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说婆媳姑嫂最为难相处,不过看这模样,赵倩儿在夫家的日子应该还是好过的。
“倩儿姐,新年好,你家初几开张的?”张沁儿笑吟吟的打着招呼,又和赵倩儿的大姑对视一笑。
“你们也新年好!初六就开了呢,你们这时候来县城是打算住在县城了吗?”赵倩儿笑着端了两杯热茶,又让张沁儿吃点心。
“这几日是住在县城,得打扫卫生,布置一些东西。”杨氏笑着说,先是和赵倩儿寒暄了几句之后就忙着去看布料了。
这次需要买的东西可多呢,得几样布匹和棉花等等。
因为是带着车来的,选好东西付过钱就放进车厢里,眼下家中事情多,也就没有再多说,道别之后就走了。
倒是赵倩儿笑着说她们买的东西是店铺开张以来最多的,毕竟大过年的家家户户早就准备好一应东西,犯不着临时再来买了。
回到家中,门口已经贴上喜庆的对联了,上过油漆的大门显得很是簇新,院子里一些落叶灰尘已经清扫过了,不过除了铺设青砖的地面,其他的地方还是黄土,得过些时日整理一下种上花木扶疏之后便会好看许多。
杨氏把驴车停好,就开始忙着拿东西到房间里去,张沁儿也跟在后面帮忙,她们得赶制出一床被子和一些床褥出来。
这会儿还没有成品,许多东西都得自己亲手做,好在张沁儿虽然不太擅长做衣裳,这缝制边边角角的事情还是可以的,杨氏负责大方面,张沁儿就负责小方面,两个人倒也配合的天衣无缝。
只是每每做针线活的时候,张沁儿就感慨元绣娘不在身边,自从元绣娘到她家住之后,张沁儿和福儿的衣裳都犯不着杨氏动手了,有时候还会给晗生永安也做一身,到最后杨氏只管负责张志仁的就行。
棉花是弹过的,杨氏开始絮棉花,铺好之后就开始拿细棉布套上,里面是白色的棉布,外面被面则是一块蓝色印花的绸布,缝上之后,整个被子就显得好看许多。
这绸布是张沁儿让杨氏买的,用来做被面也犯不着多少布料,但是整体上却高大上不少,再加上赵倩儿给了他们优惠价,倒也不算太贵。
这些细小的琐事就足足忙了两三天,很快就到元宵节了。
这一日大早县城就开始比往日更热闹许多,炮竹声也不断的响起,噼里啪啦的从远方传来。
西市也开始有人过来卖一些新鲜的菜蔬,毕竟过年前买的到这会儿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就算有也大多是腌菜,不如吃新鲜的好。
张志仁吃过早饭之后,就驾车回富足村了,他得去把晗生以及张乐儿一家也接来,这次说好两家一同好好的在县城过元宵节的。
杨氏一个人挎着篮子出门买些新鲜的菜蔬,让张沁儿在家中继续收拾着,张乐儿一家今天也会住在这里,又是大冬天的,不比夏天那么方便,光被子就得准备好几床了。
“送柴咯!送柴咯!谁家要柴啊!”门外街道忽然响起粗犷的吆喝声,听起来特别的喜人,粗粗一听,还以为是送财呢!这送财的话,谁不要呢?
想起家中已经没有多少柴火了,张沁儿就拿着钱出门,打开门一看,就看到一个挑着柴火的汉子正一面吆喝一面走着。
“哎,我家要柴!”
张沁儿招了招手,让他走过来。
“好咯!买了我们家的柴,一年都有财!”汉子说着吉利话,快脚走了过来。
张沁儿先问一捆柴多少钱,见比往日里贵上二文钱,心想大过年的也不容易,又看那柴火的确还不错,就让那汉子把柴挑到厨房里去,然后结算了钱。
接过钱,那汉子又说了几句吉祥话,就出门去了。
刚买了柴没多久,杨氏就提着一篮子的菜回来了,里面有鱼有肉的,还有一些白菜萝卜,冬天蔬菜少,这也是没有办法,年前的时候张沁儿还赶着把家里摘下来的蘑菇拿来县城里卖,现在过了大半个月又开始长出一批了。
“沁儿,你买了柴?我还说过几日去山里打些柴回来呢。”杨氏一进厨房,就看见那两捆柴靠在墙壁上。
“恰好看到有人串门子卖,就让送进来了,今天肯定得煮好几样菜去了,买些柴备着也好。”张沁儿走过去拿出一个盆子来,说:“都忘记泡干笋了。”
这干笋还是自己从家里拿来的,用来炖排骨汤吃最鲜美不过了,拿肉炒着吃也不错。
“买了也好,我心里也有一些怕柴火少了。”一想到如今住在县城连柴火都要买,杨氏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在乡下住的时候柴火根本不需要花钱的,花些力气就能够打到许多柴火了。
中午张志仁他们还没有回来,想来是要吃过中饭之后才赶车到县城里的,早上还剩下一些粥菜,杨氏就和张沁儿随便吃了些,等稍微饿了再去外面买些饼子点心之类的充饥。
到下午的时候,县城里就越发人多了起来了,街道上也有不少摆着摊子的小贩,一些爱俏的小姑娘们就围在摊子面前挑选着各种首饰。
张沁儿也凑过去看了两眼,觉得有根玉簪挺不错的,颜色有些暗淡,雕工一般,显得很质朴,但是很有一种哀婉的感觉,宛如迟暮美人般令人惋惜,却又带着浑身的故事。
仅一眼,心就微微有些动了,张沁儿走过去问了问:“这玉簪怎么卖?”
