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幸福生活-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是被榨干了浑身力气的沈玉妙勉强的笑了一下,轻声虚弱的道:“我要看看孩子。”辛苦生了两个孩子的妙姐儿一个孩子也还没有见到。
蒋家舅太太把两个大红色的小襁褓送了过来,轻声说了一句:“小郡主刚才被呛到了。”那一声微弱的哭声,是羊水呛了小郡主。可这一会儿哇啦哇啦哭得要把房顶掀了的正是端慧小郡主,本来已经不哭的小王爷被哭声撩了,也一起大哭起来。
朱宣笑容满面,看了妈妈们把两个孩子放到了妙姐儿枕畔,妙姐儿神色劳累,还侧了身子轻轻安抚了两个孩子。
终于忍无可忍的南平王说了一句:“这孩子哭起来象你,妙姐儿。”你哭起来就是这个样子,没个完。
毫无气力的沈玉妙只能白了朱宣一眼,继续哄了两个孩子。看了两个孩子的哭脸,果然是有几分象了自己,一心欢喜的妙姐儿发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表哥,”妙姐儿伸了手拉了床前坐了的朱宣:“这一次,两个孩子长的象我。”总算有一次象我了。
早就看出来的朱宣笑道:“长大了,不听话淘气一定随你。”他也正在低了头看了两个孩子,一眼也舍不得离开。
一直进出的都是妈妈们,得到了许可能进来的如音端了汤水送了进来,看了王爷接了,一勺一勺喂给了王妃。
只吃了几口就不肯再吃的沈玉妙轻声说了一句:“还是没有力气。”汗透重衣,房里一身汗气与淡淡的血腥气。
朱宣把汤碗放回了托盘上,看了妙姐儿睡了,面色还是不好。取了丝巾为她擦了汗。这个时候,房里人惊讶地听到了王爷的一句问话。是问王妃的。
先是有点儿犹豫,但是还是问了出来,朱宣看了面无血气的妙姐儿,疼爱又希冀的问道:“会不会还有一个?”不然为什么还是不舒服的样子。(呵,如果再有如南平王一样贪心的亲们,这就改不了咯)
妈妈们先诧异了,然后相视无声的笑了,王爷太贪心了,龙凤胎尚不能满足;丫头里只有如音进了来,捧了托盘正往外走,耳边传来了这句话,如音也笑着走了出去。蒋家两位舅太太也掩口笑,王爷。。。。。。太贪心。
一向自命聪明的朱宣话说出了口,就觉得自己痴,难得是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看了被自己逗笑的妙姐儿,也笑道:“睡吧,这么辛苦。”
当天晚上,南平王的封地上,大放了烟花,庆贺南平王的三子与长女的出生。长女端慧郡主,而三子的姓名还没有定下来。
原因很简单,蒋大夫与老侯爷都来了信,要为第三个小王爷起名字。一个孩子来了两个名字,朱宣觉得还是等京里来了信再订名字吧。
方氏带了青桃走过花径,往太夫人房里去听消息。看了这一条花径,两边有早开的菊花,这还是大嫂在的时候,要赏菊花,府里种了这么些花。
风中菊花菊叶香一丝一丝的,还没到菊花大放的季节。青桃跟在后面笑道:“今年菊花又发了不少,做一个菊花枕给夫人,可以明目。”
两个人来到了太夫人房外,看到申氏迎了出来,两个人见了礼,一起进了太夫人房里。太夫人和平时一样,和几个积年的妈妈们在说话。
“算了日子,上个月应该生了,这都半个月过去了,这信儿也该到京里了。”太夫人在妙姐儿大约临产那几天就不肯打牌,整天就和几个以前服侍过自己,对脾味的妈妈坐在房里说这个。
看了方氏和申氏进来了,太夫人不无几分焦急了,都是天天说生孩子说的。这两个媳妇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看了方氏与申氏就坐了,就有多嘴的妈妈们要说一句半句了,对了太夫人巴了嘴笑:“两位夫人成亲也有几年了?”方氏还是有朱睿那一年进的王府。
一提了这个,太夫人就要叹气了,一向嫡庶有别,又不能象对了妙姐儿直接问,就是叹气也是轻轻的一声。方氏与申氏两个人都低了头红了脸。
房外又走进来了一个人来,却是孟姨娘,她兴冲冲走了进来,先给太夫人行了礼,笑道:“太夫人,您要抱外孙子了。”
太夫人呵呵笑了一声,已经明白了:“是文锦还是书锦有了喜信儿了?”孟姨娘站在了当地,拍了一下手掌笑道:“两位姑奶奶一起有了。我刚才让小丫头去二门上找个小厮出去买点儿东西,说看到两位姑爷家里来人了。小丫头嘴快问了一句。这会儿来的人先在老侯爷那里呢。”
