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如此热闹地研究汉学的场面,反观国内,颇感到惭愧,因此油然而生一种紧迫感。大学,乃研究世间学问之地也!在科技发展领域里,我们有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迫切愿望,因此,我们引进人才,建大型实验室,投下巨资,这固然必不可少。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但靠科技一个轮子,是会有偏失方向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大学有纠正社会发展偏离之功用的。国家教育部对包括我们学校在内为三所大学发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目标,同志们啊,历史的重担就在我们身上啊,这所百年名校是否能再现辉煌,就在你、我身上,任重道远啊!”
周全校长语重心长的话语伴着沉重的语调让在座每一位都感觉到沉重的时代使命感。
周全校长继续说道:“那么,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按照我们国内的话就是务实和务虚两个方面都要抓。务实就是我们的比较教育专家把那些国际一流大学拿来,解剖它们,仔细分析它们的各项指标,在这些指标上,我们有什么差距!比如说,年发表论文数量,科研成果,学校各硬件设施,一年中学术会议的数目与层次,学生团体发展状况等等,我相信,这样比对下来,可以列出详之又详的指标来,然后按这个指标,诸君努力,逐一去消除这些差距,直至达到同等水平,但即使这些指标都达到了,同志们想一下,是否我们学校就成了世界一流大学呢?很显然,不是的。这只是务实一块。”
周全校长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这就需要务虚方面,作为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精神上独立,学术上要自由,思维上要开放,要有面向宇内外的勇气和魄力,要既有服务社会的功能,又要把引领社会发展看为己任。这务虚的方面就必须在大学管理方面做改革,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目下结合我校的发展实际情况,我的思考是,可以让某些院系先一流起来,对于过去,我们是在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争取国家重点专业,现在,这不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有的院系应该瞄准世界一流的目标,在我们学校还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情况下,率先成为世界一流的专业,一流的研究所,一流的实验室,这个和小平同志的先富起来的理论是一样的,因为各个院系情况是不一样,不可能整齐划一地走路。综合各方面意见,集全校之力筹建汉学院,进行面向世界汉学界的招聘,是有可能先期实现这个世界一流的目标,因为我们人文学院有很好的基础的。同志们看啊,我们立足国内,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汉文字、汉语言可以说深入到我们的骨髓,我们的血液,我们的灵魂,我们楚天大学应该主动站起来,带这个头,把全国研究汉学的权威集中起来,一方面做研究,另一方面对我们的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让他们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同时,不丧失来自……自身民族文化的信心感。我发现,我们的很多优秀学子在学业上没得说,但一到了外面,都普遍缺乏一种中华民族自信感,这也是这次出去我遇到我们楚大出去的学生的感觉。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出现断层的缘故,我们教育界是有责任的。我们楚大,不应该把仅仅是满足在华中地区,应该为传乘中国文化做出我们的贡献。我想啊,立足国内,与国外相应研究机构进行资源共享,我们现在在与国外的一些机构在谈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我们有很多好东西都流到国外了,提起这个来我们就窝火,我们的学者都要骂娘,这是我们国内汉学研究滞后的一个客观原因,现在看来要回来是不可能,但我们要加强这种联系,一起来研究。我要求他们无偿地,无任什么时候都要给予我们国内学者研究方便,他们不同意,我就骂他们是文化贼,国外大学校长,研究所所长也都是文化人,也是讲面子的。”
众人笑。
周全校长也笑了,但很快他的神情又严肃起来,说道:“同志们,汉学又称为中国学,我希望大家携手起来,抛弃门户之见,积极广泛地交流,从现在开始,学校成立汉学研讨会,每三天一次交流探讨,让一切迅速运转起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时不我待我啊?!我们在坐的每一位,都要有急迫感,同时要有危机感,我非常欢迎你们竞争汉学院的各个岗位,到时候,恐怕要与世界上的汉学专家一起竞争,下次会议我们将拿出汉学院组建以及拟招聘方案来,在这里,我私心是希望大家都竟聘上,因为我们即将参与的将是一项造福千秋万代的不朽的事业,与有荣焉。”
周全校长回到学校后就废寝忘食地忙碌这些事,因此,学校的热闹他虽有所觉,却没多加注意,已近花甲之年他,胸膛中正燃烧着无比炙热的火焰。他已经给国家教育部提交了筹建汉学院的报告,已经得到同意,不仅是同意,而且是大力支持!