那小贩是个二十左右的小伙子,一双眼睛很是灵活,看见有生意上门,忙将玉簪递到张沁儿的手中,嘴里夸赞着:“这玉簪可是一个好东西呢,别看它普普通通的,都算得上是古物了。”
近距离把玩了一下,张沁儿才笑着说:“这可不是古物?都有泥巴顺着裂缝渗透进去了。”
张沁儿这话有两个意思,一是这东西刚出土不久,二是这玉算不得好玉,都有裂痕了,要知道上好的玉是没有裂痕的,一旦有了裂痕就得便宜许多。
“哎呦,小姑娘这眼神可真好呢!”小贩尴尬了一下,又找了话说:“这东西是我同村的一人去山里砍柴时捡到的,看上去是有些旧了,不过这玉簪你瞧瞧……多好看啊!”
嘴角泛起一抹笑:“说了这么多也没有说价钱,既然是捡到的,这东西又有些旧了,你看开个什么价钱好?要是合意,就买了吧。”
小贩苦着一张脸,心里懊悔自己说错话了,不过当初他从村里人手中买来时,也不过是花了二十文,于是这会儿开口:“一百文,你要是觉得好,我就不赚钱给卖了,权当开张生意吧。”
“五十文吧!”所谓砍价向来是先拦腰斩断,然后再看情况慢慢增加的。
那小贩不知道她的套路,当即就露出一个心痛的表情,说:“哎呀呀,这都大过年的,我们做生意的也不容易呢,你要是诚心买,就再添点吧。”
“那你说多少?”
“至少也得八十文!”
“做生意的讲究顺,六六大顺,你若真心卖,就六十六文,给你一个吉头如何?”
小贩心下想了想,六十六也赚了一多半了,于是做出爽快的模样,说:“得,看在这数字吉祥的份上,就算你六十六文吧……这要不是有了土沁,卖上六十六两都可以的呢。”
“要不是觉得它入眼缘,六文钱我都不要呢!”张沁儿也笑着说,看见那小贩一副吃瘪的模样,心里直乐呵,掏出钱付账之后,拿着玉簪走了。
张志仁他们是快接近傍晚时才到的,原来是因为冯氏要给张志礼收拾各样东西,加上摘了一些蘑菇,拿上一些干货这才耽搁了。
元绣娘没有来,她说住在县城好几年了,那灯火也早就已经看腻了,家里猪虽然卖了,但是有鸡有牛的,一天不喂都不成,就留在家中替他们两家喂鸡了。
“这倒是多亏了芳娘,不然我得留在家里喂鸡的,地里的庄稼一两天不管没事,这鸡可饿不得。”冯氏笑着说。
“是得多亏了她,唉,也不晓的赵贵山他们到底怎么想的,芳娘肯嫁给他,那是他们家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呢。”杨氏想起赵小花的态度,不由得叹息。
“小花还是一个孩子,有些事情自然不懂,得慢慢的放下心结就好了。”冯氏宽慰着,手里忙着拿东西往给张志礼准备的房间里放去。
杨氏给她帮忙,却依旧有些不满,说:“眼看着芳娘已经不小了,若是早些嫁人,没准还能够生个孩子傍身呢!”
元绣娘如今已经三十五岁,若是怀孕都算得上高龄孕妇了,不过好歹仔细照料着也是可以生的,要是再过几年的话,怕是想生都不能生了。
冯氏听了也深以为然,就说:“等元宵之后我们就去问问赵贵山的意思,他要是真心想娶,就帮衬把亲事办了,他要是不真心,咱们就再重新找过。”
两个妯娌一面说着闲话,一面已经把东西放下了,至于床铺张志礼先前就有一床,不过是放在怀仁药铺中,刚刚张志礼已经赶着驴车和张志仁一同去怀仁药铺搬去了。
到傍晚时房间都已经整理好了,天色虽晚,但是却不暗淡,到处都亮着光灯,热闹繁华的景象和宁静的乡村俨然不同。
孩子都是爱玩闹的,永安带着小宝福儿他们到处疯玩去了,杨氏就吩咐别走太远,就在附近玩一玩,等吃过晚饭了,再大家伙一起去十字街那边看灯火。
灯火的范围挺大的,几条繁华的街道都是可以看到,一路蔓延到临江楼那边,除了看灯,也有舞狮子、玩杂耍的人,总之热闹非常。
因为孩子们都惦记着出门玩,杨氏她们精心准备的元宵晚饭都吃的十分的快速,一放下碗筷,小宝当先就喊着:“爹娘,我们出去看灯吧。”
冯氏无奈,正要说他几句,张志礼已经说:“等妹妹吃好就去。”
小宝扭头看了一下甜儿,甜儿很乖巧,早就不用大人喂饭了,不过毕竟人小,吃的还是比较慢。
小宝就嘀咕着:“你怎么吃这么慢?快点啦!”
