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传--奇 >

第15部分

传--奇-第15部分

小说: 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但她知道再这样每天在家里在院子里转悠,她就要长锈了。
  现在好了,马鸣休旬假,他们要到街上去走一走,去见识一下汴梁的夜市。
  说起夜市来,苏雪奇就想起夏天的夜晚,街上那一溜一溜的大排档,人们三五成群地聚拢过去,吃点烧烤,喝点啤酒,乘着一点点晚风,消散工作了一天的疲惫,也消散一点暑气。街边摆的那些小地摊,衣服、鞋帽、头花、首饰、钱包、扇子、针头线脑……什么都有,走过、路过的人们忍不住纷纷驻足观望、挑选。还有就是马路两侧明亮的街灯和街道两边高楼大厦闪烁的霓虹,五光十色,点缀着城市的夜晚,也出尽了夜晚的风头。最少不了的就是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穿着入时,白天穿梭奔忙,到了晚上在夜市里尽情放松。这是苏雪奇所熟悉的现代的夜市,不过,宋代没有街灯和霓虹灯,少了现代化的照明设施的古代夜市会是什么样的呢?
  苏雪奇跟着马鸣出了“沐德坊”,跟着向西拐,上了南门大街。沿着南门大街一路向西,他们先是经过了相国寺北门——今天虽然不逢相国寺的集日,但门口还是有人不断经过,再往西走,一路上店铺繁多。大约十分钟后,苏雪奇看见前面尽头出现一片开得粉白间杂的树,此外还有一些低矮的鲜艳的花朵,远远望去,十分抢眼。苏雪奇不禁加快脚步,朝前走去。
  马鸣见苏雪奇越走越快,也不由得加快了速度。他一边走一边对苏雪奇说:“苏姐,你看前边漂亮吧?前边就是我之前和你说过的御街了,御沟两边岸上的树花开得可漂亮啦。还有,你看那些小花,开得姹紫嫣红,比现代城市沿街栽种的景观花还漂亮。”
  正说着,两个人已经来到了御街边上。苏雪奇拿眼仔细打量了一下马鸣向她说过不止一次的御街,因为有御沟,所以没办法过去。但是御沟岸边种了好几种树,刚才远远看去盛开的原来是梨花和杏花,现在走近了闻,空气里夹杂着一阵阵花粉的香味。
  马鸣带着苏雪奇沿着御沟往南一路到御沟的尽头,再折向西,总算迈上了御街的大道。苏雪奇往御街上一站,不禁感慨:原来这御街竟然那么宽,足足有……有……有一百五六十米宽!虽然之前听马鸣说过,但自己亲眼看到后,还是吓了一跳。北京的大街已经够宽的了,但这北宋的御街却有北京最宽的马路的三四倍那么宽。苏雪奇举目望去,所谓的御街当真是气派不凡。整条街南北贯通,向南还不知道有多长,但是向北看,远远的能看见皇城的南大门宣德门的门楼。宽阔的路面上外侧每隔十几步就有一根红漆的杈子,红漆杈子的外侧又有一根黑漆的杈子。苏雪奇见黑红相间十分漂亮,就走到红漆杈子里面去。马鸣赶忙把苏雪奇拉到了黑漆杈子里,说:“你不要命了?那可是御道,是皇帝家的,普通老百姓是不能走的,就是一般的官员也没资格站上去。”苏雪奇听了马鸣的话,这才明白路上这黑红两色的杈子原来是交通隔离栏,更是皇权的象征。
  苏雪奇心里有点不高兴,天安门广场上哪天不是人山人海的,连紫禁城都向游客开放展览了,可是现在倒好,御街中间的路连站一站都不行。不过,苏雪奇的不高兴只在心里那么一闪而过,她很快就被街面上南来北往的宝马雕车吸引住了。苏雪奇望着北宋的御街,望着街道两旁的黑红杈子“交通隔离栏”,望着隔离栏外雕栏画柱的御廊,望着御廊外面排水用的御沟,望着御沟里渐长渐大的荷钱,望着御沟外岸边种植的桃树、李树、杏树和梨树,望着满树的花朵和繁茂的枝叶,一时之间感慨万千。
  一直以来,苏雪奇都觉得古代是非常落后的。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高楼和大厦,没有先进的技术,更没有发达的商业和极大丰富的物质产品。但是,来到宋代这些日子里,她亲眼看到了宋州小城的繁华和安宁,她亲身体验了汴梁酒楼的奢侈和富丽,她亲耳听到了大街小巷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她亲口品尝了一千年前的美食和茶点,现在,她又亲自置身于这令人无法想像的、宽阔的皇城御街上,看着一千年前的人们悠然自得地在这个春末的午后享受着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热闹的大街、欣欣向荣的城市,还有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
  是的,宋代没有电灯电话,没有汽车飞机,没有高楼和大厦,也没有让她活得更舒服的卫生巾,但是,想一想吧,这是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苏雪奇和马鸣所熟悉的电灯电话、汽车飞机和高楼和大厦,这些东西才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多少年?也许对于苏雪奇和马鸣来说,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从出生那天起这些东西就存在了,但是,再往回看一看,这些标志着现代文明的东西,他们被人类发明并使用的历史全都不到两百年!不到两百年!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必须承认现代科技和现代文明真的非常了不起,是它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更加方便,更加快捷。但是,想想两百年前吧,就在两百年前,以及此前的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一万年……人类文明的进步是非常缓慢的,缓慢到对现代人来说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苏雪奇开始有点喜欢这个时代了。这是她来到宋代这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产生对它的亲近感。
  