周全校长知道,在一些高等院校也有一些汉学院,但大多停留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生及承担对外传播文化的任务水平上。周全校长所要做的就是要整合各个研究领域的权威,让他们聚集在一起,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汉学,即中国之学也,过去历史、地理、语言等专业的划分在这里将打破,在这个未来的汉学院里将实现多学科共同研究的新型研究气氛。
这个会议开到晚上九点半。会散后周全校长又和一些不愿走的老教授谈了许久,折腾到十点半,周全校长出了会议室,向自己的住所走去。
周全校长暂住在学校招待所里,他的老伴孩子们都留在北京了,留着他在楚天一个孤单却不孤独的老头。
开完会,周全校长心头很是激动,这种激动多年没有了,他觉得他自己正在进行着一项伟大的事业,他这个叫“周全”的校长,可一定要想周全啊。
周全校长喜欢这样漫步在校园里,亲切和学生们打招呼。
当周全校长走过研究生宿舍的时候,正看到从图书馆看书回来的林晓,周全校长才想起那被压抑下去的与这年轻人交谈的冲动来。
林晓也看到了校长,这是他自五月光辉事件之后第一次看到校长,他当然知道校长是早已回校了。
周全问道:“林晓,你住这?”
林晓点头:“是的,是辅导员老师有意安排的?”
“舒夜?”周全校长可是知道舒家这个女儿的,原来,他和舒夜的父母是大学同学。正因为有这层关系,舒夜老师在辞去辅导员的时候直接找了这个周伯父要求给05级经济本科班自治权,不要再派辅导员里。周全答应了,正是为这事,路通副校长找他谈了他关于学生管理工作的不同看法的。
周全一时间不明白舒夜这个鬼丫头为什么会做这个安排,明明是本科学生怎么安排在研究生宿舍呢?
林晓看两个人站在宿舍门口说话不像个事,就说道:“校长,要不到我那坐一坐?”
“好啊!”周全校长很爽快答应道。
校长的答应倒让林晓有些意外了,这一句邀请原本并没多大的诚意,就如同中国人从前相互见面问候“吃了吗?”一样道理。
周全校长一挥手,说道:“走!我正想找机会和我们楚大的英雄谈一谈,一直没找到时间。”
第四卷 大学与城市 第三十二章 千年一步
林晓和校长周全谈了一个小时,若不是宿舍门要关,还要谈得更久一些。
校长走后,林晓不禁想起不知是哪个名人说过的一句话来:
有些人年轻着,却已经老了;有些人老了,却还年轻着。
是的,林晓感觉到校长周全的胸膛正燃烧着年轻人一样的火焰和激情。
林晓开始有些诧异,到后来有些明白了,似乎是自己的英雄事迹感染了校长。校长也年轻过,不是吗?校长讲述着他年轻着的时候走天下的故事。
林晓那时还并不清楚校长周全心头宏伟的计划。
一个星期后,林晓从校报上看到了“楚天大学即将成立汉学院,拟面向全世界招聘教师”这则新闻。
在报纸上,林晓看到校长周全在筹备会上的照片,林晓明白校长那晚找自己谈话时为什么始终充满激情了。
英雄总是惜英雄。
看来,这是已近花甲的周全在他最后的校长生涯中要留下灿烂的一笔。
汉文化渊源流传,普惠中华大地,要研究起来何其艰深?过去的学者可谓皓首穷经,而现在,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整合优秀人力、物力资源,似更有可为。
校长周全将亲自主持招聘专家,面向全世界,面向社会,无论资历,无论学历,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来面视、来应聘!
林晓看到这的时候,奇怪的是,首先想到的是冯村人的男女老少。
在林晓以为,冯村整个就是一个中国文化的活化石,一个现存无比珍稀的样本,随便拎出哪一个人来,就足以惊世骇俗。
实际上,林晓把冯村的文化意义夸大了,他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冯村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顽强而封闭的文化形式,他保留下来的文化气息虽然古老,但与历代占据正统的中原文化又有不同。然而即便这样,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学者而言,他们若发现冯村的人和物,心头将有着类似生物学家发现一个基因宝库的狂喜。
正当林晓念叨着冯村人,念叨着冯家妹回到冯村之后是否受到责备的时候,冯村的人找上门来了,找他的正是冯国放,而且不止他一个,总共两个人。
六月六号的晚上,接近十一点林晓才回宿舍。
虽然事情过了一个多月了,林晓依然是媒体追逐的热点。
每天晚上,他或者躲到图书馆看书,或者到帅青他们宿舍聊天、讨论什么,捱到宿舍快关门了才溜回来。
林晓看到冯国放还有一个不认识的人站在自己宿舍门口,显然,他们是在等他。
林晓以为又是冯家妹出了什么事,赶紧把他们引进房间里后就问,一问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冯国放此次前来,是受全村人所托来找林晓的。
在房间里,林晓听冯国放慢慢叙述着,原来千年冯村,想打开村门,想走出村外的世界了!
