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盛开在奥地利的梅花 >

第71部分

盛开在奥地利的梅花-第71部分

小说: 盛开在奥地利的梅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一席话,让丽佐渐渐地停止了抽泣,她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一旁的丈夫,终于点了点头,紧紧地拥住了我。
  在丽佐家里住了一周,因为不想过多的打扰他们平静的生活,而且丽佐也要利用一些时间参加城市的重建工作,因此我告别了丽佐一家之后,就打算乘暑假还没有结束,在欧洲的几个著名城市到处走走。去过了捷克首都布拉格之后,我脑海中第一个想去的城市就是波兰的首都——华沙。
  这个从1939年开始,第一个被纳粹占领的主权国的首都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这个想法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以前还在读大学的时候虽然很想亲眼见见这个曾经经历过辉煌而今却背负着沉重的灾难的城市,却总找不到合适的时机,不是被零零杂杂的事情拌住,就是没有游访名胜的心情。
  现在的我,大学也毕业了,工作也找到了,感情的归宿也尘埃落定了,正是实现我这个愿望的最佳时刻,于是,有了想法立即付诸行动,7月中旬,我拎着随身携带的装有换洗衣服的小包,就踏上了前往华沙的火车。
  我坐在火车包厢里,静静地望着窗外飞逝而过的景色,脑海里却开始对这个今后数天我要拜访的地方浮想联翩起来。
  我曾经听说过关于华沙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在波兰语中,华沙为华尔沙娃,古时候一对叫华尔西和沙娃的男女恋人,勇敢地抗争国王的阻挠,最后终于结成夫妻。人们对这对青年恋人的勇敢精神十分敬佩,便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后来简称为华沙。
  华沙,波兰第一大城市,工业、贸易和最大的科学文化中心及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坐落在维斯瓦河中游的西岸,是中欧诸国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十世纪和十一世纪初已有居民,城市初建于十三世纪中叶。
  1596年,波兰国王齐格蒙特?瓦萨三世将皇室和中央政府由克拉科夫迁至华沙,始定为首都。在1655年至1657年的一场与瑞典的战争中,华沙遭到严重破坏,从十八世纪初起受异族的占领和统治达二百多年,直至1919年才复为波兰首都。到1920年底人口即超过百万,为当时欧洲大城市之一。
  这些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只是让我非常表面的了解这个城市,然而真正要了解这个城市的底蕴和内涵,还是需要深入的走进波兰,走进华沙,亲身与波兰人民接触之后,才能更全面的立体的触摸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最深处。
  我从内心深处觉得波兰这个国家一直都是灾难深重的,它的成立与发展一直都象一部血泪史。其实和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有过之而无不及。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波兰有自己的国土,有自己生存的土地,它的子民还能拥有一种国家的归属感;而犹太人却永远也没有可以供他们生存立足之地,他们永远在为寻找一片真正属于他们的国土而在努力着,这可能也是他们为什么总是被欧洲各国人看不起和厌恶的原因。
  波兰灾难的发端可能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有些关系。它的周围西有德国这个从来就野心勃勃的老牌军事主义国家,东有沙俄这个国土超级广阔的封建王朝,还有一个奥地利也一直对它虎视耽耽。它犹如夹心饼干一样在这些国力、面积乃至人口都远远超过自身许多的大国夹缝中努力地求生存,求发展,但是它总是逃不开被胁迫被瓜分乃至被亡国的命运。
  在17世纪开始近200多年的时间里,它不断地被身边的各个强国象争抢玩具似的争来抢去,自己的领土和主权一次次地被外族剥夺:
