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衙内 全集 2 >

第850部分

重生之衙内 全集 2-第850部分

小说: 重生之衙内 全集 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俊喝了一口茶水,随口问道。

“是的,书记,两年多了。”

于怀信忙即答道。柳俊担任A省省委书记之后不久,于怀信便交卸了玉兰市委宣传部长的职务,前往中组部任职,至今差不多三年了。

柳俊问道:“嗯,在中组部这段时间,都有些什么工作心得?”

于怀信没有急着回答,想了想,说道:“部委的工作,和地方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以前在地方工作的时候,是从下往上看。现在是从上往下看。视角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处理的方式也有区别。”

严格来说,于怀信这是一个“大而化之”的回答。不过看上去,柳俊似乎比较满意。这也是因为于怀信对柳俊的思维方式十分了解。柳书记行事,历来是大气磅礴,自也不是真要听于怀信“喋喋不休”的说一些具体的心得。

于怀信前不久由副巡视员提拔为巡视员,解决了正厅级待遇,算是正经百八的高级领导干部了。到了这个层级,柳俊对他的“考察”,自然也和当初不同。

柳俊点点头,随手从身边拿起一份文件,递给于怀信,说道:“这是省委政研室新近给出的一个建议,你看看。”

“是!”

于怀信连忙双手接了过来。

柳俊的师弟邵逸平,那个著名的“刺头”文人,成了D省省委政研室副主任,于怀信自然也是知道的。此事当时还造成了一定的“轰动”。尽管这不是一个“盛产”英雄的时代,但有胆有识有骨气的文人,也还不是绝无仅有的。也有一些“刺头”文人,成了某些报刊媒体的主笔,然而成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的,却独此一人,别无分号。

于怀信还就此事与潘知仁、仇用之等几位好友在电话里探讨过,分析书记此举的用意何在。大家一致认为,绝不是外间所言“保护”那么简单。到了柳俊如今的地位,以及在国内政坛的威望,真若只是为了保护邵逸平,完全不必如此“大动干戈”。

说白了,要保护邵逸平,也就是柳俊一句话的事情。

潘知仁认为,柳俊是想在身边放一个“诤臣”。

对潘知仁这个分析,于怀信和仇用之均深以为然。柳书记就不止一次地和他们说过——“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败其家”。

在身边放一个“诤臣”,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完全符合柳俊的执政风格。

位置高了,权力大了,监督的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

柳俊从来也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圣人。

柳俊所言的“建议”,是政研室以标准内参的形式提出来的。文件的内容比较长,足足有七八页,好几千字。

凡是在柳俊身边工作过的秘书人员,都养成了一个“做学问”的习惯,对任何材料都不马虎了事。故此就算是当着柳俊的面,于怀信也没有走马观花,而是看得十分认真仔细,速度自然也就快不起来。

柳俊并不催促,点上了一支烟,慢慢往后靠进沙发。

邵逸平在这份内参上,提到中央和省里的一些政策在各县市执行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偏差。部分县市干部,并未将文件内容吃透,或者执行的时候,故意歪曲文件精神。所以落实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引起了部分群众的不满和反感。

内参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主要是因为D省的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干部队伍良莠不齐,素质还有待提高。故而向省委建议,要加强干部队伍的整顿和建设,还给出了具体的整顿方案。

看着这份如同“檄文”一般的内参,于怀信暗暗吃惊。尽管早就知道柳俊是想要一个“诤臣”,但邵逸平这个“诤臣”的骨头也未免太硬了些。

党委书记管干部,乃是组织原则。邵逸平指责D省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等于是直接在批评柳俊这位省委书记“失职”了。

“怎么样,有何感受?”

眼见于怀信终于看完了内参,柳俊便坐直了身子,微笑问道。

于怀信笑了一下,说道:“胆子真大!”