门外有了回话声:“老侯爷来了。”老侯爷进了来,太夫人看了他笑道:“说是文锦书锦有了?”老侯爷哈哈笑道:“夫人早知道消息了,还有一个消息夫人还不知道呢。”老侯爷手里扣了一封信。
那熟悉的笔迹,太夫人一看就知道是儿子写来的。更是喜笑颜开了,笑道:“快念来听听。”房里的人都支了耳朵。
看了老侯爷坐了下来,不紧不慢地卖关子道:“妙姐儿半个月前生了。”“是男是女?”太夫人紧跟了问。
老侯爷这个时候却问了太夫人一句:“第三个孙子要叫什么才好?我起名恒,亲家起名闵。”太夫人笑着指了老侯爷笑道:“原来是个男孩,老侯爷只是急人。”
方氏、申氏看了太夫人乐陶陶地说了一句:“下一个应该是女孩儿吧。有个女孩儿到底贴心一些。”
方氏与申氏又低了头,一次生一个还不够吗?方氏掐指在袖内认真算了一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大嫂太能生了,成亲四年生了三个。
太夫人也正在算,对了老侯爷道:“四年生了三个,那个时候,谁说我们不能生来着?”再一细想,是正在侍候妙姐儿月子的亲家舅太太。就不提了。
老侯爷这个时候说了一句道:“四年生三个算什么,四年生四个才叫好呢。”跷了腿晃了脚尖的老侯爷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很少这样看了轻佻过。
太夫人当他说笑话,抬了抬手道:“三个孙子你还不知足,劝你知足些吧。”然后吩咐了房里人:“快去请了蒋亲家沈亲家来,一同乐一乐。”然后话就一气说了下去:“我是要去看孙子了,老侯爷去不去呢。答应了给世子和毅将军买京里的糖葫芦,让人快去买了。”
正说着话,叶姨娘也进来了,见了太夫人高兴,就候着先听了。太夫人一个人自说自话:“这糖葫芦是夹了枣泥的好呢,还是夹了豆沙的好?”
一直乐呵呵的老侯爷这才说了一句:“夫人一向有先见之明,备衣服都备两套,这糖葫芦当然是夫人挑选了。”
太夫人听完了笑道:“那是当然,我买的小王爷们只有喜欢的。”语声停了一下,这才明白了老侯爷的意思,脸上带了犹疑看了坐了跷了腿,摇晃了脚尖的老侯爷,发现了他与往日正坐的不同。
“你。。。。。。”太夫人觉得不可能。可是不问不快,心中有数的老侯爷笑看了太夫人问了出来:“老侯爷说先见之明是什么意思?太疼了孩子,也不能当女孩来养。”
“哈哈。”老侯爷听了太夫人歪到爪哇国去了,不由得长笑了一声,把手指里夹的信晃了一晃,笑道:“夫人,这信里的话,我还没有说完呢。”
一个房里的人都不说话了,猛然安静了下来,因为太夫人微瞪了眼睛看了老侯爷,只是等着。卖关子卖足了的老侯爷手里晃了那信,笑问了太夫人:“夫人是希望四年生三个,还是希望四年生四个?”房里的人都惊呆了。
与老侯爷多年夫妻的太夫人慢慢笑了,道:“我只是不敢去想有这么大的福气。我们妙姐儿能一次生两个不成?”然后合手念了一声菩萨:“如果是两个,我。。。。。。”
愿还没有许完,老侯爷这才从容地打断了太夫人的许愿,笑道:“我的夫人,长孙女出来了。”这才放声哈哈笑了的老侯爷又补了一句:“四年生了四个,夫人这门亲事订的好。”
“好”房外又是一声说好声。蒋大夫与蒋太夫人进了来,正好听到了老侯爷最后的这段话。
四个亲家互相道好声,房里大家的一片逢迎声。老侯爷慢慢展开了信纸,把朱宣的来信一字不错的念了出来:“。。。。。。长女端慧,三子姓名请长辈信赐名。。。。。”
“叫闵最好,”蒋大夫当然不让,而且理由十足:“世子名字是王爷起的,毅将军的名字是老侯爷起的,这第三位小王爷的名字当然是我来起。”想我京都大儒,怎么能不给重外孙子起个名字呢。
热闹非凡时,沈居安带了沈经南来了,一进来就道喜:“卫夫人今天到了京里,她进宫去了。我来道喜的,妙姐儿生了一对龙凤胎。”
卫夫人是在回京途中,接了朱宣命人赶上来送的信。一下了船就打发了沈居安带了沈经南来南平王府来报信并道喜。
一片欢喜中,太夫人还是注意到了方氏与申氏,又看了叶姨娘,先对了叶姨娘笑道:“你要去看两个姑奶奶去,很好,就在京里这么近,让人备了车,明天我也去看看去。”
然后对了孟姨娘,是满面笑容:“两个媳妇多亏了你平日照看,人都说宫里张太医的药最好,还是让人请了来,继续吃他的药。”
方氏、申氏红了脸,太夫人得意忘形了,全然不管房里还有公公老侯爷,蒋太夫与沈居安。
