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传--奇 >

第56部分

传--奇-第56部分

小说: 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生怎么说也不同意。苏雪奇只好让步道:“好吧,你还是叫我苏姑娘,但是你也不许再自称‘小人’了。如果你不同意,那明天你就自己回汴梁吧。”
    长生见苏雪奇要撵他回去,只好答应了。
    苏雪奇又说:“要不你也上车吧,车里还有地方。”
    长生把头摇得像波浪鼓一样,这下是死都不肯答应了。
    苏雪奇知道男女之大防,她是怎么也不可能说服长生了,只好由他在车下休息,自己回到车中。
    
    第二天一大早,苏雪奇和长车吃过干粮就继续赶车上路了。翻山越岭,几经波折,晡时前后,居然让他们摸到了张大叔家。小小一个村落,炊烟袅袅六七户人家。
    当苏雪奇把沉甸甸的一贯钱送到张大叔满是老茧的手里时,张大叔局促不安,激动得不行,一个劲地把钱往回推,嘴里还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就是送段脚程,不值什么。”
    苏雪奇坚持要给,张大叔坚持不肯收,两个人拉扯半天,突然串钱的麻绳断了,煞时间,一千个铜钱滚到地上几百个。苏雪奇和张大叔赶紧扯住各自手中的麻绳,剩下那几百个才勉强没掉到地上。
    苏雪奇把手里剩余的铜钱轻轻放到台子上,然后蹲下身一个一个把地上的铜钱捡起来。一边捡,一边说:“张大叔,你看,绳子也断了,说明这些钱和你有缘份,你就别再推了,收下吧。我们饿了,让大娘给我们弄点吃的,吃完我们想去大牛兄弟家。”
    张大叔这次没再推辞,说:“既是这样,姑娘的钱我就收着。以后姑娘什么时候路过我这里,我这里就是姑娘的家。”
    一句话说得苏雪奇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样滚烫而真诚的话,除了在自己的父母亲人那里,苏雪奇什么时候听过!还是一个只见过两次的人!重要的是,张大叔说这话的时候,是掏心掏肺的,并不只是因为苏雪奇的钱。这种话在一千年后,苏雪奇一样经常听到,但听到的时候,只当是礼貌上的客气,事实上也确实是礼貌上的客气,透着礼貌,但也透着虚伪。从什么时候起,礼貌里掺入了虚伪呢?
    张大娘杀了一只下蛋的母鸡,煮了黄黍米的粘米饭,张大叔拿出了自家酿的腊酒,还是去年剩下的,埋在地下,现挖出来。张大娘站在地上一直让苏雪奇多吃,苏雪奇大口大口地往嘴里扒饭,努力想多吃一点。但是没办法,苏雪奇的食量有限,只吃了半海碗,实在吃不下了。
    一夜无事,第二天早上,张大叔把苏雪奇和长生送进山里大牛家。
    大牛不在家,进山打猎去了。大牛的女人看见张大叔把苏雪奇领进来,已经不认识她了。张大叔解释半天,女人才相信眼前这个衣着华丽的女子就是当日被她男人救回来的那个奇装的女子。
    张大叔把苏雪奇和长生送到大牛家后就走了。女人看着衣着光鲜的苏雪奇,再看看苏雪奇身后跟着的长生,有点不知所措。苏雪奇从长生手里接过钱,拿给女人。女人吓得往后退了两步,一转身就进了屋。
    
