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红楼大丫鬟 >

第14部分

红楼大丫鬟-第14部分

小说: 红楼大丫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小妻子表明了心意,他心里悬着的大石放下,满满的都是欢喜之情,还哪里能狠得下心,对着小妻子板着脸呢?

    夜色深沉、明月高挂,相依偎着的人影,映在关严的窗上,随着屋内灯火的息灭,而消失在黑色的夜幕中……

    屋内的纠缠激情,紧紧相贴的肌肤,略有湿黏的汗水,诱惑的呻吟。和平度过婚后第一次小摩擦的小夫妻,恩爱欢喜浓蜜甘甜……

    三朝回门,晴雯在文皓然的陪同下,回了韩家。趁着男子们在屋外喝酒的工夫,晴雯将盖新房院的打算,告诉了韩老娘和金钏儿,求她们帮着找找,看有没有大一些的空地。

    金钏儿诧异的问道:“另买地吗?在原来文家的地上,盖不了新房院吗?”

    晴雯苦笑道:“就是因为屋子少,挤着住不方便,才想盖新房院的。这要盖自然就要往大了盖,往后就是小叔子们都娶妻生子,也能宽松的住得下。这要是盖大房院,那现在家里的地就有些小了,所以我想着另买一块地盖。至于现在的地和房院,等我们迁进新居之后,再看看能不能卖了。”

    韩老娘在旁听了,拍手笑道:“这可真是赶巧儿的事儿,那边儿正打算卖地,你们家就想着买地了。你舅公公家卖地的事儿,你们家不知道吗?”

    晴雯听了这话,方知道是李家要卖地,不解的摇头道:“没听娘说起,这几日忙着家里的事儿,也没有倒出工夫去舅公公家看看。这住的好好的,舅公公家怎么要卖地呢?”

    韩老娘笑回道:“李家旁边原来住着那家姓黄,老俩口养了四个儿子,娶亲生子的,人口也是极多的。后来大儿子发了笔横财,就将另一边儿住着的陈家房院买了下来,然后把两家的房院推平了,盖了一所极宽敞的大房院。再后来举家搬去了南方做生意,说是再也不回来的,就把那房院卖给了李家。因为李家人口少,黄家那房院又有些破旧了,所以就一直空着,也没有人搬进去住。昨儿晚上李老弟过来找你干爹,说黄家那房院空着也是空着,白闲着倒可惜了,想卖了那房院,再添一些银钱,在城里给李二开一家小木工坊。我正想着谁家有闲钱,你就来说要买地盖房院了。你们是至亲的亲戚,你们家要张口要买,想来李家也不会开口要太多钱。你回去跟你婆婆说说,让她去李家跟她兄嫂商量商量。”

    晴雯笑着点了点头,又给韩老娘和金钏儿打听了一些盖房院的事宜,又托着她们帮想想这料和工的事儿,晚上用过了晚饭,方随着文皓然回了文家。

    文李氏一听晴雯说李家要卖原来黄家的房院,也觉得那地方不错,而且搬过去之后,两家住得近了,也相互有个照应。故让文皓然和晴雯回去商议盖房院的简略图,将买地之事揽在了自己身上。

    次日用过早饭,文李氏就回了娘家,找李老爹和李老娘说买地的事儿。李老爹和李老娘听说文家要盖新房院,心里自然是高兴的,文家的日子过得好了,他们也能跟着放不少的心。故也没有再说什么虚情,按着悠然村居住用地的行价,以二十两银子的亲情价,把那地卖给了文家。

 第二十章 寄卖卤味

    这地买好了,盖房院的工程也就可以开始准备了。因为晴雯不清楚古代盖房院所需要的料和工,索性只负责设计房院的图纸,将买料和请工的事儿,都交给了文皓然和文皓杰负责。又有韩家人和李家人在旁帮衬着,不过五日的工夫,所有的料就都买齐了,就是工人也都请好了,由擅长盖房院的韩大哥为工头。

    文家提供晌午饭,另外每个工人每天给五十文钱,韩李两家的男丁虽然也跟着帮衬,却是坚决不肯收钱的。晴雯见状,也只得暂时不提工钱的事儿,想着等房院盖好了,一次性给每人一个红包,把工钱给补上。

    这房院盖出来,可是文家自己要居住的,所以晴雯很看重工程的质量,在买料上面很是舍得花钱,故文家买的料都是极好的。晴雯更是多番嘱咐文皓杰,让他一定要盯紧了工人,务必把房院盖得结实、坚固,切不可偷工减料,万不要心疼银钱。

    晴雯为新房院画的设计图,更是让众人都惊叹了一番。先不说两米五的大围墙,也不说五间主屋上设计的阁楼,光是浴室和厕所的新颖设计,就让众人的眼前一亮。更别说牲口的窝棚和畜粪池建在后院里,与文家人居住的前院,隔着两米的高墙,就是畜粪池上竟然还加了盖子,可以遮挡住异味。