孟姨娘笑着又提了一下:“两位公子房里的人。。。。。。”方氏、申氏迟迟没有,文锦、书锦也有了身孕,孟姨娘再也等不得了。
太夫人无可无不可,笑道:“明儿张太医来了,一起看好了。”方氏看了孟姨娘道了谢,手在袖子绞了丝帕,扫了一旁坐着的申氏一眼,见她全无表情,脸上仍然是刚才那个样子。
与申氏处了这么久,这是一个会装憨的人。
一时卫夫人来了,与老侯爷、蒋大夫一起去书房里不知什么去了。蒋太夫人、沈居安陪了太夫人说了那一对龙凤胎。
蒋太夫人笑道:“郡主的名字,我记得是早就起好了,叫。。。。。。”太夫人大声笑着告诉了蒋太夫人:“朱慧,叫端慧郡主。”
“是,是,是端慧郡主,”蒋太夫人带了笑固执的说了一句:“这个孩子一定长的象妙姐儿。”房里里的人都一起开怀大笑了蒋太夫人张口就只有一句话:“长的一定象外孙女儿。”这是妙姐儿生了孩子,蒋太夫人就会说的一句话。
方氏与申氏听了要招待亲家在这里吃饭,就约了回房去重新换了衣服,再拢一拢头发从房里走了出来。
青桃也有些难过了,眼前无人,对方氏道:“姨娘反倒为房里人说话,亏了三夫人也能听进去。”
方氏双手一直绞了衣袖,低声儿说了一句:“她是姨娘生的。”
书房里此时老侯爷,蒋大夫、卫夫人都是面色凝重,听了卫夫人在说话。
“先是见了皇后,说了为六皇子议亲,要从老臣伍氏、云氏、明氏中间及笈的姑娘中间挑选了。”卫夫人缓缓道来:“说了中秋夜宴,请了这些姑娘们。请六皇子自己挑选了。”
卫夫人继续说下去:“然后皇上召了我去,问了南平王伤病如何,又问了新出生的孩子。皇上说早上对镜,有白发了。南平王小了皇上不少,应该没有白发。我看皇上的意思,是思念南平王了。”
说完了话,卫夫人不出意外的看到了老侯爷、蒋大夫都面色一沉。卫夫人眼眸熠熠,声音果断的说了:“我已回禀了皇上皇后,刚出生的孩子们年纪幼小,只怕不适合赶路。”
“皇上怎么说?”老侯爷、蒋大夫四道凝眸不约而同投到了卫夫人面上。卫夫人露出了笑容:“皇上又说了,明年可以进京吧。”
窗外晚霞在天边出现,老侯爷看了竹帘上的光痕,看了紧闭了的书房门,老侯爷取出了京里的城图,展开了放在了桌上,一一指了看:“这里是西山大营,这里是四个城门,西山大营的将军是跟了王爷军中出身的,是几年前就调到了京里的。
管城门的将军原本是靖海王处的,去年也换成了王爷军中的将军。这是皇上亲发的旨意。”
蒋大夫与卫夫人心里雪亮,皇上对于皇弟们,皇亲们也是时时提防了。
“就是伤病,也不能是一辈子。我还在封地上的时候,王爷也对我说了,明年回京来,才是好时机。想来他自有主意,今年是不会回来的。”老侯爷和颜悦色的看了卫夫人:“夫人,皇后面前再请多多进言了,刚出生的孩子们今年是不能路上奔波的。”
蒋大夫也点了点头道:“今年仍是鱼龙莫辨,再过一年,屑小心怀不测的人就会浮出水面来,至少也有端睨。今年冬天是万万不能回京来的。”
老侯爷与蒋大夫对视了,都明白对方的想法。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与朱宣一殿同臣。两年前那些落井下石的,一听到了南平王回京来,害怕惊心之余,又要生了多少事情出来。
南平王朱宣少年得志,以前对于不合之人,手段也的确是狠了一点儿。比如说林太医,不过是个抓药的小角色,朱禄一经问明了,立时就溺毙了。
得罪了将军苏南的两个刑部小吏,也是朱宣一纸调令调入了军中。虽然朱宣是希望苏南能借由此事有点儿胸襟,可是这两个人送到了苏南手中时,朱宣也并不在意,随时候了苏南会送两颗脑袋过来再请罪。
太夫人要去看文锦、书锦,第二天一早就套了车带了叶姨娘和方氏、申氏去。
老侯爷送了太夫人的马车出门,又去看了太夫人去封地的行李马匹准备,这才往里面来。
孟姨娘留在了家里,一个老侯爷在家,都走了要去一天,没有人侍候老侯爷;另一个孟姨娘是个姨娘,叶姨娘是生母,太夫人带了去了还有个说法。
家里的姨娘都带了去,让亲家看了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老侯爷坐下来,喝了一杯茶,看了孟姨娘又重新添换了来。
朱明走了进来,手里拿了一堆的礼单,笑着进了来:“父亲,这是贺新出生的小王爷和端慧小郡主的。”京里官场上更是钻营,这些人早早就打听了南平王妃大约什么时候生,昨天下午卫夫人回了来,进了一次宫,消息就不径而走了。
接了