如菊花绽放。
以往因为运输不便的关系,萧晋楠的渔获除了自己食用的部分之外,绝大部分都需要制作成鱼干、腊鱼之类,售价大打折扣。而这几天因为大量施工队工人入驻,萧晋楠的鲜鱼有了市场,让他的收入比平时多出了许多。
听说以后村里面每天都会有数百人前来旅游,一想到那个时候自己的收入就会有一个飞跃,萧晋楠也是满怀憧憬。
看到萧晋楠和周围其他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萧风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投资给银杏村所带来的并非都是负面影响,它的积极性正在逐渐显现。
追求富足的物质生活,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PS:总推荐还有六百多票就到2000了,小仨恳请乡亲们火力支援!
【029章】 镜湖泛舟
萧风在码头上找了一会,很快找到了自家留在这里的船儿,跳上了上去;白云黑土见状,也没有任何迟疑,跟着主人上船。
在紫竹空间的时候,两个小家伙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在灵泉里游泳,因此它们并不畏水,趴在船帮上,冲着自己的倒影大叫。
这两天,两个乖巧可爱的小家伙已经完全赢得了萧家上下的喜爱,若不是滇宁的房子不适合养狗,老妈都要把白云给抱回去了。在临走的时候,她可是再三叮嘱萧风,一定要把两个小家伙照顾好!
银杏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封闭的环境,使得这里的治安状况非常好,各家各户的船只就简单地拴在码头的柱桩上,根本不用担心失窃。
数百年来,从未改变!
在萧风的心里,并不希望这传统在景区开放之后就消失。
萧风解开缆绳,慢慢地滑入如镜面一般的镜湖。
萧家这艘船不大,长约8米,宽不足三米,小船的中部用竹子拱成了一个棚子,算是一个典型的乌篷船。
这艘船是五年前最新打造的,船体通身用比重极轻的木材打造而成,没有使用一根铁钉,然后刷上秘制桐油,经过各种复杂工序制作而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艘乌篷小船可以算得上古法制作的纯手工船只,这也是萧家先祖从汉阳带过来的技艺之一。要知道,萧家的先祖在汉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航运业中,拥有着较高的份额,保留下一些古法造船技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可惜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钢质船的普及,这种古法造船已经越来越没落,早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以这艘乌篷船为例,它上面所使用的柚木、柏木、松木等等珍贵木材都是从胸径超过一米以上的巨树取下来的,现在已经是难觅踪迹。这艘船若是被一些古船爱好者看见,肯定会被认为是暴殄天物,这种精致的艺术品应该是放在博物馆里郑重其事地收藏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泡在水里,风吹雨淋!
萧风可不会知道古船爱好者见到这艘乌篷船之后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