    韩家人和李家人看了那设计图,都是连声称赞,夸晴雯心思细密、虑事周全,纷纷说往后两家盖新房院时,也要请晴雯去设计图纸。

    文家盖新房院的进度很快,不过半月的工夫,已建好了三分之一了。晴雯算着最多再有一个月的工夫,应该就可以完工了,故开始盘算是打家具、置家什之事。

    这日用过早饭,晴雯收拾一番,换了出门的体面衣裳,拉着金钏儿,由文皓然驾车,进城里去找李二哥和入画,想托李二哥帮着打些家具,顺便在城里置办些家什应用之物。

    马车在李家茶饭铺子门前停下,李大嫂和入画出来,迎了三人进去。入画得知晴雯是来请李二哥打家具的,便急急的去了李家刚开的小木工坊,叫李二哥来茶饭铺子说话。李大哥快手炒了两个菜,留晴雯、金钏儿和文皓然边吃边等。

    晴雯一面吃着菜、喝着茶,一面看着铺子里墙上挂着的菜单子,见都是极其简单的吃食,且李大哥炒的菜和煮的面,极是家常的,说不上特别美味。又见茶饭铺子里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客人,生意并不是很红火的样子,便小声问金钏儿道:“这铺子的生意,看起来有些冷清。按理说这铺子也开了好些年了,应该有不少的回头客才是,怎么生意却不红火呢?”

    金钏儿好笑道:“你当李大哥是酒楼里的大厨子呢?这家茶饭铺子先时是一对老俩口的,那时候李大哥年岁小,李老爹因与原来的老板有些交情,就把李大哥送过来当了学徒。那老俩口没有子女,李大哥又孝顺,几年下来师徒感情极好。后来老俩口先后没了,就把这茶饭铺子给了李大哥,算是感谢李大哥和李大嫂对老俩口的照顾。李大哥的厨艺就是跟原来的老板学的,不过是一些家常饭菜,跟正经的大酒楼可是比不了的。这茶饭铺子不过是小本的生意,招待的也不过是咱们这样的平常百姓,只要饭菜实在、银钱便宜就好,口味、花样上能过得去也就成了。”

    晴雯听到这里,心中一动,想出个赚钱的法子来,趁着李二哥和入画还没有回来,让金钏儿和文皓然在这里坐着,起身走到柜台旁,笑问李大嫂道:“大表嫂,我有件事儿要劳烦大表嫂,不知道大表嫂能不能帮弟妹一把?”

    李大嫂最是性情和善热心的,文李两家就是至亲,听了晴雯之言,忙笑道:“看然弟妹说的,咱们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能不能的。然弟妹有什么难处,只管跟嫂子说,嫂子若能帮上忙,定然不会不管不顾的。”

    晴雯听了这话,先不论真假,心里安稳定了一些,笑道:“是这样的,我有几个腌制卤味的秘方,想着要是大表哥和大表嫂方便的话,看能不能让我把腌制的卤味放在这里寄卖。若是卖不动,也就算了,若是卖得动,也好赚些银钱,贴补贴补家用。”

    晴雯如此为文家着想,李大嫂是很高兴的,忙笑道:“然弟妹放心,你只要不嫌弃这小茶饭铺子冷清,只管把卤味拿过来寄卖。这要是真的卖得好了,也能帮着我们小铺子留些客人。”

    晴雯见李大嫂说得干脆,心中感激,笑着致谢道:“那多谢大表嫂帮衬了,一会儿跟二表弟说完打家具的事儿,我就上街去买料去,回家就腌制上。等都腌制好了,我就让杰弟驾车送过来。”

    李大嫂直爽的笑道:“成,就这样说定了。卖得好,我让入画回去告诉你,你也好多腌制些。若卖得不好,也让入画回去告诉你,也省得你腌多了,再赔太多的钱。那赚回来的银钱,你也只管安心,嫂子一笔一笔仔细记下来,让入画把账本和钱都给你送回去,绝不占了然弟妹的便宜。”

    晴雯忙客气道:“大表嫂快别这样说,什么便宜不便宜的。娘和相公可没少告诉我,这些年来舅舅、舅妈和大表哥、大表嫂对我们家的照顾。我若是连大表嫂都信不过,那可真是没良心的了。”

    李大嫂也笑道:“然弟妹的话虽然有道理,可是自古就是亲兄弟、明算账,咱们还是规规矩矩的来,也省得为着这些银钱上的事儿,让咱们两家的感情生分了。”

    寄卖的事儿说定了,晴雯心里也算了结了一桩事情。坐吃山空的道理,她是明白的,所以一直想着赚些银钱,只是一直没有想好法子。如今闪出了卖卤味的主意,又有李家的茶饭铺子做平台,她也就不再等着了。反正盖新房院的事情,大多都是文皓然和文皓杰在看着,她也帮不上什么忙,不如试试这条赚银钱的路子。

    待入画叫来了李二哥,晴雯把早些设计好的家具图纸交出去,又一一详细的说明了一番,直到李二哥拍着胸脯打了包票,方放心的让文皓然跟着李二哥去选木料和漆料,自己则带着金钏儿上街去买腌制卤味所需的主料和调料。

    金钏儿听说了腌制卤味的事情,有些诧异的问道:“怎么早先没听说你还有这样的秘方呢?”