因为心里着急,他索性拿过甜儿的碗筷,一本正经的说:“哥哥喂你。”
甜儿有些委屈,不过她也想早些出去玩,于是就点心答应了,两个人一个你喂,一个我吃,结果小宝越喂越快,甜儿嘴里的还没有吞下去,第二口又到了,屡次三番之后,甜儿终于委屈的哭了起来,嘴里喊着:“你坏,你坏!”
结果因为腮帮子还有饭,一开口就直接喷了出来,正好喷在小宝的身上,顿时小宝也爆发了,一下子放下碗筷,不满的说:“小丫头片子,就知道乱喷饭!”
众人看着这兄妹两个的互动,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冯氏就伸手给小宝身上的饭粒拍了拍,然后才让甜儿自己吃饭。
“知县大人今年还做了鳌灯,待会才放出来去了,别急,再急就不带你出去玩了。”
小宝嘟嘴,显得很是不乐意,但是倒也不敢再催促甜儿了,等甜儿的饭一吃完,就赶紧又跳了起来,拉着张志仁的手要出门去:“走了走了!”
大家笑了笑,心里也开始期待外面的热闹场景,繁花街这边比较安静,除了几户人家门口挂着红灯笼和几副炮竹声外,倒也安安静静的。
关了门,一行人朝十字街那边走去,等出了繁花街的街口,渐渐的就开始热闹起来了,许多人家已经吃过晚饭,这会儿正带着家人一起出门看灯,随着临近几条主街道,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张志仁就让大家小心一些,尤其是要牵着孩子的手,省的被人群冲散了。
街边有卖面具的商家,小宝几个孩子就嚷嚷着要买面具,一看街道上已经有许多人都带上面具了,颇有几分假面舞会的感觉。
张沁儿也起了心思,围在摊子旁边挑选着,最后选了一个丑丑的昆仑奴,她这是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电视剧,里面太平公主便溜出来玩闹,买了一个昆仑奴面具,结果阴差阳错之下惹下一段情缘。
永安选了一个孙猴子的面具,还顺手拿了一个唐僧面具戴在晗生的头上,笑着说:“哥就和唐僧一样!你戴这个正合适。”
晗生瞪了他一眼,倒也没有说话,每个人都选了一个之后,杨氏就在后面付钱,这次特意多拿了一些银钱,打算让孩子们玩的痛痛快快的。
面具、糖葫芦、桂花糕、米糖、还有风车、竹蜻蜓、拨浪鼓等,各种玩具和吃食一下子出现在大家的视线内,惹的孩子们把持不住,要了这样就要那样,十分的欢快。
永安还想买灯笼,不过杨氏说回来的时候再买,现在买了拿在手中就不方便了。
福儿马上就说:“那我要那个八宝灯笼!”
“我要玉兔灯笼!”小宝也紧紧说了句。
“好,都给你们买!”
大家说说笑笑间已经穿过十字街,到了临江楼那一带,临江楼临的不是江,而是河,便是抚河,流经临川,直通府城,最后流入鄱阳湖和长江之中,从临川到府城去,大多是走水路,十分的方便。
河边商家林立,各色灯笼悬挂在店铺外,隐隐绰绰,石桥上人来人往,稚子老叟皆有,妇人们穿着亮丽的衣裳,手腕上带着各色银镯,宽敞些的地方已经有人开始舞狮子了,也有舞龙的,大家穿着套服,手中拿着木棍,步伐一致,那条龙就在大家的努力下不时翻滚着、遨游着、双龙戏珠、当然也有打斗和表示欣喜的画面,活灵活现的舞龙引来大家一阵叫好声。
除此外,喷火、猴戏、胸口碎大石等之类的杂耍也不甘落后,锣鼓声响,吆喝不断,边上围着一群又一群的人,而临江楼上早已经宾客满席,人头赞赞,让人无立锥之地了,欢声笑语不断的涌入耳膜。
☆、210。第210章 :上郑家打听消息
饶是如此也有一些孩子挎着篮子,里面放着炒香的花生瓜子之类的小食,在人群中兜售着。
这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为了赚钱,很是精灵,脆脆的嗓音说着吉利话让人想拒绝都不行,到张沁儿身边的时候,张沁儿瞧着孩子机灵,也买了一些小食给小宝他们吃。
人实在太多了,到处都是人挤人,随着人群慢慢的挪动着,还得照顾孩子别被人踩到了,甜儿还小,早已经被张志礼抱在手中,面具也因为人还小,直接挂在张志礼的后脑勺上,显得十分的逗趣。
知县大人准备好的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