  马鸣对苏雪奇说:“苏姐,没想到吧?反正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真是吃惊啊。随着在这个时代呆的时间越来越长,我是越来越不敢小看这个时代,小看这个时代的人了。”
  苏雪奇听马鸣这样说,不禁点头说:“是啊。现代人总觉得自己正在创造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明,总觉得古代的人生活得不容易,殊不知一千年前的人们,一千年前的国家,已经把生活和社会规划得井井有条,在某些方面非但不输给现代,说不定甚至还要胜过现代呢。”
  两个人一边说一边沿着御街向南走去。远远地,苏雪奇看到前面有一座大桥横跨御街,穿街而建,虽然没有什么弧度,但是桥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苏雪奇不禁问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州桥?”
  马鸣回答说:“是啊,这就是传说中的州桥,桥下就是著名的汴河了。咱们走近了去看,你知道吗?桥附近汴河两岸都是石墙,上面雕刻着海牙、水兽、飞云什么的。”
  苏雪奇跟着马鸣走到州桥近处一看,州桥形制朴实,是一座雕刻精美、构造坚固的石桥,整座桥没有用一根木头,桥柱也是用青色大石头砌成的。苏雪奇叹息着说:“这就是州桥啊!这就是州桥啊!”
  马鸣见苏雪奇连说两遍“这就是州桥啊”,非常奇怪,就问道:“苏姐为什么这么感慨?”
  苏雪奇笑道:“你一定看过《水浒传》吧,你记不记得杨志丢了花石纲后被高俅赶了出去,身上没钱,没办法就在州桥这儿把自己的家传宝刀插上个草标儿要卖,所以才碰上了泼皮无赖牛二。”
  “原来杨志是站在这里卖刀的?”马鸣奇道,“《水浒》我倒是看过,可是细节没注意,当年看的时候光顾着快意恩仇了。还是苏姐记性好啊,不愧是做文字工作的。”
  苏雪奇笑道:“呵呵,不许你取笑我。”
  马鸣也笑着说:“我可不是取笑你,我是真心佩服你的记忆力啊!苏姐你看,过了州桥,前面就是朱雀门了,出了朱雀门就是外城了。朱雀门外不远处还有一座桥叫龙津桥,也是建在汴河上的。从御街往南一直到龙津桥这段路上,到了晚上就是夜市了。现在天色还早,摆摊子做生意的人还没有出来呢。”
  苏雪奇点点头,说:“原来夜市在这里。”
  马鸣说:“听说汴梁的夜市热闹的有好几个地方,我们住的一厢十二坊离相国寺、御街最近,所以前段时间你那个的时候,唐进就带我来这边闲逛了。那会儿回去我还和你说起过来着。”
  苏雪奇又点点头:“嗯,我还记得。今天亲眼看到御街,真是名不虚传啊!还有州桥,真是看到就没办法不想起杨志来。”
  两个人一路说着,一路出了朱雀门。朱雀门外就是所谓的新城,也就是外城了。虽说是新城,但是一样人来人往,商肆林立,有卖包子的、有卖肉饼的、有卖香烛的、有杀猪卖肉的,还有大大小小的妓院红香绿翠、莺声燕语,好不热闹。
  苏雪奇东看看,西看看,觉得这大宋朝的郊区可真是不一般。这要是在北京,往北出了四环、五环,往南过了二环、三环就非常像城乡结合部了,可是在宋代,这朱雀门外的“郊区”一样繁华热闹,人烟稠密,车水马龙。正在这个时候,苏雪奇见到远远地黑压压过来一群什么东西,等走近一点看,原来竟是猪!也不知道有多少头,只见旁边有人拿小鞭子赶着,口里吆喝着,一路向苏雪奇他们这个方向走过来。
  街上的人纷纷忙着给猪群让路,苏雪奇和马鸣也赶快躲到路边去。眼看着一大群猪在十几个人的驱赶下,哼叫着从他们身边鱼贯而过,整整十来分钟才全部赶了过去。马鸣吐吐舌头说:“我的妈呀!好家伙!得有五六千头吧!”
   苏雪奇还没说话,就听旁边一个路人说道:“五六千头?一万头少不少?今天这一群虽然没有昨天的那群多,可也总有一万多头!这是今天的第一群,你说汴梁人能不能吃?”
  苏雪奇和马鸣同时吐了吐舌头,两个人虽然亲眼看见那么多头猪从他们眼前经过,亲耳听到路人的解释和感慨,可还是有点想像不出一个一天就要吃掉几群以万为单位计算的猪的城市竟然就是他们脚下这座一千年多前的汴梁。
  苏雪奇忍不住回头看看远去的猪群,回过身来拍了一下马鸣,说:“哎,你说这么多猪真就一天都吃了?”说完再看,苏雪奇愣了,原来她随手拍的身边人竟然不是马鸣,而是一个……而是一个奇装的外国人?不,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少数民族。只见此人头戴金冠,身穿紫色合体窄袍,脚上穿着一双高腰皮靴,腰间束着一条玉带,挂着刀和一条动物的尾巴,看样子像条豹尾。
  苏雪奇暗暗一惊,心中迅速搜索相关信息,最后凭此人浓眉大眼、骨骼宽大的特色,再辅之以穿戴打扮,苏雪奇判断他大概是个契丹人。所有这些只发生在一瞬间,苏雪奇下意识地说了声:“对不起。”
  契丹人愣了一下,说:“姑娘,小心!”
  马鸣这时也看到了契丹人,他拉了拉苏雪奇的衣袖。苏雪奇冲他揺揺头,然后对契丹人说道:“抱歉。”说着绕过契丹人和马鸣继续向前走去。
  契丹人愣了愣,随即也走了。
  