    苏雪奇站在院子里,前后左右地打量了一遍。东边堆着一堆木头和柴草,西边篱笆棚下垒着几块土坯,搭着架子,看样子是鸡晚上的家。南边茅草的房子,墙根底下趴着一只大黄猫,眯着眼睛。一圈矮墙,几根木头搭个框子对角再斜着栏上一道,就是院门。院门口两只雄纠纠的花公鸡,领着十几只花母鸡正在地上啄食。院外不远处山峦连绵,氤氲着些山岚。
    苏雪奇正在打量这个她陌生又熟悉的院子,这时女人扶着她白发的婆婆出来了。
    苏雪奇见大牛的娘出来了,赶忙上前给老太太见了礼。老太太蹲下身要回礼,苏雪奇赶紧上前拦住,把老太太扶起来。
    一年没见,老太太的头发好像又白了许多,几乎已经找不到黑的了。苏雪奇看着老人那张沟壑沧桑的脸,心里叹息不已。
    老太太扶着苏雪奇的手,就着太阳,努力睁了睁眼睛,抬起头仔细打量了她好一会儿,才点点头,对她媳妇说:“对,是她。”
    苏雪奇冲婆媳俩笑笑,说:“想起我来啦,老大娘。”
    老太太瘪着嘴说:“姑娘这一向可好啊,一年多没见姑娘,姑娘变了样了。”
    苏雪奇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笑着说:“换了件衣服,人还是您当初救过的那个人。”
    老太太也笑了,说:“姑娘这回的心情和上回大不一样。这回好,看着就精神。”
    苏雪奇忙笑着说:“这都多亏了老大娘你们一家人啊。我这次来就是想来看看你们,顺便也谢谢你们当初对我的救命之恩。”
    老太太弓着腰,说:“什么恩不恩的。谁在路上遇着了,都得这样。”
    苏雪奇说:“话是这么说,老大娘你们一家人施恩不图报,但我可不能忘恩负义。这里有一点钱,是我的一点心意,请您无论如何收下。”说着,苏雪奇又从长生手里把钱接过来,往大牛媳妇手里塞。
    大牛媳妇赶紧又往后退了两步,冲老太太说:“娘。”
    老太太说:“这个钱我们不要。”
    苏雪奇非要给,说:“钱不多,如果你们不收的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才好了。”
    老太太等苏雪奇说完,这才说道:“姑娘,当初我们大牛把你从山上背回来,不是为了今天你能拿钱给我们。我看姑娘的家境一定很好,我们是蓬门荜户的山里人,靠山吃饭,敬天活人,一家老小总算齐齐整整,一日两餐也能果腹。如果说今天我们一家上下都在挨饿,姑娘你拿钱给我们,我们一定伸手接着。现在我们家瓮里有米,墙上有钱,姑娘你给我们钱,我们是万万不能收的。菩萨也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级的浮屠我没见过,但我想那一定是极大的功德。我们救姑娘,姑娘觉得受了我们一家人的恩惠,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借了姑娘的功德,给下辈子的子孙积下了阴德。所以,这钱我们不能要。”
    老太太一席话,说得苏雪奇哑口无言。这山中的朴实人家,说得都是朴实的白话,但话里的道理却是那么的铿锵有力。所谓积德,不从荫庇子孙的目的看,不正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一脉相承下来的民族精神吗?就算是为着荫庇子孙的目的,又有何不可呢?用行善积德的方式来荫庇后代子孙,总比留下金山银山,培养一个败家子的好吧。就更不用说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产业,而不惜败坏别人的性命和产业了。老话说“诗礼传家久,耕读继世长”,也有的说“忠厚传家久,诗礼继世长”的。不管怎么说,古人一直念念不忘的是“诗礼”二字。普通百姓也许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但即便是这样,为人之礼和为人的礼数还是传承数千年而不衰的。就像眼前这个目不识丁的山里老太太,别说见什么大世面,就是眼前这座大山她这一辈子也未必出去过几次,但是,她口中所说,心中所想的,却句句都是“礼”,句句都在理。冲着老太太这一番话,古代中国不愧是礼仪之邦。
    苏雪奇突然想起外国人来。时至今日,欧洲人见面的时候,也是要或握手,或贴面,俄罗斯男人尤其是见面一定握手,不管具体形式如何,礼节基本上绝不落空。苏雪奇读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几乎整天和外国人混在一起,那时看他们每每见面都要握手、问候,苏雪奇心里暗暗想:有那个必要吗?苏雪奇一直觉得每天见面握手、贴面、对拳之类,十分奇怪。如果是隔上一段时间没有见过面的朋友之间,握握手,甚至拥抱一下,以示重逢的喜悦和激动,倒是合情合理的,至于说天天见面的人之间还要这样,似乎多余。
    但是,此刻,苏雪奇突然意识到,是她自己错了。或者说,错的不仅是她自己,还有整个活在一千年后的中华民族。曾几何时,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不也是像外国人一样,人和人之间见面要行礼问安的吗?不管是男人的抱拳作揖,还是女人的退步万福,中国人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何曾一日忘记,何曾一日废去?不但是邻里朋党之间,就是家人之间也不例外。难怪古人说“礼”是“人道之极也”,一直到此刻,苏雪奇才开始有点明白了礼的意义之所在。
    苏雪奇明白了礼的意义所在,也就跟着进一步感慨起来。从公元前11世纪周公制礼作乐算起,到清末民国初年,中国人有“礼”了三千多年。是什么原因、什么契机,她所从来的一千年后的那个国家和那个国家的人民,变得徒有礼仪之邦之名而实际上没了礼仪,不懂礼仪了呢?
    苏雪奇又想到了韩国和日本。
    这是两个对于一千年后的中国人来说感情都很复杂的国家。韩国历史上从箕子建国起,几乎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岁岁来贡,对中原王朝俯首称臣了几千年。
    岛国日本浮于海上,历史上从未被外族侵虏过,自隋唐以来,一直以学习汉唐文明为荣,直到荷兰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这个几千年不曾被侵犯的岛国的大门。荷兰的殖民历史是日本民族的耻辱,但也是日本近代化的直接推手。日本学习汉唐的儒家文明和制度一千多年,至此转拜自己的敌人为老师,以其一贯虚心的学习态度,严谨的作风,学欧风,维新政治,走上了强国之路。而在日本的强国之路上,中国是其牺牲品之一。从甲午海战,到日俄战争,到满洲国在东北的死灰复燃,再到九一八,到全面抗战的打响,中国和日本在短短四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世代友邦一下子变成恨不得断骨抽髓不共戴天的仇人。
    然而,原来我们一直看不起的附属国在亚洲掀起一股韩流,而和我们一衣带水的仇雠,依然稳坐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宝座。最让人又恨又爱的是,这两个国家都骄傲地保留着他们的传统和文化,一手传统,一手现代,而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却邯郸学步,迷失在现代中,已经找不回自己的衣冠文物。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如果连野也失了呢?我们要到哪里去找?
    