    晴雯听了这话,愣了一下,也不好说是穿越之前是厨师的话,只得应付道:“先时在荣国府里伏侍,什么样的大厨和好厨娘没有,难道还用我一个小丫鬟做菜吗?再者,我向来是个懒惯的,只干自己份内的差事,自然不会主动去显手艺的。若是主子们真的吃好了,难道我还日日去腌制不成?我自己的差事还干不完呢,哪里有那些闲工夫?本来就够招袭人的眼了,若还一个劲儿的冒头,还不得让袭人咬死我?”

    金钏儿听了这话,也明白贾宝玉房中大丫鬟小丫头的事儿,也就相信了,不再追问什么。

    金钏儿怕晴雯多花钱,便领她去了悠然村一家在城里开铺子的屠户家,按乡亲人情价买了一些肥肠、腰子、鸡翅、鸡爪、猪耳朵、猪肝和牛肉,又买齐了所需要的调料,方回了李家的茶饭铺子。

    回去的路上,晴雯又拉着金钏儿,买齐了各色的针线。打算空闲的时候,把早先打算好要做的新衣裳都做了,也好赶在过年之前,送到家里众人的手上。时间若是充裕的话,她还可以再给文皓然做两套新鞋袜,去学堂穿的外衫和外袍也可以多做两套。

    金钏儿见晴雯嫁进文家后,如此为文家人着想,又风风火火的盖房院、腌卤味,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的,心中很是为她高兴。觉得她嫁进文家真是嫁对了,这门亲事结得可真真是好的。

    当晚回了文家,晴雯就在文雪霜和文雪露的帮衬下,把买回来的肥肠、腰子、鸡翅、鸡爪、猪耳朵、猪肝和牛肉,全部按她在现代研究出来的方子,一小坛一小罐的腌制好。

    次日早起后,又按她研究出来的法子,把那些腌制好的都卤好,然后一小坛一小罐的封好,让文皓杰驾车送到城里的李铺茶饭铺子。临走之前,她还特意嘱咐文皓杰,让他转告李大哥和李大嫂,所有的卤味都以两出售,每两六文钱。

    晴雯忙了昨儿一晚上和今儿一早上,文皓杰看在眼里,知道她把这事儿看得重,便不敢耽搁,牢牢记住她嘱咐的话,快马加鞭的往城里赶去。他想着早去早回,也好早些去帮衬着盖新房院。让文皓然在那里看管着,他还真是有些不放心他大哥的身体。

    晴雯算过,那些卤味每种的成本都差不多,大约在每两二文钱左右,她卖每两六文钱的话,正好可以赚上两倍。因为是第一次在李家寄卖,也不知道行情到底好不好,她每种只卤了两斤。所有的成本不过是二百八十文钱,如果全部都卖出去的话,她能净赚五百六十文,那可就是半两多银子。

    虽然说十四斤的卤味只能赚半两多银子,想起来并不是什么大数目,但是她设想过,如果卖得好的话,这十四斤的卤味最多也就能卖两日。这样算下来的话,一个月就要二百一十斤的卤味,一个月就能净赚八千四百文钱,那可就是近八两半的银子。要是能长远了卖下去,一年就能赚上一百多两的银子呢。

    当然,这些美好的设想都是在卖得好的基础上,要是卖得不好,那就真是一文钱也赚不上了。但要是真能卖得好,她也就可以再多研究几种卤味,这种类多一些,生意自然就能更好一些。

    要说这晴雯在现代时必竟是高级厨师,又因为最爱吃卤味,所以自行研究了许多腌制卤制的方子,故她的卤味算得上是她的看家本领了。李大哥和李大嫂又想多帮衬着文家,所以极力向前来喝茶用饭的客人推荐“文家卤味”,故不过才两日多的工夫,晴雯送去的十四斤卤味就都卖完了。

 第二十一章 喜迁新居

    卤味在李家茶饭铺子卖得不错,晴雯心里多少有了底子,故又让文皓然驾车陪她进了城里。先是去李家铺子,找李大哥和李大嫂了解了卤味寄卖的情况,商议好一个月结一次账后,然后去上次金钏儿介绍的那家屠户铺子,把肥肠、腰子、鸡翅、鸡爪、猪耳朵、猪肝和牛肉各买了十斤,配齐了腌制的调料,又到李家小木工坊看了看家具的进度,方回了悠然村。

    回去的路上,创业第一步就成功的晴雯,心里既欢喜又激动,坐在马车里隔着车帘,与文皓然说着她之前对卤味预算的纯利润。这一年就有一百两的银子,又不费太大的事儿,晴雯对未来的好日子,充满了期盼。

    对于小妻子有这样的赚钱本事,文皓然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自从听了晴雯对文皓杰说的话,他翻来覆去的想了许多次,觉得晴雯所言是极有道理的。他们是夫妻,是同甘共苦的,所期盼的不过是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只要两个人尽心的为过上好日子而努力,也就无愧于心了。至于那些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