“呵呵,邵逸平本就不是怕事之人。”柳俊不由哈哈一笑,说道:“我这个师弟,别的不说,就是敢讲真话。”

于怀信点了点头,感叹地说道:“邵博士固然风骨甚佳,令人敬佩,但也要书记才能用他。”

“嗯,现在看来,这个人用对了。政研室的工作,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以往政研室做出的研究也好,搞的内参也好,除了省委宣传部为了工作需要会比较重视,其他部门,实则是不怎么在意的。但是如今完全不一样了。柳俊好几次拿出邵逸平他们的内参上常委会议讨论,就内参上提出的问题,毫不客气地进行了问责。有几位地方首长和省直机关的领导遭到点名批评,D省的官员们谁还敢将政研室不当回事?

“我觉得,逸平他们提的建议很有道理。干部队伍必须要整顿,工作作风必须要扭转。这个工作,在A省就进行得很好,樊志伟工作很得力。省委督察室的功能,必须发挥出来。”

柳俊脸上的笑容逐渐隐去,正色说道。

“是。”

于怀信很恭谨地答道。

柳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这样吧,怀信,你在中组部也工作两年多快三年了,该换换啦。不要在那里呆着了,到D省来,去省委督察室主持工作。”

“是,书记。”

于怀信忙即挺直了身子,恭恭敬敬地应道,声音颇为激动。原也知道,柳俊让他去中组部,是起个锻炼的作用,终有一天会给他安排更加重要的工作。但这一天终于到来,于怀信还是忍不住心神激荡。

大凡他们这些在柳俊身边走出去的人,谁不想回到书记身边工作呢?

“省委督察室的工作很重要,你要向樊志伟学习。想做好这个工作,没有别的诀窍,关键是要做到公正无私。无欲则刚嘛!”

“是!”

于怀信重重点了点头。

第两千零九十五章 财政改革

“省长,我们的行政开支太大了。”

省委书记办公室,柳俊毫不隐晦地对魏宁生说道,双眉微微蹙起。摆放在面前茶几上的,是一叠厚厚的材料和报表。

一般经济领域的问题,柳俊基本上交由省政府去主导,并不随便干涉。但这不代表着,柳俊绝对不插手行政事务。对于一些重大的原则问题,柳俊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发现异常,会毫不犹豫的插手进去。

柳俊这个习惯,也已逐渐被班子成员熟悉。

魏宁生对此并不反感。

虽说党政分家,但没有一个地方,是真正完全分开了的。一把手管全盘,自有道理。而且柳俊一般也不是直接干涉行政事务,主要是和他沟通,给个提醒。只有省政府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得力的时候,柳俊才会直接插手。

魏宁生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行政开支确实是比较大。不过我们的情况也比较特殊,比其他兄弟省市的开支是要大一些。”

D省常住人口尽管不是全国最多的省份,但算上暂住人口,就绝对是全国第一了。很多外来工其实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D省的,只不过户籍不在当地而已。人口一多,各种机构和管理人员也就相应增多。每年用在治安管理上的开支,D省均是其他兄弟省市的数倍以上。而且D省的经济活动极其活跃,接待和应酬活动自然增多,这也是行政开支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柳俊轻轻摇头,说道:“省长,如果仅仅是绝对数值比兄弟省市要大,可以理解。但是平均数值也远远超过其他兄弟省市,就不好说了。今年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明显减缓,预计明年还会继续减缓增长,与此同时,我们的开支却是越来越大,如此一来,收支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任其发展肯定不行,得想办法控制了。”

魏宁生缓缓点头。

作为省长,对于全省的财政收支情况,他只有比柳俊更加清楚。

事实上,尽管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还是对D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今年的财政情况,就比去年要严峻得多。财政收入增幅有明显的下降,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局面不复存在。而另一方面,因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了。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形势严峻,需要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困难群体支出。财政支出基数大、刚性强,也增加财政支出压力。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D省正在有计划地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同时推进税费改革,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增加财政补助规模,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省政府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科技创新扶持基金,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省长,必须进一步压缩行政开支,尤其是公务用车的规模,要降下来。这是个大项目,搞好了,控制到位了,单此一项,就能节省上百亿的资金。”

柳俊说道。

这个事情,柳俊曾经和老爷子详细讨论过,柳晋才深以为然,正在着手进行方案研究,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控。柳俊在D省先行一步,也是他们父子俩配合的惯例了。