  1655年的波兰与瑞典的战争中它战败,丧失了部分领土;
  1733开始的俄、奥等国为争夺波兰而发生的战争中它又一次丧失了三分之一的国土和人口,
  1772年,波兰第一次被当成刀下鱼肉,任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随意宰割,领土被这三个国家瓜分,它也从主权国沦丧为附属国;
  1791年俄国叶卡捷琳娜女皇发动的对波兰内政的武装干涉更是表明了它的主权早已形同虚设;
  1793年,1795年俄国、普鲁士(也就是后来的德国)和奥地利先后两次单方面签定了将波兰进行瓜分的协议,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灭亡了!从此之后,波兰从欧洲地图上消失。
  一直到1918年奥匈帝国和德国皇室在一战结束后宣布退位,宣告着帝制划时代的彻底终结!长期以来一直控制着波兰的这两大皇朝结束统治之后,波兰才正式复国,这时,距离波兰灭亡已经长达120多年!
  就是这样一个背负着重重苦难的国家,这里的人民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看待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这一切,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历史学的爱好者和旁观者最想知道的。所以,当我一下火车,立刻乘上用作观光专用的马车,徜徉在华沙城中。
  “银波粼粼的维斯瓦河,如一条玉带环绕在华沙的腰际,雄伟的华沙古城屹立在河岸上,欧洲中世纪式的红色尖顶建筑群鳞次栉比。横跨维斯瓦河的铁桥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条条热闹的大街两侧,房屋高耸,绿树成行,草坪连片,伸向远方,整座城市犹如一艘停泊在绿色海洋之中的巨轮。”
  这就是我曾经从书本上看到的内容,我一直醉心于这样的美景,尽管我也知道经过了二战的洗礼,这些景象可能不复存在,但我心中却仍然抱有一丝侥幸,毕竟当时波兰的守军在德军的闪电战术攻击之下,并没有抵抗的十分激烈,仅20多天就向德国投降了,所以我在没有进入市中心的时候真心希望能亲眼看见这样的景色。然而,当马车踏进华沙老城区的时候,望着眼前看到的一切,我的心沉到了谷底!
  维斯瓦河西岸的老城区里,中世纪巍峨壮观的红色尖顶建筑群大多集中在此,四周环绕着采用红砖砌成的13世纪的内墙和14世纪的外墙,四角有高耸的古式城堡。可是这一切都已经在纳粹的枪炮下变成残垣断壁,城堡墙体上弹痕累累,建筑物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的痕迹在时间过去了那么久之后还清晰地历历在目。
  就连最著名的古老建筑——昔日的皇宫、华沙最美丽壮观的巴罗克式建筑克拉辛斯基宫、波兰古典主义建筑杰出代表作瓦津基宫以及圣十字教堂、圣约翰教堂、罗马教堂、俄罗斯教堂等都已经被当时的炮弹炸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很多建筑都几乎看不出原来那雄伟壮观的样貌来!
  城区里到处耸立着的纪念碑、雕像或铸像也都只有一些地基东倒西歪地残留在原地,就连维斯瓦河畔的童话故事的主角,华沙的城徽——小美人鱼青铜雕像身上也是被子弹打出了许多小洞,她似乎也在用哀怨的眼光望着大海,向海里的亲人,向世人无言的控诉着一切。
  我坐在马车上,觉得心底里泛上一阵阵地凉意,于是用力搂紧了自己的胳膊,看着眼前残破而萧条的一切,心中生出无限的悲哀!人类在一次次创造了文明的奇迹之后,为什么却乐于将这一切再一次的毁灭呢?
  从古至今,多少文明毁灭在人类自己的手中?改朝换代、政权交替、人类自身无休止的野心带来一次次的战争,除了人命贱如草芥一般的默默死去同时,那些用多少年多少人心血建造起来的优秀建筑也在接受着毁灭的结局。
  巴比伦王国的王城和通天塔,希腊的阿提密斯神殿,埃及的祭司神殿,中国的圆明园……太多太多的历史遗迹就这样消失在战火中,永远也无法重现在世人面前!失去了就永远地失去了,再也无法重生,即使重建,历史赋予它的那种厚重而独特的历史人文气息却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学习历史的我痛心疾首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间使我有种冲动,我非常想问问那位尊敬的希特勒先生,传言中热爱艺术、音乐的他究竟面对这些伟大历史文化的毁灭,心中到底做何感想?