    苏雪奇看着老太太,内心激动起来,她顺着自己刚才的思绪,想到“不法礼者不足礼”,换句话就是说,人敬我我敬人,如果我不敬人,人家也就不用对我客气。苏雪奇因道:“古人说一饭千金,说的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老大娘你积善因,求善果,我也想报答你们一家人的救命之恩,也为自己和子孙积下善德,以求福报呢。所以,请你们一定收下我的这份心意。”说着苏雪奇不由分说把钱往大牛媳妇手里一塞。
    大牛媳妇拿着钱,看着老太太,说:“娘。”
    老太太看了看媳妇手里的钱,再看看苏雪奇,说:“我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姑娘,你给我们这么多钱,不是要折我的寿吗?人一辈子吃多大苦,享多大福都是注定的。姑娘你说要报恩积德,我不能驳你,但是这么多钱我们真不敢收。姑娘如果一定要给的话,请姑娘拿回去一些。”
    苏雪奇知道老太太被她说服了,心中暗暗赞叹,这老太太虽是山野女流,可作风不失君子风度。俗话说,君子可欺之以方,今天她是明摆着以其方“欺”之,果然奏效。
    苏雪奇笑道:“老大娘,你说得太对了。人这一辈子吃多大苦享多大福真是命定的。您命里就合该享这份福,您命里就有这五贯钱。您有好德,已是一福;您得享长寿,又是一福;您身体健康,媳妇孝顺,家庭和睦康宁,这是第三福;俗话说‘善有善报’,您积善行德,一定会有善终,这是第四福;如今再加上这五贯钱,您连富贵也有了,这才是真正的五福同享了。”
    苏雪奇的话说到老太太心里去了,老太太终于不再推辞,让媳妇收下了苏雪奇的钱。长生见老太太终于松口了,这才把剩下的几贯也都交给大牛媳妇。
    
    苏雪奇这才和老太太一起进了茅屋。苏雪奇看看大铁锅,看看低矮的房梁,看看昏暗的屋子,这里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在眼底了。
    老太太把苏雪奇和长生领到里间,然后叫儿媳妇去准备饭食,大牛媳妇答应着,转身出去了。
    老太太陪着苏雪奇拉着家常,说的话都是苏雪奇所不熟悉的。什么晒干菜过冬啦、打下的野猪熬油啦、耗子太多啦、还短过冬的衣裳啦……拉拉杂杂,说得苏雪奇提不起精神来。
    这又是完全另外一种生活啊!和汴梁城里的王孙公子完全不同的生活,就是和苏雪奇自己的生活也划不上等号。这就是最普通的底层老百姓的日子了,也是最实实在在的日子。什么诗词书画,什么品茗行酒令,统统都和他们没有关系,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些人是那样过日子的也说不定。
  

  (五十一)墙上的历史
    如果每天青菜肉干,这样的日子可以忍受吗?如果没有肉干,只有青菜呢?如果连青菜都没有,只有晒的干菜和腌的咸菜呢?
    苏雪奇想了想,目前为止,她还不能离开肉靠素食活着。
    大牛家有些干货,毕竟是亦樵亦猎,吃的方面总还不至于太寡待了肚肠。苏雪奇和长生在大牛家只住了一晚,长生是男人,实在是不方便,第二天两人就和大牛的老娘、大牛的媳妇告辞离开了。大牛六岁的小女儿已经和苏雪奇混得熟了,苏雪奇走的时候,小姑娘拉着苏雪奇的手,恋恋不舍。苏雪奇答应她以后有时间会再来看她,给她带好看的宫花,小姑娘这才高兴起来。
    苏雪奇和长生回到宋州,已经是七月半。长生紧赶慢赶,总算在天黑之前进了城。运河边上,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放河灯了,微微的灯火,随着运河水势漂流而去。运河远近,漕运的船只还在往来穿梭,荷花灯漂到漕船旁,立刻又被漕船经过的水波荡到一边,载沉载浮。
    苏雪奇坐在车上,看着运河里往来的船只,看着顺流而去的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