林晓一听就来了巨大兴趣,他立时产生一种投资冯村开发文化旅游业的冲动,但他强行按住了心头的这个冲动。
冯家妹随父回村之后,并未受到家人及长辈的责备,只是冯村过去是一潭千年不变的潭水,而现在,却被冯家妹这颗“巨石”给搅起了波纹,事实上,也怪不得冯家妹,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族长七公及开明的长老召开全族大会,把冯家妹出走之事前前后后告诉了冯村的男女老少,然后让他们自由发表评论。
评论的热潮让族长七公有些始料未及,可一想想,又在情理之中。冯村人千年的教育让人清净无为,可好奇、求知、探索乃是人的天性,这些都让人冲动向外,让人莽撞摸行,遮掩压抑反而会让人更加向往。
听说,现在外头是信息化时代!听说,全国上下掀起了村村通路运动,过去靠着交通闭塞而自生自长的冯村,封闭的生存状态一旦被打破,村人将何所适从?
作为族长七公,在如此高龄遇上冯村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不得不让他殚精竭虑去思考、去思索。如果说过去一切矛盾都深藏于水中的时候,那么重孙女冯家妹的出走,就那这种藏着掖着矛盾大白天日了。
冯村人因循过去,以自身顽强的文化力不断消融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可世界大势,滔滔如海啊!
七公出去过,楚天就曾经是他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想起那热血如歌的外面世界的日子,七公几回回梦里梦到,自己尚且如此,年轻人又拿什么来抵抗外界的诱惑呢?
七公不想看到一旦冯村暴露在世人面前,冯村人一副副胆怯畏缩的面孔,如果是这样,与其自我封闭,不如主动走出去,去大胆“兜售”冯村古典而质朴的文化。
冯村自古以来,并不是绝对的封闭。
在最早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末汉初期、三国风云、南北朝、五代十国,在中国历代乱世中,冯村以其广阔容忍的胸怀容纳着来自……华夏大地的各族流离失所普通老百姓、落魄的士大夫,亡国灭家的末代皇族,他们一旦在冯村居住下来,渐渐地就忘却原有的文化记忆,渐渐地依附于这一片天地钟情的山水,渐渐地也都改了“冯”姓。
有意思的是,冯村的繁荣往往是中国的乱世。
在中国历代的太平盛世里,天高皇帝远,冯村悄然无息地发展,不会萎缩退化,却也无意于争斗扩张。
然而,现在情况不同。即使冯村人不大胆地走出去,自解放以来,冯村人的人口已经锐减,与外村人通婚,必然加速冯村暴露于世人面前的进程,同姓人通婚,比如说冯姓与后来改姓冯姓的人通婚,但这样的婚姻越来越像是包办婚姻了。冯村遇到非常现实的挑战,那就是繁衍力匮乏。
看来,是该痛下决心了。冯村要勇敢面对世界,不再做文化的孤岛了;冯村人要勇敢地走出去,去传播冯村优秀文化。
七公的主意定了,可要说服村中其他长者费了他不少周折,长辈们在感觉到形式严峻之后也都纷纷同意了七公的看法。
那么,具体怎么走出去,又成了村人争论不休的问题,这种争论从○七年二月一直持续到六月。
不能怪冯村人太过小心翼翼,因为这是他们千年后的第一步。庆幸的是,冯村一直有不少优秀的外派人员,这些在外面红尘世界滚打了一番的人,他们的意见,渐渐成了左右大局的意见。
讨论形成几点意见是:
第一,是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冯村现有的生活方式,保证愿意过清净无为生活村民不受外界干扰;第二,加大外派子弟学习的数量,要五倍甚至十倍的增加,谨慎地选择学习的地点以及专业;第三,每一个在外弟子要以推广冯村文化为己任,让冯村文化获得世人的尊重与承认,而不被看待是怪物。
……………。
冯村人先期考察的地点就是楚天。因为历史上冯村人大多是以楚天为发展根据地的,有着颇深的渊源。
到了楚天,冯国放很自然地想到林晓,于是他就和同族的兄弟冯国青来楚大找林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