魏宁生对此也有同感,当下毫不犹豫地答道:“好。这个事我们马上召开会议商讨,争取尽快拿出一套可行性方案出来,上常委会讨论。”

柳俊点点头,说道:“另外,辖区财政改革的问题,我看也要抓紧进行了。”

魏宁生脸色微微一变,没有立即接口,蹙眉沉吟起来。

所谓“辖区财政改革”,是去年中央政府提出来的一个思路。关键是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题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科学合理设置转移支付因素和权重。规范专项补助政策,属于中央事权的,中央全额承担;需要地方共同负担的,逐步实行按项目或按比例分担。

这个思路一提出来,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严格来说,是引起了省级政府的反响,大部分省市对这个思路持保留态度。

就具体情形而论,中央政府这个改革思路是正确的。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不规范,即事权不清,在此情况下,各级政府间事权层层下放,而财权和财力却层层上收。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主要由县乡基层财政来承担,像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救济等支出大都由基层财政负担。偏偏基层政府的财权和财力均受到种种制约,很难承担起这个支付的责任。

中央财政的改革思路,就是根据各类公共服务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提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要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

既然基层政府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也便应该得到相应的财政权力。

然而理论是一回事,实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无论省级政府还是地市级政府,又有谁愿意将手里的财政权下放,宁愿自己过紧巴巴的日子?

魏宁生的迟疑,柳俊颇能理解。

省长管经济建设,手里一旦没了钱,说话就不是那么灵光了。有了资金才能搞项目,搞起了项目才能出政绩。道理就是那么简单。当年洪总理实行分税制,财权收回中央,令得中央政府的话语权大为增加。现在让省级政府将财权下放,谈何容易。

柳俊倒了一杯茶水,轻轻摆放在魏宁生面前,说道:“省长,必须要下决心改。仅仅我们省级财政日子好过是不够的。县级财政,尤其是西部北部地区的县级财政,均异常困难。这个对于推进西北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不利,会影响我们的整体发展计划。”

柳俊的言辞带着商量的口吻。

魏宁生轻轻叹了口气。作为老资格的政府领导人,他也很清楚,基层财政全面困难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目前实施的是“层级财政”。

所谓层级财政,是以假设每一级政府都具有相同职能为前提的,但实际上从中央到乡镇,每一级政府的只能并不一定完全相同。比如有些县乡,本身并不适合发展,没有条件发展,甚至按照主题功能区建设的要求,要被限制发展,甚至禁止开发。所以,按照层级来理解财政体制、政府间财政关系,有一定偏差。不能强调每一级政府都各吃各的饭,因为在这个前提下,再用转移支付的办法去弥补,一旦转移支付不到位,就会出现基层财政非常困难的窘境。

根据现有的“官场生态”来看,转移支付不到位,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情况。往往一笔正常的拨款,都需要基层的领导到上级衙门求爷爷告奶奶,还不一定能够要得到。这中间,请客送礼等等一系列的“运作”,不但增加了行政开支,也滋生出大量的腐败现象。

“省长,此事关系到我们党和政府的声誉,甚至是关系到生死存亡,不改不行啊。”

柳俊此语,不算是危言耸听。事实上,基层财政一旦困难,绝不仅仅是无法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那么简单。基层政府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必定会巧立名目,从老百姓身上打主意。各种各样的收费名目,层出不穷。这个财政困难,最终一定转移到普通群众头上。

这些年来,许多基层政府与群众矛盾突出,干群关系极度紧张,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基层政府财力不足,与民争利。

所以,必须要财力和事权相匹配,事权下移,财力也必须下移,各级政府都去分担解决基层财政困难,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魏宁生端起茶杯慢慢喝着,双眉紧蹙,沉吟良久,才下定决心似的说道:“好,改!”

柳俊便欣慰地点了点头。

魏宁生属于那种严谨型的领导干部,轻易不表态,一旦表态,也就轻易不会“毁诺”。这一点,正是柳俊十分欣赏的。

魏宁生离开的时候,柳俊握住魏宁生的手,很诚恳地说道:“省长,谢谢!”

这一声“谢谢”,魏宁生很清楚,是针对三衡公司和廖有清去的。谭其功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