  苏雪奇和马鸣一边走,一边议论了一下刚才那个少数民族,最后两个人一致认定他是个契丹人。于是两个人又感慨了一通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两父子的结局,感慨了一下宋室南渡后江北的人盼着皇帝能收复失地,江南的人盼着有朝一日能北复神州,这一切都是因为契丹人!说着,苏雪奇想起范成大的一首诗,于是朗声念道: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马鸣听苏雪奇念了这样一首诗,也感叹道:“当年水火不容的两个国家、两个民族,谁能想到后来竟然成了统一的大民族、大国家呢?当年的那段血海深仇,早就随着历史的前进烟销云散了吧?”
  走着走着,说着说着,路上来往的小车多了起来。做生意的人陆陆续续来出摊子了。只见人们三三两两把家什从车上卸下来,然后当街支起摊子,却原来都是卖吃的的。苏雪奇和马鸣一边走,一边四下里停下来东看看、西看看。嗬!这吃的东西可真不少,有水饭、肉干、鸡、鸭、兔子、包子、鱼,还有猪下水、鸡杂、鸡皮……东西都不贵,十一二文就能买到一份。两个人见差不多走到夜市的头儿了,就折回身去往北走,一路上叫得上名儿的,叫不上名儿的,水果、肉食、甜食、甚至咸菜,什么都有,听着吆喝,名字多是没听过的,什么旋煎羊、白肠、鲊脯、抹臓.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生淹水木瓜、鶏头穰沙糖、莴苣笋、香糖果子、刀紫苏膏……一时也记不住许多,总之应有尽有。
  苏雪奇笑着对马鸣说:“这吃的可够多的!比现代大街上的小吃可多多了!难怪开封小吃那么多,原来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现代还缩水了呢。”
  马鸣说:“可不是嘛。以前我总觉得古代人日子过得苦,现在看来,自己真是井底之蛙啊!”
  两个人一边说着,在路边看到看起来好吃的东西就买点尝尝,吃着吃着,天色就黑了下来,两个人的肚子也渐渐地鼓了起来。
  天色黑了,不过逛夜市的人可没有回家的打算,开市的人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灯烛点起来,一时之间各式灯盏彼此辉映,把整条街照得明亮起来。
  苏雪奇又一次感慨道:“原来没有电,没有路灯,一样可以有这样热闹、明亮的夜市,难怪辛弃疾说‘花市灯如昼’,这个时代果然能够做到!”
  马鸣也说:“是啊!刚才吃了很多东西,现在饱得不行了。”
  苏雪奇道:“我也吃了很多,还是在古代吃东西放心啊,不用担心吃到地沟油。你知道吗,自从网上说路边摊和小店里用的都是地沟油后,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敢在街上随便吃东西了,有时候路过闻着怪香的,但想想还是忍了。”
  马鸣说:“那倒是。在这个时代,人的心还没那么坏,技术也还没那么普及呢。不过……”马鸣笑嘻嘻地说:“虽然没有地沟油,可难保咱们刚才吃的包子不是人肉馅的,说不定那个卖包子的女人就是真人版的孙二娘呢。”说完,马鸣拿眼瞅着苏雪奇,哈哈大笑。
  苏雪奇觉得瘮出了一身鸡皮疙瘩,于是用力打了马鸣两下说:“叫你胡说八道!”
(十四)耶律远山
  早上,朦朦胧胧中,苏雪奇听见街上有人敲着木鱼喊“天色晴明”,她知道是四更将尽、快五更了,寺庙里的人在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