  目睹屠杀

  华沙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着许多手持武器的党卫军,他们耀武扬威的样子令我总是忍不住厌恶地要转开头去。遍布城市各处的警察向鹰犬一样四处活动着,警惕地注视着来往的市民。
  普通市民们脸上都没有什么笑容,神情严肃的走在人行道上,大多低着头匆匆而过,没什么过多的话语,就算熟人见面了,也只是简单的点头而过,甚至感觉他们在用一种道路以目的神态交流着感情。
  这种情景令我不由得想到了中国西周时期周幽王在位期间,百姓们在发动暴动之前,也是如出一辙的样子。这是不是也代表着波兰人民也在慢慢积聚力量,准备放手一搏呢?
  下了马车后,我慢慢地走在马路上,用心观察着这座被纳粹占领了5年之久的城市。这里和维也纳完全有种不同的气氛,同样也到处都是纳粹党旗,同样也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士兵,但是这里却总让人感觉象是流动着一种压抑的氛围。
  曾经在华沙市中心附近有一道用高高的围墙砌起来的包围带,据说只有几条街区这么大。这道围墙将犹太人和普通波兰人严格的区分开来,所有居住在波兰的犹太人都被赶到那里生活,只被允许在包围带内活动。
  而自从希特勒灭绝犹太人行动大范围的开展起来之后,原本蜗居在这些范围内近50万的犹太人都被一批批地送去了奥斯威辛进行了消灭,现在留在波兰的只有不到6万人,他们依旧在盖世太保和党卫军的严密监视和管制下,屈辱而悲惨的生活着。
  就在我刚下马车,行走在马路上那么短短的一段几百米路上,就看见那些党卫军们穷凶极恶地无故殴打着从管制活动区域内出来做工的犹太人,稍不满意或看不惯,他们就用皮鞭和枪托恶狠狠地朝那些可怜人的身上抽打,嘴里还在不停的骂骂咧咧。
  那些犹太工人不敢反抗,只能咬牙默默忍受着,不多时,他们的脸上和身上就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然后,当那些党卫军觉得打得差不多的时候,犹太工人们才颤颤巍巍地站起身,继续自己的工作。几个为首的党卫军还在一边嘻嘻哈哈地谈笑风生,风过无痕,仿佛刚才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我远远地站在离他们不远的街上,觉得自己脚下象生了根一样,举步为艰。我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切如此突然的发生和悄然的结束,感觉自己浑身冰冷,双手也在不住的微微颤抖,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纳粹在敌战区的恶行!
  我在维也纳的时候,从来对那些纳粹的恶行也是有所耳闻,但是从来没有亲眼见到,以前沃尔特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大多说的也只是战场上的事情,即使说起这些纳粹的暴行,他也不愿意过多的提及,我仅能从他那非常严肃的表情上看出他对那些党卫军所作所为的不齿。
  在维也纳的时候,由于奥地利划归德国保护,我身边的居民也多是拥护纳粹政策的,而且自从“水晶之夜”之后,维也纳所有的犹太人似乎一夕之间都消失得干干净净,因此,这样明目张胆毫无顾忌的当街殴打犹太人的事情在维也纳几乎没有发生过。我从来不知道敌战区的人们究竟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生活在纳粹的欺压之下。
  而今天,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的大街上,在所有波兰人的面前,这些党卫军们就公然这样做,实在令我非常的震惊。看到这一幕,我觉得自己以前的生活是那么安逸、那么稳定,维也纳的每个人看上去都那么礼貌和友好,如果不是那些纳粹士兵来来往往的巡逻、如果没有报纸和电台在时刻报道着战况,我几乎感觉不到自己身处战争年代。
  我就象是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在很多爱护我的人的保护下过着幸福的生活,可现在我走出这层保护网,看到的却是……我看了看身边的人们,他们的脸上大多没有表情,乍一看上去显得那么冷漠,但是仔细看他们的眼睛,就会发现他们眼睛里就象是有一团火,带着愤怒和仇恨,似乎在说:等着吧,总有一天上帝会来收拾你们的!而也许正是这种由民众带来的敌对情绪造成了我感觉到压抑的主要原因。
  当我带着愤怒的心情,慢慢地从那些嚣张的党卫军身边走过的时候,看着这些和沃尔特一样来自一个国度,同样衣冠楚楚,高大威猛的德国军人,心中陡生厌恶。党卫军的恶名在沃尔特口中我也听闻过,知道他们自从加入党卫军时,手臂上就刻有那条令人胆寒的“S”型的闪电标志,这是他们与国防军的最大区别,当年我也曾从赫曼的手臂上看到过。
  赫曼也曾经是党卫军中的一员,但他却几乎没有在敌战区里驻防过一天,他一直在前线打仗,直到在苏联阵亡,他也许再也不会知道他曾经那么向往的党卫军已经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成了撒旦的帮凶,变成十足的刽子手了。对他来说,他没有看到这一切,也许是件好事,但是对我们活着的人来说,目睹这一切的转变,将是何等的难以接受!
  自从1939年10月开始,犹太人被驱逐出华沙的主流社会之后到今天,原本热闹的商业区内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商店,但这些商店直到现在,他们的店门口还高高悬挂着“犹太人禁止入内”的牌子。
  看着那些牌子,让我想到了曾经在上海的黄浦公园门口看到的令我终生难忘的那句话:“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同样的屈辱的一幕再次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能想象那些一直都在欧洲生活的非常富有而优越的犹太人看到如此带有侮辱性的话语时,他们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和不堪!
  没有想到第一天来到波兰就会是这样沉重的心情,但我却对此一切感到非常的无奈,因此只能稍微地收拾一下伤感的心情,在那些“禁止犹太人入内”的商店里买了一些面包和火腿当晚餐,又找了一家“禁止犹太人入内”旅馆落脚。
  刚入夜,店主就特地上门好心的提醒我,因为他们这幢楼与犹太人的管制活动区毗邻,所以如果听到有党卫军抓人的声音,千万不要出声,而且晚上还有灯火管制,到时间就会停电,因此,让我早些准备。
  于是我谢过店主之后,快速地吃完晚餐,早早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